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加大对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取缔“择校费”以促进学校良性竞争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 要】目前,由于财政收入过低,再加上缺少中央转移支付的政策实际倾斜,导致中部地区教育存在明显滞后和严重困难,迫切需要我们从出发,本着均衡发展的要求,把中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在资金的投入上予以倾斜,尤其把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弱势学校作为投入和支持的重点。择校费是教育不均衡的祸根和源头,必须予以坚决取缔,以促进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均衡发展。在投入上,应注重“雪中送炭”,加大对弱势学校的扶持力度。应抓紧启动实施旱厕所改造、教师周转房、农民工子女同城待遇、远距离学生寄宿、农村师生比调整“五大工程”,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教育工程
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部农业产区的教育资金投入和扶植力度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多次发表报告,提出要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对义务教育实行了统一标准的国家管理。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原则是,既不让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使教育受到制约,也不让孩子因为地区贫困使教育受到影响。倾斜,导致中部地区教育存在明显滞后和严重困难,迫切需要我们从
我在澳大利亚考察时,一位市长对我说,市里不担负也不管理教育,教育的一切是上级政府统一安排的。近些年来, 我国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对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已经改善了很多农村的办学条件。但是, 由于标准化涉及的服务范围较窄,加之各地财政配套能力有限,致使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相差依然十分悬殊。
当今,义务教育均衡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是资金投入问题。我们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因为缺乏投入,造成危房过多,校舍破旧,操场缺乏,设施欠缺,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用的厕所也都是旱厕所。这同发达地区的学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反对把“教育均衡”理解为“一切均等”,把“教育公平”理解为“平均主义”。但是,同在共和国的蓝天下,中国的发展从来就是一盘棋。在工业化和改革开放初期,是内地的农业产区通过三次“剪刀差”向城市和沿海地区作出贡献,才有了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而今,我们国家人均GDP 已经超过3万元人民币,国家财政收入每年已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对欠发达地区作出应有的回报,除了已经实施的转移支付之外,还应该本着均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
近10 多年来,社会上一提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就是支持西部发展、老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此前的10 多年时间中,我也曾为西部、为老区、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呼吁过、建言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之后,我们发现,就教育方面而言, 问题更多、更大的已经转移到了中部地区。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 把中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
中部是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产区和最主要的欠发达地区。仅鄂、豫、皖、湘、赣五省农民的数量就占全国30% 以上。在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人口近千万的地市,财政收入只有二三十亿元,同那些仅有一二百万人口, 财政收入却高达百亿甚至几百亿的地方相比,人均财政收入相差几十倍、上百倍。过低的财政收入,再加上中央转移支付时缺少倾斜,造成了中部地区教育明显滞后和严重困难。
