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此,本文试从林业需实行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主,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观念、思路和创新上对我国林业建设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林业发展
1 生态林业的功能
生态林业的建设: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尊重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会是和谐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正在带来新的环境革命,森林及其生物资源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必将为新的环境革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2 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林业要以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转型,这就促使传统林业要向新型林业—生态林业转变。我们知道,木材生产就是砍伐、运输、加工、其面小,它是人们追求林業短期经济效益的一和方式,林业经济总量偏小,但这种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生产是有限的,现已被人们渐渐认识。而生态林业建设意义则不同。创建生态林业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新世纪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题,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这指导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林业战略思想发生的这种历史性转变顺应了世界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了新世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时代大潮。
2.1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
强调可持续的、生态性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第一,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林业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可再生资源、能源,还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二,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追求生态化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抵消”和“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冲破增长极限,制止生物圈的退化;二是发展仿生学,通过生物方式重新设计工业系统和材料的性质,使科技进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促进经济的重组,发展服务和流通经济,更好地保护和服务于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四是向自然资本投资,使生物圈能生产出更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朝着使全球范围免遭巨大破坏的方向发展。污染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已列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目前我们主要采取直接减排即工业减排方式,从长远看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间接减排,即造林固碳。森林固碳以其低成本、多效益,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比如,日本减排指标为6%,其中3.9%就是通过森林固碳完成的。由世界银行和意大利政府出资550万美元的森林碳汇项目已在我国的广西、内蒙等省区实施。保护和发展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是科学技术发展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第三,能够为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提供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必然带来人类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人们的衣食住行已开始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追求无污染,保持天然特性。食品、人居环境等方面生态化趋势尤为明显,由此带动了物质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同时,生态环境服务成为有价的消费品,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生态补偿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的重要因素。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有赖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恢复,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
2.2 加快生态林业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尊重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会是和谐的。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战略思想,集中反映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突出重点抓生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2.3 加快生态林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农业“靠天吃饭”状况、农民增收难问题在云南省具有普遍性。因此,坚持“治林”与“治穷”相结合、“富林”与“富民”相结合,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宜林荒山绿化和次生林改造,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我国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措施。
3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1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
3.2 完善法律机制,促进生态林业建设
3.2.1 我国法律中关于生态林业建设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都体现了建设生态林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视和关注。
3.2.2 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內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
参考文献:
[1]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
臧丹丹,身份证号码:411023198112282515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林业发展
1 生态林业的功能
生态林业的建设: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尊重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会是和谐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正在带来新的环境革命,森林及其生物资源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必将为新的环境革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2 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林业要以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转型,这就促使传统林业要向新型林业—生态林业转变。我们知道,木材生产就是砍伐、运输、加工、其面小,它是人们追求林業短期经济效益的一和方式,林业经济总量偏小,但这种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生产是有限的,现已被人们渐渐认识。而生态林业建设意义则不同。创建生态林业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新世纪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题,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这指导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林业战略思想发生的这种历史性转变顺应了世界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了新世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时代大潮。
2.1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
强调可持续的、生态性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第一,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林业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可再生资源、能源,还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二,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追求生态化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抵消”和“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冲破增长极限,制止生物圈的退化;二是发展仿生学,通过生物方式重新设计工业系统和材料的性质,使科技进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促进经济的重组,发展服务和流通经济,更好地保护和服务于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四是向自然资本投资,使生物圈能生产出更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朝着使全球范围免遭巨大破坏的方向发展。污染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已列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目前我们主要采取直接减排即工业减排方式,从长远看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间接减排,即造林固碳。森林固碳以其低成本、多效益,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比如,日本减排指标为6%,其中3.9%就是通过森林固碳完成的。由世界银行和意大利政府出资550万美元的森林碳汇项目已在我国的广西、内蒙等省区实施。保护和发展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是科学技术发展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第三,能够为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提供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必然带来人类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人们的衣食住行已开始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追求无污染,保持天然特性。食品、人居环境等方面生态化趋势尤为明显,由此带动了物质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同时,生态环境服务成为有价的消费品,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生态补偿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的重要因素。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有赖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恢复,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
2.2 加快生态林业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尊重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会是和谐的。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战略思想,集中反映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突出重点抓生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2.3 加快生态林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农业“靠天吃饭”状况、农民增收难问题在云南省具有普遍性。因此,坚持“治林”与“治穷”相结合、“富林”与“富民”相结合,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宜林荒山绿化和次生林改造,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我国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措施。
3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1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
3.2 完善法律机制,促进生态林业建设
3.2.1 我国法律中关于生态林业建设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都体现了建设生态林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视和关注。
3.2.2 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內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
参考文献:
[1]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
臧丹丹,身份证号码:41102319811228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