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导致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着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我国水资源本就匮乏,在农作物种植区,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愈发严重。加强对抗旱作物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当下水资源缺乏的难题。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储备粮食资源,对其进行抗旱栽培技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地区玉米的抗旱栽培技术展开探讨,为保障缺水地区玉米的高产稳产提供思路。
关键词 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41
国内玉米种植大多采用旱地种植方式,种植地区多数集中在北方地区和西南部分区域内的偏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少量的平原和丘陵旱地也有所种植。耕地用水占全国总水资源的1/10左右,但当前,由于我国淡水储量的不断下降,使可用于农业方面的水资源更加匮乏。玉米种植时所用的水资源大多来源于自然降雨,但在部分少雨地区,依靠自然降水很难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此,要想保证玉米产量,就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旱栽培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 玉米抗旱机理
玉米作物的生长特征为抗旱种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在玉米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抗旱期基本上可分为抵御期、躲避期、忍耐期。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玉米作物的需水量相对较多。抵御期,玉米根须快速发育,根须快速向土壤深处生长,使吸水量提升,同时对茎叶上的气孔进行控制,达到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确保生命活动有足够的水分。躲避干旱期,如在玉米幼苗成长过程,玉米的籽粒较大,其中有着大量的营养物和水分,这便成为了可以在干旱状态下玉米发芽成长的内因;同时,嫩叶对茎尖进行保护,防止因干旱导致叶片失水过多使植株失去生命活动能力。忍耐期,这种情况出现在长期缺水的条件下,这时玉米植株要想维持生长活动,通常是将叶片卷曲,使水分蒸发速率下降,降低水分的挥发;同时,利用玉米结构的特点,将细胞中的自由水转变为结合水,一旦雨量充分,玉米就可以及时地进行继续发育[1]。
2 抗旱栽培技术措施
2.1 耕翻保墒
在入冬前对土地施用有机肥料,并对相应区域进行耕翻耙耱,最大限度地保证秋雨在土壤中的留存量;入春后,不再对土地进行耕翻,在解冻时,不断对土壤进行交叉耙耱,令土壤结块消失,将其变为上松下紧的状态,确保耕种土层的水分,将冬春两季的水分锁定在大地中,保证种子可以在充足的水分状态下快速出芽。
播种过程中,耕地垄沟的深浅要根据土壤含水量而定,即根据墒情判断。通常,播种时进行深耕,上面少量覆土,定点进行播种;同时,适当压实,以保证种子和底土的接触相对紧密,达到种子快速吸水的目的。覆土和压实应同时进行,以避免不连续造成的土壤跑墒。压实的目的是保护播种垄的水分,并使土壤深处水分上升到种子处,促使种子吸水,尽快发芽。
2.2 品种选择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可选择对干旱环境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品种。这类品种的特征有根须延伸能力强、延伸迅速,可以进行适度的深播,根冠范围广,可以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此外,还有叶片呈细条状,叶脉较为密实,叶面绒毛丰富,角质较为厚实等。
2.3 浸种催芽
在进行播种前,利用干湿循环的方式使种子得到一定的抗旱训练,从而增强种子的抗旱能力,这样可以使玉米产量得到较明显的提升。另外,可以利用有抗旱效果的药剂对种子进行浸泡,提升玉米抗旱的能力[2]。
2.4 适期播种
玉米生长过程对水分的需求特征是前期需求低,后期需求高,播种到拔节阶段的需水量仅为全部的1/7左右。土壤深度6 cm处的温度连续5 d保持在6 ℃以上为最佳的播种时期。如遇干旱天气,可进行相应的升墒后再播种。
2.5 增强土壤培肥
在土壤中使用有机肥料,可提升土壤的理化质量,提升土壤的储水、留水及供水水平,提升玉米抗旱水平。旱田玉米要增加有机肥料或秸秆的回田量,并进行有效轮作,这样可提高土地中水分的利用效率。
3 抗旱栽培技术
3.1 抗旱坑法
秋季将土地翻整后,需要在土地冻结前挖坑,以便收集雨雪和土壤熟化。之后,将准备好的混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和坑中的土壤进行混合,再将密封。封顶方式主要是利用表层土将顶部进行填平,要比地表略高,同时压实,以免出现水分流失的现象;还可在雨雪后,将雨雪移入坑内在进行封顶,如有坍塌现象就要及时修复,达到保墒效果。后一种方式不仅可保墒,还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播种前要实施耙耱,使土地保持平整,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3]。
3.2 秸秆覆盖法
这个方法是使玉米秸秆或麦秸秆平铺于播种土地的表面,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水分流失,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进行旱地玉米种植进行节约水资源、提升土壤肥力的一项有效措施。覆盖秸秆的时间是在秋季进行整地之后及玉米生长至拔节阶段之后各进行1次,在土壤表面及垄间平铺1 000 kg左右的秸秆粉。这样做不但可以保证土壤的含水量,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的肥力得到较大提升,增加玉米产量。
3.3 膜侧播种法
进行保墒抗旱的其他效果较为良好的措施便是膜侧栽培法。这个措施的主要实施方式如下:在距离地膜边缘4~5 cm的地方播种玉米种子,借助膜的对热量的传导作用及对水分的保持作用,为玉米在发芽及成长阶段提供足够的水资源及恒定的温度。如果在玉米垄间种植有其他作物,需要让地膜仅覆盖玉米植株[4]。
4 结语
在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下,应用适当的抗旱技术,对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抗旱技术的应用不但节约了种植成本,还保证了玉米产量,并使玉米质量得到提升,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抗旱技术有很多种,在使用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在凤.南涧县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3):94.
[2]陈惠丽,王久波.盐碱地土壤玉米栽培综合技术措施的应用[J].新农业,2014(14):37-38.
