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枞阳县粮油等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农业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风险点分析,提出按照筑牢基础、培育主体、控制过程和强化监管的思路,同时,积极增加经费投入,达到永续保障粮油等农产品的安全与优质。
关键词:粮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8-121-03
枞阳县是人口大县,又是农业大县,粮食与油料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处全省前列,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获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进一步提升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进行了一些浅显思考。
1 粮油生产与质量安全的现状
枞阳县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好,境内没有重化企业,农业生态环境优越,土壤、水源和大气状况能充分满足农业生产要求,产地环境足以保障粮食油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基础条件。
根据农业调查数据,2014年全县粮食产量61.57万t,油料4.9万t,蔬菜产量22.5万t。粮食主要是水稻、小麦;油料以油菜籽为主。近几年,全县粮油产量增加质量稳定,一方面是因为有良好产地环境,另一方面是科技推广的持续开展。但是产量的增长,也伴随着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及防控难度正呈上升态势。
2 影响粮油质量安全主要因素
2.1 受生产主体和客观环境制约 当前从事农业生产者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环节多;农村生活污染对环境危害呈现点多面广,生活污水乱排,生活垃圾随意弃置。
2.2 农业生产过程尚未有效控制 随着农业的发展,对单位产出的追求越来越高,生产中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比如,肥料、农药等超量和不科学施用,甚至违规使用禁用农药,这些都易造成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并使土壤和水体受污染。
2.3 加工及流通领域存在隐患 农产品在加工中,场地卫生措施、工人的健康状况、保鲜、防腐等添加剂、产品包装材料等等;在流通中,保管储运不合理不合规等,更有不法经营者掺杂造假。
2.4 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滞后 当前,全县粮油规模生产为40%,农业标准化尚处初始阶段,规模化不高,标准化程度低,导致质量安全措施难以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落实。
2.5 监管环节不完善 严密的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合格的监管人员匮乏,监管检测设备及经费不足,检验检测与监管难以全面开展。
3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
3.1 毫不松懈地筑牢安全基础
3.1.1 加强组织管理保障 人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领导重视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政府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认识上再提高,组织管理上再加强,建立长效组织管理保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责任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强力推进局面。
3.1.2 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枞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突出优势,维护良好产地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先决条件。要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推进农业生态的优化,严防工业污染。同时努力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积极的乡村管理,增加政府投入,引导农民铺设污水收集管道,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利用、处理。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减少农药、化肥及农膜等对环境不良影响。
3.1.3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推广农业科技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等渠道,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引导农民改变生产与生活不良习惯,自觉保护农村生态。
3.2 着力生产主体培育和生产过程控制
3.2.1 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增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的执行力。规模化生产对农业技术和产品品质具有更强的追求动力,有利于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各项措施落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块土地有序流转。全县圩田基本通过承包等方式形成规模化种植,但一圩多户,存在有规模的分散,而非圩田基本仍处分散细小生产状态。要通过组织协调,以股份、土地银行等形式促进土地集中,并吸引资金进入,加快土地复垦和平整,完善基础水利设施,发展家庭农场,让土地向具有新型农民特质的种植大户集中。二是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要以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成员收入为目标,以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可充分发挥村支部、农技推广机构作用,并建立完善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在生产经营布局上,全县要努力打造本乡本村农产品特色品牌。利用已成形的农业块状生产区,促进优势区域专业化生产,如沿江的油菜籽,陈瑶湖、横埠、金社等后山乡镇的水稻;在3个江心洲,可利用其各自独立的特定地理优势,发展无公害蔬菜等优质安全农产品。四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途径。
3.2.2 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 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标准就没有安全,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但是,在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中,要结合实际,抓住关键环节,让标准化生产者得利,只有增加收益,才有落实的积极性,才有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须从技术选择、机制创建及政策扶持上,让各标准化生产者获得更多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应以示范引导、自觉自愿为原则,以提高效益、提升品质、保护环境为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建设一批粮油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及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户主动的农业标准化运行机制。 3.2.3 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促进标准化落实,用产业化发展来拓展标准化生产广度和深度,使标准化和产业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根据具体产业特点,可采取公司、“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方式进行生产。参与生产经营者多,有效控制难度增大,在生产方式选取上,应选取有专业合作组织参与的形式,在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生产管理和自律机制,既可保护农户合理权益,又能通过相互督促增强标准执行力,督促各方全面履行义务。具有一定基础的龙头企业和区域块状经济,政府应从组织协调、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培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缘酒集团、朝龙米业、田面面业的水稻基地建设和后续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水稻、油料、荞麦等产业,引导龙头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争取招大商,招名商,更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3.3 坚定不移地提升监管水平
