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文化研究述评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a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武术文化研究进行归类,从研究成果划分来看,分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多学科交叉性思维研究少林武术文化,走出站在少林武术圈研究少林武术的“魔咒”,追溯少林武术的“形而下”之本,探讨“形而下”少林武术面临的困境,尊重少林武术文化发展规律,提出少林武术文化消费观念,促进少林武术文化“非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少林武术文化;研究;动态
  【Abstract】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logic analysis to classify Shaolin martial arts culture research. From the research divisio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applying multidisciplinary thought to study Shaolin martial arts culture, taking step out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circle to study Shaolin martial arts, tracing back physical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exploring the plight of the physical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respecting the rule of Shaolin wushu culture development, puting forward Shaolin martial arts culture consumption idea and promoting the intangible Shaolin martial arts culture industry to develop rapidly and healthily.
  【Key words】Shaolin wushu culture; research; dynamic
  引言
  少林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又称“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以“少林寺僧人演练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文化体系、文化空间及其文化生态系统。少林功夫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和智慧结晶,关于少林武术文化研究的动态是我们认识的起点,可划分为以下几类研究。
  1少林武术文化研究成果概述:形而上之基础
  1.1少林武术文化基础性研究
  代表性成果有:王广西的《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武术卷)》中阐述:“中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造就独具匠心的中原武学生态系统,中原武学系统由嵩山少林寺系统、河内千载寺系统、回族系统组成,与之相对应的拳系是少林拳系、太极拳系、苌氏拳系。”〔1〕张国臣的《中国少林文化学》:“以嵩山作为地理界碑,全景式论述了少林寺所在区域文化的总体风貌,较全面、系统地考察研究了少林寺一带古往今来的文化社会现象。”〔2〕韩雪的《中州武术文化研究》:“中州武术文化是通过中州地域内武术技艺为外在形式,来体现和反映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文化现象。”〔3〕吕宏军、滕磊的《少林功夫》:“分别就少林功夫发展史与思想背景,少林功夫体系、特性,少林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保护和振兴少林功夫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少林寺历史大事年表与少林功夫武僧传略进行的附述。”〔4〕邓正龙《清前期嵩山体育文化区研究》:“全面分析了嵩山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交通、文化交流、社会环境、人口迁徙等因素对“清前期嵩山体育文化区”形成的制约与影响。”〔5〕学者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统合古今,借鉴多学科理论阐述少林文化的横向、纵向文化背景,较全面、系统地考察研究了少林武术古往今来的文化现象与历史发展,开创了从文化学角度系统研究少林武术的新局面;程大力《少林尚棍渊源论—兼析少林武术产生的文化历史原因》:“分析了少林尚棍的来龙去脉。并由在少林武术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少林棍的研究入手,力图揭开少林寺这一宗教组织,何以能容忍或产生以技击为本质的最初的武术——这一佛教乃至世界宗教史上独一无二的迷案。”〔6〕深入论述了佛教文化对少林武术发展的影响。
  1.2少林武术文化追根溯源研究
  历史是“经验、智慧、认知、文明的典范体现”,也是“对事物之客观规律和内在法则的准确把握与深刻揭示”。基于此,学者们较为重视少林武术历史发展研究,如:张惠民、王关林编撰的《嵩岳文献丛刊》:“全面收录了历史上续传的有关嵩岳文化的专著,高视角地阐述了少林人文遗迹,其中,收录的《少林寺志》是历史上最早系统介绍少林寺的专著,是珍贵的历史文献。”〔7〕丛刊第四册《少林寺志》收录的高僧、碑文、诗词文赋与题记部分记述了少林禅宗的源流与分支、少林寺僧助唐封赏、清时期少林武术兴衰活动等内容。此外,无谷、刘志学编撰的《少林寺资料集》《少林寺资料集续编》,对少林寺建寺与少林寺的住持问题、少林僧兵的抗倭战斗、少林拳法的形成和发展、少林拳术与考证、笔记杂著中的少林武功,并附有大量少林拳法图谱和写有文字说明等记述,是研究少林武术的重要史料。唐豪的《少林武当考》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运用考据方法,证明达摩和尚和张三丰道士都不会武术,指出所谓少林寺拳法始于达摩,太极拳始于武当山张三丰之说,都是后人的牵强附会。此研究也是武术史学科发展过程中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成果。程大力的《少林武术通考》考证和讨论了少林武术史上很多存在疑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少林武术产生的时间问题,以及宗教组织少林寺产生武术并崇尚棍术的原因,为少林武术正本清源奠定了基础。   2少林武术文化研究成果概述:形而下之实践
