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战略带动下,四川“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近几年更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对外开放的亮点。呈现出“境外投资与工程承包、传统市场与高端市场、在川央企与本地企业”三个同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走出去”,作为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代名词,主要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境外投资和劳务合作等内容,是对外开放的最高形式,标志着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和后劲。
2000年后,“走出去”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被视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与同时期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走出去”如汽笛一声,引来山鸣谷应,全国企业纷纷起锚解缆,扬帆出海。
此时,四川“走出去”已走过了40多年的探索历程,走在全国前列。
回顾历程:敢为人先“走出去”
早在1957年,四川就开始以执行国家对外援助任务为主的对外经济合作。70年代,中国第二大援外工程——被誉为“索中友谊之路”的索马里贝布公路、非洲最大最先进的肯尼亚国际体育中心以及印在受援国货币上的佛得角人民大会堂均由四川援建。改革开放不到两年,全国第一家省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香港第一个内地省份展览会、美国第一家中美合资川菜餐馆,均出自四川。与此同时,川籍劳务在海外获得了吃苦耐劳、技术精良的良好声誉。
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四川初涉海外,便赢得了国际友谊和声誉,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发展现状:领先优势持续巩固
“走出去”的规模和档次大幅提升
四川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连续两年突破50亿美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五,占西部总额1/2以上。近五年累计完成营业额200亿美元以上,超过前30年总和的2倍。多个工程承包项目超过10亿美元。
境外投资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50%。境外投资企业已超过300家,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达40多个,跨国并购、股权投资、债券转换和境外上市等多种投资方式和路径不断涌现。
“走出去”的地域和领域不断扩大
对外项目和人员涉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由亚洲、非洲等传统市场扩展到拉美、中东地区,2012年境外投资78%投向了香港、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地区。
电力建设、石化、路桥、房建、建材成为对外承包工程的五大主要支撑,资源开发、农林业及加工、房产建筑、制造业、商务服务成为境外投资的五大主要领域。在电力、路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等领域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新能源、高科技、餐饮酒店、文化旅游等境外投资悄然兴起。发达国家医护人员、软件人才等高收入、技能型外派劳务逐渐增多。
龙头企业:海外市场崭露头角
“走出去”企业总数不断增加
四川“走出去”企业总数已超过400家,超过30家企业拥有或参股2家以上海外公司,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显著提升。
以中国成达、东方电气、中铁系统、中国水利水电系统等为代表的在川央企对外承包工程大显身手。东方电气连年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发电设备产能连续8年名列世界第一;成达成为全球第46位的国际顶级工程设计公司。
农牧企业开始走向全世界
新希望集团在10多个国家设立企业、分工厂,在亚非地区初步形成跨国经营总体布局;收购新西兰最大的农业服务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在全球范围深度整合产业链条,加快实现“世界级农牧企业”战略目标。通威已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并加速进军非洲、南美市场。
部分企业向世界级矿业集团迈进
40多家四川企业成功介入境外20多种矿产资源开发,部分矿种有望获得全球市场定价话语权。开元集团老挝钾盐矿项目投产后,年产规模相当于我国进口总量的1/2,将建成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钾肥生产企业。成都天齐9亿美元并购加拿大、澳大利亚锂矿项目,成为全球60%锂矿石原料供应商,创造了四川海外并购史上的奇迹。汉龙集团收购全球最大和第四大钼矿公司,创中国民营企业海外资源投资规模之最,获得全球30%钼矿资源,成为世界钼金属行业龙头企业。宏达集团与世界500强同场竞标,一举拿下30亿美元的坦桑尼亚煤电铁综合项目,被认为是中坦两国继坦赞铁路后又一标志性项目。
本土制造企业借船出海,拓展全球市场
波鸿集团联姻具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汽配巨头加拿大威斯卡特集团,成就中加两国历史上最大并购案,海外战略布局初步形成。宏华集团在全球遍布营销服务网络,在发达国家建设装配基地,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石油钻机制造商。
房地产企业在海外焕发新的活力
华侨凤凰掘金南非,率先占领地产投资洼地,连年获评当地最佳开发商,从普通公寓到高端别墅均备受追捧。成都、眉山等地大量家具、建材企业随之远赴南非,抱团发展。海山国际进入非洲不到7年,从工程总承包到投资房地产,从建设运营国际物流商贸城到投资开发旅游渡假村和工业园区,成为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业务多元化的先行者,打造中国对非洲的物流贸易平台。