一位同志曾说,河南省在教育方面除了在校人数、毕业生数量居全国第一外,教育方面的其他指标,几乎全为倒数第一。根据我近两年对河南教育的考察,觉得这位同志的说法是基本符合实际的。河南有很多县市,人口都有几十万,但财政收入仅有1亿多元,财政吃饭都困难,所以就更无能力向教育予以投入了。近几年,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化,也只是解决了课桌和理化实验的基本设备,相当多的学校依然校舍破旧、危房较多、操场缺失、文体设施没有。我去过的几个县,85% 的学校是旱厕所,其中一个于1985 年前建校的老初中,虽然是在县城,仍然是教师和学生共用一个旱厕所。很多学校没有计算机,小学开不出计算机课和外语课。我最近在河南信阳郊区及遂平考察时,去了两个小学校,发现教师办公用的房子都还是石棉瓦盖起的。除此之外,由于这些地方工资低,留不住优秀教师,造成好教师大量外流。以上这些, 不仅仅是河南才有,中部其他一些地区也存在同样情况。与我最近在西部地区看到的一些学校条件相比,中部地区的境况要差很多。例如百色、南宁等地很多学校,都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住宿条件,住房宽敞、富余,甚至家在学校隔壁的以及所在市、镇的孩子都可以住校并获得住宿补贴。而在中部地区,不少初中和小学都没能提供住宿条件,很多孩子离家五六公里,甚至七八公里,每天都要走读。学校没有食堂,无法提供午餐,甚至连热饭的条件都没有。
因此,迫切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向中部农业产区倾斜,并有必要把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弱势学校作为义务教育投入和支持的重点。
要坚决取消择校费,以促进学校之间公平发展 择校费是教育不均衡的祸根和源头,择校费一日不除,义务教育的公平就难以推进,更多的优质学校就难以产生。
一般认为名校都是历史形成的,好像没有历史的积淀,就不会有名校的生成。更有一些既得利益者,站在名校收择校费的立场上,极力宣扬收取择校费的合理性,甚至把不让收择校费说成是“削峰填谷”、“拉名校倒退”。也正是这个原因,近十几年来,收取择校费之风一直难以止息,结果造成收取择校费的学校越来越多。他们可以利用收取来的经费,聚集优秀教师,聚集优秀生源。当社会上聪明的孩子、优秀的教师都向这样的学校聚拢时,升学率也就慢慢高了,名气也越来越大,于是也就更有资本去吸引择校费了。
最近,我通过考察发现,培养优质学校并不难,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钱。我在广东、贵州发现了两所民办高中,仅成立六七年,就已经成了当地最优质的名牌学校, 每年升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之多,在当地遥遥领先。在四川成都等地,我也发现一些公办小学校刚成立两三年,就成了当地群众抢着上的优质小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学校有足够的投入。无论是民办的高中, 还是公办的小学, 这些在几年内就能成为优质、名牌的学校, 其中一个基本条件, 就是有充裕资金作保障。有了钱,就能建优质校舍;有了钱,就能配优质设备;有了钱, 就能引入优质教师和校长。有了这些作前提,就能招进一流的优质生源,并打造出高升学率的教学质量来。实事求是地讲,优质的教学质量靠的是教师和人才,而现在的教师和人才又多是随着钱的多少流动的。我在广西北海工作时,北海工资高过武汉, 我们就从武汉引进了一位优秀校长,而杭州的待遇又比北海高出很多,于是杭州为办优质学校,又以高薪把这位校长挖到了杭州,为杭州打造出一所高中,被北京大学认定为自主招生免考的推荐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优质学校为什么优?就是因为其收择校费多,有钱。弱势学校为什么弱?就是因为对它的投入太少,缺钱。 因此,我们有理由打破优质学校产生的传统观念,完全可以通过投入习惯的转变,扶植和培育出更多优质的学校。于是,就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坚决取消择校费,让名校与普通学校公平竞争,均衡发展;二是要加大弱势学校的投入,改变长期以来只重“锦上添花”,不顾“雪中送炭”的投入习惯。
最近广东惠州市,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在教师工资上的“两持平”,即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持平,农村教师工资与城市教师工资持平,而且比城市还多出近200 元。这对于稳定教师队伍,特别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有重要意义的。另外, 惠阳县还提出了教育管理的“九个一体”,也有很多可取之处。这“九个一体”是: 城乡学校结对一体联动,校长队伍一体建设,师资队伍一体配置,教育品质一体提升,德育工作体系一体构建,教育经费一体落实,教育布局一体规划,教学设施一体完善,信息化建设一体推进。还有,他们提出的2020 年达到的“八同目标”也值得我们参考。这“八同”是:校园同亮丽,教学设施同齐全,公用经费同保障,教师素养同优秀,管理工作同精细,特色教育同凸现,学生个性同张扬,人民群众同满意。如果全国上下,都这样去思考,这样去行动的话,我们的教育就一定能均衡发展,社会和谐就一定能更好地实现。
要组织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五大工程”现在,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认真解决。我把要解决的五个问题称之为“五大工程”,这五个工程需要加快启动。
工程之一:旱厕所改造工程
