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形势下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口和突破口,加大课堂教学中数学生活化的力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实际;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即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实践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作发展学生认知水平的一泉活水,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数学,并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等获得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理解、探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经过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践和摸索,我感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一、利于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数学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具体的,而教材中的的许多例题和练习都有明显的人为加工的痕迹,学生学得枯燥,积极性不高。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讨论数学问题,使所学的内容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学生能产生一种亲切感,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我在引入新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同桌同学交换位置,结果(同桌)不变。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二个例子吗?这样教师利用“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生活现象,引出“交换律”的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组织与提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
再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给学生设计有生活实践性的练习:要给本班教室的墙面粉刷涂料,涂料的费用需多少钱?这样的练习学生须经过测量、调查等活动收集好如下信息:1:粉刷的面积(除门窗黑板),可分组合作测量,2、单位面积所需的涂料,3、涂料的单价。这样的练习,学生完成时既有一致性的方面:粉刷的面积,又具有开放性的方面,结果不一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因结果不同而发生争论,引起探讨,最后弄清道理,学习积极性大增。
二、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知识记忆最深刻、理解最透彻。在数学教学中提供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能使学生思维展开,问题容易被发现。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首先用课件在屏幕上显示:直径1分米的圆在米尺上滚动,周长是3分米多一些,即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让学生分组用不同直径的圆在直尺上滚动,通过实验、汇报、比较,学生发现“几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心里就产生疑问:“这些圆的大小不一样,为什么局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3倍多究竟多多少?”甚至会提出“这个小数是什么小数?”由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习主动性高,思维活跃,从而理解清晰、记忆深刻。
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对一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也有很大帮助。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数学名词“相向、相背、词向、同时、不同时、相遇、相距”等学生一时理解不清、容易混淆,在教学中可以把讲台变舞台,学生做演员进行表演:1、相向、相背、同向而行,2、同时、不同时出发,3、同时出发的相向、相背、同时与不同时出发的相向、相背、同向等,表演生动、真实、形象,费时不多,学生能在表演活动中理解各个名词的含义。解决了“相遇问题”中的难点。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就是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理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可以使学生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蕴涵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就是用数学,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我让学生收集几个含百分数的商品标签,并分别说出它们的含义;学习了“比例尺”时,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尺寸,再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平面图。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可设计这样的练习:老师家里几个房间要铺上地板,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需做哪些事情?学生听了要为老师帮忙非常高兴,纷纷出谋划策,最后提出:1、测量要铺地板房间的面积;2、到建材市场调查各种地板的价格和质量;3、设计几种不同的预算方案,根据经济条件确定按哪种方案实施。经常进行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思维去审视,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在生活中发现、挖掘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强化了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四、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开展能展现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简单的统计”中,一般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自己统计的过程,为此,我骷领学生在一个十字路口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情况,回来后同时提供前几届学生统计的数据,由学生自由选择数据绘制统计图表,并作分析。学生绘制的统计图表各式各样:有单、复式统计表,有条形统计图,有单、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结果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摩托车数量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分析出不同年份间车辆增长的百分数;有的从复式折线图中比较出摩托车数量比自行车增长快,学生创新火花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再如学习小数乘除法实际问题后,带领学生到学校边的农贸市场,让学生在农贸市场的交易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编写小数实际问题,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知识水平不同,精彩纷呈的自编问题应运而生:有一步、二步、三步,有比多比少的、有倍比的,有单一的、有混合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得以延伸和发展。
【关键词】生活实际;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即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实践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作发展学生认知水平的一泉活水,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数学,并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等获得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理解、探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经过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践和摸索,我感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一、利于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数学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具体的,而教材中的的许多例题和练习都有明显的人为加工的痕迹,学生学得枯燥,积极性不高。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讨论数学问题,使所学的内容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学生能产生一种亲切感,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我在引入新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同桌同学交换位置,结果(同桌)不变。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二个例子吗?这样教师利用“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生活现象,引出“交换律”的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组织与提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
再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给学生设计有生活实践性的练习:要给本班教室的墙面粉刷涂料,涂料的费用需多少钱?这样的练习学生须经过测量、调查等活动收集好如下信息:1:粉刷的面积(除门窗黑板),可分组合作测量,2、单位面积所需的涂料,3、涂料的单价。这样的练习,学生完成时既有一致性的方面:粉刷的面积,又具有开放性的方面,结果不一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因结果不同而发生争论,引起探讨,最后弄清道理,学习积极性大增。
二、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知识记忆最深刻、理解最透彻。在数学教学中提供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能使学生思维展开,问题容易被发现。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首先用课件在屏幕上显示:直径1分米的圆在米尺上滚动,周长是3分米多一些,即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让学生分组用不同直径的圆在直尺上滚动,通过实验、汇报、比较,学生发现“几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心里就产生疑问:“这些圆的大小不一样,为什么局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3倍多究竟多多少?”甚至会提出“这个小数是什么小数?”由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习主动性高,思维活跃,从而理解清晰、记忆深刻。
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对一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也有很大帮助。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数学名词“相向、相背、词向、同时、不同时、相遇、相距”等学生一时理解不清、容易混淆,在教学中可以把讲台变舞台,学生做演员进行表演:1、相向、相背、同向而行,2、同时、不同时出发,3、同时出发的相向、相背、同时与不同时出发的相向、相背、同向等,表演生动、真实、形象,费时不多,学生能在表演活动中理解各个名词的含义。解决了“相遇问题”中的难点。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就是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理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可以使学生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蕴涵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就是用数学,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我让学生收集几个含百分数的商品标签,并分别说出它们的含义;学习了“比例尺”时,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尺寸,再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平面图。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可设计这样的练习:老师家里几个房间要铺上地板,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需做哪些事情?学生听了要为老师帮忙非常高兴,纷纷出谋划策,最后提出:1、测量要铺地板房间的面积;2、到建材市场调查各种地板的价格和质量;3、设计几种不同的预算方案,根据经济条件确定按哪种方案实施。经常进行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思维去审视,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在生活中发现、挖掘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强化了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四、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开展能展现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简单的统计”中,一般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自己统计的过程,为此,我骷领学生在一个十字路口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情况,回来后同时提供前几届学生统计的数据,由学生自由选择数据绘制统计图表,并作分析。学生绘制的统计图表各式各样:有单、复式统计表,有条形统计图,有单、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结果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摩托车数量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分析出不同年份间车辆增长的百分数;有的从复式折线图中比较出摩托车数量比自行车增长快,学生创新火花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再如学习小数乘除法实际问题后,带领学生到学校边的农贸市场,让学生在农贸市场的交易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编写小数实际问题,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知识水平不同,精彩纷呈的自编问题应运而生:有一步、二步、三步,有比多比少的、有倍比的,有单一的、有混合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得以延伸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