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质与心理健康既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其身心健康一方面需要个人明确参加文体活动的重要性,努力进行运动锻炼;另一方面,更需要高校的体育教育、培养和引导活动。基于此,文章在简要概述当前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体育运动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中的功能价值,由此对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以及高校体育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运动 大学生 身体素质 功能价值
2006年,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学生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意见》中提出:增强高等院校学生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死存亡。其意志坚强、体魄强健、身心健康既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由此看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大学生体质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呈现出至关重要的价值意义,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重点。然而,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如何?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价值可以细化为哪些方面?这既关系到大学生和高校组织对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是制订大学生体育运动目标和内容的前提。笔者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概述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生活也随之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尤其是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群体,拥有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兴趣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然而,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作息时间与饮食安排极不规律,宅男宅女现象极为普遍;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较大的工作、生活、学习的压力,使他们无暇参加体育运动。因此,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下滑的趋势。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群体的整体身体素质有所回升;中小学生力量、柔韧性、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2005年相比,却出现了继续下滑。除此之外,据《大众心理学》期刊对高等院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超重、肥胖、视力不良、力量不足、耐力水平低等问题十分严重,由此导致大学生体育课或者是课外体育活动中猝死现象频繁发生。由此看出,当前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这种状况也直接引起了家长、学校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体育运动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中的功能价值
体育运动是以肢体运动、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满足人们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体育运动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中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大学生的力量
力量是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最核心、最主要的指标,它除了来源于大学生先天的身体素质外, 更主要的来源是后天长期的运动、锻炼和培养。一般来说,拥有较大力量的学生必然具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身体,由此呈现出较高的身体素质状况。而长期的体育运动能够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力量,提升其身体素质。
2.提升大学生的耐力
天津体育学院体质检测与健康促进中心张一兵教授提出:“持久的耐力则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强壮的标志,意味着人体心肺功能较好。”与此同时,持久的耐力与力量、爆发力也共同代表着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是身体素质好坏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耐力训练对于提升其身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学校内由学生自主参与的或者是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运动都是培养学生耐力的重要方式。
3.塑造大学生完美的形体
超重、肥胖等问题也严重困扰着当前的大学生群体。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相貌特征和日常行为活动,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如何塑造一个健康、完美的体形也成为当前大学生群体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除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力量、耐力之外,也在不断地消耗着其身体中的脂肪,这对于塑造体形发挥着明显作用。
4.强化大学生的抵抗能力
对于各种疾病是否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评估标准。众所周知,包括健身操、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在内的有氧运动可以迅速增加运动员体内血红蛋白数量;而赛跑、拔河、投掷、举重、跳高、羽毛球和乒乓球等对抗性的无氧体育运动则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素质和在特殊情境下的适应能力。这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而且还能够极大地强化大学生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其身体素质。
当前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都将体育课作为大学生必修课之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却存在严重的问题,由此无法实现预期的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首先,各个高校并没有意识到体育课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中的重要意义,仅仅将其视为完成国家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虽然都开设了相关体育课程,但不仅课时量有限,一般都是第一学年有体育课,而且每周只有两节。更重要的是对体育考核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几乎是只要及时参加课堂学习和课程考试,便能顺利获得学分。由此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降低了学习质量。
其次,高校对于校内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宣传活动也非常有限,每所学校一年只有一次春季或者是秋季运动会,除了个别院系的篮球赛、足球赛之外,很少在整个校内宣传或者是倡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更没有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健康教育的活动。
最后,当前不少高校在体育运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大众运动项目上,而对于新式体育运动项目的投入则十分有限,比如网球馆、游泳池的建设等都十分欠缺,由此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积极性。
对高校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其身心健康一方面需要个人明确参加文体活动的重要性,努力进行运动锻炼;另一方面,更需要高校的体育教育、培养和引导活动。因此,高校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高校组织要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比如要坚持课程设置的长期性,体育课内容要呈现出一定的协调性,既有理论课程,又有体能训练课,既有耐力训练科目,又有柔韧训练科目等,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力量、耐力、柔韧性水平的目的。
其次,高校要积极完善校园内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增加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设施,比如篮球场数量、乒乓球台数量、羽毛球场地等。
最后,高校还应当结合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状况,通过讲座、广播等形式,向学生积极讲述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尤其是积极鼓励学生要制订一个长期的锻炼计划并很好地坚持下去,由此实现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结 语
虽然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然而其身体素质却呈现出长期下滑的趋势。体育运动作为提升身体素质最有效的方式,既能增强大学生的力量、柔韧性和耐力,同时也能够强化大学生的抵抗能力,塑造完美的身体体形。因此,加强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教育、培养和引导活动成为各个高校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黄美丽.浅谈体育运动与健康[J].快乐作文,2011(6):205-206.
[2]徐明俊,刘永福.身体素质概念新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7-119.
