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县域城镇土地利用演变下的生态优化策略研究——以四川省绵竹市为例

来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演变及生态优化研究,对于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意义。以县域城镇绵竹市为样本,在"多规合一"国家级试点平台的规划背景下,对2008—2019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量化评价,耦合土地利用阻力-潜力适宜性模型和CA-Markov模拟模型,对绵竹市城镇用地开发适宜性及城镇建设用地演变发展进行探索,针对生态承载力评价、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城镇建设用地未来发展模拟结果,结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平台,分别提出以生态为导向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因高精度、多视角、高效率、多产品等特点,在越来越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发展空间非常大。根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特点,分析论证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具体应用,阐释倾斜测量生成实景三维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希望能为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
基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支持性需求中物理环境需求的考虑,探究我国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的光热环境现状以及舒适性情况。文章以哈尔滨为例,选取2000年前后建造的失能老人住宅典型户型3户,对其居室空间的天然光照度、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空气品质进行连续实测,获得居室物理环境现状,分析其天然光环境、热湿环境、光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情况,并进行舒适性评价,发现其亟待改造的物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一、2
期刊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户外体力活动的首选场所,可有效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实现“未病先治”的健康理念.研究从体力活动服务供需平衡的视角,以多源数据空间可视化方法,对深圳市三区的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布局的评估和优化.首先,基于自主研发的移动端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获取体力活动VGI数据,并将其空间可视化形成为服务供给压力分级图.其次,基于高德地图开放平台获取POI数据,并将其空间可视化形成为服务需求压力分级图.最后,将服务供给压力分级图和服务需求压力分级图进行叠图可视化分析,获得服务盲区,依此对城市公园空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建筑如何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早日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了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及满意度实测和评估方法,旨在提高室内环境品质和人员满意度的同时节约能耗。根据该方法,基于各典型季室内环境监测数据和主观满意度统计结果,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绿色办公建筑进行运行性能评估,并提出了室内环境优化策略。结果显示空气温度、桌面照度和噪声级均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该地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进入以人为本、提质为主的城市更新新阶段.国内传统菜市场作为一种存在广泛、表现多元的日常性公共空间,既承载了市井记忆,又是城市发展的痛点.众多“网红菜市场”空间优化尝试应运而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梳理近五年来国内传统菜市场更新研究的进展,从日常与非日常生活交集的角度出发,思考菜市场1.0优化转型的得失,再从空间、文化与社会层面剖析转型后的新问题,基于国内外经典的更新项目的经验,思考菜市场2.0的再提升.
一直以来,绿地系统都是城市户外公共活动、文化展示、景观美化等功能的重要载体。此外,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绿地系统研究使其生态调节功能进一步强化。作为城市的主要户外公共空间,城市绿地的空气质量关乎整个城市居民的健康,虽然已有部分研究开始初步探索城市绿地在消减空气颗粒物上的作用,但仍缺乏更加系统性的对比研究,以揭示不同绿地类型中绿地率、植物群落结构等特征对空气颗粒物的不同消减效应。本文采用定量测定的方法,对
本文首先整理并分析了目前生活圈理念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实践情况,对生活圈的形状进行了研究.然后从范围的角度对两类生活圈的形态进行了研究:适老性社区生活圈和高步行友好性生活圈.针对生活圈的形状及两类社区生活圈的范围,本文提出以下四个观点:一、我国当前实践中生活圈的形状会对生活圈的运转产生负面影响;二、真实生活圈的形状一般近似为一个对角线与道路重合的四边形;三、当前社区生活圈的范围标准在适老性和促进步行活动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四、针对适老性生活圈,建议以700 m作为范围标准;针对高步行友好性生活圈,建议以80
在新数据源与技术方法的支撑下,把握城市在场人口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了解居民对城市资源时空配置的差异化需求和城市空间的精细化管理有重要意义.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本文利用2017年连续4周的联通手机信令数据,以500 m×500 m尺度的栅格单元分析在场人口的分布、流动性及时段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在场人口主要分布在六环以内,呈现“多组团状”分布,部分空间单元在场人口高达居住人口的6~38倍;二、在场人口的流动性形成依托环线的明显的圈层结构,二环以内的第一圈层随机流动性人口居多,二环至五环之间的第二圈层
"健康中国"背景下,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为城市规划的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受到所属地域空间环境的多方层面影响,传统规划一方面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过程中缺乏对呼吸健康的防控,另一方面面临着缺少相关指导理论的困境;对呼吸系统的健康防护,形成空间环境致病防控的系统方法,对建设健康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特征为出发点,分析总结呼吸系统疾病致病的主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