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胡春华(1958-),男,本科,江苏铜山县棠张镇中心中学英语教师,中教一级。
外语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外语学习速度和最终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学习才能(aptitude)、认知方式、动机、个性等。但始终伴随外语学习(尤其是在非自然环境下的外语学习)的母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初级阶段,语言学习者唯一可借鉴的是母语知识。“利用第一语言体现了一个普遍的心理过程——依赖旧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Mclaughlin引自Ellis,R,1999:37~38)。母语知识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被称为母语的迁移。迁移理论证明,当母语的某种特征同目的语的特征类似或完全一致时,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征迥异时,学习者此时借助母语的规则作为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就会产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欧美国家,由于学习者学习的第二语言一般都是与他们的母语存在着同源关系的语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语言特征使得他们在外语学习中正迁移超过负迁移。与此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学生由于所学的外语(主要是英语)一般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文化传统、语言特征,包括语言、词汇、语法系统迥异,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远远远大于欧美学生。
我国中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已有坚实的汉语基础,汉语思维根深蒂固,再加上我国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主要是在学校学习,能与他们用英语交流的是他们的中国同学和教他们英语的中国教师,而且即使是这种不完全真实的英语交际机会也是有限的。正是由于不同的语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模式及非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造成了我国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汉语的影响。对此我们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而要针对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对他们因为母语干扰所犯的错误进行必要的分析对比,揭示两种语言的不对应现象,化干扰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促进我国的英语教学。
外语词汇的学习与母语词汇的学习有些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我国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他们已经掌握了系统的、足以表达他们思想的汉语词汇,他们英语词汇的学..习无时不受母语词汇的影响。他们是在已有的概念系统下学习新的语言符号,而汉语的概念系统与英语的概念系统有着很大差别。中学生由于学习英语的环境、目标与程度的限制,在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出现力不从心时自然回依赖母语。在英语交际中借用汉语词汇知识来表达思想必然会造成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干扰。笔者在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发现这种干扰比比皆是,现通过整理分类列出如下几种情形。
一、概念意义不对等造成的干扰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是指一个词最基本的意义,也是一个词的核心意义。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具有许多不对等的概念意义。中学生由于不明白他们所学的词汇中哪些词的英汉概念意义不对等,因此造成了许多表达错误。
如:
Mary was busy in the kitchen, as she had invited quite a few customers.
customer指商店的顾客,家里邀请的客人应该是guest。学生在想到“客”这一概念的时候,往往对customer(顾客)、guest(宾客)、passenger(乘客)、client(客户)、visitor(游客)、这些词混淆不请。
It was quite warm when I got here, but the climate suddenly turned cold overnight.
Climate指一个地区较长时间的气候,某时的天气情况应用weather。
He persuaded me to join them, but I refused .
无论说服成功与否,汉语均可用“说服”,但persuade在英语中只能用于说服成功。未成功说服应该用try to persuade或advise.
He also studies German except English.
学生经常把besides和except这两个单词与汉语中的“除了”等用起来。besides是“除了…外,还/也…”的意思,表示“加上”;except是“除了,其它…”的意思,表示“减去”。
二、内涵意义不对等造成的干扰
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是指超出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如词的感情色彩、词的褒贬等。如有学生将“我们是未来的教师”译成;
We are would-be teachers.
would-be表示主观愿望,有时有贬意,含有“自称是而其实不是”的意思。这里应该用future或prospective.
在谈到美国黑人时,学生不加区别地使用Negro或black,但现在Negro这个词含有贬意。
英汉颜色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没有区别,但在两种文化中,这些词的内涵就不尽一致。在英语中黑色为悲哀之色,说以在西方成为丧服的颜色。但在我国,白色才是丧服之色。在西方白色表示纯洁无暇,因此新娘穿的婚礼服只限于白色,而我国传统的结婚礼服的颜色为红色。
英汉表示动物的词的内涵意义也不对等。汉语中的“狗”多构成贬义词组,比如“走狗”、“狗奴才”、“浪心狗肺”、狗急跳墙“、狗胆包天”等。但“dog”这个词在英语中虽有时用于贬义,如:卑鄙小人;不受欢迎的人”,美国俚语为“蹩脚货”,但更多用于褒义,它常表示“忠实”、“友好”、“可爱”等,如dog(一个幸运的人)和top dog (身居要位的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华文化中多褒义;但“dragon”在英语文化中代表邪恶势力,含贬义。因此我们在汉语中把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称为“四小龙、”其对应的英语则是“four tigers”.汉英词汇内涵意义不对等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逐一罗列。
三、语法意义不对等造成的干扰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他们词汇的语法意义大为不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套用汉语词汇语法而犯的错误屡见不鲜。下面分类说明:
1.可数与不可数
汉语名词变复数除少数场合加“们”等字以外,一般没有复数形式。学生在学习英语名词时往往根据汉语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来决定英语名词的形式。如根据汉语的“一条好心闻”、“一个忠告”、“一种乐趣”、“一个好天气”、“几个零钱”、“五件设备”等写出以下错误的英语“a good news”,“a good advice”,“a great fun”,“a good weather”,“some changes”,“five equipments”…
有时汉语的名词是抽象的,但对应的英语名词却是可数的或经常用复数。如:“谢谢”、“物品”、“餐桌上的礼节”、“准备”、“情绪”等,其对应的汉语是:“Many thanks”“goods”,“table manners”,“make preparations”,“in high spirits”….