3.3.1 加快监管体系建设,加大监测力度 目前,检验检测是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人员、设备不足,不能取得翔实的检测数据,致使监管工作缺乏科学依据。应以县农产品质检站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建立县乡联动的快速高效检测监管体系,同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队伍培训,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
3.3.2 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农业投入品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投入品监管有2个重点环节。一是农业生产环节,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通过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落实农业生产标准化,在规模生产经营者中,推行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和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确保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加重违法惩罚力度,保证生产环节安全可靠;二是市场销售环节,突出做好对农药、肥料、种子,尤其是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加强市场检查,严厉打击经营禁售禁用农业投入品行为,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流入。
3.3.3 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鼓励开展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前,全县有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7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涵盖6个乡镇。政府仍需加强引导与支持,发展农业“三品”,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对认定认证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鲜明导向。逐步建立农产品的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包装标识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监督管理,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准确追溯到具体产地和生产者,强化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等农业“三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可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4 积极稳妥地增加经费投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要做到:突出源头治理,强化过程控制。要达到理想成效必须有足够的人财物投入。
本着政府保基本保公益、引导社会投入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增加经费投入。突出抓好快速检测工作、检测监管体系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农业科技推广,努力创造条件,认真解决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面广层深的难点,实现标本兼治,永续保障全县粮油等农产品的安全、优质。 (责编:吴祚云)
关键词:粮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8-121-03
枞阳县是人口大县,又是农业大县,粮食与油料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处全省前列,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获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进一步提升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进行了一些浅显思考。
1 粮油生产与质量安全的现状
枞阳县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好,境内没有重化企业,农业生态环境优越,土壤、水源和大气状况能充分满足农业生产要求,产地环境足以保障粮食油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基础条件。
根据农业调查数据,2014年全县粮食产量61.57万t,油料4.9万t,蔬菜产量22.5万t。粮食主要是水稻、小麦;油料以油菜籽为主。近几年,全县粮油产量增加质量稳定,一方面是因为有良好产地环境,另一方面是科技推广的持续开展。但是产量的增长,也伴随着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及防控难度正呈上升态势。
2 影响粮油质量安全主要因素
2.1 受生产主体和客观环境制约 当前从事农业生产者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环节多;农村生活污染对环境危害呈现点多面广,生活污水乱排,生活垃圾随意弃置。
2.2 农业生产过程尚未有效控制 随着农业的发展,对单位产出的追求越来越高,生产中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比如,肥料、农药等超量和不科学施用,甚至违规使用禁用农药,这些都易造成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并使土壤和水体受污染。
2.3 加工及流通领域存在隐患 农产品在加工中,场地卫生措施、工人的健康状况、保鲜、防腐等添加剂、产品包装材料等等;在流通中,保管储运不合理不合规等,更有不法经营者掺杂造假。
2.4 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滞后 当前,全县粮油规模生产为40%,农业标准化尚处初始阶段,规模化不高,标准化程度低,导致质量安全措施难以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落实。
2.5 监管环节不完善 严密的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合格的监管人员匮乏,监管检测设备及经费不足,检验检测与监管难以全面开展。
3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
3.1 毫不松懈地筑牢安全基础
3.1.1 加强组织管理保障 人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领导重视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政府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认识上再提高,组织管理上再加强,建立长效组织管理保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责任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强力推进局面。
3.1.2 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枞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突出优势,维护良好产地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先决条件。要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推进农业生态的优化,严防工业污染。同时努力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积极的乡村管理,增加政府投入,引导农民铺设污水收集管道,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利用、处理。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减少农药、化肥及农膜等对环境不良影响。
