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不同的脸谱表现各异的人物性格和特征,而在边防学院就有这么一位被学员雅称为具有“脸谱”效应的队干部,他就是学员七队教导员——杨军,且看看他蕴含着生、旦、净、末、丑的脸谱吧。
生——公正严格是这张“生脸”的鲜明特色。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本厚厚的记录本,这简易的工具便是杨军的“办案法宝”。2009年10月,学院迎来了兰州军区首期营主官任职前培训队。面对这批年龄较大、职务较高的干部学员,身为教导员的他用公正促作风、拿严格卡标准,加班加点制定出了《学员队量化管理评分细则》。“一切用行动说话”——面对他的亲抓狠卡,部分学员想通过拉关系、摆资格“蒙混过关”,可这位“生脸包公”还是“六亲不认”。
旦——听那“小旦”细声细语,婉转轻柔,没想到七尺男儿的杨教导员也能随时谱出一张“旦脸”来。去年6月,学院组织毕业学员赴格尔木地区进行综合演练。可谁曾想到,高原不仅风沙大,而且昼夜温差大。为了防止学员出现感冒,杨军每天早晨挨个检查学员穿衣服厚薄情况,晚上还查看执勤的学员是否穿大衣,有些“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学员,在他的“严密”呵护下也只好添加衣物保暖。十几天拉练下来,有些兄弟单位的学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冒,而杨军带的学员个个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翻阅学员外出的请假条,笔者发现每张假条下方都有杨军批注的“注意安全”字样,话语虽短,但暖意如春。点滴之中杨教导员的“小旦”柔情彰显得韵味十足,也正是因为这张“旦脸”,让不少远离家乡亲人的学员倍感家的温暖。
净——戏剧中的“花脸”,色块大开大合,性格粗犷豪迈。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兵龄的老兵,杨军骨子里蕴含的兵味,再加上饱经风霜的脸庞,把这一戏剧性的“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顿挫鲜明。一次组织学员野外拉练,学员们在外挖灶野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一锅锅香喷喷的米饭,正准备下口时却发现没带筷子,一群80后学员面面相觑,对着热气腾腾的米饭直咽口水。杨教导员看到后,随手掰了根干树枝,一折两段,搓掉樹皮,盘腿一坐便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了米饭,身旁的学员这才相继模仿,一顿饭下来都笑称杨教导员吃饭都能吃出“边塞风情”。杨教导员的这张“净脸”还出现在军事训练场上,五公里带头冲,障碍场示范教,哪里有学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红花油、云南白药成为他特有的气息。别人问他:“都是老同志了,为啥还这么拼命?”杨“净脸”拍拍胸膛:“咱是学员队的家长,我不带头谁带头!”
末——从教员到队干部,从带领部队干部学员到生长干部学员,杨教导员可谓是基层干部的一员“老将”。老将自有老将的风范,一张“末脸”洞察人心,化解心结,学员思想有疙瘩,心里有包袱,杨教导员的“末脸”便开始发挥功效。了解学员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一句句体贴的话语,拉家常似的谈心,纵有千千结也能及时化解。学员吴航性格内向,“八脚踹不出一个屁”,与他交流时也只是点头、摇头,实在不行才蹦出一两个词。同学们都拿他没办法,杨教导员知道这件事后,主动找他聊天,积极想办法沟通。通过观察和了解,他发现吴航平时喜欢看书、练字,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杨教导员便找来《心灵鸡汤》、《挑战人生》等书放到他们班的书柜上,有时在讲话时也引用一些符合吴航心境的语句。几次下来,杨教导员就找到了与吴航沟通的方法,原本沉默寡言的吴航也慢慢变得活泼开朗,迅速成长为学员队的文化明星。
丑——“有了杨‘丑脸’,生活不单调”,这是学员改编的一句歌词。杨教导员的“丑脸”有两大绝活。学习训练之余,篮球场边,俱乐部里,浓厚的陕北方言、幽默风趣的语言成为第一道“杀手锏”。乡音浓浓,感情更浓,每天的几句“逗乐”都能变成全队的流行语,不少学员还总结出了杨“丑脸”的经典“语录”。第二道“杀手锏”是陕北特色节目。每逢节假日,学员骨干一个眼色,大家 “群起而攻之”,一起高呼“教导员来一个”,在“众叛亲离”的氛围中,杨教导员一撸袖子,拉开架势,便开始上演陕北民间小段,节目一个接一个,从说书到小曲,简易的舞台成了杨“丑脸”的“独角戏院”。再看台下,学员笑得前仰后合,表情眉飞色舞,整个学员队充盈着欢声笑语。看来这张“丑脸”还真是“丑”到了学员的心坎儿里了。
