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刷电子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产品档次不一,大部分印刷电子产品具备大众化、低成本、柔性、轻薄等特点,在这个日渐走近现实的市场,很多电子产品企业和印刷企业都有机会,传统印刷企业当然也不例外。
传统印刷企业能不能切入印刷电子领域,主要取决于企业当家人的前瞻性。我接触的一位印厂老板说得好,“先知先得”,但先知之后,还得先做,才可能先得。前瞻性说的是前期介入,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前期意味着快速增长,前期意味着高利润,也意味着高风险。如果认可印刷电子的发展,印刷企业就要真正参与,要有魄力地投入,不能“打酱油”,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咱们印刷行业,是有一些企业在关注印刷电子,但是能推出成品在市场上销售,并获得客户认可的,我暂时还没有看到。
投入印刷电子产业发展的企业,要具备一定的实力,最好还有一定影响力,能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不可回避的是,印刷电子对于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一定要求,而我国传统印刷企业又恰恰普遍在研发方面投入不足。“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是企业核心技术发展最理想的状况,这一点,在中国印刷企业几乎普遍缺失。
一些规模不是太大的小企业也许发展印刷电子的几率最大。船小好调头,更容易把全副精力投入其中。很多大企业虽然重视,但从领导到基层、从上到下环节多,执行力不足时,许多决策执行起来会大打折扣。
我和我们的团队进行印刷电子研究,始于2007年,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重点在于产业化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北京市教委和学校大力支持下,联合部分企业,开发了纳米银、纳米铜、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在印刷电子方面的应用,获得了一批发明专利授权,部分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经过测试,有些产品性能不亚于国际上先进国家产品的水平。
在开发印刷电子材料的同时,我们也专注配套印刷、印后装备与工艺的研究,我们与天津大学,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下属的印刷电子技术研究中心都有合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为了适应市场现状,现在我们还进行了印刷电子材料应用的二次开发,进行集成产品技术的研究。这是因为整个印刷电子市场还没有起来,光研究材料、装备、工艺还不够,一定要研发出能被市场认可并接受的产品,发挥引领市场发展的作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与企业的合作。企业离市场最近,更能发现需求,因而在找到合适的、能被市场接受的印刷电子产品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科研院所。发达国家产品开发的模式是企业首先考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些产品应该具备什么性能,这些性能问题再交给科研、学术界来研究,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和工艺实现这些性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必须的生产装备。这才是正常的循环路径。在国内,看上去我们的产业化技术研发好像走反了。除此之外,由于原始创新不足,科研方面也一直跟在其他国家后面。
传统印刷企业进入印刷电子领域,在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方面,必须根据材料和产品性能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有很多技术改造问题要面对。印刷电子功能油墨附加值高、价格高、成本高,如果使用传统的印刷设备,墨路很长,每印刷一次要消耗掉很多油墨,所以输墨、控墨装置和系统要改造。以导电油墨为例,印刷电子产品在进行印后处理时,所要求的烧结温度与传统印刷的油墨干燥温度高低及其作用是不一样的,这也意味着要调整印后装备和工艺。
传统印刷企业实践印刷电子,有利有弊。有利是因为懂印刷,可以有一些自信,但弊端也恰在此,如果摆脱不了惯性思维,仍坚持用传统的印刷方式去做印刷电子,忽略了材料、工艺、装备及生产环境要求都已发生改变,必将付出高昂学费。所以,传统印企参与到印刷电子领域,必须脱胎换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生产环境、产品检测方法与技术、市场渠道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出改变。所以对于传统印企进入印刷电子市场,我的意见是既要自信,又尤其要自省,要抱着改变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到印刷电子产业的性质,不要盲目自信。
在世界范围内,印刷电子都处于探索中、未盈利的状态,几乎听不到有哪些企业现在靠印刷电子产品赚钱了,大家关注的是未来,关注的是一个快速培育中的市场。
三五年内,我认为印刷传感器、印刷天线、柔性显示器驱动电路等印刷电子产品会最快获得发展,至于光伏领域,太阳能电池这块可能会慢一点,但印刷电池的研发进展很快。
大家不可坐等印刷电子市场的兴起,要协同合作创新,政产学研一定要紧密联合。这大半年来,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普遍感觉到传统印企的一些变化,他们开始动起来了,有许多企业向我们提出要求,“你们印刷电子专业的毕业生,我们这边要了”,大家已经有了印刷电子方面专业人才渴求。
