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有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揭示某个概念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正因为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课堂上才会出现精彩的片段,从而达到既揭示概念的本质,又凸显数学课堂应有的生命力。下面就执教的《吨的认识》,谈一些体会。
  【片段一】
  师:有个小朋友叫小马虎,他逛动物园的时候把动物的体重记录下来。(没有单位)你觉得他记录得怎么样啊?
  生:没有单位。
  师:真是个小马虎,那我们一起帮他补上吧。一只小白鼠大约重20(克),一只小兔大约重2(千克),一头河马大约重3000(千克)。
  师:一起把3000千克读一读,还有更重的呢。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一头鲸鱼重72000千克。计量这些物体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你觉得怎么样啊?(很麻烦)怎样能更加简便地记录?(吨)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先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单位千克和克,再让学生通过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体验到计量比较大的物体的重量用千克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吨”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激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表象,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列举更多更重的动物的重量,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到计量比较大的物体重量时用“千克”比较麻烦,而应该用“吨”。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吨”是计量比较重的物体。
  【片段二】
  师:(大力士搬米)采访一下,你觉得10千克大米重吗?
  生:不算太重。
  师:真不愧是大力士!我们有请大力士到前面来。这1袋大米重10千克,两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20千克)大力士,你能把它抱起来吗?你觉得重吗?
  生:比刚刚的10千克大米重。
  师:好,你等着。3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30千克)大力士,你还行吗?30千克你觉得重吗?
  生:太重了。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让班上的大力士去搬重10千克、20千克、30千克的大米,并谈谈自己每搬一次的感受,让学生体验比较重的物体是搬不动的。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当大力士觉得20千克大米比刚才还要重的时候,老师没有停,而是再加一袋,直到大力士搬不动为止。这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30千克是很重的,以至于班上的大力士也搬不动。二是注意对学生类推方法的指导。在让大力士搬之前,让学生计算出2袋、3袋大米的重量。从后面的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类推方法的指导,其实就是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片段三】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
  (1)按组号每人(抱一次),搬离地面坚持2秒,谈谈自己的感受。
  (2)独立填写表格,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体是1吨,并把结果在小组里交流。活动分6组进行。第一小组是一棵重1千克大白菜;第二组是重25千克的大米;第三组是重10千克的水;第四组是重5千克的洗衣粉;第五、六组是大约重30千克的同学。
  学生活动后交流,并适时板书重1吨的物体。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有两个体验:一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大小物体的重量;二是通过类推的方法,在体验一个物体的重量基础上,计算并体会1吨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感受1吨是比较重大的重量单位,老师配上一定的板书,让学生直观感受1吨物体到底有多重。板书就好比我们写作文的提纲,所有的内容都包含在这板书中。当老师把1吨有多重的大量事例写在黑板上时,无形中就让学生建立了1吨有多重的表象,而且这个表象在头脑中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对于学生形成1吨有多重的概念很有帮助。
  【片段四】
  观察图片,进一步感知1吨有多重。
  (1)每头牛重500克,2头这样的牛重1吨。
  (2)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这样的水泥重1吨。
  (3)每桶油重200千克,5桶这样的油重1吨。
  (4)每头猪重100千克,10头这样的猪重1吨。
  (5)一个普通水龙头正常流水1个半小时,大约能流1吨水。
  (6)洗一辆车大约用200克水,洗5辆这样的车大约用水1吨。
  【评析】在这个片段中,老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1吨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吨在生活中到底有多重。数学应联系生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列举,让学生深刻建立1吨有多重的表象。这对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
  【评价反思】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有三点:一是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是明确这个概念和另一概念的关系;三是能正确运用概念。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获得数学概念,达到以上的基本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让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同时,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体验。对于“吨”这个概念,其内涵就是学生感受到“吨”是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用的重量单位;其外延是让学生理解1吨有多重,并建立1吨的表象。本课中,教师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都是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而获得的。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有两种: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来理解新概念。比如上述片段一,老师先让学生回顾“千克和克”的概念,再通过“较麻烦”的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吨”的概念。通过不断列举和体验,揭示出“吨”是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用的重量单位。这其实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原有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初步建立“吨”的印象,这就是概念同化。之所以学生能初步了解“吨”是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用的重量单位,就是因为在概念同化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让学生体验计量的“不方便”,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自然而然引出了“吨”的概念。