国家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早就提出了为确保妇女儿童的健康,农家的厕所都由旱厕所改造为水冲厕所。在我受命带队进行妇女儿童纲要的督导中,我们走过的南北五个省市,所看到的农家旱厕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想不到的是,农村的孩子们在家中已经不再旱厕如厕了,而到了学校却又要进旱厕大小便。义务教育的标准化,没有把厕所改造列进去,致使中西部尚有很多中小学还在使用旱厕所。为了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文明与卫生水平,建议对中小学的旱厕所尽早进行改造。据调查, 凡是至今仍保留旱厕所的学校,都是当地财政极困难的学校。为此,建议将学校旱厕改造纳入国家计划,可以不要求地方匹配资金。首先要确定好水冲厕所的基本标准, 凡是使用旱厕的学校,均按学生和教师数量给予旱厕改造拨款,力争早日完成改造。
工程之二:教师周转房工程
现在的住房改革, 忽略了农村学校的教师住房问题。过去很多农村学校是靠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支撑的,因这些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多来自当地, 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农村,所以很多农村学校是没有教师住宅的。现在的情况不同了, 大多数乡镇都并掉了很多学校,学校规模扩大了, 乡镇对教师的要求提升了。而为了吸引大专毕业生到农村去任教, 没有住房是留不住他们的。据了解,现在很多年轻教师因为在农村中小学没有住处,所以缺乏在那里长期工作的打算。依据多方面的反映和要求,也为了留住农村学校教师,提高农村的教学质量,建议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建设一批教师周转住房。可以将其纳入国家公租房或廉租房建设计划,在其资金拨付计划中切出一块,以支持教师周转房建设。也可在新增教育经费中,切出适当份额,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工程之三:农民工子女同城待遇工程
据调查,中国大多数城市都已妥善解决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实行了同城待遇。公办学校较多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已经和当地市民的子女一样,在公办学校享受了免费教育。也有公办学校较少的城市,采取了购买服务的办法,让部分农民工子女进民办学校,但应交的学费,按公办学校标准由政府全额支付。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城市,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以农民工数量大、财政难以承受为由,至今未能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同城待遇问题。很多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依然要交费,小学要交1600~1800 元,初中要交2000~2200 元,这对农民工来说仍然是一个较重的负担。同在共和国的蓝天下,很多富人的孩子的义务教育都免费了,而这些收入最低的人,其孩子的义务教育还不能免费,这显然十分不合理。据调查,这些说无能力承受农民工义务教育免费的城市,往往都是财政收入极高的城市。既然农民工为这些城市作出了贡献,这些城市就应该解决他们的问题。因此,建议国家能够给出一个“实行同城待遇”的肯定说法,或下达一个红头文件,尽早地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免费的问题。
工程之四:远距离学生寄宿工程
这几年,或因为农村学生减少,或为了降低行政开支,很多地方都撤并了一大批乡村学校。学校撤并前,农村的孩子是可以就近就读的。但在学校撤并后,很多学校覆盖面达到了5公里以上,有的达到了10 公里,甚至还要多。如此,造成了很多小学生要跑五六公里甚至10 公里左右去上学,这给孩子们的安全带来了风险。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还要风雨无阻地天天接送,也给一部分家庭带来困难和不便。为此, 建议国家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小学生的寄宿问题,提出建设寄宿工程,可视各地的具体财政情况,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补贴。
工程之五:农村师生比调整工程
中国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不同,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学校分散,往往会出现所开班人数过少的问题。对于老师讲课来说,人多要讲,人少也要讲。正因为农村学校很多班额过小,所以按讲课的频率而言,相对少的学生反而需要相对多的教师,也就是说按师生比定教师编制的话,农村的教师需求是应该高出城市的。但是,在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定编恰恰与这一实际需要相反。现行的城市中小学是按师生比1:19 定的编, 而农村则是按师生比1:23 定的编。如此造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尤其是农村各乡镇撤校并校之后,班额明显减少情况下,原先农村实际保存的教师名额,因为没有编制而无法安排。如此超编的情况,是当下一大难题。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我们建议应实施农村师生比调整工程。一个办法是,把农村的师生比提高,至少不低于城市标准,也按师生比1:19进行核定。另一个办法是,在农村按班师比来核定教师名额,以实有的班数配备教师,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过低的困难。
