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探微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su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当前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仍有缺陷,不能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频频缺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时常发生。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应从深化制度体系的完备性、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善用“大思政课”理念等方面探索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
  作者简介 张建荣,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兰州大学),研究员;焦伟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国家安全关系社会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并设立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随后,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國家安全教育的文件精神和“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法定要求,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工作。
  一、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国家安全教育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1]。总体国家安全观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解答,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强调“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2]。国家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维护国家安全的兼具战略性和紧迫性的重要任务,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大中小学各学段教育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国家安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了解国家安全形势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国家安全教育是应对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国际上,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严重威胁的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种种风险因素正在增加。“西方国家无论是从国际战略格局上,还是从意识形态上,都不希望看到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顺利实现和平发展。我们越是发展壮大,他们就会越焦虑,就越要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力度。”[3]在国内,我国正处在“发展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抬头,仍然存在着“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被打断的危险”[4]。因此,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须致力于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为切实提高全社会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挑战的意识和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国家安全教育是统筹一体化建设、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
  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确定为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之一;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落实了大中小学有机衔接这一指导思想,明确规划了大中小学各阶段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目标与评价标准;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就如何加强大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和指导意见。上述文件为规范、系统地开展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科学规划、统一部署,为改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整体性欠缺、层次性不足、衔接性不当等问题提供了有效借鉴,也为充实思政课程内容、改进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思政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使思政课能够更有效、更及时地回应时代要求,增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内容有待拓展,缺乏整体性统筹规划
  传统国家安全教育转型缓慢。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新安全观,需要对其中所蕴含的要素、关系等进行系统性、立体化的理解和阐释。部分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仍然囿于政治、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未涉及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更有甚者直接将国家安全教育等同于国防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衔接不畅。目前,国家安全教育在不同学段基本上是学校和教师各取所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与配合,内容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连贯性不强、重复赘余等问题,使学生难以全面、系统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因此,做好各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已经是国家安全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教学方式创新不足,教学资源缺乏共享   教学过程针对性不足,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受教育传统、教学内容庞杂等因素影响,大中小学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仍然采用较为单一的、传统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习惯。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国家安全本身主客观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学校存在活动形式陈旧、覆盖面小、参与度低等诸多问题,活动后缺乏对国家安全教育相关主题的总结和升华,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教育成效被大大削弱。
  教學资源共享性不足。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育人资源各具特色,但就现有的资源共享和使用情况来看,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缺乏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供给,各学段课程资源大多片面地服务于本学段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各学段在逻辑联系和知识衔接方面存在壁垒与隔阂。
  (三)教师队伍适配度低,师资结构有待优化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难以胜任国家安全教育的任务。目前,国家安全教育领域的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大部分学校由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兼任。由于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往往缺乏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理解,难以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国家安全教育。
  教师在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方面的交流合作还显不足。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机统一的整体性特点要求不同学段的教师必须打破相对独立的状态开展交流合作,但目前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合作的意愿普遍不强烈,合作的方式比较单一,这主要归根于缺乏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和机制。
  (四)学科建设略有滞后,相关学科支撑不足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滞后于社会现实的需要。虽然国家安全学在2018年已成为一级学科,并在高校专门开设了国家安全课程,开发了国家安全教材,然而,由于国际与国内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纷繁复杂,使得许多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回应,社会现实、教学过程与学术研究相互疏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科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学生期待彼此失衡的后果。
  缺乏对相关学科的借鉴与开发。“国家安全研究是融合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军事学、情报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学科”[5],需要相关学科为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当前,仍缺乏对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中关于国家安全理论的深入研究,尤其缺乏关于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本质和规律、课程特点、教材内容的研究,这对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拓展和强化造成了阻碍。
  三、大中小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
  策略分析
  在大中小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健全的工作格局是前提,完善的课堂教学是基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关键,日常生活主阵地作用的发挥是保障。
  (一)统筹一体规划,完善国家安全教育的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向。一方面,加强对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国家安全教育各项任务要求,充分履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党委和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其他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实施”[6]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加强对学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整体部署。明确工作任务、人员配备、责任机构等有关工作制度,健全体制机制,落实课时经费保障体系,“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建设”[7],使各地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得到良性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目标。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要以道德情感—思想认识—政治认同—使命担当的目标主线,设置一体化、递进式的目标体系,即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建立国家概念,启蒙国家安全意识”,实现情感认同;初中阶段要“围绕认识个人与国家关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形成高度的思想认同;高中阶段要帮助学生“理解人民福祉与国家关系,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使命担当。[8]各学段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要凸显侧重点,实现顺畅的衔接贯通。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