  概念形成是通过大量的事例,感知并形成一定的表象,再通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在上述后面三个片段中,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活动,再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1吨有多重。这些分组活动,图片的观察其实就是让学生认识大量的事例,通过不断的体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一定的表象,通过巧妙的板书,类推计算的方法抽象概括出1吨有多重,最后再用大量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而形成了1吨有多重的概念。
  当然,只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让学生充分体验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不断的体验,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比如在上述片段中,老师是让学生先通过计算得出1000千克,然后告诉学生1000千克就是1吨。在体验1000千克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并体会1吨。这不仅让学生很好地分清了千克和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理解千克和吨的概念,这就让学生在思想和方法上有一个提升。结果表明,学生由于有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刻体验,都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概念。
  总之,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达成后面两个要求的前提条件,而体验是理解概念与外延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体验,使概念的建构变得轻松、有趣,也让概念的本质在体验中变得更为清晰,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
其他文献
在学校开展的苏州市级《从“关注效度”走向“关注人本”:构建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中发现,目前音乐课程改革呼唤关注人本,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也要求教师能自觉追求教学特色。因此,教师应自觉树立“专业发展”和“教学特色化”意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实现特色化发展的课堂教学,以主动适应音乐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让音乐教育职业成为彰显自身生命价值和艺术追求的舞台,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笔者试从通过特色化的
当前小学劳技课堂中常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则是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又以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为中心,而教师的讲解则以教材为中心,讲解的内容就更加单纯的以应付考试或考查为中心。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师生交流制作方法,最后进行动手制作。但在学生的凭空思考中,怎么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呢?这样的教学过程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由以前的“两基”到现在的“四基”,增加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由以前的“两能”到现在的“四能”,增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在该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英语是一门外语,与汉语学习存在一定差异,而学生的语言环境又是汉语学习环境,所以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存在一定畏惧感。基于新课改理念和建构主义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语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是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关键课题。小学英语单词学习和记忆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本文探讨了小学英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第一次接触到“分时秒”,课本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现实背景和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分时秒”的含义,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这些时间单位的概念;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促进个f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我在一次“分时秒”的教学中,对这一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
孙双金老师说,“每个老师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如果换作是两年之前读到这样的话,或许我会默默地从心底里不加以认同。“课程”,一个曾经多么让人凛然起敬的名词,总觉着它要多庞大就有多庞大,以至于有那么多老师战战兢兢地不敢近其边缘,就算偶尔触碰,也是心有所畏。  时至今日,当翻开2015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扉页,读到孙老师所写的这一篇《老师,你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时,我给了自己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 
在我区进行的小学毕业数学调研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一句是( )  A.比的后项可以是0。  B.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C.数a除以分数,等于a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D.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笔者发现这道题目的错误率高达68.9%,翻阅试卷后又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答案B,答案B显然是错误的。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会这样选择呢?  我的思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综合板块通常包括E、F、G、H四个部分,主要是阅读板块E、活动板块F、语音板块G和歌曲歌谣板块H。这四个部分不仅内容和形式都各不相同,而且各部分之间也缺乏联系,从而使综合板块呈现出主题不突出、形式繁杂、内容零散的特点。因此,我们有些老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显得不够准确甚至有些偏离,有的仅仅停留在说的层面,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丝毫提升,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再
《学记》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生的阅读有许多关键期,小学阶段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班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成长的群体生活环境。通过班级阅读体系的构建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在班级这个特定的群体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以教师和班级成员共读活动为主,辅以学生个体自读活动,达到促进小学生心智的全面成长的目的。  一、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识字教学中的困难是每个低年级语文教师都能体会到的。一年级从学拼音开始就有汉字的认读,那几个汉字就成为一部分学生艰难的费劲的事。课堂上看到那些学生对于刚刚认读过的生字,竭尽全力地辨别,那些线条在他们眼前跳动,交织成无法辨认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