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后尿道瓣膜19例诊治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n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后尿道瓣膜(posterior urethral valve, PUV)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

方法

收集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例新生儿PUV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诊断、治疗及疗效。术前行B型超声、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VCUG)和CT尿路造影检查,所有患儿均行一期经尿道内瓣膜切开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术后随访排尿情况,行VCUG、B型超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例术后因酸中毒、呼吸衰竭死亡,2例失访,16例获术后随访。随访6个月~6.5年,平均3.2年。6例患儿因瓣膜残留再次行CT尿路造影,术后有1例发生尿道狭窄,予多次扩张尿道后缓解。正常排尿12例,其中5例可见夜间遗尿;偶有湿裤2例,尿频2例。19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中10侧完全消失,6侧减轻,因严重反流不能缓解需行输尿管再植2例。术前有12例膀胱评分为严重(5或6)。16例患儿最后1次VCUG检查示,膀胱评分均改善至轻度。B型超声检查示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缓解10例,6例减轻。12例患儿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平均检查年龄为3.3岁;平均安全膀胱容量为(115±19)ml,与年龄匹配;8例表现为低顺应性;10例出现逼尿肌不稳定,并给予索利那新抑制膀胱过度活动,口服3个月后复查尿流动力学,7例逼尿肌不稳定获得改善。

结论

新生儿期PUV改善一般情况后行尿道镜下瓣膜切除安全有效,部分患儿需二次切除。

其他文献
患儿男,5天,因“反复抽搐4天”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胎龄41+2周,因“宫内窘迫”剖宫产娩出,羊水Ⅲ度,Apgar评分1 min 2分,5 min 6分,10 min 8分。出生体重4 610 g。拟“新
目的探讨先天性颈静脉扩张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18例先天性颈静脉扩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12岁。颈内静脉扩张18例,全部为单侧,右侧16例,左侧2例。同时合并颈外静脉扩张1例,同侧颈部血管瘤1例。患儿均在哭闹、大声叫喊时发现颈部包块,平静时减小或消失,观察包块时间为6个月~3年,包块均逐渐增大。5例患儿感颈部难受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区肿瘤切除,且病理结果为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15例患儿(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在同一时间段内以患儿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术前肿瘤临床分期、术后病理结果为配对条件,在我院行开放性手术切除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患儿中进行抽选,与腹腔镜组1∶1配对,共1
患儿女,70 h,因“发现大腿皮肤瘀斑1天余”入院。患儿系第4胎第4产,孕35+6周,自然分娩,羊水Ⅲ度混浊,量中,脐带、胎盘正常,出生体重2 300 g。否认产伤、窒息史。生后38 h换尿
针对引起乳腺增生的因素,除了内服具有消炎、止痛、控制肿瘤细胞的扩散的药物外,体外采用具有软坚散结、消瘤作用的孜玛提敷剂,取得了较高的疗效。
患儿男,因“早产儿,生后15 min”转入我科。系第1胎第1产,胎龄30+3周自然分娩,出生体重1 400 g,Apgar评分1 min 3分,5 min 6分。其母妊高征,此胎为双胎之一,另一胎为正常女婴
目的比较膀胱扩张植入术(HIT)和经尿道输尿管口下注射术(STING)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PVUR)的治愈率,为临床治疗PVUR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Elsevier、EBSCO、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选出自2004年以来符合要求的HIT与STING治疗PVUR的对照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及Meta分析。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约60%~85%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1]。黄疸是由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当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血-脑
高血压因素引起的偏瘫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难治性的病症,而且疗效不显著,患者亦难配合治疗。针对此病症,采用维吾尔医特色疗法可以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