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携带着浓郁的历史人文而来,饱含着传统文化的魅力,素面素心、简约质朴,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本文以紫砂壶“吟秋”为例,浅谈作品所蕴含的自然情趣和人文魅力。
关键词 紫砂壶;吟秋;秋天
宜兴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携带着浓郁的历史人文而来,散发出古色古香的气息,饱含着传统文化的魅力,紫砂壶没有艳丽的色彩和复杂的装饰,素面素心、简约质朴,只是简单地往那一摆,便让人无法移开目光,雅俗共赏、耐人寻味。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从众多传统手工艺品中脱颖而出,集材质美、造型美、装饰美和文化美于一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宜兴紫砂壶千姿百态,其中紫砂花器以其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独树一帜,被认为是紫砂器中最具自然情趣的类型。制壶艺人从自然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花朵的盛开、树叶的飘落、水的流动等等都是他的创作源泉,紫砂花器涵盖了自然中一切生命的美感,将生命的绚烂繁华,将生命的来去都以静态的形式呈现于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上,使作品饱含勃勃生机和艺术张力。春去秋来,潮涨潮汐,花开花落,万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兴盛到衰败,从衰败到兴盛,处于无限的循环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万物的各呈姿态美不胜收。秋天是个让人感怀的季节,秋天是春夏的归属,是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经历了春的萌芽和夏的怒放,辛勤的耕耘都在这一季顺理成章地得到了收获。秋天,是丰硕的,是淡定的,是从容的。如果把四季比作人生,那么秋天就是人一生的中年时期,经历了少年的求学、青年的打拼,人生的花果在这一季得到尽情绽放。经历了少年的稚嫩、青年的勇敢,人生的阅历在这一季得到沉淀,心态变得平稳。纳兰性德曾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秋天让人感伤、让人思念;李绅在诗中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的丰收让人喜悦;刘禹锡曾赞美秋天:“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秋天是平静美丽的,总能给人以无限的灵感和才思。可见,无论古人还是今人,秋天都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它以自己的千般美丽、万种风情让无数人沉迷,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意境,得到不同的感悟,生命在此消逝,也在此成长。紫砂壶“吟秋”以秋天为创作题材,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制壶艺人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秋天以艺术抽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有客观地呈现,又有主观地审美,清雅动人、风姿独特。
紫砂壶“吟秋”(见图1)是典型的花器,集镂、雕、塑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体,装饰与造型相协调,表现出活泼的、极具生命感的动感韵律,在变化中求统一,极具诗情画意之美。纵观整壶,壶身以圆器为基本形制,身筒呈扁圆形,鼓腹饱满有张力,稳重敦厚,底部圈足,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显得端庄挺拔,壶身表面饰以突出的疤结,凹凸不平,整个身筒宛若苍劲古拙的树桩,看似苍老,实则内蕴力量,展现出一种广阔博大的静态之美;壶流从壶身自然胥出、自然上扬,线条流畅、清秀挺拔,其表面与壶身相协调,树瘤突出、纹理斑驳,宛若生长的树干;压盖与壶身贴合紧密、严丝合缝,壶盖与圈足上下呼应、统一协调,盖面微微盈起自然的弧度,与壶身完美契合,浑然一体;提梁式壶把左右对称,模仿树干的造型制作而成,表面饰以自然的疤结,并有柔韧的藤蔓缠绕其上攀爬生长,毫无矫揉造作的意味,提梁弧度自然柔和,线条张弛有度、舒展自然,将视觉中心上提,中和了身筒的敦厚,平添了几分灵秀飘逸之感。整壶动静相宜、虚实对比,造型比例协调,表现出阴阳和谐之美,在表现树木特征时,纯用捏塑设计出疤结,整壶没有完全相同的疤结,任其自然,有一种灵韵天成的美感,同时作品又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渲染出安靜雅致的氛围,契合秋天的主题,极具情调。静观此壶,给人以审美及精神上的享受,让人身临其境,追寻秋日之美,感受生命的绚烂和消逝,感受人生的沉浮与宽广,心中顿生从容平静之感,不再纠结于眼前的得失,不再焦虑于世俗,获得身心的通透豁达之感。
紫砂壶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时代,离不开人们的生活。纵观古今,真正有所成就的大师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此方能流传千古。身为现代紫砂艺人,向传统学习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融入时代新生元素,独辟蹊径、熔古铸今。
参 考 文 献
[1]刘惠清.从“佛手树桩壶”窥见紫砂花货的艺术特征[J].江苏陶瓷,2013(5):39,43.
