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组织教学内容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做到不随意、不主观、不刻板。唯有研究课标、吃透教材、立足学情及考虑不同地域的特点,反复琢磨,懂得取舍,方能锻造出精品课。教学《正确认识广告》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展示、辨别知识内容,了解广告的含义、性质、特点,抓住广告的本质,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广告;认知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7-0067-02
一、背景介绍
笔者及团队承担小学道德与法治引路课的任务,从确定课题到上课用了三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反复备课、研讨、试课,经历了无数次推翻与重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
《正确认识广告》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广告,明白广告的功能,了解广告有可能对信息进行夸大宣传。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广告以及广告存在的两种形态,体验并感受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广告具有传递信息、提高知名度、劝说购买的功能,能有意识地从广告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知道有些广告对信息进行夸大宣传,学会辩证地看待广告。
二、教学片段与思考
片段1:激趣导入,初识广告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神秘的东西。看,它藏在这个小箱子里,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
生1:想。
师:不过,它很调皮,匆匆露一面就会重新藏回箱子里,所以你们要看仔细。(教师迅速将其展示一下)
生2:康师傅方便面。
师:这么快就认出来了!那你们之前都是从哪儿知道它的呀?
生3:广告、超市、便利店……
师:嗯,我想正是因为广告,我们才如此熟悉康师傅方便面。那到底什么是广告呢?谁能试着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广告的?
生4:广告是用来推销东西的。
生5:电视和网络,还有街上的传单都是广告。
生6:广告可以让一个产品的名声更大,让大家都知道……
师:嗯,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广告,顾名思义,广而告之,即向社会大众告知某件事情或某样事物。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
广告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可以谈论的内容纷繁复杂。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收集了关于广告的各种资料,尤其是导入环节,根据教材内容直接问学生“大家说说在哪里可以看到或听到广告”。这样的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漫无目的地搜寻自己关于广告的生活经验,将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再咀嚼一遍,对解决核心问题没有太大的意义。后来将导入环节改为教师提问广告语,学生猜广告的形式来进行,刚开始觉得有趣可行,但经过对四年级学生的个别调查发现,教师与学生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广告语的流行程度也不一样。如“大宝,明天见!大宝呀,天天见!”“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些80后耳熟能详的广告语,现在的孩子基本不知道,且由于媒体的多样化,现代广告语的风靡程度远不如以前,学生没有选出合适的现代广告语,所以这个方案也没有通过。最后,教师选择一种熟悉的商品来引导学生思考商品背后的广告,使学生感受熟悉的背后是广告深刻的影响力,除了电视广告外,包装箱、包装盒、包装袋等都有广告。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自己定义广告的机会,在锻炼学生概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
片段2:层层递进,深入理解
师:课前,同学们自由组合对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广告进行调查,有的小组还把调查结果做成了幻灯片(多媒体出示调查表)。现在哪个小组想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展示之前,汇报小组要做到声音响亮、自信大方、有自己的特点。倾听的同学也有任务,看看通过他们的介绍,你们了解到这个商品的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由于时间限制,有三个小组进行展示,第一个小组展示的商品是小天才电话手表)
师:从他们的展示中,你们获得了关于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哪些信息?
生1:它可以通话、看视频、防水、定位、打游戏……
师:小小一则广告给我们传递了这么多信息,真是太厉害了!
(第二个小组展示的商品是安慕希酸牛奶)
师:听了第二个小组对安慕希酸牛奶的广告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2:宣传的途径特别多。
师:嗯,是的。无论我们是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走进超市,还是坐地铁、等公交时都能看到安慕希广告的身影。广告真的是无孔不入,有人的地方就有广告,那安慕希厂家为什么要在这么多地方投放广告呢?
生3: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有安慕希这样的商品。
(第三个小组借助视频,展示李宁运动鞋的广告)
师:看了广告之后,李宁运动鞋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4:设计理念很先进,穿上它跳得高且防震,样子也好看……
师:嗯,真是太有诱惑力了,我也想拥有一双这样的运动鞋,这广告设计得真是动人心弦!