生——公正严格是这张“生脸”的鲜明特色。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本厚厚的记录本,这简易的工具便是杨军的“办案法宝”。2009年10月,学院迎来了兰州军区首期营主官任职前培训队。面对这批年龄较大、职务较高的干部学员,身为教导员的他用公正促作风、拿严格卡标准,加班加点制定出了《学员队量化管理评分细则》。“一切用行动说话”——面对他的亲抓狠卡,部分学员想通过拉关系、摆资格“蒙混过关”,可这位“生脸包公”还是“六亲不认”。
旦——听那“小旦”细声细语,婉转轻柔,没想到七尺男儿的杨教导员也能随时谱出一张“旦脸”来。去年6月,学院组织毕业学员赴格尔木地区进行综合演练。可谁曾想到,高原不仅风沙大,而且昼夜温差大。为了防止学员出现感冒,杨军每天早晨挨个检查学员穿衣服厚薄情况,晚上还查看执勤的学员是否穿大衣,有些“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学员,在他的“严密”呵护下也只好添加衣物保暖。十几天拉练下来,有些兄弟单位的学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冒,而杨军带的学员个个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翻阅学员外出的请假条,笔者发现每张假条下方都有杨军批注的“注意安全”字样,话语虽短,但暖意如春。点滴之中杨教导员的“小旦”柔情彰显得韵味十足,也正是因为这张“旦脸”,让不少远离家乡亲人的学员倍感家的温暖。
净——戏剧中的“花脸”,色块大开大合,性格粗犷豪迈。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兵龄的老兵,杨军骨子里蕴含的兵味,再加上饱经风霜的脸庞,把这一戏剧性的“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顿挫鲜明。一次组织学员野外拉练,学员们在外挖灶野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一锅锅香喷喷的米饭,正准备下口时却发现没带筷子,一群80后学员面面相觑,对着热气腾腾的米饭直咽口水。杨教导员看到后,随手掰了根干树枝,一折两段,搓掉樹皮,盘腿一坐便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了米饭,身旁的学员这才相继模仿,一顿饭下来都笑称杨教导员吃饭都能吃出“边塞风情”。杨教导员的这张“净脸”还出现在军事训练场上,五公里带头冲,障碍场示范教,哪里有学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红花油、云南白药成为他特有的气息。别人问他:“都是老同志了,为啥还这么拼命?”杨“净脸”拍拍胸膛:“咱是学员队的家长,我不带头谁带头!”
末——从教员到队干部,从带领部队干部学员到生长干部学员,杨教导员可谓是基层干部的一员“老将”。老将自有老将的风范,一张“末脸”洞察人心,化解心结,学员思想有疙瘩,心里有包袱,杨教导员的“末脸”便开始发挥功效。了解学员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一句句体贴的话语,拉家常似的谈心,纵有千千结也能及时化解。学员吴航性格内向,“八脚踹不出一个屁”,与他交流时也只是点头、摇头,实在不行才蹦出一两个词。同学们都拿他没办法,杨教导员知道这件事后,主动找他聊天,积极想办法沟通。通过观察和了解,他发现吴航平时喜欢看书、练字,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杨教导员便找来《心灵鸡汤》、《挑战人生》等书放到他们班的书柜上,有时在讲话时也引用一些符合吴航心境的语句。几次下来,杨教导员就找到了与吴航沟通的方法,原本沉默寡言的吴航也慢慢变得活泼开朗,迅速成长为学员队的文化明星。
丑——“有了杨‘丑脸’,生活不单调”,这是学员改编的一句歌词。杨教导员的“丑脸”有两大绝活。学习训练之余,篮球场边,俱乐部里,浓厚的陕北方言、幽默风趣的语言成为第一道“杀手锏”。乡音浓浓,感情更浓,每天的几句“逗乐”都能变成全队的流行语,不少学员还总结出了杨“丑脸”的经典“语录”。第二道“杀手锏”是陕北特色节目。每逢节假日,学员骨干一个眼色,大家 “群起而攻之”,一起高呼“教导员来一个”,在“众叛亲离”的氛围中,杨教导员一撸袖子,拉开架势,便开始上演陕北民间小段,节目一个接一个,从说书到小曲,简易的舞台成了杨“丑脸”的“独角戏院”。再看台下,学员笑得前仰后合,表情眉飞色舞,整个学员队充盈着欢声笑语。看来这张“丑脸”还真是“丑”到了学员的心坎儿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