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奶奶: 用余生温暖陌生人的世界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感谢那些人,给她一份寄托,让她的生活再次丰腴盈润;而她也用自己的温暖和坚韧,填补别人心里的空缺。
  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铺》,让无数读者心生向往。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位“解忧奶奶”,她叫袁梅芳。19年来,她接听13万多人次电话,用坏了8部座机,写下60余万字的热线日记;接待了1.2万多人的上门求助,让98人终止了实施犯罪,102人放弃了轻生念头,129个家庭得到了挽救……
  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动人的故事。正如东野圭吾所说,有些人的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破洞中逐渐流失。而她,在努力将这些破洞修补完好。
  “解忧奶奶”并非生而无忧。她少年丧母,中年丧子。23年前,儿子用最惨烈方式离她而去。她用了整整5年时间才走出丧子之痛。18年后,她说:“我做这些,是为了让别人不再经历我和儿子的苦难。”
  余生,她和陌生人对话,用爱温暖这个世界。
  我是从痛苦中走出来的,知道痛苦是什么滋味
  袁梅芳的家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一个狭窄小巷内,她一个人住着三室两厅的房子。一间卧室被改造成办公室,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就是她的办公用品。屋内和阳台各处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君子兰、绣球、月季、观音莲、夜来香、山茶、仙人球、佛丰香橼……足有几十盆,枝叶葳蕤,竞相绽放。袁梅芳笑着解释:“我喜欢养花,有时工作累了,看看这些花草,心情也跟着好起来。花儿和人一样,向着阳光,总能开放。”
  和袁梅芳聊天是一件特别轻松的事,她能洞悉你的所想所问,往往你还没有开口,她已经提前说出来了,可爱中透着淳朴。生活并没有宽待这位老人,但她很知足。这份知足,并非因为“心里很苦,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而是经历大半生坎坷之后的豁达淡定。
  袁梅芳的人生本由一连串的苦难织就。1949年,她出生在湖北省的一个农民家庭。13岁,母亲因病去世,弟弟两岁,妹妹才几个月,身为长女的她和父亲撑起这个家。打柴、种地、照顾弟弟妹妹……为了生存,袁梅芳什么苦都吃过。童年在苦水里泡大,这也铸就了她要强的性格。
  28岁那年,袁梅芳经人介绍嫁给了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友德。王友德憨厚老实,识字不多,只读了不到两年小学;袁梅芳高中毕业,爱读书看报,性格开朗热情。他们格格不入,像缺了火绒的火石和火镰,无论如何击打,总也燃不起来。袁梅芳几次向组织上提出离婚,都遭到拒绝。后来,一双儿女相继出世,她从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一些生活的希望。
  命运在1996年转了一个弯。12月20日,刚刚升入高中的儿子突然回家对她说:“妈,我不想念书了。”袁梅芳没太在意,以为儿子因为前几天没考好闹情绪,就简单安慰他:“你才16岁,不读书能做什么呢?”儿子懂事地点了点头,没再说话。事后袁梅芳总觉得哪里不对,儿子虽然腼腆内向,但成绩一直很好,怎么会突然厌学?第二天,她找到班主任了解情况,得知因为和同学课间打闹,老师罚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孩子有了心理负担,这段时间,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
  正当她琢磨着怎么再次跟儿子沟通时,不幸发生了。12月23日早上,她像往常一样叫儿子起床,发现门从里面反锁了,无论她怎样喊屋里都没有动静。夫妻俩破门而入,发现儿子吞食了大量安眠药,已经昏迷不醒了。
  经过紧急抢救,儿子终于清醒过来,对袁梅芳说:“妈,我想吃饼干。”“你等着,妈去给你买。”那是她和儿子最后一次对话,因为走得匆忙,她甚至来不及回头看他一眼。那时,她以为来日方长,可是,当她抱着饼干回到病房时,发现儿子不见了。袁梅芳心里咯噔一下,冲出医院。出门不远处是铁轨,她看到那里突兀地停着一列火车,围了一大群人,天一下子黑了。
  从那天起,袁梅芳的心和冰冷的铁轨一样凉透了。她把一切安排好,偷偷为自己准备了200颗安眠药,细心的女儿发现了:“妈,你死了,我也跟你去。”面对女儿的苦苦哀求,她心软了。已经失去儿子了,不能再让女儿没了妈。
  活下来又怎样,哀莫大于心死。整整5年,袁梅芳浑浑噩噩地活着,整日以泪洗面。苦海无边,谁渡她上岸?