( 任玉岭 国务院参事)
取缔“择校费”以促进学校良性竞争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 要】目前,由于财政收入过低,再加上缺少中央转移支付的政策实际倾斜,导致中部地区教育存在明显滞后和严重困难,迫切需要我们从出发,本着均衡发展的要求,把中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在资金的投入上予以倾斜,尤其把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弱势学校作为投入和支持的重点。择校费是教育不均衡的祸根和源头,必须予以坚决取缔,以促进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均衡发展。在投入上,应注重“雪中送炭”,加大对弱势学校的扶持力度。应抓紧启动实施旱厕所改造、教师周转房、农民工子女同城待遇、远距离学生寄宿、农村师生比调整“五大工程”,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教育工程
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部农业产区的教育资金投入和扶植力度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多次发表报告,提出要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对义务教育实行了统一标准的国家管理。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原则是,既不让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使教育受到制约,也不让孩子因为地区贫困使教育受到影响。倾斜,导致中部地区教育存在明显滞后和严重困难,迫切需要我们从
我在澳大利亚考察时,一位市长对我说,市里不担负也不管理教育,教育的一切是上级政府统一安排的。近些年来, 我国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对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已经改善了很多农村的办学条件。但是, 由于标准化涉及的服务范围较窄,加之各地财政配套能力有限,致使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相差依然十分悬殊。
当今,义务教育均衡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是资金投入问题。我们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因为缺乏投入,造成危房过多,校舍破旧,操场缺乏,设施欠缺,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用的厕所也都是旱厕所。这同发达地区的学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反对把“教育均衡”理解为“一切均等”,把“教育公平”理解为“平均主义”。但是,同在共和国的蓝天下,中国的发展从来就是一盘棋。在工业化和改革开放初期,是内地的农业产区通过三次“剪刀差”向城市和沿海地区作出贡献,才有了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而今,我们国家人均GDP 已经超过3万元人民币,国家财政收入每年已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对欠发达地区作出应有的回报,除了已经实施的转移支付之外,还应该本着均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
近10 多年来,社会上一提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就是支持西部发展、老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此前的10 多年时间中,我也曾为西部、为老区、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呼吁过、建言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之后,我们发现,就教育方面而言, 问题更多、更大的已经转移到了中部地区。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 把中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
中部是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产区和最主要的欠发达地区。仅鄂、豫、皖、湘、赣五省农民的数量就占全国30% 以上。在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人口近千万的地市,财政收入只有二三十亿元,同那些仅有一二百万人口, 财政收入却高达百亿甚至几百亿的地方相比,人均财政收入相差几十倍、上百倍。过低的财政收入,再加上中央转移支付时缺少倾斜,造成了中部地区教育明显滞后和严重困难。