总的来说,国内与国外在印刷电子研究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我呼吁国家能够对印刷电子的发展予以支持,调动资源、制定政策、给予资金,扶持印刷电子企业发展。纵观全球印刷电子产业发展状况,从国家战略发展这一层面来看,印刷电子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传统印刷企业能不能切入印刷电子领域,主要取决于企业当家人的前瞻性。我接触的一位印厂老板说得好,“先知先得”,但先知之后,还得先做,才可能先得。前瞻性说的是前期介入,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前期意味着快速增长,前期意味着高利润,也意味着高风险。如果认可印刷电子的发展,印刷企业就要真正参与,要有魄力地投入,不能“打酱油”,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咱们印刷行业,是有一些企业在关注印刷电子,但是能推出成品在市场上销售,并获得客户认可的,我暂时还没有看到。
投入印刷电子产业发展的企业,要具备一定的实力,最好还有一定影响力,能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不可回避的是,印刷电子对于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一定要求,而我国传统印刷企业又恰恰普遍在研发方面投入不足。“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是企业核心技术发展最理想的状况,这一点,在中国印刷企业几乎普遍缺失。
一些规模不是太大的小企业也许发展印刷电子的几率最大。船小好调头,更容易把全副精力投入其中。很多大企业虽然重视,但从领导到基层、从上到下环节多,执行力不足时,许多决策执行起来会大打折扣。
我和我们的团队进行印刷电子研究,始于2007年,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重点在于产业化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北京市教委和学校大力支持下,联合部分企业,开发了纳米银、纳米铜、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在印刷电子方面的应用,获得了一批发明专利授权,部分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经过测试,有些产品性能不亚于国际上先进国家产品的水平。
在开发印刷电子材料的同时,我们也专注配套印刷、印后装备与工艺的研究,我们与天津大学,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下属的印刷电子技术研究中心都有合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为了适应市场现状,现在我们还进行了印刷电子材料应用的二次开发,进行集成产品技术的研究。这是因为整个印刷电子市场还没有起来,光研究材料、装备、工艺还不够,一定要研发出能被市场认可并接受的产品,发挥引领市场发展的作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与企业的合作。企业离市场最近,更能发现需求,因而在找到合适的、能被市场接受的印刷电子产品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科研院所。发达国家产品开发的模式是企业首先考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些产品应该具备什么性能,这些性能问题再交给科研、学术界来研究,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和工艺实现这些性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必须的生产装备。这才是正常的循环路径。在国内,看上去我们的产业化技术研发好像走反了。除此之外,由于原始创新不足,科研方面也一直跟在其他国家后面。
传统印刷企业进入印刷电子领域,在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方面,必须根据材料和产品性能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有很多技术改造问题要面对。印刷电子功能油墨附加值高、价格高、成本高,如果使用传统的印刷设备,墨路很长,每印刷一次要消耗掉很多油墨,所以输墨、控墨装置和系统要改造。以导电油墨为例,印刷电子产品在进行印后处理时,所要求的烧结温度与传统印刷的油墨干燥温度高低及其作用是不一样的,这也意味着要调整印后装备和工艺。
传统印刷企业实践印刷电子,有利有弊。有利是因为懂印刷,可以有一些自信,但弊端也恰在此,如果摆脱不了惯性思维,仍坚持用传统的印刷方式去做印刷电子,忽略了材料、工艺、装备及生产环境要求都已发生改变,必将付出高昂学费。所以,传统印企参与到印刷电子领域,必须脱胎换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生产环境、产品检测方法与技术、市场渠道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出改变。所以对于传统印企进入印刷电子市场,我的意见是既要自信,又尤其要自省,要抱着改变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到印刷电子产业的性质,不要盲目自信。
在世界范围内,印刷电子都处于探索中、未盈利的状态,几乎听不到有哪些企业现在靠印刷电子产品赚钱了,大家关注的是未来,关注的是一个快速培育中的市场。
三五年内,我认为印刷传感器、印刷天线、柔性显示器驱动电路等印刷电子产品会最快获得发展,至于光伏领域,太阳能电池这块可能会慢一点,但印刷电池的研发进展很快。
大家不可坐等印刷电子市场的兴起,要协同合作创新,政产学研一定要紧密联合。这大半年来,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普遍感觉到传统印企的一些变化,他们开始动起来了,有许多企业向我们提出要求,“你们印刷电子专业的毕业生,我们这边要了”,大家已经有了印刷电子方面专业人才渴求。
总的来说,国内与国外在印刷电子研究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我呼吁国家能够对印刷电子的发展予以支持,调动资源、制定政策、给予资金,扶持印刷电子企业发展。纵观全球印刷电子产业发展状况,从国家战略发展这一层面来看,印刷电子应得到更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