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明有了新的追求,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得到旅游者的广泛青睐。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不足以及优化乡村旅游的策略,以期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立宜居的生态环境、树立乡风文明、加强乡村治理、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能够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进一步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的经济结构,为乡村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现阶段,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过程中,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建设提供助力,还能保护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一)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
  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一直在我国民族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忽视、破坏。面对这种情况,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使逐渐被遗忘的乡村文化得到传承,还能使当代人民保护传统文化的观念得到强化,进而助力于我国传统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发展。
  (二)改善乡村的产业结构
  在我国农业一直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这种情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现阶段,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具体来说,在当前的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入挖掘乡村可利用的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还能改善乡村过于单一的产业链结构,提升农民的经济风险抵抗能力。
  (三)优化乡村的生态结构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环保思想越发深入人心,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乡村振兴规划落实的坚实基础。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明确乡村实际生态环境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将乡村变成景区、将农家变成花园的方式,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观光,为乡村整体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1]。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不足


  自城乡分化以来,我国的城市、乡村之间就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乡村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等均落后于城市,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还对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乡村人才留存率较低
  长期以来乡村居民主要是通过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外出务工等方式维持家庭生计,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导致乡村居民经济收入渠道过于单一,还使乡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可知,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的乡村发展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并且预计到2025年,我国乡村就业人口比例将会下降至20%左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的人口将会持续流失。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影响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会导致支撑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出现匮乏,进而阻碍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备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但部分地区在开发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未对开发区域进行科学的调查规划,导致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举例来说,某些乡村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并未依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展开长远的规划,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工作不仅没有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甚至有少部分地区旅游景区开发的目的就仅仅是为了获取政府补贴,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当地在旅游景区项目开发过程中仅仅在开发了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了项目的运转,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还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
  (三)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
  尽管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提升自身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度,但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当前大部分乡村旅游缺乏特色,发展思路与发展理念方面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乡村旅游趋同现象严重。具体来说,现阶段部分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并未对自身的环境、文化条件进行深入挖掘,往往是照搬、照抄已有的爆款旅游游览模式,使得乡村旅游变得毫无特色,降低了乡村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游客的接待能力不足
  笔者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发现,当前乡村旅游的主力军为“80后”“90后”以及“00后”,他们大都对物质生活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在进行乡村旅游时,往往会更关注旅游景区的出行、通行以及服务水平。然而当前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并未建立完善的服务链,旅游服务过于分散,无法有效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旅游需要,进而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3]。
  (五)旅游纪念品比较单一
  现阶段,游客花费时间、精力与金钱参与乡村旅游主要目的在于感受与城市不同的鄉村文化风俗。在此过程中,游客为纪念自己的旅游出行活动,往往会购买一些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但目前,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纪念品较为简单、技术含量较低,不能很好地展示乡村文化的风俗、节庆、饮食等方面的魅力,大大降低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了游客的重游率。
  (六)未建立乡村旅游品牌
  很多乡村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并未建立当地的特色旅游品牌,其大大降低了旅游景区的知名度,降低了景区在乡村旅游业竞争中的优势。同时,部分乡村旅游景区还存在宣传途径单一、缺乏宣传点、自身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稳定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优化措施


  在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为保证开发工作质量能够切实满足开发设计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规划景区开发之前对乡村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等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在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后,围绕具备特色的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發展规划,以便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制定人才吸引留存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过程中,为保证乡村旅游业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旅游服务型人才已经成为提升乡村旅游业发展活力,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游览的重点。为吸引更多的服务型人才,支持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当地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吸纳制度,与当地职业学校签订合理的校企合作方案,还要通过不断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在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等方面差距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当地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为提高当地人才留存率提供助力。
  (二)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当前的乡村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涉及农、林、牧、渔等方面的完整产业链。因此,为保证游客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在考虑乡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政府部门在建设基础设施时,需要加强当地对于乡村旅游业各相关部门的监管,构建符合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产业规划布局,引导当地旅游景区服务、饮食、住宿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当地的商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是乡村特色生态文化,而不是商业文化,若在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商业区的建设,忽略了乡村特色风俗文化、地貌风光的传承发展,那么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4]。
  (三)开发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各地旅游发展情况的了解越发深入,现阶段,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乡村旅游景区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从当地民俗文化、生态景观、文教娱乐等方面充分挖掘自身所具备的特色资源,并通过引导景区朝着风景独特、文化独特、特色美食的方向发展,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旅游模式,在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发展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当地旅游业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竞争力。
  (四)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为乡村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便利,还能为乡村旅游生态体系的构建提供便利。在当前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为使旅游景区的正面影响能够逐渐向周边辐射,乡村方面不仅需要对景区周边的特色乡村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保证游客的体验感,还需要构建具备特色的乡村生态文化设施,将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项目纳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进一步提升游客游览舒适度的同时,使游客感受到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文化,为后续乡村品牌的建立宣传打造有利环境。
  (五)开发新型的旅游纪念品
  在当前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为使游客能够得到独特的旅游体验,自发为当地旅游景区进行宣传。首先,乡村旅游景区需要区别于传统购买土特产、吃农家饭的“农家乐”旅游方式,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开发设计,通过建立乡村景观观光、乡村文化历史体验、乡村生态养生等内容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系,在延长游客游览时间的同时,推动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乡村旅游景区可以大力开发具有体验感的旅游产品,打造多元化的体验游览项目,使游客摆脱传统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历程,更好地调动游客观光游览的兴趣;最后,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乡村旅游景区要以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对周边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合,对文化历史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在吸引游客关注度的同时,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5]。
  (六)强化品牌的建设与宣传
  树立良好的乡村旅游品牌不仅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大范围推广,还能降低旅游景区同质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现阶段,为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业的建设,首先,地方政府要为旅游景区建设宣传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其次,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在构建乡村旅游品牌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潜在消费者群体进行定位,掌握游客对乡村旅游的诉求,在明确景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游客的诉求进行完善;最后,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考虑到景区当地地域环境优势,借助当地报刊、电视台进行宣传的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传播能力,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例如,为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品牌对青年人的影响力,品牌在宣传过程中可以通过邀请网红、以网络社会平台作为品牌宣传载体的方式,强化青年对乡村旅游品牌文化的认识[6]。