2.及物与不及物
学生往往根据汉语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性质来判断英语动词的属性。
{1}把汉语动词的不及物性迁移到英语中所犯的错误。如将“如蒙早日赐复,不胜感激”译成:
I shall appreciat very much if you reply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appreciate后面应加it}
又如将“当我走进教室,发现一些村民坐在后面”译成:
When I entered the classroo I found some villagers seating at the back.(seating应为seated)
类似的现象还有:“泄气”在汉语中是不及物的,但在英语中discourage是及物的;“为人民服务”中的“服务”在汉语中是不及物的,但在英语serve sb中serve是及物的;“部队驻扎在那儿”中的“驻扎”在汉语中是不及物的,但在英语“The soldiers are stationed there”中station是及物的;“与某人结婚”中的“结婚”是不及物的,但在英语 marry sb中marry是及物的。
(2)把汉语动词的及物性迁移到汉语中所犯的错误。如将“她每年订阅许多杂志”译成:
She subscribes many magazines every year.(正确的句子为:She subscribes to many magazines every year.)
类似的还有:“包含”是及物的,consist of中的consist是不及物的;“嘲笑某人”中的“嘲笑”为及物的,laugh at sb中的laugh是不及物的。
3.瞬间与延续
汉语无论是瞬间动词还是延续动词都可以与一般时间连用,但英语中延续动词才能在肯定句中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或用其它方式来表示。受汉语的干扰,学生常犯错误。如:
How long can I borrow this book?(正确的句子为How long can I keep this book ?)
His father has died for three years.(正确的句子为:His father has been dead for three years.)
4.形容词与副词
首先,在该用副词的地方,中学生由于潜意识中没有汉语副词标志词“地”而误用形容词。如:
Mary dances as beautiful as Helen.(应为beautifully)
He says so, but l think different.(应为differently)
其次,翻译对等也造成了下列类型的错误。如将“我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花”译成:
I’ve never seen so beautiful flowers.(应为such)
将“他不可能来”译成:
He is impossible to cone.(正确的句子是:It is impossible for him to come.)
另外,汉语的干扰造成形容词、副词语序的错误。如将“他经常是第一个到校的人”译成:
He always is the first to come to school.(应该is always)
将“我很喜欢这本书”译成:
I very like this book.(正确的句子是:I like this book very much.)汉语中定语往往前置,而英语的定语后置情况非常多,这类迁移错误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也频繁出现,在此不一一列举。
四、来自汉语组合词的干扰
有些单个的汉语词汇从概念意义来讲是对等的,但组合后的意义迥然不同。中学生根据汉语词汇的组合意义用英语来表达造成的错误十分常见。如:
五、有的放矢,克服干扰
汉语词汇量大,表达方式灵活,习惯用法多。在汉语对英语的干扰中,词汇的干扰是最主要的,它直接影响了我们信息传递的准确度。可以说,语言、语法受到的干扰很多方面可以归总到词汇上,因此在教学中加强词汇教学,重视对比分析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词汇教学,重视对比分析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词汇教学的入门阶段不宜提倡对比分析,这一阶段要重视语感和直观教学。但在中学英语教学的中高级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比较某些汉语词汇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上一致,但在文化意义上大相径庭,它们是貌合神离的假朋友,如“宣传”与propaganda”。另外,英语是在自己的土壤中、自己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它们与意义相近似的汉语在情感色彩上可能有很大距离。如汉语中“三个臭皮匠,顶个诛葛亮;会让人想到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人物诸葛亮;而英语中的“Three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的联想意义运不如相应的汉语成语丰富。因此、巩固词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别,意识到汉语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干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正如Lado (1957)所说:“教师如能有意识地比较母语与外语的差别,就能更清楚地掌握学习前进中真正障碍,就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参考文献:
[1]钱歌川,《翻译漫谈》,中国对外翻译出饭公司,1980。
[2]杨霞华,《英语修辞及惯用法常见错误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吴丁娥,“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其对策”,《外语教学》2001(2),p17~p22。
[4]蔡惠萍,“英汉语的不对应现象与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外语教学》1999(2),p92~p95。
[5]吴 棠、王才仁、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6]马寅初、黄金岩,A Practical Guide to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Ann Arbor,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外语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外语学习速度和最终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学习才能(aptitude)、认知方式、动机、个性等。但始终伴随外语学习(尤其是在非自然环境下的外语学习)的母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初级阶段,语言学习者唯一可借鉴的是母语知识。“利用第一语言体现了一个普遍的心理过程——依赖旧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Mclaughlin引自Ellis,R,1999:37~38)。母语知识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被称为母语的迁移。迁移理论证明,当母语的某种特征同目的语的特征类似或完全一致时,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征迥异时,学习者此时借助母语的规则作为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就会产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欧美国家,由于学习者学习的第二语言一般都是与他们的母语存在着同源关系的语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语言特征使得他们在外语学习中正迁移超过负迁移。与此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学生由于所学的外语(主要是英语)一般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文化传统、语言特征,包括语言、词汇、语法系统迥异,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远远远大于欧美学生。
