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自信之深层意蕴,乃一国家、一民族、一政党之于既有文化价值及自身所具禀赋的深透体悟、高度认同、充分肯定。“四个自信”中,新增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缘由;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1-0067-02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七一”重要讲话里,将之前“三个自信”正式扩至“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且强调新增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概言之,文化自信之深层意蕴,乃一国家、一民族、一政党之于既有文化价值及自身所具禀赋的深透体悟、高度认同、充分肯定。
一、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之源动力
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重要历史当口,文化于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愈发关键。一国家、一民族、一政党欲蓬勃生机、焕发活力、稳健发展,于世界上拥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正能量,必须充分激活、放大,用好用足文化之伟力。一个国家振兴、强盛,巍然屹立,总是以文化繁荣、发达为基础、支撑和表征的。中国文化内嵌并彰显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方案,是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武器”。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亿万国人朝思暮想的中国梦,我们就必须有民族文化的强大自信,让中国文化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最大的思想公约数,成为引领、激励、交融华夏儿女的文化血脉、思想纽带、精神家园、心灵旨归。
(二)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首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文化自信不仅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基石,而且催生、添力它们。假如文化自信缺失或不足,那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无法立得住、站得牢、撑得久。其次,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文化自信不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讲特定存在空间,比如,道路自信讲通达路径,理论自信讲行动指引,制度自信讲行为规范。而文化自信不仅全面、细密渗透于“三个自信”之中,而且浸润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之全部活动、各个维度、所有层面,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再次,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内化心灵、根植思想的文化自信,深具稳定性、长期性、基础性,能给予人深远影响。比如马克思所说的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离不开文化的巨大功效,正像恩格斯所言,“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P.120)。文化是行为主体所有实践活动的基因、内核,是华夏儿女的思想传统的诗和远方。我们深知,独特的文化传统、思想传承、历史遭遇、既有国情,必然注定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特点的国体政体、发展模式、复兴之路。概括说,惟有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更理性、更主动、更自觉、更从容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相交融、彼此相通、有机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养料、“源头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须科学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接、升华,是于认真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益养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优化、提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当下中国和现代社会的延续、再现,二者辩证统一,内在一致。当下的神州,思想文化领域璀璨夺目、绚丽多彩、摇曳多姿;如今的全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纵深推进、日益勃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要必须牢固树立、大力增强文化自信,刻苦研读、扎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于全球舞台挺起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二、如何坚持文化自信
(一)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培养、增强中华民族磅礴奋进的文化自信,就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创造与优秀文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要面向全体国人,尤其是亿万青少年。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有全面、整体的中华文化观,古今并重,将挖掘历史与关注时代有机结合、彼此贯通,同时做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的宣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的不同区段。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讲清我们祖先辉煌灿烂的文化创造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也要讲清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悲壮奋起的苦难辉煌,更要讲清这一斗争历程的制度结晶、精神成果之于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巨大意义,让大家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当代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发展进程、成就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体认现今中国的文化国情、文化水准和当代国人的文化责任、文化担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注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须能打动人、说服人,要入脑入心。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P.9)
(二)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下,我们应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牢固树立、大力增强文化自信。创造性转化,即基于、因应时代特点、现实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具时代价值、当下意蕴的内容、形式予以改造,赋予其崭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样态。创新性发展,即基于、因应时代特点、现实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予以补充、延展、凝练、提升、完善,赋予其崭新内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自身传统文化深度关联。毛泽东于1940年1月9日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谆谆叮嘱:“中國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3](P.708)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以其罕见的勤劳和特殊的智慧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辉煌的文明,这是我们拥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主要根据。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用之不竭的文化富矿,当前仍广泛存于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就是说,我们既要注重明辨、采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珍珠”,尤其是能够因应、指导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理念,又要果断拒斥、坚决摒弃与时代发展不相契合的思想内容、观念态度,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对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助推作用。
(三)树立正确文化心态,积极推进文化交流
首先,牢固树立正确文化心态。当前,坚持文化自信,应恪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注意和防止一些错误的思想、意识、心态,比如,一些人鼓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唯外国模式和欧美文化是瞻,言必称西方;一些人笃信封建复古主义,力主激进的文化保守主义;一些人不能深刻体悟和科学把握中国文化本应有的价值意蕴,抱残守缺,死守着文化抵御、文化弱势的心态、观点等;一些人非常浮躁,之于文化建设急于求成。列宁1923年3月2日于《宁肯少些,但要好些》里就警告:“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4](P.784)其次,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当前,中国文化惟有借助与其他文化的接触、碰撞,交流、交融、交锋,才能有力有效彰显自身别于异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迈向全球,而不能自我封闭,内部循环。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需要科学谋划、积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特别要把当代中国和平发展、和谐进步、快速繁荣的主流示于世人,把中国人民崇德向善、昂扬奋进的风貌示于世人。就是说,我们要以开放性、包容性、建设性的理念、思想、态度,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创新发展、闪亮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4]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关键词:文化自信;缘由;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1-0067-02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七一”重要讲话里,将之前“三个自信”正式扩至“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且强调新增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概言之,文化自信之深层意蕴,乃一国家、一民族、一政党之于既有文化价值及自身所具禀赋的深透体悟、高度认同、充分肯定。