中小企业在海外也闯出一片新天地
谭鱼头成为内地第一家入驻台湾的品牌餐饮企业,在香港开创了提前一个多星期订位的先例。海底捞、巴国布衣登陆新加坡和美国。海特集团新加坡航空培训项目,成为中国企业向境外输出高端服务的典型示范。
无数生动的实践充分证明,“走出去”是企业获取战略资源,转移富余产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必要途径,更是培育跨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找准差距:思路一变天地宽
“走出去”开疆拓土,仅仅是企业海外之路的第一步,真正实现“走进去”开花结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川“走出去”意识不强、企业不大、领域不宽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不及广东省的1/2,境外投资额不及山东省的1/4。
究其原因,一方面,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差距,另一方面,还在于认识不足和观念落后,对境外投资还存在诸多争议。
但事实上,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并不意味着国内企业存量的减少,不会出现企业向外转移后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某种程度可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成长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核心标志。
扩大开放是四川推进“两个跨越”的必由之路,“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更需要以全新的理念和超前的思维,在全球范围打造四川的产业版图。
“草原好养千里马,高山好长万年松”,这句谚语正好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走出去”的深刻意义。
逐梦全球:“走出去”大有可为
从国内外形势看,“走出去”正逢其时、前景广阔。
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外来投资寄予厚望,投资限制放宽、机会增多、成本降低,美国、法国、荷兰、印度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来川招商引资。
近年来,“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和实施力度有增无减。我国成为全球第5大对外投资国,十年内对外投资将与引进外资基本持平。人民币国际化、大规模自贸区建设以及四川迅猛提升的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都将给“走出去”带来更多便利。
从发展导向看,“走出去”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国际竞争力紧密结合,兼顾发展规模与质量。在开发传统市场的同时,密切关注欧美高端市场。全面推动“走出去”向更广范围、更高水平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
“走出去”,作为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代名词,主要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境外投资和劳务合作等内容,是对外开放的最高形式,标志着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和后劲。
2000年后,“走出去”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被视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与同时期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走出去”如汽笛一声,引来山鸣谷应,全国企业纷纷起锚解缆,扬帆出海。
此时,四川“走出去”已走过了40多年的探索历程,走在全国前列。
回顾历程:敢为人先“走出去”
早在1957年,四川就开始以执行国家对外援助任务为主的对外经济合作。70年代,中国第二大援外工程——被誉为“索中友谊之路”的索马里贝布公路、非洲最大最先进的肯尼亚国际体育中心以及印在受援国货币上的佛得角人民大会堂均由四川援建。改革开放不到两年,全国第一家省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香港第一个内地省份展览会、美国第一家中美合资川菜餐馆,均出自四川。与此同时,川籍劳务在海外获得了吃苦耐劳、技术精良的良好声誉。
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四川初涉海外,便赢得了国际友谊和声誉,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发展现状:领先优势持续巩固
“走出去”的规模和档次大幅提升
四川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连续两年突破50亿美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五,占西部总额1/2以上。近五年累计完成营业额200亿美元以上,超过前30年总和的2倍。多个工程承包项目超过10亿美元。
境外投资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50%。境外投资企业已超过300家,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达40多个,跨国并购、股权投资、债券转换和境外上市等多种投资方式和路径不断涌现。
“走出去”的地域和领域不断扩大
对外项目和人员涉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由亚洲、非洲等传统市场扩展到拉美、中东地区,2012年境外投资78%投向了香港、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地区。