  最后渡她的,还是她自己。偶然一次听广播,袁梅芳听到荆门人民广播电台的《象山夜话》,她试着把自己的痛苦倾诉出来,当天晚上有5名听众连线鼓励她。倾诉与倾听的感觉真好,从此以后,每天晚上,她都如期守候在收音机前,安慰自己,也开解别人。
  爱心、真心和耐心,让她成为这个节目最受听众欢迎的场外嘉宾。越来越多的听众向她倾诉,袁梅芳想:何不利用家中的电话开办一条“热线”?2001年12月23日,儿子去世5周年那天,袁梅芳的“袁阿姨24小时服务热线”正式开通了。没想到,这一开就是整整19年。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好
  高尔基说,人生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爛或燃烧。袁梅芳选择了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
  铃铃……清晨,清脆的铃声响起,袁梅芳接起电话:“你好,我是袁阿姨。”朴实无华的声音,让人信任。这样的电话,袁梅芳每天都要接几十通。求助电话常常在寒冷的深夜突然响起,让人心惊肉跳,袁梅芳被铃声惊醒,从被窝里爬出来,披衣起身。为此,她养成了12点之后休息的习惯,即便如此,热线开通以来的6000多个日夜,她没睡过一个整觉。
  熟悉袁梅芳的人都知道,她最怕“死”。袁梅芳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接到武汉黄陂小陈打来电话时的情形。小陈说:“袁阿姨,春节过后,我想杀人。”他和随州的一个女孩谈恋爱,对方提出分手,他却深陷其中,再三央求复合,但都遭到了拒绝。心灰意冷的他想杀掉女孩一家后自杀。第二天,袁梅芳给小陈写了一封近5000字的长信。小陈回她:袁阿姨,你是对牛弹琴。他甚至把自制的枪支图案发给袁梅芳。
  袁梅芳不死心,她觉得,既然小陈找到自己,能和自己说出心里话,就说明还有救。此后,每隔两天,她就给小陈打一次电话,每周写一封长信,数次咨询心理专家,整整坚持了3个月。很多人劝她放弃,但她一遍遍问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儿子小军,她会不会放弃?   当然不。那几个月,小陈有多固执,她就有多坚持。交谈中,袁梅芳套出了女孩家的地址,准备亲自去一趟随州。临行前,袁梅芳又一次接到小陈的电话,这次,他竟然出乎意料地说:“袁阿姨,我决定放弃了。您放心吧!”放下电话,袁梅芳百感交集,痛哭一场。她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如果能早一点儿和儿子沟通,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小陈的事,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光有耐心不够,还要掌握更多的技巧和心理学知识。为了提升自己,袁梅芳每个星期都去荆门图书馆看书、看报,记笔记,还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要认真听,用心记,抓住关键,拿住七寸,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解决问题。”她把咨询者的事情记录下来,整理成了60多万字的热线日记。
  荆门四年级男孩王小凡,因为父母亲赌博,缴不起学杂费、餐费,孩子厌世,想喝农药自杀。袁梅芳知道这件事,给孩子买了4身新衣服,走了10里土路,一路打听到孩子家。她把王小凡抱在膝盖上,苦口婆心做他父母的工作。她讲了儿子小军的事,说:“失去儿子的痛苦,我懂,我不希望再发生在你们的身上。”王小凡的父母动容了。临走前,她给王小凡留下300元饭线,对他说:“孩子,将来的路还很长,如果心里有什么过不去的,就来找奶奶……”
  从此之后,王小凡常常转两次车去袁梅芳家,和她谈天说地。每一次,她都像招待远归的孩子,张罗饭菜,看着小家伙狼吞虎咽的样子,袁梅芳觉得自己的生活再次鲜活充实起来。
  袁梅芳尊重每一位倾诉者,敬畏每一个生命。她说:“我是从痛苦中走出来的,知道痛苦是什么滋味。”她告诉那些迷茫中的求助者,“生活对每个人都很公平,谁的一生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好。”
  只要能拿动电话,我就要一直做下去
  不只在电话里,袁梅芳有时还要登门解决问题。18年来,她的足迹遍布荆门大大小小的街道。一次,一对夫妻发生矛盾,妻子一气之下跑回钟祥娘家,坚决不回去。男方去了5次,岳父岳母不让进门,他上门求助袁梅芳。她二话没说,来到钟祥,又坐着电三轮往女方家里赶。到了目的地,袁梅芳搬个凳子坐他们身边,苦口婆心说了两个多小时,女孩的父母不理不睬。