  2.1少林武术文化发展之尊重特殊规律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少林武术文化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其与政府的关系是少林武术在明清时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赵长贵在其硕士论文《明清时期少林寺与少林武术研究》的第三部分中:“概括了清代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逐渐衰微,分析了清政府对少林寺的微妙态度,心存怨尤的政府掣肘少林武术活动,少林武术生存的政治途径被切断。”〔8〕赵长贵在《清代嵩山少林寺的政治生态及其影响》中认为:“因清政府并未彻底改变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看法,清末以来少林武术的生存环境没有根本改善,少林武术也随着少林寺的衰落而日渐式微。”〔9〕少林武术的兴衰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关系密切。赵长贵《试论嵩山少林寺与清政府关系之演变》中认为:“清朝前期,少林寺与清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张。康熙中后期为巩固统治,因少林寺禅宗祖庭宗教地位,清政府逐渐改变了对其一味严厉限制的政策。少林寺对清廷的态度也在改变,他们的关系有所缓和。但终清一代,二者始终若即若离,关系并未根本改善。少林寺与清政府的关系演变是清代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10〕与《传统社会少林寺与官府的关系探究——以明清时期为中心》大致坚持了相似的观点,即“少林寺与封建王朝时亲时疏,但亲密期远远长于疏远期。二者关系亲密时,少林寺与少林武术会加速发展;反之,少林寺与少林武术则渐趋衰微。少林寺与封建王朝关系的亲疏是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盛衰的晴雨表,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迁。”〔11〕
  2.2少林武术文化发展之“非遗”研究
  基于当今少林武术的生存境遇,学者们提出“维护生存土壤”、“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点。王龙飞、虞重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少林功夫的保护》:“保护文化空间”、“创建传承人制度”,“保护少林功夫,关键在维护其生存土壤,同时少林功夫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12〕王镇新在《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认为:“通过对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现状、概括总结和特征描述,进而以少林拳和太极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提出少林拳和太极拳的保护对策,进而总结出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模式、策略和形而下措施,以期能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贡献绵薄之力。”〔13〕类似论著的还有《河南省国家级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对河南省国家级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保护对策,加大抢救力度,利用传统和现代技术进行全面记录;走与政策相辅相成的地方立法之路;优化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大资金投入。要保存即保护、传承即保护,也应弘扬即保护。”〔1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非遗”视域下少林功夫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策略研究》等,以上研究,均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探讨了少林武术当今发展的问题。
  2.3少林武术文化发展之市场消费研究
  市场消费是现代性发展的风向标,少林武术文化的市场性消费前提是:将少林武术文化作为一种商品营销出去。而学者们的论述涉及了当代消费语境下中国武术的商品化(如《论“武林大会”对传统武术商品价值的开发》一文中认为:“分析了传统武术的商品性和“武林大会”在还原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阐述“武林大会”商业化发展的原因,推进了中华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15〕)、产业化(如《消费社会中武术发展研究》一文中认为:“消费社会中的武术传播只有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加速武术商品化的进程、实现武术产业化的链接、构建武术现代化的平台、走进当代媒体人的视野,才能够让中国武术真正地融入当今消费社会中,才能使中国武术得到长足的发展。”〔16〕)、文化缺失(如《当代中国武术的生存空间——消费社会的逻辑视角》《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悖论》《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勃兴视域下中国武术审美化生存研究》)、消费内容(如《当代中国武术的生存空间——消费社会的逻辑视角》一文中武术符号、武术意象、武术民族主义消费等的消费划分)等问题。
  3结语
  3.1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明清与当今时期,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文化、社会、典籍考证、保护等诸方面,而对少林武术由寺内转向寺外传播的空间、路径、技术特征没有做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尤其对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少林武术的现代化发展缺乏系统研究。
  3.2尽管学者们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少林武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把握住了文化生态学的一些特征,但深入到文化生态学较深层次——文化哲学的领域还不够,对武术文化生态的运行机制、哲学基础等很少涉及。
  3.3从研究内容方面看,虽然对中州武术文化生态价值等做了探讨,但缺少对少林武术文化生态个案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近代以来少林武术的系统发展研究显然是薄弱的。
  参考文献
  〔1〕王广西.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武术卷).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78-79.
