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标志着科协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如何以新的发展理念来统领科协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各级科协组织必须应对的新课题。2012年以来,滨州市科协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社会化理念构建平台,以市场化手段拓展渠道,以个性化方式打造品牌,以真情化服务赢得信赖,创新思路、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新路子,提升了科协组织自身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一、以社会化理念构建科协工作平台
科协作为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团体,根本出路在于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工作理念,密切与各级党政部门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协同合作,整合社会多类资源,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工作载体和服务平台,努力形成社会化工作格局。
首先是工作理念社会化。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科普宣传的需求日益增强,并呈现出多元化、高层次的趋势。为此我们确定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资源共享、提升素质”的工作方针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思路,提高科普活动的社会参与度,整合科普资源,举社会之力抓科普工作,形成科普活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其次是阵地建设社会化。阵地建设是扩大科普履盖面的有效形式,是把科普工作办实、办具体的“根据地”。成立了由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滨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健全了工作机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目标要求、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召开全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现场观摩会,会议现场观摩社区科普文化长廊、社区科技馆和科普图书室等现场,通过观摩会引导社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是科普活动社会化。科普活动致力于让群众理解科学,必须广泛利用各种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开展活动。同时注重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多用群众语言,多用事实说话,多用喜闻乐见方式,多用社会认可成果,使科普宣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目前“科普村村通”宣传站、宣传栏已成为宣传政策、普及知识、推广技术、服务“三农”的主要科普活动阵地,在进一步加强管护利用的基础上,继续延伸科协“手臂”, 把科学普及与其他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扩大“根据地”,拓展覆盖面。如在市县两级新闻媒体、网络开辟的“科普天地”专栏,编印的《科技致富信息》;集中开展的“全国科普日”、“五个一”(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参与一次“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放映一场科普电影、举办一场“干部大讲堂”讲座、发放一册《社区科普知识300问》图书)科普宣传系列活动,以及以资源节约、疾病预防、食品营养与安全为内容的科普巡回展览,在全社会营造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开展“食品安全周”、节能减排等主题科普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等“五进”系列活动。
二、以市场化手段拓宽科普工作发展渠道
在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已成为国家战略目标的时代背景下,科普工作日益成为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国家政策和法规为科普事业的多元化资本运营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有效推动”的运行发展机制,拓宽发展渠道。
一是牢固树立科普市场化运作意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传统的科普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市场,脱离了群众需求,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当代科普事业只有尊重客观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面向市场开展科普工作的能力,将有效的科普资源推向市场,允许非国有资本对科普事业的适度介入,按市场化规律运作,才能增强科普活力和竞争力,也有利于科普事业的发展壮大。
二是找准科普市场化运作的切入点。工作中,充分发挥科协跨行业、跨部门,人才、组织、资源丰富的优势,选准有集成度、显示度、吸引力的品牌工程、精品工程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活动。如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出让部分科普活动广告权、科普宣传栏使用权,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科技馆与社会资源有效融合,不仅减少了项目闲置和资源浪费,还为企事业单位、团体、个人提供宣传推介的有效载体和舞台。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作,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让人们领略到了科普活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滨州市一些企业、商家都积极与科协对接,寻求合作共赢的结合点。
三是积极探索科普市场化运作模式。全市“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走“政府搭台、企业承办、多渠道融资”的新路子,全市共建设科普宣传栏5000多个。开展“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等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时,在科普主题不变的前提下,逐步引入传媒公司、展览公司、电视媒体参与,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还大大提升了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四是逐步提高科普队伍市场化运作水平。积极鼓励科协机关工作人员自学现代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知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既精通科普文本,又熟谙市场运营的通用型人才,真正成为一些科普市场化运作的操盘手。
三、以个性化方式打造科普工作特色品牌
科普工作的对象众多,层次不同,需求各异,必须紧紧把握特点,制定出务实创新、富有特色,面向实际、面向居民客观需求的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有发展”。要坚持个性化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创新实践。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市科协特邀农业、海洋、沿海滩涂开发方面的全国知名院士专家开展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院士专家高峰论坛”,来自省内外的13名院士、专家,围绕“黄河三角洲科学开发与和谐高效发展”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科学分析和深入研讨了黄河三角洲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开阔视野,启智聚力。组织院士、专家与企业、乡镇村居围绕技术需求广泛合作,与山东师范大学专家教授王宝山交流合作,引进适合在“黄三角”盐碱地种植开发项目;与台资企业洽谈合作,在滨州北海新区滩涂湿地引进建设台湾阔叶耐盐碱速生杨树示范林苗圃基地,此树种耐盐碱程度达12.7%,打造产学研合作联盟,助推“黄三角”高效生态建设。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给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以农函大为主渠道,以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为骨干,积极开展了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1000多期,受培训人员达28万余人次,农函大招生16000余人,70%以上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联合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开展了“春风计划”行动和“百名专家百村行”活动,聘请老科技工作者成立了科普宣讲团,根据农村专业户、示范户的需求,直接到村进行授课或讲座,将培训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养殖大棚,将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联合涉农部门,成立了市农技协联合会,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补充农技协阵地,推动了全市农技协组织发展。
