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我国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阻碍。本文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发展、贫富差距等方面,论述了社会经济不平衡的表现。进而针对已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切实解决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原因;应对措施
在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这些辉煌的经济发展成果背后,也暴露出我国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现实。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城乡发展、贫富差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甚至畸形。所以,审视经济发展问题,面对发展新机遇,如何在改革开放中“谋发展、求共存”已然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识。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经济会“又好又快”发展,让每一个中国人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果实。
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表现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的进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出现中西部沿海地区“欧洲式”发展,而西北地区仍处于欠发展状态,表现出一种“非洲式”发展。西北偏远地区无论是在基础民生建设,还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均远远滞后于中西部沿海地区。所以,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法避免,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经济发展现状。
2.城乡发展不平衡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城乡统筹发展依然成为焦点。这是因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表现出突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医疗、收入等方面,形成了较大的现实差距。从实际来看,城市的教育、医疗均优于农村,广泛的农村地区仍存在着看病难、上学难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性已成为政府执政的重要面向。在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时,在问及我国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期间出现的若干问题是无法避免,政府仍需统筹协调发展。关于民生保障,要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所以,在较长时期内,我国城乡发展仍将处于不平衡状态,国家今后的执政面向也更多的投放到该些领域。
3.贫富差距大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这突出表现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但是,收入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没有惠及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改革开放的“蛋糕”持续做大,如何分好“蛋糕”已然成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关切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
4.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2013年3月17号的中外记者会上,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成为了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的确,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今年中部等城市持续的雾霾天气,就在此敲响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警钟。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面临着高消耗、高排放、低产能的现实问题。在今年来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长苗圩就指出,“我国工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其中发展与环境的问题尤为突出,就拿我国的GDP消耗来说,我国单位GDP消耗是美国的4倍,是日本的11倍”。所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敏感关系,仍是中华儿女的一项大事。
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若干举措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进入深水区,如何切实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是我国新政府的执政重点。面对发展的不平衡,又审视发展的机遇,如何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好五大板块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下,为国家“谋发展。求共存”的思想指南,是指导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我们在统筹区域、城乡、人与自然等的发展中,需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人手中。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是强调规模、结构的合理发展,这就需要现阶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紧紧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筹发展谋取新道路、新方向。
2.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逐渐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转型是适应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集中体现。在“十二五”规划中,就一再强调:“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在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向于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并以此作为经济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十二五”规划焦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正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促使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以切实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3.落实好相关政策,做到促发展、保民生
从我国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是有利于整体问题发展的。也就是说,在促发展、保民生的过程中,相关政策要落实,要真实的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千家万户。国家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对战略资源、投资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以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发挥好各地区的经济资源优势。对于落后地区,如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要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事业改革,在民生保障这块,国家要落到实处,这是稳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4.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就实际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低,反映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所以,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是减小收入差距,为序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其实,切实推进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城乡差距的良策,也是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要切实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在公共服务、公共医疗等领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发展、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的阻碍。所以,面对经济发展中问题,审视新时期下的发展机遇,我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切实分化好发展的“大蛋糕”,以及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样才能为序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开创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焦方义: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J].理论探讨,2011(01).
[2]刘晓蓉: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02).
[3]张存刚: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经济纵横,2011(02).
[4]周新城:关于公有制为主体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
[5]宋越舜:坚持“做大蛋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宁波经济,2009(02).
关键词: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原因;应对措施
在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这些辉煌的经济发展成果背后,也暴露出我国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现实。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城乡发展、贫富差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甚至畸形。所以,审视经济发展问题,面对发展新机遇,如何在改革开放中“谋发展、求共存”已然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识。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经济会“又好又快”发展,让每一个中国人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果实。
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表现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的进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出现中西部沿海地区“欧洲式”发展,而西北地区仍处于欠发展状态,表现出一种“非洲式”发展。西北偏远地区无论是在基础民生建设,还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均远远滞后于中西部沿海地区。所以,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法避免,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经济发展现状。
2.城乡发展不平衡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城乡统筹发展依然成为焦点。这是因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表现出突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医疗、收入等方面,形成了较大的现实差距。从实际来看,城市的教育、医疗均优于农村,广泛的农村地区仍存在着看病难、上学难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性已成为政府执政的重要面向。在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时,在问及我国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期间出现的若干问题是无法避免,政府仍需统筹协调发展。关于民生保障,要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所以,在较长时期内,我国城乡发展仍将处于不平衡状态,国家今后的执政面向也更多的投放到该些领域。
3.贫富差距大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这突出表现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但是,收入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没有惠及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改革开放的“蛋糕”持续做大,如何分好“蛋糕”已然成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关切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
4.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2013年3月17号的中外记者会上,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成为了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的确,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今年中部等城市持续的雾霾天气,就在此敲响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警钟。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面临着高消耗、高排放、低产能的现实问题。在今年来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长苗圩就指出,“我国工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其中发展与环境的问题尤为突出,就拿我国的GDP消耗来说,我国单位GDP消耗是美国的4倍,是日本的11倍”。所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敏感关系,仍是中华儿女的一项大事。
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若干举措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进入深水区,如何切实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是我国新政府的执政重点。面对发展的不平衡,又审视发展的机遇,如何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好五大板块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下,为国家“谋发展。求共存”的思想指南,是指导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我们在统筹区域、城乡、人与自然等的发展中,需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人手中。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是强调规模、结构的合理发展,这就需要现阶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紧紧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筹发展谋取新道路、新方向。
2.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逐渐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转型是适应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集中体现。在“十二五”规划中,就一再强调:“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在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向于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并以此作为经济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十二五”规划焦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正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促使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以切实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3.落实好相关政策,做到促发展、保民生
从我国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是有利于整体问题发展的。也就是说,在促发展、保民生的过程中,相关政策要落实,要真实的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千家万户。国家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对战略资源、投资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以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发挥好各地区的经济资源优势。对于落后地区,如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要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事业改革,在民生保障这块,国家要落到实处,这是稳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4.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就实际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低,反映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所以,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是减小收入差距,为序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其实,切实推进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城乡差距的良策,也是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要切实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在公共服务、公共医疗等领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发展、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的阻碍。所以,面对经济发展中问题,审视新时期下的发展机遇,我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切实分化好发展的“大蛋糕”,以及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样才能为序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开创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焦方义: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J].理论探讨,2011(01).
[2]刘晓蓉: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02).
[3]张存刚: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经济纵横,2011(02).
[4]周新城:关于公有制为主体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
[5]宋越舜:坚持“做大蛋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宁波经济,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