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244-02
摘要:教师的“教”不是把现成的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要达到“不教”的境界,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教者;学者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感受颇多:我不仅仅是教者,同时也是 ,与学生一起在新课程标准中成长。
1 有趣的识字课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不是把现成的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要达到“不教”的境界,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这四年中,我对这点深有体会。新的实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低年级识字量集中且较大,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下子要认十几个生字有点困难。不少语文老师都怕识字教学,总觉得识字教学枯燥单调,学生也学之无味。一拿到课本,看到那么多的生字我也产生怀疑,自己能完成教学任务吗?学生能学会并记住吗?刚开始教学时我也没有好的方法,只是让学生采用一些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带新字的方法,对学生的帮助不是很大;班中有一个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他先带头采用出字谜的方法在班中使用,结果立刻在班中传开了,学生纷纷效仿。在引导学生掌握了认字方法后,就觉得轻松多了。学生记字的点子比老师更多、更灵活。一个字他们就能讲出好几种方法。如猜谜语、编顺口溜、加减法、熟字变新字等。他们还把要认的字做成生字卡片,用游戏的方法来记字。玩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的,什么猜字、打字卡牌、叠被子、接龙等,五花八门,有些游戏连老师都不知道怎么玩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浓厚,每次到上识字课时,学生都把字卡拿出来,一双双眼睛兴奋地盯着你,生怕你不叫他(她)说记字方法,不让他(她)玩字卡牌。从学生的记字方法中你可以不断地得到惊喜,受到启发,有时甚至会觉得是学生在教你,你随着他们在学习。他们的记字方法形象生动,还很有童趣。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在一节课的角色中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常常一个字有多种记字方法,学生仔细听别人的发言,把别人的方法和自己的比较,不好的提出意见,不完整地帮他补充完整。如在教“躺”字,一生说:“身体平放就是躺”;另一生马上站起来说:“一个和尚把身体放平了就是躺”。如顺口溜:让自己的心休息一下(息);折文儿带着萝卜到处跑(处);心入门,闷得慌(闷);鸟闭上眼睛,乌麻麻一片(乌)……谜语:白白的水(泉);北方的月亮(背)口才(团);7+一是几(丑)……多好的方法啊!不仅形象而且易记易懂,编这些顺口溜和谜语的学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他们学习主动性更强了,自己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记字方法,学会了学习,老师教地轻松,学生们也学得自在。
因此从三年级开始,对生字的教学我采取了“放”“收”的方法。“放”即先让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学生自己学生字;“收”就是学完生字马上进行“堂听”,听写全对的学生可以不用做组词,这一方法一出台,立刻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生字学得比以前更好,记得更牢了。而在四年级的生字,基本上是学生做预习,并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教读、进行形近字的比较,老师只是用听写来检查学习效果了。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从这有趣的识字课中能充分体现,同时我也从学生身上学会更多记忆生字的方法,这是从教科书上没法学到的,正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啊!
2 内容丰富的语文课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从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每个学生都很有天赋,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法。因此老师在上语文课时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设计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地运用和发展自己的智能。新教材的编者们给每个单元都设立了一个主题,有童话的、关爱他人、神话故事、走遍千山万水、热爱生命、自然之道、田园生活、动脑筋想办法……每一篇课文内容都非常的鲜明、生动。怎么用好教材,教好学生,这就要靠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童话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头饰进行分角色的表演;神话故事专题则让学生收集一些故事并在同学之间交流;关爱他人系列则介绍有关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如《爱的教育》;讲动物系列则看《昆虫记》……每讲一个专题,我都会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要求学生做的同时我自己也一样去做,把找到的资料和学生共同分享。老师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上好了语文课,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有一些学生说:“老师,你上的语文课轻松、自然,语文课中带着自然、地理、表演等很多知识,我们都爱上语文课!”
其实学生的喜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为了上好一节课,我花了不少的时间备课、找资料,利用空余时间看一些杂志,如《读者》,并把自己读书的心得和体会与学生分享。如在教“热爱生命”这个专题时,我向学生讲述了弱智儿舟舟和他妈妈的故事;在“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我向学生讲述了《“地狱”中的孩子》的故事;亲情系列与孩子们分享了《爱的抛物线》《架子鼓中的心跳》。也许一些老师会认为这样有些浪费时间,但我却认为是值得的,言传身教不正是教师应该做的吗?一些学生纷纷问我在哪看到这么多好的文章,他们想自己去看,在我这种无形的带动下,学生的阅读量会不断地加大,知识面不断地增长,文学水平也不断地提高。这些不正是新课标中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吗?