3.1.3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推广农业科技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等渠道,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引导农民改变生产与生活不良习惯,自觉保护农村生态。
3.2 着力生产主体培育和生产过程控制
3.2.1 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增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的执行力。规模化生产对农业技术和产品品质具有更强的追求动力,有利于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各项措施落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块土地有序流转。全县圩田基本通过承包等方式形成规模化种植,但一圩多户,存在有规模的分散,而非圩田基本仍处分散细小生产状态。要通过组织协调,以股份、土地银行等形式促进土地集中,并吸引资金进入,加快土地复垦和平整,完善基础水利设施,发展家庭农场,让土地向具有新型农民特质的种植大户集中。二是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要以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成员收入为目标,以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可充分发挥村支部、农技推广机构作用,并建立完善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在生产经营布局上,全县要努力打造本乡本村农产品特色品牌。利用已成形的农业块状生产区,促进优势区域专业化生产,如沿江的油菜籽,陈瑶湖、横埠、金社等后山乡镇的水稻;在3个江心洲,可利用其各自独立的特定地理优势,发展无公害蔬菜等优质安全农产品。四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途径。
3.2.2 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 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标准就没有安全,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但是,在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中,要结合实际,抓住关键环节,让标准化生产者得利,只有增加收益,才有落实的积极性,才有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须从技术选择、机制创建及政策扶持上,让各标准化生产者获得更多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应以示范引导、自觉自愿为原则,以提高效益、提升品质、保护环境为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建设一批粮油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及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户主动的农业标准化运行机制。 3.2.3 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促进标准化落实,用产业化发展来拓展标准化生产广度和深度,使标准化和产业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根据具体产业特点,可采取公司、“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方式进行生产。参与生产经营者多,有效控制难度增大,在生产方式选取上,应选取有专业合作组织参与的形式,在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生产管理和自律机制,既可保护农户合理权益,又能通过相互督促增强标准执行力,督促各方全面履行义务。具有一定基础的龙头企业和区域块状经济,政府应从组织协调、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培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缘酒集团、朝龙米业、田面面业的水稻基地建设和后续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水稻、油料、荞麦等产业,引导龙头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争取招大商,招名商,更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3.3 坚定不移地提升监管水平
3.3.1 加快监管体系建设,加大监测力度 目前,检验检测是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人员、设备不足,不能取得翔实的检测数据,致使监管工作缺乏科学依据。应以县农产品质检站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建立县乡联动的快速高效检测监管体系,同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队伍培训,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
3.3.2 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农业投入品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投入品监管有2个重点环节。一是农业生产环节,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通过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落实农业生产标准化,在规模生产经营者中,推行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和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确保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加重违法惩罚力度,保证生产环节安全可靠;二是市场销售环节,突出做好对农药、肥料、种子,尤其是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加强市场检查,严厉打击经营禁售禁用农业投入品行为,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流入。
3.3.3 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鼓励开展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前,全县有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7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涵盖6个乡镇。政府仍需加强引导与支持,发展农业“三品”,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对认定认证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鲜明导向。逐步建立农产品的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包装标识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监督管理,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准确追溯到具体产地和生产者,强化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等农业“三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可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4 积极稳妥地增加经费投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要做到:突出源头治理,强化过程控制。要达到理想成效必须有足够的人财物投入。
本着政府保基本保公益、引导社会投入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增加经费投入。突出抓好快速检测工作、检测监管体系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农业科技推广,努力创造条件,认真解决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面广层深的难点,实现标本兼治,永续保障全县粮油等农产品的安全、优质。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