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实验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扬长避短,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这是当前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实验教学方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是教师常用的情境教学法,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也不例外。创设情境可采用多种方法,而信息技术则为创设情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很多难以用实物表现出来的情境,通过信息技术都能做到。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生物课件能将声、像、文字等直观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放大和呈示功能,给学生提供情境观察
生物实验教学中,涉及很多学生经常用到的仪器。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全面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在教师介绍显微镜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其立体性,有些部分无法清晰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每个结构也很难一一向学生介绍清楚。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将显微镜的立体结构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并可以旋转和拆卸,通过投影仪,把显微镜每个结构部分清晰地展示出来。通过观看课件,学生对各个部分结构有了清晰而深刻的了解,更容易掌握显微镜的用法。
3.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模拟实验过程
演示实验是直观教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演示实验既可以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也可以演示实验的一部分;既可通过演示实验传授生物学新知识,也可以验证巩固生物学知识,或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验失败或者无法使全班同学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可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例如,《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的关系》演示实验中,书中的模拟实验不够逼真,可以将实验过程制成动画分别展示呼气和吸气的过程,将胸廓与膈的位置变化和气体的运动方向演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便能主动思考,总结出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关系。采用动画更加真实呈现呼吸运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4.利用信息技术的存储功能,记录实验过程
有些实验持续时间较长,在课堂教学环境或实验室中无法完成,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采用数码摄像机等仪器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中,由于持续时间较长,而且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这个实验,可以利用录像或拍照的形式,记录实验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制作成PPT,课上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这样,学生自己主动完成了对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较好。可见,利用信息技术 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实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适度利用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生物学的根本。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实验。虽然学生在实验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正因为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信息技术虽然有诸多的好处,但是并不能取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增强教师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实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既要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特征将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成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究、信息交换以及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进行和发展带来了很多契机,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这就要求生物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和总结,提升个人素质,利用好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开展实验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崔洪斌,丁 刚.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06):38—39.
[2]伍远富.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143—145.
(作者单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是教师常用的情境教学法,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也不例外。创设情境可采用多种方法,而信息技术则为创设情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很多难以用实物表现出来的情境,通过信息技术都能做到。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生物课件能将声、像、文字等直观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放大和呈示功能,给学生提供情境观察
生物实验教学中,涉及很多学生经常用到的仪器。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全面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在教师介绍显微镜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其立体性,有些部分无法清晰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每个结构也很难一一向学生介绍清楚。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将显微镜的立体结构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并可以旋转和拆卸,通过投影仪,把显微镜每个结构部分清晰地展示出来。通过观看课件,学生对各个部分结构有了清晰而深刻的了解,更容易掌握显微镜的用法。
3.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模拟实验过程
演示实验是直观教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演示实验既可以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也可以演示实验的一部分;既可通过演示实验传授生物学新知识,也可以验证巩固生物学知识,或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验失败或者无法使全班同学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可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例如,《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的关系》演示实验中,书中的模拟实验不够逼真,可以将实验过程制成动画分别展示呼气和吸气的过程,将胸廓与膈的位置变化和气体的运动方向演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便能主动思考,总结出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关系。采用动画更加真实呈现呼吸运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4.利用信息技术的存储功能,记录实验过程
有些实验持续时间较长,在课堂教学环境或实验室中无法完成,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采用数码摄像机等仪器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中,由于持续时间较长,而且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这个实验,可以利用录像或拍照的形式,记录实验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制作成PPT,课上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这样,学生自己主动完成了对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较好。可见,利用信息技术 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实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适度利用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生物学的根本。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实验。虽然学生在实验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正因为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信息技术虽然有诸多的好处,但是并不能取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增强教师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实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既要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特征将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成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究、信息交换以及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进行和发展带来了很多契机,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这就要求生物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和总结,提升个人素质,利用好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开展实验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崔洪斌,丁 刚.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06):38—39.
[2]伍远富.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143—145.
(作者单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