  袁梅芳口干舌燥,挽起袖口歇口气。一家人看到她胳膊上触目惊心的伤痕,惊呆了,这才知道在来的路上,袁梅芳从三轮车上摔下来,浑身是伤。女孩的父母终于动容了,答应和她一起做做女儿的工作。原来,女孩的父母不喜欢女婿,经常插手女儿和女婿的家事,导致小两口矛盾越来越多。回去之后,袁梅芳隔三岔五就给女孩的父母打电话,最终,女孩的父母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改变。如今,小两口已经生了一儿一女,恩爱有加。
  这么多年,有无数的人感激袁梅芳,但她也遭遇过不理解。28岁的女孩李红因为和家人赌气,和认识仅8天的男人领了结婚证。婚后,丈夫对她拳打脚踢,甚至把她的耳朵打聋了,还百般阻挠不肯离婚。袁梅芳拉起女孩的手,说:“阿姨陪你说理去。”她陪李红找律师、跑法院,给公安局局长打电话……奔波了一个多月,李红终于把婚离了。拿到判决书,女孩泣不成声:“袁阿姨,我会永远把您当妈妈。”本以为事情圆满解决了,没想到男方的母亲突然找到袁梅芳,扬手打了她一记耳光。
  那是她开通热线以来最委屈的时刻,袁梅芳哭了,但她很快又说服自己:生活哪能没有矛盾和波折,这不算什么!有那么多需要我的人,那么多善良的人站在我的背后,我得坚持住啊。
  看着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在自己的调解下重拾幸福,她觉得特别开心、满足。她感谢那些人,给她一份寄托,让她的生活再次丰腴盈润;而她也用自己的温暖和坚韧,填补别人心里的空缺。
  19年的付出,袁梅芳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百名公益事业优秀新闻人物奖”“第七届中国志愿者服务项目奖”“湖北省十大女杰”……数不清的奖杯被她放在角落里默默蒙尘。
  在开通热线的这19年中,她不断调整自己,随着自己的改变,她和老伴儿的关系越来越好,早已成了密不可分的默契夫妻。她忙熱线,老伴儿就料理家务,从不让她操心。2009年,丈夫突发疾病去世,袁梅芳心痛难抑,但她知道,老伴儿虽然不在了,这条路自己仍要走下去。
  接受采访时,袁梅芳70岁了,身体大不如前,热线里的称呼也从“袁阿姨”变成了“袁奶奶”。去年因为一段视频,袁梅芳再度被媒体关注。那一天,她一共接到89个来访电话,累得说不出话来。女儿劝她停几天热线。她说:“只要身体没问题,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我帮助别人,你爸在天上看到了也会高兴。”
  袁梅芳爱笑,也爱哭。“不开心的时候,哭一场,就好了。”直到今天,她依然有空儿就去儿子出事的地方看看,在乱石杂草间,静静伫立,有微风吹过,不远处水泥桥上,火车轰鸣着远去,她的眼泪就会流下来。
  失去儿子的日子,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但这份想念,早已化成一道光,在数不清的黑夜里,温暖和照亮那些夜归的人……
  (除袁梅芳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许震宏摘自《婚姻与家庭》
其他文献
2007年1月12日是个星期五,早上8点前不久,一位身穿牛仔裤、T恤衫,头戴华盛顿国民队棒球帽的年轻人,步入华盛顿特区位于地铁站外的“朗方广场”,并打开了小提琴的盒子。他将打开的盒子放在脚下,抛了几美元进去,回过头来面对着地铁口不断吞吐的上班族,开始演奏起来。   在63人从这位小提琴手身旁昂首经过之后,终于有一位男士在经过时短暂地回了下头。几秒钟后,一位妇女扔进了第一笔善款——1美元。演奏到6
期刊
金融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技术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催化剂。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不足,既缺乏长期稳定的债权性资金来源,也缺乏成熟的股权融资市场支持企业创新。要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科技的支撑能力,必须提高对科技与资本关系的认识,促进二者有效结合。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越发体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个别领域甚至已经达到世
期刊