三是抓项目,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各级科协组织不断加强对“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政策的指导、奖补资金的管理、项目标准的实施,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滨州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完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长效机制。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为平台,“培育好、示范好、宣传好、服务好”科普惠农典型,引导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好科普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促进了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推动了农村现代农业发展。去年,重点扶持的8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累计带动农户17万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18项(次);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累计开展科普培训讲座 580余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0项(次);6名农村科普带头人累计开展培训活动276次,受益人员达4.2万人次。滨城区畜禽养殖产业协会在科协的扶持配合下,通过抓技术培训、建立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举办培训班等各种形式,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该协会现已拥有会员25000名,覆盖全区6个乡镇办事处。
四、以真情化服务建设“科技人员之家”
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千方百计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打造科技人员之家,既是科协组织的生存之基,也是科协事业的繁荣之道。滨州市科协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宗旨,在科技工作者密集的企业、高校建立科协组织,积极探索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方式和渠道,拓宽服务范围和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营造“家”的温暖,为全市两万五千名科技人员提供贴心服务。同时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培养人才,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凝聚人才、形成合力的社会氛围,在党和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了畅通稳定的双向沟通渠道,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黄蓝”两区建设建言献策,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力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近年来共举办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四届,评出优秀学术成果1910项,受奖者4000余人;滨州青年科技奖评选四届,174名同志获滨州青年科技奖称号;滨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三届,150名科技人员受到表彰。2012年,开展了十大名医、十大杰出工程师、十佳学会、十佳学会秘书长评选活动,以及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优秀老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对在科协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授予“功勋杯”。为展示全市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 编辑出版了《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汇编》、《滨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汇编》和《滨州市青年科技奖汇编》三部汇编。利用市电视台、《滨州日报》和科协网站,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是认真研究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工作中,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满腔热情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科协真正成为深受广大科技工作者信赖的组织。2013年,积极协调提高科技工作者待遇,出台了《关于加强对滨州市青年科技奖管理工作的意见》,青年科技奖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月30元提高到每月300元。召开了“科协会员日”科技工作者座谈会,来自全市各界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2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社会热点问题等,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座谈会让科技工作者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找到了“家”的温暖。
三是加强学会能力建设,积极拓展服务领域。针对学会组织相对松散、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不固定等问题,积极争取人才办、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启动了“学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引领示范、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对学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聘请专职工作人员,在推动自主创新和社会创新管理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全市涌现出了市水利学会、市医学会等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性的骨干学会,“小开河引黄灌区泥沙长距离输送与优化配置”、“HLA基因相合造血干细胞的构建与扩增研究”等研究课题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为全市学会工作树立了示范标杆。
四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做好青少年科技工作。为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连续举办了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与师生近十万人,征集作品1万余项,全市广大青少年和教师参与热情高涨,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组织开展了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去年的“小手拉大手”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王宁寰、位梦华、傅前哨三名老科学家,分别在全市6所学校做了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内容的科普报告,受益学生达3000多名,唤起了同学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