我国中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已有坚实的汉语基础,汉语思维根深蒂固,再加上我国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主要是在学校学习,能与他们用英语交流的是他们的中国同学和教他们英语的中国教师,而且即使是这种不完全真实的英语交际机会也是有限的。正是由于不同的语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模式及非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造成了我国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汉语的影响。对此我们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而要针对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对他们因为母语干扰所犯的错误进行必要的分析对比,揭示两种语言的不对应现象,化干扰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促进我国的英语教学。
外语词汇的学习与母语词汇的学习有些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我国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他们已经掌握了系统的、足以表达他们思想的汉语词汇,他们英语词汇的学..习无时不受母语词汇的影响。他们是在已有的概念系统下学习新的语言符号,而汉语的概念系统与英语的概念系统有着很大差别。中学生由于学习英语的环境、目标与程度的限制,在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出现力不从心时自然回依赖母语。在英语交际中借用汉语词汇知识来表达思想必然会造成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干扰。笔者在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发现这种干扰比比皆是,现通过整理分类列出如下几种情形。
一、概念意义不对等造成的干扰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是指一个词最基本的意义,也是一个词的核心意义。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具有许多不对等的概念意义。中学生由于不明白他们所学的词汇中哪些词的英汉概念意义不对等,因此造成了许多表达错误。
如:
Mary was busy in the kitchen, as she had invited quite a few customers.
customer指商店的顾客,家里邀请的客人应该是guest。学生在想到“客”这一概念的时候,往往对customer(顾客)、guest(宾客)、passenger(乘客)、client(客户)、visitor(游客)、这些词混淆不请。
It was quite warm when I got here, but the climate suddenly turned cold overnight.
Climate指一个地区较长时间的气候,某时的天气情况应用weather。
He persuaded me to join them, but I refused .
无论说服成功与否,汉语均可用“说服”,但persuade在英语中只能用于说服成功。未成功说服应该用try to persuade或advise.
He also studies German except English.
学生经常把besides和except这两个单词与汉语中的“除了”等用起来。besides是“除了…外,还/也…”的意思,表示“加上”;except是“除了,其它…”的意思,表示“减去”。
二、内涵意义不对等造成的干扰
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是指超出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如词的感情色彩、词的褒贬等。如有学生将“我们是未来的教师”译成;
We are would-be teachers.
would-be表示主观愿望,有时有贬意,含有“自称是而其实不是”的意思。这里应该用future或prospective.
在谈到美国黑人时,学生不加区别地使用Negro或black,但现在Negro这个词含有贬意。
英汉颜色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没有区别,但在两种文化中,这些词的内涵就不尽一致。在英语中黑色为悲哀之色,说以在西方成为丧服的颜色。但在我国,白色才是丧服之色。在西方白色表示纯洁无暇,因此新娘穿的婚礼服只限于白色,而我国传统的结婚礼服的颜色为红色。
英汉表示动物的词的内涵意义也不对等。汉语中的“狗”多构成贬义词组,比如“走狗”、“狗奴才”、“浪心狗肺”、狗急跳墙“、狗胆包天”等。但“dog”这个词在英语中虽有时用于贬义,如:卑鄙小人;不受欢迎的人”,美国俚语为“蹩脚货”,但更多用于褒义,它常表示“忠实”、“友好”、“可爱”等,如dog(一个幸运的人)和top dog (身居要位的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华文化中多褒义;但“dragon”在英语文化中代表邪恶势力,含贬义。因此我们在汉语中把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称为“四小龙、”其对应的英语则是“four tigers”.汉英词汇内涵意义不对等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逐一罗列。
三、语法意义不对等造成的干扰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他们词汇的语法意义大为不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套用汉语词汇语法而犯的错误屡见不鲜。下面分类说明:
1.可数与不可数
汉语名词变复数除少数场合加“们”等字以外,一般没有复数形式。学生在学习英语名词时往往根据汉语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来决定英语名词的形式。如根据汉语的“一条好心闻”、“一个忠告”、“一种乐趣”、“一个好天气”、“几个零钱”、“五件设备”等写出以下错误的英语“a good news”,“a good advice”,“a great fun”,“a good weather”,“some changes”,“five equipments”…
有时汉语的名词是抽象的,但对应的英语名词却是可数的或经常用复数。如:“谢谢”、“物品”、“餐桌上的礼节”、“准备”、“情绪”等,其对应的汉语是:“Many thanks”“goods”,“table manners”,“make preparations”,“in high spirits”….