[3]王岩.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13.
[4]罗文娜.“阳光体育”对河南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1(7):74-75.
【关键词】体育运动 大学生 身体素质 功能价值
2006年,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学生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意见》中提出:增强高等院校学生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死存亡。其意志坚强、体魄强健、身心健康既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由此看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大学生体质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呈现出至关重要的价值意义,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重点。然而,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如何?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价值可以细化为哪些方面?这既关系到大学生和高校组织对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是制订大学生体育运动目标和内容的前提。笔者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概述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生活也随之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尤其是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群体,拥有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兴趣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然而,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作息时间与饮食安排极不规律,宅男宅女现象极为普遍;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较大的工作、生活、学习的压力,使他们无暇参加体育运动。因此,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下滑的趋势。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群体的整体身体素质有所回升;中小学生力量、柔韧性、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2005年相比,却出现了继续下滑。除此之外,据《大众心理学》期刊对高等院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超重、肥胖、视力不良、力量不足、耐力水平低等问题十分严重,由此导致大学生体育课或者是课外体育活动中猝死现象频繁发生。由此看出,当前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这种状况也直接引起了家长、学校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体育运动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中的功能价值
体育运动是以肢体运动、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满足人们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体育运动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中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大学生的力量
力量是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最核心、最主要的指标,它除了来源于大学生先天的身体素质外, 更主要的来源是后天长期的运动、锻炼和培养。一般来说,拥有较大力量的学生必然具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身体,由此呈现出较高的身体素质状况。而长期的体育运动能够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力量,提升其身体素质。
2.提升大学生的耐力
天津体育学院体质检测与健康促进中心张一兵教授提出:“持久的耐力则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强壮的标志,意味着人体心肺功能较好。”与此同时,持久的耐力与力量、爆发力也共同代表着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是身体素质好坏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耐力训练对于提升其身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学校内由学生自主参与的或者是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运动都是培养学生耐力的重要方式。
3.塑造大学生完美的形体
超重、肥胖等问题也严重困扰着当前的大学生群体。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相貌特征和日常行为活动,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如何塑造一个健康、完美的体形也成为当前大学生群体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除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力量、耐力之外,也在不断地消耗着其身体中的脂肪,这对于塑造体形发挥着明显作用。
4.强化大学生的抵抗能力
对于各种疾病是否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评估标准。众所周知,包括健身操、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在内的有氧运动可以迅速增加运动员体内血红蛋白数量;而赛跑、拔河、投掷、举重、跳高、羽毛球和乒乓球等对抗性的无氧体育运动则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素质和在特殊情境下的适应能力。这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而且还能够极大地强化大学生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其身体素质。
当前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都将体育课作为大学生必修课之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却存在严重的问题,由此无法实现预期的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首先,各个高校并没有意识到体育课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中的重要意义,仅仅将其视为完成国家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虽然都开设了相关体育课程,但不仅课时量有限,一般都是第一学年有体育课,而且每周只有两节。更重要的是对体育考核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几乎是只要及时参加课堂学习和课程考试,便能顺利获得学分。由此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降低了学习质量。
其次,高校对于校内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宣传活动也非常有限,每所学校一年只有一次春季或者是秋季运动会,除了个别院系的篮球赛、足球赛之外,很少在整个校内宣传或者是倡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更没有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健康教育的活动。
最后,当前不少高校在体育运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大众运动项目上,而对于新式体育运动项目的投入则十分有限,比如网球馆、游泳池的建设等都十分欠缺,由此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积极性。
对高校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其身心健康一方面需要个人明确参加文体活动的重要性,努力进行运动锻炼;另一方面,更需要高校的体育教育、培养和引导活动。因此,高校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高校组织要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比如要坚持课程设置的长期性,体育课内容要呈现出一定的协调性,既有理论课程,又有体能训练课,既有耐力训练科目,又有柔韧训练科目等,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力量、耐力、柔韧性水平的目的。
其次,高校要积极完善校园内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增加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设施,比如篮球场数量、乒乓球台数量、羽毛球场地等。
最后,高校还应当结合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状况,通过讲座、广播等形式,向学生积极讲述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尤其是积极鼓励学生要制订一个长期的锻炼计划并很好地坚持下去,由此实现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结 语
虽然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然而其身体素质却呈现出长期下滑的趋势。体育运动作为提升身体素质最有效的方式,既能增强大学生的力量、柔韧性和耐力,同时也能够强化大学生的抵抗能力,塑造完美的身体体形。因此,加强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教育、培养和引导活动成为各个高校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黄美丽.浅谈体育运动与健康[J].快乐作文,2011(6):205-206.
[2]徐明俊,刘永福.身体素质概念新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7-119.
[3]王岩.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13.
[4]罗文娜.“阳光体育”对河南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1(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