一位同志曾说,河南省在教育方面除了在校人数、毕业生数量居全国第一外,教育方面的其他指标,几乎全为倒数第一。根据我近两年对河南教育的考察,觉得这位同志的说法是基本符合实际的。河南有很多县市,人口都有几十万,但财政收入仅有1亿多元,财政吃饭都困难,所以就更无能力向教育予以投入了。近几年,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化,也只是解决了课桌和理化实验的基本设备,相当多的学校依然校舍破旧、危房较多、操场缺失、文体设施没有。我去过的几个县,85% 的学校是旱厕所,其中一个于1985 年前建校的老初中,虽然是在县城,仍然是教师和学生共用一个旱厕所。很多学校没有计算机,小学开不出计算机课和外语课。我最近在河南信阳郊区及遂平考察时,去了两个小学校,发现教师办公用的房子都还是石棉瓦盖起的。除此之外,由于这些地方工资低,留不住优秀教师,造成好教师大量外流。以上这些, 不仅仅是河南才有,中部其他一些地区也存在同样情况。与我最近在西部地区看到的一些学校条件相比,中部地区的境况要差很多。例如百色、南宁等地很多学校,都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住宿条件,住房宽敞、富余,甚至家在学校隔壁的以及所在市、镇的孩子都可以住校并获得住宿补贴。而在中部地区,不少初中和小学都没能提供住宿条件,很多孩子离家五六公里,甚至七八公里,每天都要走读。学校没有食堂,无法提供午餐,甚至连热饭的条件都没有。
因此,迫切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向中部农业产区倾斜,并有必要把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弱势学校作为义务教育投入和支持的重点。
要坚决取消择校费,以促进学校之间公平发展 择校费是教育不均衡的祸根和源头,择校费一日不除,义务教育的公平就难以推进,更多的优质学校就难以产生。
一般认为名校都是历史形成的,好像没有历史的积淀,就不会有名校的生成。更有一些既得利益者,站在名校收择校费的立场上,极力宣扬收取择校费的合理性,甚至把不让收择校费说成是“削峰填谷”、“拉名校倒退”。也正是这个原因,近十几年来,收取择校费之风一直难以止息,结果造成收取择校费的学校越来越多。他们可以利用收取来的经费,聚集优秀教师,聚集优秀生源。当社会上聪明的孩子、优秀的教师都向这样的学校聚拢时,升学率也就慢慢高了,名气也越来越大,于是也就更有资本去吸引择校费了。
最近,我通过考察发现,培养优质学校并不难,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钱。我在广东、贵州发现了两所民办高中,仅成立六七年,就已经成了当地最优质的名牌学校, 每年升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之多,在当地遥遥领先。在四川成都等地,我也发现一些公办小学校刚成立两三年,就成了当地群众抢着上的优质小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学校有足够的投入。无论是民办的高中, 还是公办的小学, 这些在几年内就能成为优质、名牌的学校, 其中一个基本条件, 就是有充裕资金作保障。有了钱,就能建优质校舍;有了钱,就能配优质设备;有了钱, 就能引入优质教师和校长。有了这些作前提,就能招进一流的优质生源,并打造出高升学率的教学质量来。实事求是地讲,优质的教学质量靠的是教师和人才,而现在的教师和人才又多是随着钱的多少流动的。我在广西北海工作时,北海工资高过武汉, 我们就从武汉引进了一位优秀校长,而杭州的待遇又比北海高出很多,于是杭州为办优质学校,又以高薪把这位校长挖到了杭州,为杭州打造出一所高中,被北京大学认定为自主招生免考的推荐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优质学校为什么优?就是因为其收择校费多,有钱。弱势学校为什么弱?就是因为对它的投入太少,缺钱。 因此,我们有理由打破优质学校产生的传统观念,完全可以通过投入习惯的转变,扶植和培育出更多优质的学校。于是,就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坚决取消择校费,让名校与普通学校公平竞争,均衡发展;二是要加大弱势学校的投入,改变长期以来只重“锦上添花”,不顾“雪中送炭”的投入习惯。
最近广东惠州市,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在教师工资上的“两持平”,即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持平,农村教师工资与城市教师工资持平,而且比城市还多出近200 元。这对于稳定教师队伍,特别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有重要意义的。另外, 惠阳县还提出了教育管理的“九个一体”,也有很多可取之处。这“九个一体”是: 城乡学校结对一体联动,校长队伍一体建设,师资队伍一体配置,教育品质一体提升,德育工作体系一体构建,教育经费一体落实,教育布局一体规划,教学设施一体完善,信息化建设一体推进。还有,他们提出的2020 年达到的“八同目标”也值得我们参考。这“八同”是:校园同亮丽,教学设施同齐全,公用经费同保障,教师素养同优秀,管理工作同精细,特色教育同凸现,学生个性同张扬,人民群众同满意。如果全国上下,都这样去思考,这样去行动的话,我们的教育就一定能均衡发展,社会和谐就一定能更好地实现。
要组织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五大工程”现在,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认真解决。我把要解决的五个问题称之为“五大工程”,这五个工程需要加快启动。
工程之一:旱厕所改造工程
国家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早就提出了为确保妇女儿童的健康,农家的厕所都由旱厕所改造为水冲厕所。在我受命带队进行妇女儿童纲要的督导中,我们走过的南北五个省市,所看到的农家旱厕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想不到的是,农村的孩子们在家中已经不再旱厕如厕了,而到了学校却又要进旱厕大小便。义务教育的标准化,没有把厕所改造列进去,致使中西部尚有很多中小学还在使用旱厕所。为了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文明与卫生水平,建议对中小学的旱厕所尽早进行改造。据调查, 凡是至今仍保留旱厕所的学校,都是当地财政极困难的学校。为此,建议将学校旱厕改造纳入国家计划,可以不要求地方匹配资金。首先要确定好水冲厕所的基本标准, 凡是使用旱厕的学校,均按学生和教师数量给予旱厕改造拨款,力争早日完成改造。