电力建设、石化、路桥、房建、建材成为对外承包工程的五大主要支撑,资源开发、农林业及加工、房产建筑、制造业、商务服务成为境外投资的五大主要领域。在电力、路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等领域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新能源、高科技、餐饮酒店、文化旅游等境外投资悄然兴起。发达国家医护人员、软件人才等高收入、技能型外派劳务逐渐增多。
龙头企业:海外市场崭露头角
“走出去”企业总数不断增加
四川“走出去”企业总数已超过400家,超过30家企业拥有或参股2家以上海外公司,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显著提升。
以中国成达、东方电气、中铁系统、中国水利水电系统等为代表的在川央企对外承包工程大显身手。东方电气连年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发电设备产能连续8年名列世界第一;成达成为全球第46位的国际顶级工程设计公司。
农牧企业开始走向全世界
新希望集团在10多个国家设立企业、分工厂,在亚非地区初步形成跨国经营总体布局;收购新西兰最大的农业服务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在全球范围深度整合产业链条,加快实现“世界级农牧企业”战略目标。通威已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并加速进军非洲、南美市场。
部分企业向世界级矿业集团迈进
40多家四川企业成功介入境外20多种矿产资源开发,部分矿种有望获得全球市场定价话语权。开元集团老挝钾盐矿项目投产后,年产规模相当于我国进口总量的1/2,将建成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钾肥生产企业。成都天齐9亿美元并购加拿大、澳大利亚锂矿项目,成为全球60%锂矿石原料供应商,创造了四川海外并购史上的奇迹。汉龙集团收购全球最大和第四大钼矿公司,创中国民营企业海外资源投资规模之最,获得全球30%钼矿资源,成为世界钼金属行业龙头企业。宏达集团与世界500强同场竞标,一举拿下30亿美元的坦桑尼亚煤电铁综合项目,被认为是中坦两国继坦赞铁路后又一标志性项目。
本土制造企业借船出海,拓展全球市场
波鸿集团联姻具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汽配巨头加拿大威斯卡特集团,成就中加两国历史上最大并购案,海外战略布局初步形成。宏华集团在全球遍布营销服务网络,在发达国家建设装配基地,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石油钻机制造商。
房地产企业在海外焕发新的活力
华侨凤凰掘金南非,率先占领地产投资洼地,连年获评当地最佳开发商,从普通公寓到高端别墅均备受追捧。成都、眉山等地大量家具、建材企业随之远赴南非,抱团发展。海山国际进入非洲不到7年,从工程总承包到投资房地产,从建设运营国际物流商贸城到投资开发旅游渡假村和工业园区,成为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业务多元化的先行者,打造中国对非洲的物流贸易平台。
中小企业在海外也闯出一片新天地
谭鱼头成为内地第一家入驻台湾的品牌餐饮企业,在香港开创了提前一个多星期订位的先例。海底捞、巴国布衣登陆新加坡和美国。海特集团新加坡航空培训项目,成为中国企业向境外输出高端服务的典型示范。
无数生动的实践充分证明,“走出去”是企业获取战略资源,转移富余产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必要途径,更是培育跨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找准差距:思路一变天地宽
“走出去”开疆拓土,仅仅是企业海外之路的第一步,真正实现“走进去”开花结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川“走出去”意识不强、企业不大、领域不宽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不及广东省的1/2,境外投资额不及山东省的1/4。
究其原因,一方面,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差距,另一方面,还在于认识不足和观念落后,对境外投资还存在诸多争议。
但事实上,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并不意味着国内企业存量的减少,不会出现企业向外转移后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某种程度可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成长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核心标志。
扩大开放是四川推进“两个跨越”的必由之路,“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更需要以全新的理念和超前的思维,在全球范围打造四川的产业版图。
“草原好养千里马,高山好长万年松”,这句谚语正好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走出去”的深刻意义。
逐梦全球:“走出去”大有可为
从国内外形势看,“走出去”正逢其时、前景广阔。
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外来投资寄予厚望,投资限制放宽、机会增多、成本降低,美国、法国、荷兰、印度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来川招商引资。
近年来,“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和实施力度有增无减。我国成为全球第5大对外投资国,十年内对外投资将与引进外资基本持平。人民币国际化、大规模自贸区建设以及四川迅猛提升的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都将给“走出去”带来更多便利。
从发展导向看,“走出去”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国际竞争力紧密结合,兼顾发展规模与质量。在开发传统市场的同时,密切关注欧美高端市场。全面推动“走出去”向更广范围、更高水平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