[3]王艳萍.鲁西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2015(12):147.
[4]王桂红.玉米综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22.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41
国内玉米种植大多采用旱地种植方式,种植地区多数集中在北方地区和西南部分区域内的偏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少量的平原和丘陵旱地也有所种植。耕地用水占全国总水资源的1/10左右,但当前,由于我国淡水储量的不断下降,使可用于农业方面的水资源更加匮乏。玉米种植时所用的水资源大多来源于自然降雨,但在部分少雨地区,依靠自然降水很难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此,要想保证玉米产量,就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旱栽培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 玉米抗旱机理
玉米作物的生长特征为抗旱种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在玉米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抗旱期基本上可分为抵御期、躲避期、忍耐期。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玉米作物的需水量相对较多。抵御期,玉米根须快速发育,根须快速向土壤深处生长,使吸水量提升,同时对茎叶上的气孔进行控制,达到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确保生命活动有足够的水分。躲避干旱期,如在玉米幼苗成长过程,玉米的籽粒较大,其中有着大量的营养物和水分,这便成为了可以在干旱状态下玉米发芽成长的内因;同时,嫩叶对茎尖进行保护,防止因干旱导致叶片失水过多使植株失去生命活动能力。忍耐期,这种情况出现在长期缺水的条件下,这时玉米植株要想维持生长活动,通常是将叶片卷曲,使水分蒸发速率下降,降低水分的挥发;同时,利用玉米结构的特点,将细胞中的自由水转变为结合水,一旦雨量充分,玉米就可以及时地进行继续发育[1]。
2 抗旱栽培技术措施
2.1 耕翻保墒
在入冬前对土地施用有机肥料,并对相应区域进行耕翻耙耱,最大限度地保证秋雨在土壤中的留存量;入春后,不再对土地进行耕翻,在解冻时,不断对土壤进行交叉耙耱,令土壤结块消失,将其变为上松下紧的状态,确保耕种土层的水分,将冬春两季的水分锁定在大地中,保证种子可以在充足的水分状态下快速出芽。
播种过程中,耕地垄沟的深浅要根据土壤含水量而定,即根据墒情判断。通常,播种时进行深耕,上面少量覆土,定点进行播种;同时,适当压实,以保证种子和底土的接触相对紧密,达到种子快速吸水的目的。覆土和压实应同时进行,以避免不连续造成的土壤跑墒。压实的目的是保护播种垄的水分,并使土壤深处水分上升到种子处,促使种子吸水,尽快发芽。
2.2 品种选择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可选择对干旱环境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品种。这类品种的特征有根须延伸能力强、延伸迅速,可以进行适度的深播,根冠范围广,可以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此外,还有叶片呈细条状,叶脉较为密实,叶面绒毛丰富,角质较为厚实等。
2.3 浸种催芽
在进行播种前,利用干湿循环的方式使种子得到一定的抗旱训练,从而增强种子的抗旱能力,这样可以使玉米产量得到较明显的提升。另外,可以利用有抗旱效果的药剂对种子进行浸泡,提升玉米抗旱的能力[2]。
2.4 适期播种
玉米生长过程对水分的需求特征是前期需求低,后期需求高,播种到拔节阶段的需水量仅为全部的1/7左右。土壤深度6 cm处的温度连续5 d保持在6 ℃以上为最佳的播种时期。如遇干旱天气,可进行相应的升墒后再播种。
2.5 增强土壤培肥
在土壤中使用有机肥料,可提升土壤的理化质量,提升土壤的储水、留水及供水水平,提升玉米抗旱水平。旱田玉米要增加有机肥料或秸秆的回田量,并进行有效轮作,这样可提高土地中水分的利用效率。
3 抗旱栽培技术
3.1 抗旱坑法
秋季将土地翻整后,需要在土地冻结前挖坑,以便收集雨雪和土壤熟化。之后,将准备好的混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和坑中的土壤进行混合,再将密封。封顶方式主要是利用表层土将顶部进行填平,要比地表略高,同时压实,以免出现水分流失的现象;还可在雨雪后,将雨雪移入坑内在进行封顶,如有坍塌现象就要及时修复,达到保墒效果。后一种方式不仅可保墒,还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播种前要实施耙耱,使土地保持平整,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3]。
3.2 秸秆覆盖法
这个方法是使玉米秸秆或麦秸秆平铺于播种土地的表面,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水分流失,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进行旱地玉米种植进行节约水资源、提升土壤肥力的一项有效措施。覆盖秸秆的时间是在秋季进行整地之后及玉米生长至拔节阶段之后各进行1次,在土壤表面及垄间平铺1 000 kg左右的秸秆粉。这样做不但可以保证土壤的含水量,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的肥力得到较大提升,增加玉米产量。
3.3 膜侧播种法
进行保墒抗旱的其他效果较为良好的措施便是膜侧栽培法。这个措施的主要实施方式如下:在距离地膜边缘4~5 cm的地方播种玉米种子,借助膜的对热量的传导作用及对水分的保持作用,为玉米在发芽及成长阶段提供足够的水资源及恒定的温度。如果在玉米垄间种植有其他作物,需要让地膜仅覆盖玉米植株[4]。
4 结语
在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下,应用适当的抗旱技术,对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抗旱技术的应用不但节约了种植成本,还保证了玉米产量,并使玉米质量得到提升,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抗旱技术有很多种,在使用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在凤.南涧县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3):94.
[2]陈惠丽,王久波.盐碱地土壤玉米栽培综合技术措施的应用[J].新农业,2014(14):37-38.
[3]王艳萍.鲁西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2015(12):147.
[4]王桂红.玉米综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22.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