一、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之源动力
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重要历史当口,文化于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愈发关键。一国家、一民族、一政党欲蓬勃生机、焕发活力、稳健发展,于世界上拥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正能量,必须充分激活、放大,用好用足文化之伟力。一个国家振兴、强盛,巍然屹立,总是以文化繁荣、发达为基础、支撑和表征的。中国文化内嵌并彰显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方案,是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武器”。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亿万国人朝思暮想的中国梦,我们就必须有民族文化的强大自信,让中国文化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最大的思想公约数,成为引领、激励、交融华夏儿女的文化血脉、思想纽带、精神家园、心灵旨归。
(二)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首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文化自信不仅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基石,而且催生、添力它们。假如文化自信缺失或不足,那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无法立得住、站得牢、撑得久。其次,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文化自信不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讲特定存在空间,比如,道路自信讲通达路径,理论自信讲行动指引,制度自信讲行为规范。而文化自信不仅全面、细密渗透于“三个自信”之中,而且浸润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之全部活动、各个维度、所有层面,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再次,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内化心灵、根植思想的文化自信,深具稳定性、长期性、基础性,能给予人深远影响。比如马克思所说的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离不开文化的巨大功效,正像恩格斯所言,“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P.120)。文化是行为主体所有实践活动的基因、内核,是华夏儿女的思想传统的诗和远方。我们深知,独特的文化传统、思想传承、历史遭遇、既有国情,必然注定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特点的国体政体、发展模式、复兴之路。概括说,惟有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更理性、更主动、更自觉、更从容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相交融、彼此相通、有机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养料、“源头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须科学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接、升华,是于认真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益养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优化、提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当下中国和现代社会的延续、再现,二者辩证统一,内在一致。当下的神州,思想文化领域璀璨夺目、绚丽多彩、摇曳多姿;如今的全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纵深推进、日益勃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要必须牢固树立、大力增强文化自信,刻苦研读、扎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于全球舞台挺起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二、如何坚持文化自信
(一)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培养、增强中华民族磅礴奋进的文化自信,就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创造与优秀文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要面向全体国人,尤其是亿万青少年。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有全面、整体的中华文化观,古今并重,将挖掘历史与关注时代有机结合、彼此贯通,同时做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的宣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的不同区段。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讲清我们祖先辉煌灿烂的文化创造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也要讲清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悲壮奋起的苦难辉煌,更要讲清这一斗争历程的制度结晶、精神成果之于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巨大意义,让大家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当代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发展进程、成就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体认现今中国的文化国情、文化水准和当代国人的文化责任、文化担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注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须能打动人、说服人,要入脑入心。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P.9)
(二)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下,我们应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牢固树立、大力增强文化自信。创造性转化,即基于、因应时代特点、现实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具时代价值、当下意蕴的内容、形式予以改造,赋予其崭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样态。创新性发展,即基于、因应时代特点、现实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予以补充、延展、凝练、提升、完善,赋予其崭新内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自身传统文化深度关联。毛泽东于1940年1月9日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谆谆叮嘱:“中國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3](P.708)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以其罕见的勤劳和特殊的智慧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辉煌的文明,这是我们拥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主要根据。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用之不竭的文化富矿,当前仍广泛存于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就是说,我们既要注重明辨、采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珍珠”,尤其是能够因应、指导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理念,又要果断拒斥、坚决摒弃与时代发展不相契合的思想内容、观念态度,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对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助推作用。
(三)树立正确文化心态,积极推进文化交流
首先,牢固树立正确文化心态。当前,坚持文化自信,应恪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注意和防止一些错误的思想、意识、心态,比如,一些人鼓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唯外国模式和欧美文化是瞻,言必称西方;一些人笃信封建复古主义,力主激进的文化保守主义;一些人不能深刻体悟和科学把握中国文化本应有的价值意蕴,抱残守缺,死守着文化抵御、文化弱势的心态、观点等;一些人非常浮躁,之于文化建设急于求成。列宁1923年3月2日于《宁肯少些,但要好些》里就警告:“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4](P.784)其次,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当前,中国文化惟有借助与其他文化的接触、碰撞,交流、交融、交锋,才能有力有效彰显自身别于异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迈向全球,而不能自我封闭,内部循环。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需要科学谋划、积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特别要把当代中国和平发展、和谐进步、快速繁荣的主流示于世人,把中国人民崇德向善、昂扬奋进的风貌示于世人。就是说,我们要以开放性、包容性、建设性的理念、思想、态度,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创新发展、闪亮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4]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