2.及物与不及物
学生往往根据汉语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性质来判断英语动词的属性。
{1}把汉语动词的不及物性迁移到英语中所犯的错误。如将“如蒙早日赐复,不胜感激”译成:
I shall appreciat very much if you reply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appreciate后面应加it}
又如将“当我走进教室,发现一些村民坐在后面”译成:
When I entered the classroo I found some villagers seating at the back.(seating应为seated)
类似的现象还有:“泄气”在汉语中是不及物的,但在英语中discourage是及物的;“为人民服务”中的“服务”在汉语中是不及物的,但在英语serve sb中serve是及物的;“部队驻扎在那儿”中的“驻扎”在汉语中是不及物的,但在英语“The soldiers are stationed there”中station是及物的;“与某人结婚”中的“结婚”是不及物的,但在英语 marry sb中marry是及物的。
(2)把汉语动词的及物性迁移到汉语中所犯的错误。如将“她每年订阅许多杂志”译成:
She subscribes many magazines every year.(正确的句子为:She subscribes to many magazines every year.)
类似的还有:“包含”是及物的,consist of中的consist是不及物的;“嘲笑某人”中的“嘲笑”为及物的,laugh at sb中的laugh是不及物的。
3.瞬间与延续
汉语无论是瞬间动词还是延续动词都可以与一般时间连用,但英语中延续动词才能在肯定句中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或用其它方式来表示。受汉语的干扰,学生常犯错误。如:
How long can I borrow this book?(正确的句子为How long can I keep this book ?)
His father has died for three years.(正确的句子为:His father has been dead for three years.)
4.形容词与副词
首先,在该用副词的地方,中学生由于潜意识中没有汉语副词标志词“地”而误用形容词。如:
Mary dances as beautiful as Helen.(应为beautifully)
He says so, but l think different.(应为differently)
其次,翻译对等也造成了下列类型的错误。如将“我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花”译成:
I’ve never seen so beautiful flowers.(应为such)
将“他不可能来”译成:
He is impossible to cone.(正确的句子是:It is impossible for him to come.)
另外,汉语的干扰造成形容词、副词语序的错误。如将“他经常是第一个到校的人”译成:
He always is the first to come to school.(应该is always)
将“我很喜欢这本书”译成:
I very like this book.(正确的句子是:I like this book very much.)汉语中定语往往前置,而英语的定语后置情况非常多,这类迁移错误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也频繁出现,在此不一一列举。
四、来自汉语组合词的干扰
有些单个的汉语词汇从概念意义来讲是对等的,但组合后的意义迥然不同。中学生根据汉语词汇的组合意义用英语来表达造成的错误十分常见。如:
五、有的放矢,克服干扰
汉语词汇量大,表达方式灵活,习惯用法多。在汉语对英语的干扰中,词汇的干扰是最主要的,它直接影响了我们信息传递的准确度。可以说,语言、语法受到的干扰很多方面可以归总到词汇上,因此在教学中加强词汇教学,重视对比分析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词汇教学,重视对比分析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词汇教学的入门阶段不宜提倡对比分析,这一阶段要重视语感和直观教学。但在中学英语教学的中高级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比较某些汉语词汇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上一致,但在文化意义上大相径庭,它们是貌合神离的假朋友,如“宣传”与propaganda”。另外,英语是在自己的土壤中、自己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它们与意义相近似的汉语在情感色彩上可能有很大距离。如汉语中“三个臭皮匠,顶个诛葛亮;会让人想到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人物诸葛亮;而英语中的“Three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的联想意义运不如相应的汉语成语丰富。因此、巩固词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别,意识到汉语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干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正如Lado (1957)所说:“教师如能有意识地比较母语与外语的差别,就能更清楚地掌握学习前进中真正障碍,就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参考文献:
[1]钱歌川,《翻译漫谈》,中国对外翻译出饭公司,1980。
[2]杨霞华,《英语修辞及惯用法常见错误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吴丁娥,“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其对策”,《外语教学》2001(2),p17~p22。
[4]蔡惠萍,“英汉语的不对应现象与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外语教学》1999(2),p92~p95。
[5]吴 棠、王才仁、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6]马寅初、黄金岩,A Practical Guide to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Ann Arbor,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