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制定早期活动護理方案,探讨其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除了给予常规的术后治疗与护理之外,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护理方案,即术后进行足踝被动或主动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对照组给予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早期活动方案能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形成,从而减少痛苦及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早期运动:护理: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患者由于手术后肢体活动变少或自主活动受到抑制,长期卧床而使深静脉内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凝结不正常,阻碍静脉回流。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及皮肤温度升高等为具体临床上表现[1]。患者一旦发生,轻者增加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重者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导致死亡。因此要积极采取能加快下肢静脉血流的速度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手术后的脑出血病患进行早期下肢活动,观察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的80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分别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脑外科住院的病患。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40岁~79岁(59.5士19.5岁):高血压脑出血35例、外伤性脑出血45例。均已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经过一般情况的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遵医嘱。两组手术后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后治疗及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和心率等常规术后护理。
1.2.1实验组患者除了上述之外,给予实施早期科学合理的活动护理[3]。具体方案如下:
(1)把患者的小腿悬空并与床面成20~300角:方法可以用小的枕头垫在患者的脚后跟部位。
(2)按摩肌肉:方法是从肢体的远端向近端方向按摩股二头肌、腓肠肌、股四头肌等。每侧肢体的按摩时间要达到5分钟。
(3)活动两侧足踝:方法是被动的背伸踝关节和趾屈。分别向内和外翻的“环转”。达到15~20次/分钟,并重复活动20次。
(4)伸屈膝关节:要达到15~20次/分钟,重复伸屈20~30次。
(5)患者的麻醉效果消失后,则可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翻身,此后每2h可帮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
(6)清醒的患者运动前需先做10次深呼吸,由护士指导并鼓励主动完成上述运动,还要训练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运动。
第1至第3项活动开始的时间为手术后2小时,第4至第5项在2至4小时内进行。手术当天需要活动2次:手术后1至7天,如果患者意识仍然不清醒,需要继续进行第1至第5项,并增加运动量:当患者意识清醒时,再指导并鼓励进行第6项运动。
保持每天4次上述训练,时间分别为早晨起来、上午、下午和睡觉前:患者所有运动都需要在有经验的护士协助、指导下完成。
1.2.2对照组的患者则是常规的手术后护理,没有增加其他活动具体指导。
1.2.3观察指标: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后6小时的血压及心率。由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测术前和术后7天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速度。并进行分析。
要定期询问并检查患者下肢情况。对出现下肢肿胀、有压痛或颜色变化等症状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看是否有血栓形成。并对术前和术后7天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进行测定和分析。视彩超加压后纵切和横切不压迫血管。血流及声音消失作为超声诊断血栓形成的标准[4]。
1.4统计学分析: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栓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一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h血压、心率比较(X士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7天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比较表(mL/s)
表3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比较
注:x2=7.095,P<0.05
3讨论
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成分改变是DVT形成的必要条件。脑出血患者术后DVT与缺乏活动及进行一些外科治疗有关。随着手术与缺乏活动时间的延长,DVT危险性也在增加。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术中制动及麻醉使静脉舒张,导致血流缓慢或瘀滞。②长期应用脱水剂,使血容量减少,血液粘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③术后机体将动员一切凝血机制,以阻止机体失血,导致血液成高凝状态,加之止血药物的应用等。④长时间卧床,肢体不能活动,导致血流缓慢。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机械性预防措施及护理来预防,但由于抗凝药物易造成出血等并发症,故采用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DVT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脑外科脑出血患者由于手术的影响导致下肢活动受限制,使得血液流速减慢,血液黏度增加。加大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系统早期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速度[5]。因此,帮助患者保持活动两侧足踝,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膝关节伸屈等早期护理活动可促进静脉回流,加速静脉回流速度。所以对脑出血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应实施早期运动护理来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淑君.3种方法预防外科手术后审静脉血栓形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⑴:154-156.
[2]梁晓宁,郭瑞君,许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9):624-1627.
[3]滕照清,刘乃清,王建清,等.早期被动四部肢体锻炼法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41.
[4]王华,刘世清,陈廖斌.康复训练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9):618-620.