工程之二:教师周转房工程
现在的住房改革, 忽略了农村学校的教师住房问题。过去很多农村学校是靠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支撑的,因这些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多来自当地, 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农村,所以很多农村学校是没有教师住宅的。现在的情况不同了, 大多数乡镇都并掉了很多学校,学校规模扩大了, 乡镇对教师的要求提升了。而为了吸引大专毕业生到农村去任教, 没有住房是留不住他们的。据了解,现在很多年轻教师因为在农村中小学没有住处,所以缺乏在那里长期工作的打算。依据多方面的反映和要求,也为了留住农村学校教师,提高农村的教学质量,建议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建设一批教师周转住房。可以将其纳入国家公租房或廉租房建设计划,在其资金拨付计划中切出一块,以支持教师周转房建设。也可在新增教育经费中,切出适当份额,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工程之三:农民工子女同城待遇工程
据调查,中国大多数城市都已妥善解决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实行了同城待遇。公办学校较多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已经和当地市民的子女一样,在公办学校享受了免费教育。也有公办学校较少的城市,采取了购买服务的办法,让部分农民工子女进民办学校,但应交的学费,按公办学校标准由政府全额支付。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城市,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以农民工数量大、财政难以承受为由,至今未能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同城待遇问题。很多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依然要交费,小学要交1600~1800 元,初中要交2000~2200 元,这对农民工来说仍然是一个较重的负担。同在共和国的蓝天下,很多富人的孩子的义务教育都免费了,而这些收入最低的人,其孩子的义务教育还不能免费,这显然十分不合理。据调查,这些说无能力承受农民工义务教育免费的城市,往往都是财政收入极高的城市。既然农民工为这些城市作出了贡献,这些城市就应该解决他们的问题。因此,建议国家能够给出一个“实行同城待遇”的肯定说法,或下达一个红头文件,尽早地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免费的问题。
工程之四:远距离学生寄宿工程
这几年,或因为农村学生减少,或为了降低行政开支,很多地方都撤并了一大批乡村学校。学校撤并前,农村的孩子是可以就近就读的。但在学校撤并后,很多学校覆盖面达到了5公里以上,有的达到了10 公里,甚至还要多。如此,造成了很多小学生要跑五六公里甚至10 公里左右去上学,这给孩子们的安全带来了风险。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还要风雨无阻地天天接送,也给一部分家庭带来困难和不便。为此, 建议国家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小学生的寄宿问题,提出建设寄宿工程,可视各地的具体财政情况,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补贴。
工程之五:农村师生比调整工程
中国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不同,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学校分散,往往会出现所开班人数过少的问题。对于老师讲课来说,人多要讲,人少也要讲。正因为农村学校很多班额过小,所以按讲课的频率而言,相对少的学生反而需要相对多的教师,也就是说按师生比定教师编制的话,农村的教师需求是应该高出城市的。但是,在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定编恰恰与这一实际需要相反。现行的城市中小学是按师生比1:19 定的编, 而农村则是按师生比1:23 定的编。如此造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尤其是农村各乡镇撤校并校之后,班额明显减少情况下,原先农村实际保存的教师名额,因为没有编制而无法安排。如此超编的情况,是当下一大难题。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我们建议应实施农村师生比调整工程。一个办法是,把农村的师生比提高,至少不低于城市标准,也按师生比1:19进行核定。另一个办法是,在农村按班师比来核定教师名额,以实有的班数配备教师,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过低的困难。
( 任玉岭 国务院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