总之,运用“四化”发展的新理念,指导科协事业科学发展,是滨州市科协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一条新路子,为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起到了思想先导的作用。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提升这一新的理念,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把科协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责编/邵慧力 王 蒙
一、以社会化理念构建科协工作平台
科协作为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团体,根本出路在于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工作理念,密切与各级党政部门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协同合作,整合社会多类资源,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工作载体和服务平台,努力形成社会化工作格局。
首先是工作理念社会化。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科普宣传的需求日益增强,并呈现出多元化、高层次的趋势。为此我们确定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资源共享、提升素质”的工作方针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思路,提高科普活动的社会参与度,整合科普资源,举社会之力抓科普工作,形成科普活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其次是阵地建设社会化。阵地建设是扩大科普履盖面的有效形式,是把科普工作办实、办具体的“根据地”。成立了由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滨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健全了工作机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目标要求、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召开全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现场观摩会,会议现场观摩社区科普文化长廊、社区科技馆和科普图书室等现场,通过观摩会引导社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是科普活动社会化。科普活动致力于让群众理解科学,必须广泛利用各种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开展活动。同时注重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多用群众语言,多用事实说话,多用喜闻乐见方式,多用社会认可成果,使科普宣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目前“科普村村通”宣传站、宣传栏已成为宣传政策、普及知识、推广技术、服务“三农”的主要科普活动阵地,在进一步加强管护利用的基础上,继续延伸科协“手臂”, 把科学普及与其他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扩大“根据地”,拓展覆盖面。如在市县两级新闻媒体、网络开辟的“科普天地”专栏,编印的《科技致富信息》;集中开展的“全国科普日”、“五个一”(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参与一次“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放映一场科普电影、举办一场“干部大讲堂”讲座、发放一册《社区科普知识300问》图书)科普宣传系列活动,以及以资源节约、疾病预防、食品营养与安全为内容的科普巡回展览,在全社会营造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开展“食品安全周”、节能减排等主题科普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等“五进”系列活动。
二、以市场化手段拓宽科普工作发展渠道
在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已成为国家战略目标的时代背景下,科普工作日益成为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国家政策和法规为科普事业的多元化资本运营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有效推动”的运行发展机制,拓宽发展渠道。
一是牢固树立科普市场化运作意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传统的科普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市场,脱离了群众需求,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当代科普事业只有尊重客观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面向市场开展科普工作的能力,将有效的科普资源推向市场,允许非国有资本对科普事业的适度介入,按市场化规律运作,才能增强科普活力和竞争力,也有利于科普事业的发展壮大。
二是找准科普市场化运作的切入点。工作中,充分发挥科协跨行业、跨部门,人才、组织、资源丰富的优势,选准有集成度、显示度、吸引力的品牌工程、精品工程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活动。如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出让部分科普活动广告权、科普宣传栏使用权,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科技馆与社会资源有效融合,不仅减少了项目闲置和资源浪费,还为企事业单位、团体、个人提供宣传推介的有效载体和舞台。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作,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让人们领略到了科普活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滨州市一些企业、商家都积极与科协对接,寻求合作共赢的结合点。
三是积极探索科普市场化运作模式。全市“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走“政府搭台、企业承办、多渠道融资”的新路子,全市共建设科普宣传栏5000多个。开展“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等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时,在科普主题不变的前提下,逐步引入传媒公司、展览公司、电视媒体参与,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还大大提升了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四是逐步提高科普队伍市场化运作水平。积极鼓励科协机关工作人员自学现代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知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既精通科普文本,又熟谙市场运营的通用型人才,真正成为一些科普市场化运作的操盘手。
三、以个性化方式打造科普工作特色品牌
科普工作的对象众多,层次不同,需求各异,必须紧紧把握特点,制定出务实创新、富有特色,面向实际、面向居民客观需求的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有发展”。要坚持个性化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创新实践。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市科协特邀农业、海洋、沿海滩涂开发方面的全国知名院士专家开展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院士专家高峰论坛”,来自省内外的13名院士、专家,围绕“黄河三角洲科学开发与和谐高效发展”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科学分析和深入研讨了黄河三角洲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开阔视野,启智聚力。组织院士、专家与企业、乡镇村居围绕技术需求广泛合作,与山东师范大学专家教授王宝山交流合作,引进适合在“黄三角”盐碱地种植开发项目;与台资企业洽谈合作,在滨州北海新区滩涂湿地引进建设台湾阔叶耐盐碱速生杨树示范林苗圃基地,此树种耐盐碱程度达12.7%,打造产学研合作联盟,助推“黄三角”高效生态建设。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给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以农函大为主渠道,以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为骨干,积极开展了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1000多期,受培训人员达28万余人次,农函大招生16000余人,70%以上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联合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开展了“春风计划”行动和“百名专家百村行”活动,聘请老科技工作者成立了科普宣讲团,根据农村专业户、示范户的需求,直接到村进行授课或讲座,将培训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养殖大棚,将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联合涉农部门,成立了市农技协联合会,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补充农技协阵地,推动了全市农技协组织发展。