[5]唐泓源,张黎明,皮红英,等.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965-968.
关键词:早期运动:护理: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患者由于手术后肢体活动变少或自主活动受到抑制,长期卧床而使深静脉内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凝结不正常,阻碍静脉回流。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及皮肤温度升高等为具体临床上表现[1]。患者一旦发生,轻者增加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重者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导致死亡。因此要积极采取能加快下肢静脉血流的速度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手术后的脑出血病患进行早期下肢活动,观察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的80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分别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脑外科住院的病患。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40岁~79岁(59.5士19.5岁):高血压脑出血35例、外伤性脑出血45例。均已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经过一般情况的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遵医嘱。两组手术后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后治疗及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和心率等常规术后护理。
1.2.1实验组患者除了上述之外,给予实施早期科学合理的活动护理[3]。具体方案如下:
(1)把患者的小腿悬空并与床面成20~300角:方法可以用小的枕头垫在患者的脚后跟部位。
(2)按摩肌肉:方法是从肢体的远端向近端方向按摩股二头肌、腓肠肌、股四头肌等。每侧肢体的按摩时间要达到5分钟。
(3)活动两侧足踝:方法是被动的背伸踝关节和趾屈。分别向内和外翻的“环转”。达到15~20次/分钟,并重复活动20次。
(4)伸屈膝关节:要达到15~20次/分钟,重复伸屈20~30次。
(5)患者的麻醉效果消失后,则可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翻身,此后每2h可帮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
(6)清醒的患者运动前需先做10次深呼吸,由护士指导并鼓励主动完成上述运动,还要训练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运动。
第1至第3项活动开始的时间为手术后2小时,第4至第5项在2至4小时内进行。手术当天需要活动2次:手术后1至7天,如果患者意识仍然不清醒,需要继续进行第1至第5项,并增加运动量:当患者意识清醒时,再指导并鼓励进行第6项运动。
保持每天4次上述训练,时间分别为早晨起来、上午、下午和睡觉前:患者所有运动都需要在有经验的护士协助、指导下完成。
1.2.2对照组的患者则是常规的手术后护理,没有增加其他活动具体指导。
1.2.3观察指标: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后6小时的血压及心率。由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测术前和术后7天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速度。并进行分析。
要定期询问并检查患者下肢情况。对出现下肢肿胀、有压痛或颜色变化等症状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看是否有血栓形成。并对术前和术后7天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进行测定和分析。视彩超加压后纵切和横切不压迫血管。血流及声音消失作为超声诊断血栓形成的标准[4]。
1.4统计学分析: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栓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一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h血压、心率比较(X士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7天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比较表(mL/s)
表3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比较
注:x2=7.095,P<0.05
3讨论
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成分改变是DVT形成的必要条件。脑出血患者术后DVT与缺乏活动及进行一些外科治疗有关。随着手术与缺乏活动时间的延长,DVT危险性也在增加。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术中制动及麻醉使静脉舒张,导致血流缓慢或瘀滞。②长期应用脱水剂,使血容量减少,血液粘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③术后机体将动员一切凝血机制,以阻止机体失血,导致血液成高凝状态,加之止血药物的应用等。④长时间卧床,肢体不能活动,导致血流缓慢。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机械性预防措施及护理来预防,但由于抗凝药物易造成出血等并发症,故采用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DVT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脑外科脑出血患者由于手术的影响导致下肢活动受限制,使得血液流速减慢,血液黏度增加。加大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系统早期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速度[5]。因此,帮助患者保持活动两侧足踝,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膝关节伸屈等早期护理活动可促进静脉回流,加速静脉回流速度。所以对脑出血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应实施早期运动护理来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淑君.3种方法预防外科手术后审静脉血栓形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⑴:154-156.
[2]梁晓宁,郭瑞君,许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9):624-1627.
[3]滕照清,刘乃清,王建清,等.早期被动四部肢体锻炼法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41.
[4]王华,刘世清,陈廖斌.康复训练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9):618-620.
[5]唐泓源,张黎明,皮红英,等.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96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