[2]许志华.浅谈清代杨凤年制“梅桩壶”的精神蕴意[J].江苏陶瓷,2013(5):34,36.
关键词 紫砂壶;吟秋;秋天
宜兴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携带着浓郁的历史人文而来,散发出古色古香的气息,饱含着传统文化的魅力,紫砂壶没有艳丽的色彩和复杂的装饰,素面素心、简约质朴,只是简单地往那一摆,便让人无法移开目光,雅俗共赏、耐人寻味。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从众多传统手工艺品中脱颖而出,集材质美、造型美、装饰美和文化美于一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宜兴紫砂壶千姿百态,其中紫砂花器以其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独树一帜,被认为是紫砂器中最具自然情趣的类型。制壶艺人从自然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花朵的盛开、树叶的飘落、水的流动等等都是他的创作源泉,紫砂花器涵盖了自然中一切生命的美感,将生命的绚烂繁华,将生命的来去都以静态的形式呈现于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上,使作品饱含勃勃生机和艺术张力。春去秋来,潮涨潮汐,花开花落,万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兴盛到衰败,从衰败到兴盛,处于无限的循环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万物的各呈姿态美不胜收。秋天是个让人感怀的季节,秋天是春夏的归属,是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经历了春的萌芽和夏的怒放,辛勤的耕耘都在这一季顺理成章地得到了收获。秋天,是丰硕的,是淡定的,是从容的。如果把四季比作人生,那么秋天就是人一生的中年时期,经历了少年的求学、青年的打拼,人生的花果在这一季得到尽情绽放。经历了少年的稚嫩、青年的勇敢,人生的阅历在这一季得到沉淀,心态变得平稳。纳兰性德曾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秋天让人感伤、让人思念;李绅在诗中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的丰收让人喜悦;刘禹锡曾赞美秋天:“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秋天是平静美丽的,总能给人以无限的灵感和才思。可见,无论古人还是今人,秋天都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它以自己的千般美丽、万种风情让无数人沉迷,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意境,得到不同的感悟,生命在此消逝,也在此成长。紫砂壶“吟秋”以秋天为创作题材,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制壶艺人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秋天以艺术抽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有客观地呈现,又有主观地审美,清雅动人、风姿独特。
紫砂壶“吟秋”(见图1)是典型的花器,集镂、雕、塑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体,装饰与造型相协调,表现出活泼的、极具生命感的动感韵律,在变化中求统一,极具诗情画意之美。纵观整壶,壶身以圆器为基本形制,身筒呈扁圆形,鼓腹饱满有张力,稳重敦厚,底部圈足,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显得端庄挺拔,壶身表面饰以突出的疤结,凹凸不平,整个身筒宛若苍劲古拙的树桩,看似苍老,实则内蕴力量,展现出一种广阔博大的静态之美;壶流从壶身自然胥出、自然上扬,线条流畅、清秀挺拔,其表面与壶身相协调,树瘤突出、纹理斑驳,宛若生长的树干;压盖与壶身贴合紧密、严丝合缝,壶盖与圈足上下呼应、统一协调,盖面微微盈起自然的弧度,与壶身完美契合,浑然一体;提梁式壶把左右对称,模仿树干的造型制作而成,表面饰以自然的疤结,并有柔韧的藤蔓缠绕其上攀爬生长,毫无矫揉造作的意味,提梁弧度自然柔和,线条张弛有度、舒展自然,将视觉中心上提,中和了身筒的敦厚,平添了几分灵秀飘逸之感。整壶动静相宜、虚实对比,造型比例协调,表现出阴阳和谐之美,在表现树木特征时,纯用捏塑设计出疤结,整壶没有完全相同的疤结,任其自然,有一种灵韵天成的美感,同时作品又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渲染出安靜雅致的氛围,契合秋天的主题,极具情调。静观此壶,给人以审美及精神上的享受,让人身临其境,追寻秋日之美,感受生命的绚烂和消逝,感受人生的沉浮与宽广,心中顿生从容平静之感,不再纠结于眼前的得失,不再焦虑于世俗,获得身心的通透豁达之感。
紫砂壶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时代,离不开人们的生活。纵观古今,真正有所成就的大师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此方能流传千古。身为现代紫砂艺人,向传统学习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融入时代新生元素,独辟蹊径、熔古铸今。
参 考 文 献
[1]刘惠清.从“佛手树桩壶”窥见紫砂花货的艺术特征[J].江苏陶瓷,2013(5):39,43.
[2]许志华.浅谈清代杨凤年制“梅桩壶”的精神蕴意[J].江苏陶瓷,2013(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