三是抓项目,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各级科协组织不断加强对“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政策的指导、奖补资金的管理、项目标准的实施,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滨州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完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长效机制。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为平台,“培育好、示范好、宣传好、服务好”科普惠农典型,引导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好科普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促进了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推动了农村现代农业发展。去年,重点扶持的8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累计带动农户17万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18项(次);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累计开展科普培训讲座 580余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0项(次);6名农村科普带头人累计开展培训活动276次,受益人员达4.2万人次。滨城区畜禽养殖产业协会在科协的扶持配合下,通过抓技术培训、建立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举办培训班等各种形式,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该协会现已拥有会员25000名,覆盖全区6个乡镇办事处。
四、以真情化服务建设“科技人员之家”
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千方百计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打造科技人员之家,既是科协组织的生存之基,也是科协事业的繁荣之道。滨州市科协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宗旨,在科技工作者密集的企业、高校建立科协组织,积极探索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方式和渠道,拓宽服务范围和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营造“家”的温暖,为全市两万五千名科技人员提供贴心服务。同时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培养人才,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凝聚人才、形成合力的社会氛围,在党和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了畅通稳定的双向沟通渠道,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黄蓝”两区建设建言献策,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力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近年来共举办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四届,评出优秀学术成果1910项,受奖者4000余人;滨州青年科技奖评选四届,174名同志获滨州青年科技奖称号;滨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三届,150名科技人员受到表彰。2012年,开展了十大名医、十大杰出工程师、十佳学会、十佳学会秘书长评选活动,以及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优秀老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对在科协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授予“功勋杯”。为展示全市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 编辑出版了《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汇编》、《滨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汇编》和《滨州市青年科技奖汇编》三部汇编。利用市电视台、《滨州日报》和科协网站,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是认真研究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工作中,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满腔热情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科协真正成为深受广大科技工作者信赖的组织。2013年,积极协调提高科技工作者待遇,出台了《关于加强对滨州市青年科技奖管理工作的意见》,青年科技奖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月30元提高到每月300元。召开了“科协会员日”科技工作者座谈会,来自全市各界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2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社会热点问题等,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座谈会让科技工作者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找到了“家”的温暖。
三是加强学会能力建设,积极拓展服务领域。针对学会组织相对松散、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不固定等问题,积极争取人才办、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启动了“学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引领示范、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对学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聘请专职工作人员,在推动自主创新和社会创新管理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全市涌现出了市水利学会、市医学会等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性的骨干学会,“小开河引黄灌区泥沙长距离输送与优化配置”、“HLA基因相合造血干细胞的构建与扩增研究”等研究课题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为全市学会工作树立了示范标杆。
四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做好青少年科技工作。为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连续举办了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与师生近十万人,征集作品1万余项,全市广大青少年和教师参与热情高涨,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组织开展了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去年的“小手拉大手”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王宁寰、位梦华、傅前哨三名老科学家,分别在全市6所学校做了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内容的科普报告,受益学生达3000多名,唤起了同学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
总之,运用“四化”发展的新理念,指导科协事业科学发展,是滨州市科协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一条新路子,为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起到了思想先导的作用。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提升这一新的理念,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把科协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责编/邵慧力 王 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