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批准实施《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
众所周知,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点的加速启动源于去年震惊全国的温州企业家“跑路事件”,跑路事件一方面将温州中小企业的真实困境显露无遗,另一方面,也将长期以来,在主流金融体系之外野蛮生长的民间金融的真实生态和风险暴露在国人面前。
从会议确定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12项主要任务看,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在政策和现实层面,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正式将民间金融纳入主流的融资制度体系,提出要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民间金融的阳光化之路正式启动;二是为民间投资设立金融机构松绑,提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而提出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更是有重大的制度突破和创新;三是提出要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这在国内也属于首创,有利于中国外汇储备“藏汇于民”政策的实施和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四是在机构创设层面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路径,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提出要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小微企业债券融资等;五是在产权交易体系方面,提出要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此项政策有望在温州催生全国最大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的场所。相信通过这12项任务的细化和具体落实推动,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将在民间金融的合法化、民间投资设立中小金融机构,以及非上市公司交易市场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全国金融改革探路,提供宝贵的经验。
可以说,金融改革是对温州民间金融多年发展最正面的回应。事实上,早在1987年,温州就被正式列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利率改革的试点城市,2002年又成为全国惟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但这两大政策由于缺乏顶层和系统的设计,从现在来看,并没有引导温州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步伐,可谓乏善可陈。民间资本虽然充裕,但并没有产生令人称道的强大的金融体系。很难想象,在温州这么一个中小企业非常发达的地方,居然没有产生一个全国性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的机构,这和长期以来,温州民间金融缺乏阳光化的政策和积极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游击队从来没有嬗变成正规军。循此逻辑,今天温州面临的困局,表面上是高利率的乱象,事实上和温州实业的萎缩,以及长期以来金融业的规范化止步不前有很大的关系。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从实业的层面而言,通过建立与温州中小企业发展匹配的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另一个方面,利用温州自身有强大的民间资本的优势,通过国家金融改革,一起构建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金融体系。一方面重视实业,另一方面改变金融短板,两条腿走路。这个举措有望为中国金融改革、为民间资本面临的各种困局找到一条出路。
(本刊记者朱丰俊、实习生申姗姗整合3月29日南都社论 本文有删减))
温州金融改革路线图
2011.4 温州龙湾区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温州波特曼咖啡企业主出走;乐清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出走。
2011.6 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范某出走;乐清浙江天石电子公司老板叶某出走。
2011.8温州锦潮电器有限公司老板戴某失踪;温州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老板戴某潜逃。
2011年9月12日-23日 仅10天时间内就有9家温州企业老板“失踪”……
2011年,因集资诈骗罪二审被裁定死刑的“吴英案”,在中国引发了一场罕见的讨论,舆论集中在当前中国正试图突破、但困难重重的金融体制改革上。
由此,由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引发民间借贷危机,并迅速蔓延至浙江、江苏、内蒙古等其他地区,成为促成温州金融改革的直接原因,同时吴英案在民间引起的有关金融改革的热议也加速了这一改革政策的出台。
众所周知,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点的加速启动源于去年震惊全国的温州企业家“跑路事件”,跑路事件一方面将温州中小企业的真实困境显露无遗,另一方面,也将长期以来,在主流金融体系之外野蛮生长的民间金融的真实生态和风险暴露在国人面前。
从会议确定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12项主要任务看,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在政策和现实层面,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正式将民间金融纳入主流的融资制度体系,提出要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民间金融的阳光化之路正式启动;二是为民间投资设立金融机构松绑,提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而提出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更是有重大的制度突破和创新;三是提出要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这在国内也属于首创,有利于中国外汇储备“藏汇于民”政策的实施和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四是在机构创设层面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路径,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提出要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小微企业债券融资等;五是在产权交易体系方面,提出要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此项政策有望在温州催生全国最大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的场所。相信通过这12项任务的细化和具体落实推动,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将在民间金融的合法化、民间投资设立中小金融机构,以及非上市公司交易市场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全国金融改革探路,提供宝贵的经验。
可以说,金融改革是对温州民间金融多年发展最正面的回应。事实上,早在1987年,温州就被正式列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利率改革的试点城市,2002年又成为全国惟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但这两大政策由于缺乏顶层和系统的设计,从现在来看,并没有引导温州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步伐,可谓乏善可陈。民间资本虽然充裕,但并没有产生令人称道的强大的金融体系。很难想象,在温州这么一个中小企业非常发达的地方,居然没有产生一个全国性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的机构,这和长期以来,温州民间金融缺乏阳光化的政策和积极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游击队从来没有嬗变成正规军。循此逻辑,今天温州面临的困局,表面上是高利率的乱象,事实上和温州实业的萎缩,以及长期以来金融业的规范化止步不前有很大的关系。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从实业的层面而言,通过建立与温州中小企业发展匹配的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另一个方面,利用温州自身有强大的民间资本的优势,通过国家金融改革,一起构建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金融体系。一方面重视实业,另一方面改变金融短板,两条腿走路。这个举措有望为中国金融改革、为民间资本面临的各种困局找到一条出路。
(本刊记者朱丰俊、实习生申姗姗整合3月29日南都社论 本文有删减))
温州金融改革路线图
2011.4 温州龙湾区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温州波特曼咖啡企业主出走;乐清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出走。
2011.6 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范某出走;乐清浙江天石电子公司老板叶某出走。
2011.8温州锦潮电器有限公司老板戴某失踪;温州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老板戴某潜逃。
2011年9月12日-23日 仅10天时间内就有9家温州企业老板“失踪”……
2011年,因集资诈骗罪二审被裁定死刑的“吴英案”,在中国引发了一场罕见的讨论,舆论集中在当前中国正试图突破、但困难重重的金融体制改革上。
由此,由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引发民间借贷危机,并迅速蔓延至浙江、江苏、内蒙古等其他地区,成为促成温州金融改革的直接原因,同时吴英案在民间引起的有关金融改革的热议也加速了这一改革政策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