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金钱和时间一样,存在着许多非理性现象。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发现等待时间知觉会导致时间沉没成本效应、偏好翻转和即时效应;金钱领域下的非理性行为多为补偿性消费和独特性消费。未来研究可考虑以时间和金钱为对比点,探讨不同领域下非理性决策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非理性决策;即时效应;补偿性消费
人类的生活实践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着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择业择校,乃至国家战略方针的制定。在 “经济人”假设的指导下,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所做出的决策都是理性的。该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然而,人的决策却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本文试图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非理性决策的研究,并试图从时间和金钱两方面来寻找答案。
一、时间与非理性决策
等待时间知觉指人们在等待过程中对等待时长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可分成客观等待时间知觉和主观等待时间知觉,它们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Chien和Lin(2015)对在台湾某快餐店用餐高峰期内等候排队就餐的326名消費者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店内灯光、室内设计等物理环境并不影响消费者预期排队的主观等待时间知觉。Rajamma等(2009)选择一年内有网购经历的消费者为被试,发现若等待付款界面的时间过长,被试会把花费大量精力挑选进购物车的商品全部清空,即放弃购买行为。以上研究均表明主客观等待时间知觉都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处于等待中的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诸如时间沉没成本效应、偏好翻转和即时效应的非理性行为。
沉没成本指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做出何种选择都不可收回,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我们常说的金钱、时间和精力都是沉没成本。心理学常把沉没成本效应归类为非理性行为,即我们会倾向于投入那些原本应被忽略的已耗费的时间和金钱。Arkes(2005)设置了两种实验情境,一是以原价购买音乐会入场券,二是以随机折扣价购买入场券,结果发现以原价购买入场券的被试选择看音乐会的概率大于以打折价购入的被试。Anic等(2011)在对大型超市的购物者进行调查时发现,实际购物时间和预期购物时间都会影响被试的等待时间知觉。若被试感知购物时间增加,购物消费金额也会上涨,即出现时间沉没成本效应。
偏好反转指在相同决策下,近期选择与远期选择不一致。陈海贤等(2012)设置了两种不同的选择情境,一是在即刻得到1000元和4周后得到1100元内选择,二是在72周和76周内选择,钱数一致。结果发现,近期选择下被试会选择即刻拿钱,而远期选择时会选择延后。
即时效应指人们倾向于做出即时决策,却忽略长远选择。Read(2007)发现,人们虽会考虑长期效用(如吃健康食品),但实际上却仍做出即时决策,哪怕会损耗长期利益(如吃垃圾食品)。
二、金钱与非理性决策
李爱梅等(2014)发现,金钱与时间都是一种重要且稀缺的资源,并存在着相似的非理性行为,常见的有补偿性消费和独特性消费。补偿性消费指人们为了寻求在现实生活状态中难以实现的供需不一致,而采用消费来补偿未满足的需求(如炫耀性消费)。Boucher等(2012)采用两种不同的“金钱启动”范式,发现启动金钱剥夺感会降低被试的自我控制,使个体通过增加消费奢侈稀缺品的行为来补偿剥夺感。独特性消费行为指个体为避免自主权受威胁而表现出标新立异的购买行为,是过度自我保护的“非理性”体现。Liu等(2012)通过混词组任务启动被试金钱富足感,并要求其以学校采购者的身份对两款课程软件进行选择,同时提供权威人士购买意见作为操纵变量,结果显示金钱富足感启动了被试的独特性消费。
三、总结与展望
时间与金钱都会极大地影响人们做出决策偏差,从时间沉没成本效应,偏好翻转和即时效应,到补偿性与独特性消费行为。未来研究可考虑从金钱与时间切入,通过对比来探讨在二者影响下非理性行为的异同之处。
参考文献:
[1]Boucher,H. C.,Kofos,M. N. The idea of money counteracts ego depletion effect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2,48(4):804-810.
[2]李爱梅,赵丹,熊冠星,等.等待是一种折磨?等待时间知觉及其导致的非理性决策行为[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679-1690.