无论漂泊让我错过什么错过多少,都错不过我对远方的血浓情感和美好祝愿。  有说我文字一往情深的,也有说风趣幽默的,像撒酒疯一样肆无忌惮,不按牌理出牌。我觉得挺有道理,我有些文字的确写于酒后,我喜欢纳帕山谷的红酒,浓郁醇厚,三杯过后开始微醺,这时写什么都比较放松,直抒胸怀。当然这不是什么诀窍,“李白斗酒诗百篇”不过是艺术夸张,而我的幽默却有点家传,我有个大哥从小在科班学相声,他母亲阻止也没用,非学不可
期刊
一天晚上,你接到了他在老家拨来的视频电话。他说忽然想你了,“特别特别想”。他强忍着眼泪,不断地用被子擦拭眼睛。  他十个月大那次离开你回老家,是带着一脸的懵懂。熙熙攘攘的车厢里,他被爷爷抱在胸前,眼里只有你。隔着车窗,他朝你伸开双臂,要抱!   他粗壯小腿下的两只肉脚,踏在卧铺车厢的小桌板,嘟嘟的脸蛋上,细长的眼睛笑出开心又无知的样子,惹得你恨不得再次冲进车厢,抱住他不撒手。   汽笛鸣响的那
期刊
让我们省略所有的  形容词和副词,  只保留动词和名词。  比如:爱  让我们剪除句子中  的枝枝蔓蔓,  删除复杂的语法结构。  比如:虚拟语气  从今天开始  我们仅仅用简单句表达思想  比如:我爱你  是爱让我们变得如此直接;  爱让我们放弃一切技巧。  最放不下的人  记得书上说过: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  天上一颗星星熄灭,  地上定有一人死亡。  妈妈去世这些年,  我走夜路从
期刊
基于ESG与信用风险有一定的关联,当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均加强ESG对信用评级结果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惠誉ESG评级相关性评分模型的介绍,建议国内评级机构建立持续跟踪受评主体ESG因素的机制,明确ESG因素与受评主体信用评级之间的联系。  ESG及ESG投资的发展  ESG即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检验行业监管体系有效与否的试金石。本文分析了疫情对证券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基于疫情对证券公司的长期影响提出后疫情时代证券公司监管重点应放在优化监管机构自身治理结构、推动金融科技化、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监管思路等对策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证券机构监管的影响及监管对策初探  ESG与信用评级的关联  qint@pbcsf.tsinghua.edu.cn  栏
期刊
人必须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过活,不要跟我道歉,孩子,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人生。  在佐贺居住了8年,回到广岛的母亲身边之后,我依然是外婆的孩子。暑假时必定回到佐贺,和外婆多说说话,帮忙干地里的农活儿。因此,当年我带着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婆离家出走时,投奔的就是外婆家。因为除了外婆家,我们无处可去。  外婆看我带了个姑娘,并没露出狐疑的表情,依然笑嘻嘻地迎接我们。我不敢说我们是私奔,只是说想离开广岛,到别
期刊
我从火车上下来  对那个遇到的男人说再见。  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十八个小時  并有过一次愉快的交谈,  和旅途上的交情,  而我抱歉地下了车,抱歉地离开  这偶然的、我永远也不会知晓其姓名的朋友。  我感到我眼里盈满了泪水……  每一次的告别是一次死亡。  是的,每一次的告别是一次死亡。  在我们称之为生活的火车上  我们全都是别人生活里的偶然事件,  当离别的时候到来时我们全都感到抱歉。  人类的
期刊
相比于一两年前迫不及待要去看远方,我更希望花十分之九的时间在温柔灯光下和妈妈吃  夜里10点了,出租屋外万家灯火,我如同这个巨大城市中的蜉蝣,整日奔忙,才想起已经快半个月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  拨通电话,妈妈秒接,有些吃惊,语气却依然温柔:“这么晚了,宝贝儿有事吗?”“没事儿,就是想你了。”  任时光匆匆流去,青丝变白发,感激和爱,我不舍得留在最后的时光才说出口。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渐行渐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