四、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乡村经济发展情况有了更高的关注度,为进一步优化乡村经济结构,为乡村经济、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助力,要依托乡村的资源优势制定合适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在满足人们开展乡村旅游需求的同时,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胡旭晴,南丽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究:以沂南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9):118-121.
  [2] 吴晓研,韩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智慧中国,2020(12):78-79.
  [3] 苗瑞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1(11):65-66.
  [4] 陈明曼,郑国威,涂先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提质增速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14):35-36.
  [5] 何海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产经,2020(21):121-122.
  [6] 王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J].普洱学院学报,2020(5):24-26.
其他文献
多元文化的冲击、地方特性的弱化、人口的迁徙流转,冲击着地方感的形成.青少年地方感的建立直接影响其身份的建构,进而影响其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因此地方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对于未来担负文化交流责任的旅游专业中职生,尤是如此.根据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程特点,结合开放性和情感性两大原则,提出教学设计上的3点建议:多维度呈现地方性知识,建构地方立体地图;创设与学生动机系统过程相一致的体验式教学活动,激发地方依恋;将地方感纳入评价内容,增强地方认同.
摘 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提升东营市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十四五”时期东营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人才资源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发挥着第一资源的作用。目前,东营市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从高端人才引进、专业人才教育、从业人员培养以及人才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需完善之处。以制度完善吸引、管理文化旅游人才,规划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升级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教育、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活跃文化旅游人才交流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大学“传承红旗渠精神,争做新时代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瓶颈和发展路径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从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河南人民对红旗渠的了解程度、红旗渠的宣传路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存在传承链中断、网络媒体传播形式单一、相关景点知名度偏低且文化氛围欠缺、学校传播力度偏小等方面的问题.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路径主要有:提高林县人民的文化自信从而培养传承人、丰富文化传承方式、创新
摘 要:旅游业已成为非常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基于区域旅游创新评价的研究,对区域旅游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区域旅游创新内涵的视角,构建出对于区域旅游进行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区域旅游创新评价的方法,旨在为区域旅游创新评价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区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成为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我国旅游业得到了极大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所显现出来的问题也日益严峻,很多旅游区的管理与规划存在较大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旅游区环境保护的问题,人流量越大,环境破坏程度也越大,且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因此,要深刻认识到旅游地,
摘 要:红色旅游是具有明显特色的人文旅游形式,一方面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形式,另一方面在政治文化方面的意义也是独一无二的。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历史文化教育,国内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河西走廊具有巨大的红色旅游发展潜能,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发展迟滞、宣传力度不够、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等问题。本文运用非对称优势,准确把握河西走廊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从红色旅游线路规划及产品整合开发的视角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旅游需求,这对推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高职本科院校应大力培养旅游人才,提升学校旅游专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于旅游服务的需求。高职院校旅游本科专业建设,要根据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对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和教育,使相关旅游人才既具备讲解、服务、策划、组织等能力,又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作为人才培养
摘 要:作为一种“政策经济”,假日旅游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推动西安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总结相关经验实现西安黄金周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便成了一项迫切的工作。本文使用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SWOT)对西安黄金周假日旅游进行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成因结合西安旅游业发展现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黄金周假日旅
摘 要: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文化和旅游行业管理实现了机构调整,同时带来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理念融合、资源整合、消费契合和要素重构。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背景下,文旅融合的现实选择和实施路径是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基于场景理论,结合南京文旅发展目标,本文重点对目前市场可接受程度较高的旅游景区、特色街区、文博场所的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场景打造建议。  关键词:文旅融合;场景理论;文旅产业;南京
酒店培训,是员工掌握服务技巧,提高服务意识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了解酒店员工培训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发现某酒店在员工培训时还存在着培训时间短、专业培训间隔时间较长、培训方式陈旧、培训流于形式以及重技能轻发展培训等问题.为了酒店的长远发展,某酒店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保证培训时间、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体系,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