3 以“点”带“面”的作文课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是我们教师一大难题。我首先从语言抓起,和孩子们讲普通话,下课时交谈也坚持用。学生在我四年的教导下,大部分同学都能说一口流利地普通话,个别的学生从他的话语中完全听不出方言,因此在校广播员中我班就有五个。而从二年级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周读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和一篇周记,最初一些学生并不主动去做,拖拖拉拉,到能自动自觉去做。读书笔记,他们从开始只找出一般的词语到现在可以找出优美的词句,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读书,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学生们看的书有《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西游记》……这些对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写周记时,我都给出一个题目,让它成为系列。如写人,可以把题目订为: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妈妈眼中的我、爸爸眼中的妈妈等等,经过二年多的坚持不懈,每周的一篇周记,学生从短短的几句话到现在的二、三百字。
摘要:教师的“教”不是把现成的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要达到“不教”的境界,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教者;学者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感受颇多:我不仅仅是教者,同时也是 ,与学生一起在新课程标准中成长。
1 有趣的识字课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不是把现成的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要达到“不教”的境界,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这四年中,我对这点深有体会。新的实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低年级识字量集中且较大,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下子要认十几个生字有点困难。不少语文老师都怕识字教学,总觉得识字教学枯燥单调,学生也学之无味。一拿到课本,看到那么多的生字我也产生怀疑,自己能完成教学任务吗?学生能学会并记住吗?刚开始教学时我也没有好的方法,只是让学生采用一些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带新字的方法,对学生的帮助不是很大;班中有一个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他先带头采用出字谜的方法在班中使用,结果立刻在班中传开了,学生纷纷效仿。在引导学生掌握了认字方法后,就觉得轻松多了。学生记字的点子比老师更多、更灵活。一个字他们就能讲出好几种方法。如猜谜语、编顺口溜、加减法、熟字变新字等。他们还把要认的字做成生字卡片,用游戏的方法来记字。玩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的,什么猜字、打字卡牌、叠被子、接龙等,五花八门,有些游戏连老师都不知道怎么玩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浓厚,每次到上识字课时,学生都把字卡拿出来,一双双眼睛兴奋地盯着你,生怕你不叫他(她)说记字方法,不让他(她)玩字卡牌。从学生的记字方法中你可以不断地得到惊喜,受到启发,有时甚至会觉得是学生在教你,你随着他们在学习。他们的记字方法形象生动,还很有童趣。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在一节课的角色中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常常一个字有多种记字方法,学生仔细听别人的发言,把别人的方法和自己的比较,不好的提出意见,不完整地帮他补充完整。如在教“躺”字,一生说:“身体平放就是躺”;另一生马上站起来说:“一个和尚把身体放平了就是躺”。如顺口溜:让自己的心休息一下(息);折文儿带着萝卜到处跑(处);心入门,闷得慌(闷);鸟闭上眼睛,乌麻麻一片(乌)……谜语:白白的水(泉);北方的月亮(背)口才(团);7+一是几(丑)……多好的方法啊!不仅形象而且易记易懂,编这些顺口溜和谜语的学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他们学习主动性更强了,自己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记字方法,学会了学习,老师教地轻松,学生们也学得自在。
因此从三年级开始,对生字的教学我采取了“放”“收”的方法。“放”即先让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学生自己学生字;“收”就是学完生字马上进行“堂听”,听写全对的学生可以不用做组词,这一方法一出台,立刻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生字学得比以前更好,记得更牢了。而在四年级的生字,基本上是学生做预习,并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教读、进行形近字的比较,老师只是用听写来检查学习效果了。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从这有趣的识字课中能充分体现,同时我也从学生身上学会更多记忆生字的方法,这是从教科书上没法学到的,正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啊!
2 内容丰富的语文课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从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每个学生都很有天赋,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法。因此老师在上语文课时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设计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地运用和发展自己的智能。新教材的编者们给每个单元都设立了一个主题,有童话的、关爱他人、神话故事、走遍千山万水、热爱生命、自然之道、田园生活、动脑筋想办法……每一篇课文内容都非常的鲜明、生动。怎么用好教材,教好学生,这就要靠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童话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头饰进行分角色的表演;神话故事专题则让学生收集一些故事并在同学之间交流;关爱他人系列则介绍有关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如《爱的教育》;讲动物系列则看《昆虫记》……每讲一个专题,我都会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要求学生做的同时我自己也一样去做,把找到的资料和学生共同分享。老师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上好了语文课,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有一些学生说:“老师,你上的语文课轻松、自然,语文课中带着自然、地理、表演等很多知识,我们都爱上语文课!”
其实学生的喜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为了上好一节课,我花了不少的时间备课、找资料,利用空余时间看一些杂志,如《读者》,并把自己读书的心得和体会与学生分享。如在教“热爱生命”这个专题时,我向学生讲述了弱智儿舟舟和他妈妈的故事;在“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我向学生讲述了《“地狱”中的孩子》的故事;亲情系列与孩子们分享了《爱的抛物线》《架子鼓中的心跳》。也许一些老师会认为这样有些浪费时间,但我却认为是值得的,言传身教不正是教师应该做的吗?一些学生纷纷问我在哪看到这么多好的文章,他们想自己去看,在我这种无形的带动下,学生的阅读量会不断地加大,知识面不断地增长,文学水平也不断地提高。这些不正是新课标中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吗?
3 以“点”带“面”的作文课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是我们教师一大难题。我首先从语言抓起,和孩子们讲普通话,下课时交谈也坚持用。学生在我四年的教导下,大部分同学都能说一口流利地普通话,个别的学生从他的话语中完全听不出方言,因此在校广播员中我班就有五个。而从二年级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周读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和一篇周记,最初一些学生并不主动去做,拖拖拉拉,到能自动自觉去做。读书笔记,他们从开始只找出一般的词语到现在可以找出优美的词句,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读书,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学生们看的书有《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西游记》……这些对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写周记时,我都给出一个题目,让它成为系列。如写人,可以把题目订为: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妈妈眼中的我、爸爸眼中的妈妈等等,经过二年多的坚持不懈,每周的一篇周记,学生从短短的几句话到现在的二、三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