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的教学评设计不够科学,学生的学规划不具体,对教学效果没有进行预期和评价,教学评设计不统一,同时,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计的因素,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教、学、评三者一致性的把握,就变得至关重要。把握“教-学-评一致性”内涵,扎实开展 “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一、精准设计教学目标,杜绝教学目标的空和泛。二、对学习目标、教学设计要反复推敲。三、教学设计多维度优化。教—学—评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关键词:教学评 一致 数学 深度学习
1 精准设计教学目标,杜绝教学目标的空和泛
1.1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即将讲授的授课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控,要梳理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每个不同知识点的讲课时长。另外,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充分细化,细化到具体的每一个知识点上,不要笼统概括,一定要深入教学内容,深度挖掘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当中所蕴含的重点知识,不要知识简单的确立一些“差不多”的教学目标,那样会导致教学目标的空泛和虚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就难以把控教学重难点,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1.2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义务数学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是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掌握的大方向,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符合课程标准,切忌自主发挥,随意编写。比如,在很多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总是忽视学习目标,教给学生的也只是一些解题套路和方法,只关注双基,课堂教学缺乏整体化教学意识,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建模思想的培养,还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孕育。这样的方式,显然与课程标准这一大方向相悖,大体方向都搞错了,就更不要说实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真正意义了。
1.3 教材特点深度解读要先行
如果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自己都还没搞清楚教授内容,那么无疑会让课堂教学陷入被动。所以,不论是对于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教师自身都需要走在前面,要先对教材的主要特点、整体内容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自己教到哪儿?如何教?学生该怎么学?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学到了吗?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学生,这样才能在课程教学当中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自己还犯迷糊,课堂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两张皮,拖慢教学进度的不良情况。
2 对学习目标、教学设计要反复推敲
确定教学目标以后,就需要考虑这些目标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应该怎样实现等问题了。这个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回过头来审视自己设立的教学目标,是否足够明确、细化。在教学评价当中,我们一定要把侧重点放在审视教学目标是否空洞,是否足够准确上,一旦发现不足的地方,就要及时改进。第二,在教学评价当中,我们要始终围绕学习目标的实现状况展开。教学质量其实就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一个直观反映,因而在评价当中,我们必须搞清楚这些教学目标的具体实现状况,然后才能展开评价。最后,需要在教学评价当中思考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课堂设计,明确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去掌握、课后如何检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等,对于教学设计也需要这样一个评价过程,才能在教学活动进行前做好充足准备,从而提升教学效率。目标评价是为了确定教学活动的前进方向,方法的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而,教与评,在教学活动当中一定是密不可分的。
3 教学设计多维度优化
3.1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就需要合理的方法。笔者认为,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进行的课堂设计,如果完全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或者与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相悖,那么就会导致教学过程当中出现学生不适应、课堂进度缓慢等不良情况。因而,教学设计必须要以尊重学生为首要前提,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主体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2 教学评价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对于教学的评价,不应该只局限在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式的设计等方面,还应该将它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比如,在完成一个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需要对之前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其中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在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形成灵活多变且向好发展的教学方式。
4 结语
教—学—评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目标实现状况的综合评估。这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體,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在教—学—评的有机结合当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找到教育活动当中存在的不足,也要不断改进,解决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教学模式始终符合实际需求,使学生“深度学习”成为可能,保证数学教育意义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鸿江.学校体能教程.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卓勇,杜杰.对体育教学评价问题的探析.体育科学研究, 2007 (3).
[4] 汪英.“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及发展趋势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7(1).
英德市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
关键词:教学评 一致 数学 深度学习
1 精准设计教学目标,杜绝教学目标的空和泛
1.1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即将讲授的授课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控,要梳理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每个不同知识点的讲课时长。另外,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充分细化,细化到具体的每一个知识点上,不要笼统概括,一定要深入教学内容,深度挖掘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当中所蕴含的重点知识,不要知识简单的确立一些“差不多”的教学目标,那样会导致教学目标的空泛和虚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就难以把控教学重难点,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1.2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义务数学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是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掌握的大方向,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符合课程标准,切忌自主发挥,随意编写。比如,在很多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总是忽视学习目标,教给学生的也只是一些解题套路和方法,只关注双基,课堂教学缺乏整体化教学意识,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建模思想的培养,还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孕育。这样的方式,显然与课程标准这一大方向相悖,大体方向都搞错了,就更不要说实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真正意义了。
1.3 教材特点深度解读要先行
如果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自己都还没搞清楚教授内容,那么无疑会让课堂教学陷入被动。所以,不论是对于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教师自身都需要走在前面,要先对教材的主要特点、整体内容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自己教到哪儿?如何教?学生该怎么学?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学到了吗?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学生,这样才能在课程教学当中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自己还犯迷糊,课堂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两张皮,拖慢教学进度的不良情况。
2 对学习目标、教学设计要反复推敲
确定教学目标以后,就需要考虑这些目标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应该怎样实现等问题了。这个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回过头来审视自己设立的教学目标,是否足够明确、细化。在教学评价当中,我们一定要把侧重点放在审视教学目标是否空洞,是否足够准确上,一旦发现不足的地方,就要及时改进。第二,在教学评价当中,我们要始终围绕学习目标的实现状况展开。教学质量其实就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一个直观反映,因而在评价当中,我们必须搞清楚这些教学目标的具体实现状况,然后才能展开评价。最后,需要在教学评价当中思考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课堂设计,明确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去掌握、课后如何检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等,对于教学设计也需要这样一个评价过程,才能在教学活动进行前做好充足准备,从而提升教学效率。目标评价是为了确定教学活动的前进方向,方法的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而,教与评,在教学活动当中一定是密不可分的。
3 教学设计多维度优化
3.1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就需要合理的方法。笔者认为,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进行的课堂设计,如果完全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或者与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相悖,那么就会导致教学过程当中出现学生不适应、课堂进度缓慢等不良情况。因而,教学设计必须要以尊重学生为首要前提,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主体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2 教学评价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对于教学的评价,不应该只局限在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式的设计等方面,还应该将它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比如,在完成一个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需要对之前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其中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在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形成灵活多变且向好发展的教学方式。
4 结语
教—学—评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目标实现状况的综合评估。这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體,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在教—学—评的有机结合当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找到教育活动当中存在的不足,也要不断改进,解决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教学模式始终符合实际需求,使学生“深度学习”成为可能,保证数学教育意义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鸿江.学校体能教程.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卓勇,杜杰.对体育教学评价问题的探析.体育科学研究, 2007 (3).
[4] 汪英.“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及发展趋势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7(1).
英德市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