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云计算而言,如果把握好业务模式创新和产业链整合两大黄金法则,就能够在2012年有力地破冰前行。
2012年,我们可以听闻的公有云应用越来越多。但这些公有云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效用的却不多。究其原因,对于用户来说,忽视业务模式创新和产业链条整合是重要因素。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没有提供可靠的服务水平协议和有效区分企业级和消费级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云计算是计算资源的汇聚和协同,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向客户的按需交付,并实现交付过程的最优化。因此,云计算——特别是公有云平台具有泛行业或者泛地区特征。
成功的云实践表明,云是大量应用、大量客户、大量资源、多种机制的融合。对于产业链来说也是如此,以制造业为例,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设计、制造、销售、维修等链条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对所有环节的有效管理,也很难把所有环节、所有服务统统承担起来,如此长的产业生态链需要上下游携手、合作共建,这样的地方存在云计算机会。也就是说,行业云可以整合整个产业链,汇聚产业链资源,打破竞争格局产生新的服务模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变革驱动者已经从技术部门转变为业务部门。而云计算想要更好的落地必须要寻找到云平台的业务价值。公有云更是如此,不管是行业云、园区云,还是提供SaaS、LaaS、PaaS服务的云计算供应商,能帮助产业和企业健康成长的商业模式才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石。
对于行业云来说,云计算不仅可以降低价格、提升速度,借助云计算等新技术产生的业务模式创新才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最佳武器。对于园区云来说,政策和资金支持都不是保证云计算落地的有效手段,只有有吸引力的业务模式才是园区云落地的最佳保证。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来说,随需即取、低成本的计算资源对用户有着莫大的吸引力,配套的服务模式创新更是吸引用户的根基。
因此,公有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业务模式的创新和行业产业链的完善。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公有云才能够在2012有力的破冰前行。
同时,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公有云服务还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提供的很多公有云服务不区分企业级和消费级,导致没有对响应水平和服务级别进行规定和划分,可能出现企业级需求在支付更多费用的情况下无法找到专门的响应服务,特殊或紧急状况无法处理。
以IBM公司提供的公有云业务为例,公有云业务通过位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区的6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向全球客户提供服务。这些数据中心形成8个资源池,统一由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Raleigh数据中心管理,完全实现业务部署自动化,只有不到20个管理人员,每天处理450万笔业务,每年进行的商业交易额超过1千亿美金,为全球100万企业级客户提供服务。
IBM的公有云业务不仅可以通过服务水平协议确保企业用户99.9%的业务连续性水平,还可以真正实现按需付费和可扩展性资源支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租用到具体每一颗虚拟CPU的资源,可以满足按小时为单位的服务申请和退出。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在白天租用公有云资源,在晚上不工作时可以停止租用,第二天再开始使用,而且随着需求的变化,用户可以随时调整租用资源的量级,真正做到按使用量付费。
2012年,我们可以听闻的公有云应用越来越多。但这些公有云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效用的却不多。究其原因,对于用户来说,忽视业务模式创新和产业链条整合是重要因素。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没有提供可靠的服务水平协议和有效区分企业级和消费级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云计算是计算资源的汇聚和协同,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向客户的按需交付,并实现交付过程的最优化。因此,云计算——特别是公有云平台具有泛行业或者泛地区特征。
成功的云实践表明,云是大量应用、大量客户、大量资源、多种机制的融合。对于产业链来说也是如此,以制造业为例,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设计、制造、销售、维修等链条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对所有环节的有效管理,也很难把所有环节、所有服务统统承担起来,如此长的产业生态链需要上下游携手、合作共建,这样的地方存在云计算机会。也就是说,行业云可以整合整个产业链,汇聚产业链资源,打破竞争格局产生新的服务模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变革驱动者已经从技术部门转变为业务部门。而云计算想要更好的落地必须要寻找到云平台的业务价值。公有云更是如此,不管是行业云、园区云,还是提供SaaS、LaaS、PaaS服务的云计算供应商,能帮助产业和企业健康成长的商业模式才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石。
对于行业云来说,云计算不仅可以降低价格、提升速度,借助云计算等新技术产生的业务模式创新才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最佳武器。对于园区云来说,政策和资金支持都不是保证云计算落地的有效手段,只有有吸引力的业务模式才是园区云落地的最佳保证。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来说,随需即取、低成本的计算资源对用户有着莫大的吸引力,配套的服务模式创新更是吸引用户的根基。
因此,公有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业务模式的创新和行业产业链的完善。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公有云才能够在2012有力的破冰前行。
同时,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公有云服务还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提供的很多公有云服务不区分企业级和消费级,导致没有对响应水平和服务级别进行规定和划分,可能出现企业级需求在支付更多费用的情况下无法找到专门的响应服务,特殊或紧急状况无法处理。
以IBM公司提供的公有云业务为例,公有云业务通过位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区的6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向全球客户提供服务。这些数据中心形成8个资源池,统一由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Raleigh数据中心管理,完全实现业务部署自动化,只有不到20个管理人员,每天处理450万笔业务,每年进行的商业交易额超过1千亿美金,为全球100万企业级客户提供服务。
IBM的公有云业务不仅可以通过服务水平协议确保企业用户99.9%的业务连续性水平,还可以真正实现按需付费和可扩展性资源支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租用到具体每一颗虚拟CPU的资源,可以满足按小时为单位的服务申请和退出。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在白天租用公有云资源,在晚上不工作时可以停止租用,第二天再开始使用,而且随着需求的变化,用户可以随时调整租用资源的量级,真正做到按使用量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