……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所以,一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一定是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课,一定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一定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如学生在课前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商定自己想要调查的商品广告,这是教师对学生兴趣和选择权的尊重,因为拥有选择的自由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教师提前设计好调查表为学生调查提供一个支架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发放调查表的时候,教师要对调查表的性质、表头、如何填写等进行解释,并提前一周发放。学生分组后要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整理和制作幻灯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经历将熟悉的事物有目标地转化为课堂展示材料的过程,会经历主动观察、思考、整理的学习过程,会经历由家人帮忙完成幻灯片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基本性质。
这样组织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活动,学生对广告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探究核心知识点“广告具有哪些功能”做好铺垫。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感受到广告“无孔不入,无所不包”的特点。
片段3: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师:广告功能如此强大,我们是不是要对广告全然听信?生活中,购买的东西和广告宣传的内容有很大差距,你和家人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生1:我们去饭店吃饭,图册上的鱼香肉丝色泽鲜艳,肉丝很多,可端上来的菜品肉却非常少,简直就是鱼香菜丝。
生2:妈妈买的眼霜,也没有像广告宣传的那样让妈妈的眼纹消失。
师:我在手机上看到一个广告,说订生日照套餐,送精美摆台一个,我就给宝宝定了一套。结果拍完照片后发现,所谓的精美摆台只是一个极其粗糙簡陋的框架,和精美完全不搭边。不光我们有这样的经历,用百度搜索“夸大宣传”就会发现有好多这样的新闻,如天猫购物、保健品等平台和商品都有这样的夸大宣传。有些广告确实存在夸大事实的成分,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用火眼金睛识别它,学会辨别,不能被广告牵着鼻子走,要正确认识广告。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国家于1994年颁布了《广告法》,并进行了多次修订,我们可以留意相关的法律条文,做个有心人,必要时拿起法律这一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教材正文从广告的劝说购买功能过渡到广告的可信度,并附了一张对广告态度的调查问卷。这一环节,教师由广告功能的强大抛出“是不是要对广告保持全然听信的态度”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有没有购买的东西和广告宣传的内容有很大差距的经历。这样组织教学内容,打开了话匣子,学生迅速思索、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经验,争先恐后地举手表达,由此可以感受到学生对广告的基本态度,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主观性偏见,使学生看待广告更加辩证。最后,教师出示《广告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这也是新教材想要突出的一点。
总之,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综合考虑教材、课标、学生等综合因素,充分满足学生的社会和生活需求,力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特约编辑 木 清)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广告;认知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7-0067-02
一、背景介绍
笔者及团队承担小学道德与法治引路课的任务,从确定课题到上课用了三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反复备课、研讨、试课,经历了无数次推翻与重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
《正确认识广告》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广告,明白广告的功能,了解广告有可能对信息进行夸大宣传。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广告以及广告存在的两种形态,体验并感受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广告具有传递信息、提高知名度、劝说购买的功能,能有意识地从广告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知道有些广告对信息进行夸大宣传,学会辩证地看待广告。
二、教学片段与思考
片段1:激趣导入,初识广告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神秘的东西。看,它藏在这个小箱子里,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
生1:想。
师:不过,它很调皮,匆匆露一面就会重新藏回箱子里,所以你们要看仔细。(教师迅速将其展示一下)
生2:康师傅方便面。
师:这么快就认出来了!那你们之前都是从哪儿知道它的呀?
生3:广告、超市、便利店……
师:嗯,我想正是因为广告,我们才如此熟悉康师傅方便面。那到底什么是广告呢?谁能试着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广告的?