  合理规划教育内容,提高教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建设需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小学阶段围绕国家安全的基本常识加强通识教育,采用以直观感知、激发情感为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与国家安全的息息相关;中学阶段采用以常识性教学为主、体验式教学为辅的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情景教学、实地参观,使学生初步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大学阶段要关照学生现实困惑、回应社会热点,开展系统性的理论探究与学习,将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知识讲深、讲透,引导学生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
  基于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在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其他课程要与国家安全教育的专门课程协同育人,为学生成长发展齐助力。尤其是在有课时限制的中小学,应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9],才能达到强化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效果。
  (三)提升国家安全教育专业素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一方面,要“分级开展大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培计划、思政课教师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10],使广大教师能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丰富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储备,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打破学科、学段壁垒,开展跨学科、跨学段集体备课。加强不同学段教师的纵向备课和不同学科教师的横向备课活动,通过定期开展集中专题研讨会为教师提供教师共同学习、分享经验、交流成果的机会,使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鼓励警察、军人等与国家安全领域相关的专业人员发挥优势特长参与到国家安全教育中。遴选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优秀人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现身说法,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合力解决国家安全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最终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高、知识储备足、专兼结合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四)善用“大思政课”理念,调动各方资源协同推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线上线下国家安全教育新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墙、宣传栏等设施,将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寓于有形之物中,在校园日常生活中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借助互联网优势,及时通过网络发布国家安全的热点信息。同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控,规范和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防止各种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影响。
  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基地开拓国家安全教育新路径。一方面,建设符合学校国家安全教育需求的实践基地,尤其要积极联系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公安部门、驻军部队等,建设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学段国家安全教育需求的专题性教育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举办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高校可以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将就业与维护国家安全结合起来;中小学可以开办关于国家安全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科技、国防、爱国主义教育等基地,开展研学旅行、庆祝纪念日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与认知,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三全育人国家安全教育新格局。“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11]除学校外,家庭与社会也要共同承担国家安全教育的责任,积极构建国家安全教育共同体,为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凝聚强大合力。一方面,学校要借助家长会、线上家长群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推进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另一方面,除教育行政部门之外,包括公安、司法、社区等在内的各部门也要相互配合,共同搭建育人平台,共享共建育人资源,营造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最终形成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国家安全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56.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51.
  [4]夏洪青,王通化.按能打仗打胜仗要求阔步前行[N].解放军报,2016-01-14(1).
  [5]赵庆寺.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理念、逻辑与路径[J]. 思想理論教育,2019(7):99-105.
  [6][7][8][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10-20)[2021-07-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10/t20201027_496805.html.
  [9]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11]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强大力量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N].人民日报,2016-04-15(1).
  责任编辑︱庞 雪
其他文献
教师,是育人的职业;師德,是教师的立业之本。为人师者,“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教师身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一言一行关乎学生成长,更关乎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明确要求,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同时要求“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持续深入推进幸福德育工程,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狠抓教育质量生命线。“多年以来,东湖高新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幸福德育主题,扎实开展各项德育工作,不断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德育路径,增强德育合力,全面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全区中小学生幸福成长。”东湖高新区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这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更应该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紧密结合。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发展是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这决定了道德教育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课
2012年4月10日,一场以“珍爱生命,和谐共处”为主题的情感训练活动在泸州市江阳区梓橦路学校隆重举行。一大早,初一年级的400名学生就集合在学校操场,在“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专家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情感训练的每一个活动项目中,通过军训中的八面转法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是由泸州市江阳区教育局、共青团江阳区委及区少工委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德
师生所共在的、共有的这个公共话语空间并非部分人交流思想和表达观点的封闭场所,而是一种开放的、公开的社交场所,教师和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均可对他们所关心的公共教育问题表现自己的异议,进行充分而自由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受。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最基础、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要素中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自有人类,便有教育。教育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以育人为己任。师生关系是影响
网络培训成为线下培训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在学校、家庭之间架起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家长的欢迎。  家庭教育是孩子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还是调整学校教育、净化社会影响的枢纽。[1]开办家长学校,旨在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然而,目前很多家长学校的建设停留在初级阶段,家长学校机制不完善,家长入学率低,办学质量普
学校教育是一种文化寻找的过程。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从文化和管理角度寻找本校的教育语言。2014年学校首倡“帮教育”,即教育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教育是一种帮助。我校从养成教育、情感教育、集体教育和理想教育等四个层面,注重环境熏陶、活动生成和典型引路,强调德育中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教育方式的无痕性、学习过程的随机性,在倡导与禁止、民主与尊重、理解与对话、关爱与严格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开发
中国德育:刘局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济南市市中区确立了“创全国一流品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您能否谈一下,围绕这一发展目标,市中区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刘绍辉: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围绕“品质之区”建设发展战略,提出打造“均衡为基、教师为魂、质量为本、特色为要”的品质教育。品质教育的内核聚焦于三方面:“有品位”,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回归教育本真,关注人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促进
:程局长,您好。近来,岳阳市提出在中小学开展“美在身边”主题德育系列活动,各校都在积极行动。您能否谈谈岳阳为什么以“美在身边”作为这个系列德育活动的主题?  程岳华: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昆曲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剧种,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但在20世纪末,昆曲日益衰落,有时候演出一场,台上的演员要比观众还多。21世纪初,在白先勇先生的主导下,大胆起用青春靓丽的年轻演员,在服装、舞
美育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将德育和美育相融合,就是要打破传统德育枯燥严肃的说教模式,将德育手段化为艺术的策略,使学生可以在审美中实现以情感和想象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各种心理功能的自由运动,自由迸发生命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恰恰是连接德育和心灵的桥梁。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德育之于国家、社会、个人,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