作者简介:易思旭(1994— ),女,湖南岳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认知与合作。
关键词:非理性决策;即时效应;补偿性消费
人类的生活实践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着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择业择校,乃至国家战略方针的制定。在 “经济人”假设的指导下,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所做出的决策都是理性的。该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然而,人的决策却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本文试图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非理性决策的研究,并试图从时间和金钱两方面来寻找答案。
一、时间与非理性决策
等待时间知觉指人们在等待过程中对等待时长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可分成客观等待时间知觉和主观等待时间知觉,它们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Chien和Lin(2015)对在台湾某快餐店用餐高峰期内等候排队就餐的326名消費者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店内灯光、室内设计等物理环境并不影响消费者预期排队的主观等待时间知觉。Rajamma等(2009)选择一年内有网购经历的消费者为被试,发现若等待付款界面的时间过长,被试会把花费大量精力挑选进购物车的商品全部清空,即放弃购买行为。以上研究均表明主客观等待时间知觉都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处于等待中的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诸如时间沉没成本效应、偏好翻转和即时效应的非理性行为。
沉没成本指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做出何种选择都不可收回,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我们常说的金钱、时间和精力都是沉没成本。心理学常把沉没成本效应归类为非理性行为,即我们会倾向于投入那些原本应被忽略的已耗费的时间和金钱。Arkes(2005)设置了两种实验情境,一是以原价购买音乐会入场券,二是以随机折扣价购买入场券,结果发现以原价购买入场券的被试选择看音乐会的概率大于以打折价购入的被试。Anic等(2011)在对大型超市的购物者进行调查时发现,实际购物时间和预期购物时间都会影响被试的等待时间知觉。若被试感知购物时间增加,购物消费金额也会上涨,即出现时间沉没成本效应。
偏好反转指在相同决策下,近期选择与远期选择不一致。陈海贤等(2012)设置了两种不同的选择情境,一是在即刻得到1000元和4周后得到1100元内选择,二是在72周和76周内选择,钱数一致。结果发现,近期选择下被试会选择即刻拿钱,而远期选择时会选择延后。
即时效应指人们倾向于做出即时决策,却忽略长远选择。Read(2007)发现,人们虽会考虑长期效用(如吃健康食品),但实际上却仍做出即时决策,哪怕会损耗长期利益(如吃垃圾食品)。
二、金钱与非理性决策
李爱梅等(2014)发现,金钱与时间都是一种重要且稀缺的资源,并存在着相似的非理性行为,常见的有补偿性消费和独特性消费。补偿性消费指人们为了寻求在现实生活状态中难以实现的供需不一致,而采用消费来补偿未满足的需求(如炫耀性消费)。Boucher等(2012)采用两种不同的“金钱启动”范式,发现启动金钱剥夺感会降低被试的自我控制,使个体通过增加消费奢侈稀缺品的行为来补偿剥夺感。独特性消费行为指个体为避免自主权受威胁而表现出标新立异的购买行为,是过度自我保护的“非理性”体现。Liu等(2012)通过混词组任务启动被试金钱富足感,并要求其以学校采购者的身份对两款课程软件进行选择,同时提供权威人士购买意见作为操纵变量,结果显示金钱富足感启动了被试的独特性消费。
三、总结与展望
时间与金钱都会极大地影响人们做出决策偏差,从时间沉没成本效应,偏好翻转和即时效应,到补偿性与独特性消费行为。未来研究可考虑从金钱与时间切入,通过对比来探讨在二者影响下非理性行为的异同之处。
参考文献:
[1]Boucher,H. C.,Kofos,M. N. The idea of money counteracts ego depletion effect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2,48(4):804-810.
[2]李爱梅,赵丹,熊冠星,等.等待是一种折磨?等待时间知觉及其导致的非理性决策行为[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679-1690.
作者简介:易思旭(1994— ),女,湖南岳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认知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