生4:广告是用来推销东西的。
生5:电视和网络,还有街上的传单都是广告。
生6:广告可以让一个产品的名声更大,让大家都知道……
师:嗯,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广告,顾名思义,广而告之,即向社会大众告知某件事情或某样事物。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
广告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可以谈论的内容纷繁复杂。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收集了关于广告的各种资料,尤其是导入环节,根据教材内容直接问学生“大家说说在哪里可以看到或听到广告”。这样的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漫无目的地搜寻自己关于广告的生活经验,将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再咀嚼一遍,对解决核心问题没有太大的意义。后来将导入环节改为教师提问广告语,学生猜广告的形式来进行,刚开始觉得有趣可行,但经过对四年级学生的个别调查发现,教师与学生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广告语的流行程度也不一样。如“大宝,明天见!大宝呀,天天见!”“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些80后耳熟能详的广告语,现在的孩子基本不知道,且由于媒体的多样化,现代广告语的风靡程度远不如以前,学生没有选出合适的现代广告语,所以这个方案也没有通过。最后,教师选择一种熟悉的商品来引导学生思考商品背后的广告,使学生感受熟悉的背后是广告深刻的影响力,除了电视广告外,包装箱、包装盒、包装袋等都有广告。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自己定义广告的机会,在锻炼学生概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
片段2:层层递进,深入理解
师:课前,同学们自由组合对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广告进行调查,有的小组还把调查结果做成了幻灯片(多媒体出示调查表)。现在哪个小组想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展示之前,汇报小组要做到声音响亮、自信大方、有自己的特点。倾听的同学也有任务,看看通过他们的介绍,你们了解到这个商品的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由于时间限制,有三个小组进行展示,第一个小组展示的商品是小天才电话手表)
师:从他们的展示中,你们获得了关于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哪些信息?
生1:它可以通话、看视频、防水、定位、打游戏……
师:小小一则广告给我们传递了这么多信息,真是太厉害了!
(第二个小组展示的商品是安慕希酸牛奶)
师:听了第二个小组对安慕希酸牛奶的广告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2:宣传的途径特别多。
师:嗯,是的。无论我们是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走进超市,还是坐地铁、等公交时都能看到安慕希广告的身影。广告真的是无孔不入,有人的地方就有广告,那安慕希厂家为什么要在这么多地方投放广告呢?
生3: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有安慕希这样的商品。
(第三个小组借助视频,展示李宁运动鞋的广告)
师:看了广告之后,李宁运动鞋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4:设计理念很先进,穿上它跳得高且防震,样子也好看……
师:嗯,真是太有诱惑力了,我也想拥有一双这样的运动鞋,这广告设计得真是动人心弦!
……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所以,一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一定是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课,一定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一定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如学生在课前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商定自己想要调查的商品广告,这是教师对学生兴趣和选择权的尊重,因为拥有选择的自由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教师提前设计好调查表为学生调查提供一个支架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发放调查表的时候,教师要对调查表的性质、表头、如何填写等进行解释,并提前一周发放。学生分组后要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整理和制作幻灯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经历将熟悉的事物有目标地转化为课堂展示材料的过程,会经历主动观察、思考、整理的学习过程,会经历由家人帮忙完成幻灯片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基本性质。
这样组织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活动,学生对广告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探究核心知识点“广告具有哪些功能”做好铺垫。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感受到广告“无孔不入,无所不包”的特点。
片段3: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师:广告功能如此强大,我们是不是要对广告全然听信?生活中,购买的东西和广告宣传的内容有很大差距,你和家人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生1:我们去饭店吃饭,图册上的鱼香肉丝色泽鲜艳,肉丝很多,可端上来的菜品肉却非常少,简直就是鱼香菜丝。
生2:妈妈买的眼霜,也没有像广告宣传的那样让妈妈的眼纹消失。
师:我在手机上看到一个广告,说订生日照套餐,送精美摆台一个,我就给宝宝定了一套。结果拍完照片后发现,所谓的精美摆台只是一个极其粗糙簡陋的框架,和精美完全不搭边。不光我们有这样的经历,用百度搜索“夸大宣传”就会发现有好多这样的新闻,如天猫购物、保健品等平台和商品都有这样的夸大宣传。有些广告确实存在夸大事实的成分,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用火眼金睛识别它,学会辨别,不能被广告牵着鼻子走,要正确认识广告。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国家于1994年颁布了《广告法》,并进行了多次修订,我们可以留意相关的法律条文,做个有心人,必要时拿起法律这一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教材正文从广告的劝说购买功能过渡到广告的可信度,并附了一张对广告态度的调查问卷。这一环节,教师由广告功能的强大抛出“是不是要对广告保持全然听信的态度”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有没有购买的东西和广告宣传的内容有很大差距的经历。这样组织教学内容,打开了话匣子,学生迅速思索、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经验,争先恐后地举手表达,由此可以感受到学生对广告的基本态度,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主观性偏见,使学生看待广告更加辩证。最后,教师出示《广告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这也是新教材想要突出的一点。
总之,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综合考虑教材、课标、学生等综合因素,充分满足学生的社会和生活需求,力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