  〔2〕张国臣.中国少林文化学〔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26-27.
  〔3〕韩雪.中州武术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46-47.
  〔4〕吕宏军,滕磊.少林功夫〔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52-54.
  〔5〕邓正龙.清前期嵩山体育文化区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6〕程大力.少林尚棍渊源论——兼析少林武术产生的文化历史原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04):24-25.
  〔7〕张惠民,王关林.嵩岳文献丛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74-75.
  〔8〕赵长贵.明清时期少林寺与少林武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9〕赵长贵.清代嵩山少林寺的政治生态及其影响〔J〕.史学月刊,2011(06):163-164.
  〔10〕赵长贵.试论嵩山少林寺与清政府关系之演变〔J〕.世界宗教研究,2011(06):34-35.
  〔11〕赵长贵.传统社会少林寺与官府的关系探究——以明清时期为中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4):52-53.
  〔12〕王龙飞,虞重干.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少林功夫的保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4):59-60.
  〔13〕王镇新.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14〕薛良磊.河南省国家级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15〕唐志云,谭明玲.论“武林大会”对传统武术商品价值的开发〔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110-111.
  〔16〕王岗,吴志强.消费社会中武术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1(01):116-117.
  (责任编辑:阎彬)
其他文献
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地理标志和商标一样,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目前,地理标志保护既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的
在角色游戏中,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能否引发幼儿的兴趣、意愿,幼儿能否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有效学习、交往,是角色游戏是否有效开展的重要指标。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
推开酒店大门,便一脚踏进了吴哥王朝的辉煌时代。吴哥莱佛士一定是那传说中鲜为人知的时空隧道。门外,是东南亚丛林间沉睡千年的古都微笑,门内是复制完好的黄金时代,漫步于酒店六
绩效管理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活动过程,它将组织的个体活动与组织的整体目标联系在一起,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引导组织中个体工作与组织目标趋同发展。胡锦涛总
我国长期形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现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日益影响着农村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β_2m 广泛存在于血液、脑脊液、初乳、羊水、精液及尿液内。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一些恶性肿瘤,以及AIDS 和肾脏疾患等疾病,体液中β_2m水平明显升高。尽管β_2m
<正> β_2—微球蛋白(β_2—MG)自1968年由瑞典Berggard等从Wilson病和慢性镉中毒患者尿中分离纯化以来,研究人员对体液β_2—MG的含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各种体液β_2—MG的
冒着SAnS的恐慌,“奔迈”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政要厅正式发布了第一款产品,这是Palm真正开拓中国市场的开始
根据CNNIC的宽带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宽带用户总数达到4280万,几乎占到了上网总用户量的一半。从2003年开始,宽带用户增长迅速,中国的整体宽带产业终于度过了艰难的起步期,开始经历一个新的成长期。宽带基础运营商、内容提供商以及媒体们都在乐观的期待宽带应用大潮来临。但是,进入了成长期的宽带产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必将阻碍产业发展。  我国的宽带产业,相比于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