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两三岁时,我们一起做游戏,一旦出现任何小小的摩擦,他就会马上找奶奶告状。结果当然是奶奶的呵护让儿子感到欣慰。我反复告诉老人不要理他的“告状”,可是效果并不好。现在儿子快7岁了,为了加强他和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每天晚上我都带他到楼下,喊着院儿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在这样的互动中,儿子进步很明显,从不和小朋友玩到主动去找小朋友,只是爱告状的问题似乎并没解决。一点点屁大的事儿,他会立马跑来告诉我,或者跑到别的小朋友妈妈跟前,状告其他小朋友的过失。我在家也试过如果他做错了,我去状告老公,让他感觉一下。可是并没有任何效果。
或许我也是个爱告状的妈妈,因此就会遗传儿子?或许自己在和别人处理问题时,是爱告状的一方?即使是,我更希望儿子能超越我,做一个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让周围的小朋友喜欢他,让他有更宽广的胸怀容纳别人的过失。
亮亮妈妈
咨询师:
这里首先得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儿童的“告状”与成年人打小报告爱搬弄是非的“告状”性质完全不同,千万不要一样看待。
也许由于你不喜欢自己爱告状的毛病,便对孩子出现的看起来类似的问题觉得比较严重。对此,你采取的方式是坚决纠正,不理睬孩子的告状。由于得不到认同和肯定,孩子的焦虑会上升,他越发需要得到支持和认同,导致越来越多的告状。而你和老公在孩子面前表演告状,只会让孩子模仿这样的行为。
其实,3?6岁的孩子爱告状,喜欢表现,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性都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此时的孩子们很在意父母、教师等成年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批评,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所以他们会经常向成人告状。
虽然告状反映了孩子对行为规则的认同和掌握,反映了他们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若我们对孩子的告状敷衍甚至不管,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若一味“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不说,还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所以处理孩子的告状问题,必须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区别对待:
孩子的告状若是检举家人的违规行为,多出于对规则的敏感,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有了是非判断的意识。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记住父母定下的规矩,并且大都无条件地相信它们的权威性,对这些规矩极其敏感。一旦发现谁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做,他们就会觉得不能理解,会觉得对一个人不可以的事,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不可以的,怎么能有例外呢?
此时应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确认规则,让他知道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不要马上去责罚“被告”,哪怕对方的确不对。要让孩子知道:责罚别人与他无关,让他学会专注自己的事,而不去挑剔别人的错。
孩子的告状若是检举犯错的同龄人,说明孩子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也是他们希望获得父母肯定、认同的一种方式。告别人的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潜意识里为别人减分,就是给自己加分了。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是非辨别和处事能力相对偏弱,所以遇到问题时,孩子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告状”,向成人求助。
此时我们对孩子的正确行为要给予肯定,如“××这样做不对,你的做法是对的”,这会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自我克制力。还可以把犯错的小朋友当镜子,启发孩子改掉自己的毛病。有些孩子告发别人的缺点的时,自己身上也恰恰有这些毛病。父母可以趁势启发孩子“××这样做不对,你应该怎样做呢?”帮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若告发与自己发生冲突的小朋友,多半是面对如此“意外”,不知该怎么处理,尤其是当自己受了委屈、处于劣势或感到了压力的时候,会向家长求助,希望通过成人的“干预”,说服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时首先要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敷衍和心不在焉的态度会使孩子更觉委屈。若孩子一时说不清,父母可用提问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可适当地安慰孩子。一旦大人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有时孩子自己就能想出办法。
接下来,父母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问问孩子:你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吗? 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教孩子换位思考,正确对待矛盾,并借此机会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如“××不给你玩玩具,你不高兴,若别人来咱们家玩,你也什么都不让碰、不让玩,别人是不是也会不高兴啊?所以对待朋友要友好。”也可以利用绘本、动画片中的事例、人物行为来教育孩子。还可以把他们的矛盾编成故事,加上智慧的处置和友好的结尾,暗示正确的做法。
若孩子不停地告状,说明他们的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独立性还有待发展。最好的对策就是:每当孩子告状的时候,都要问他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更好呢?”把问题抛给他,让他去思考,去面对。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遇到问题,除了发泄情绪,还要学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告状,期待别人的帮助。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己面对问题,并及时肯定他做出的努力,对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自信的人是不会经常告状的。另外,父母经常谈论别人的长处,引导孩子多关注别人的优点,向别人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一直在认真地模仿和认同我们。
或许我也是个爱告状的妈妈,因此就会遗传儿子?或许自己在和别人处理问题时,是爱告状的一方?即使是,我更希望儿子能超越我,做一个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让周围的小朋友喜欢他,让他有更宽广的胸怀容纳别人的过失。
亮亮妈妈
咨询师:
这里首先得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儿童的“告状”与成年人打小报告爱搬弄是非的“告状”性质完全不同,千万不要一样看待。
也许由于你不喜欢自己爱告状的毛病,便对孩子出现的看起来类似的问题觉得比较严重。对此,你采取的方式是坚决纠正,不理睬孩子的告状。由于得不到认同和肯定,孩子的焦虑会上升,他越发需要得到支持和认同,导致越来越多的告状。而你和老公在孩子面前表演告状,只会让孩子模仿这样的行为。
其实,3?6岁的孩子爱告状,喜欢表现,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性都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此时的孩子们很在意父母、教师等成年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批评,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所以他们会经常向成人告状。
虽然告状反映了孩子对行为规则的认同和掌握,反映了他们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若我们对孩子的告状敷衍甚至不管,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若一味“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不说,还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所以处理孩子的告状问题,必须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区别对待:
孩子的告状若是检举家人的违规行为,多出于对规则的敏感,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有了是非判断的意识。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记住父母定下的规矩,并且大都无条件地相信它们的权威性,对这些规矩极其敏感。一旦发现谁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做,他们就会觉得不能理解,会觉得对一个人不可以的事,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不可以的,怎么能有例外呢?
此时应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确认规则,让他知道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不要马上去责罚“被告”,哪怕对方的确不对。要让孩子知道:责罚别人与他无关,让他学会专注自己的事,而不去挑剔别人的错。
孩子的告状若是检举犯错的同龄人,说明孩子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也是他们希望获得父母肯定、认同的一种方式。告别人的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潜意识里为别人减分,就是给自己加分了。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是非辨别和处事能力相对偏弱,所以遇到问题时,孩子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告状”,向成人求助。
此时我们对孩子的正确行为要给予肯定,如“××这样做不对,你的做法是对的”,这会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自我克制力。还可以把犯错的小朋友当镜子,启发孩子改掉自己的毛病。有些孩子告发别人的缺点的时,自己身上也恰恰有这些毛病。父母可以趁势启发孩子“××这样做不对,你应该怎样做呢?”帮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若告发与自己发生冲突的小朋友,多半是面对如此“意外”,不知该怎么处理,尤其是当自己受了委屈、处于劣势或感到了压力的时候,会向家长求助,希望通过成人的“干预”,说服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时首先要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敷衍和心不在焉的态度会使孩子更觉委屈。若孩子一时说不清,父母可用提问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可适当地安慰孩子。一旦大人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有时孩子自己就能想出办法。
接下来,父母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问问孩子:你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吗? 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教孩子换位思考,正确对待矛盾,并借此机会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如“××不给你玩玩具,你不高兴,若别人来咱们家玩,你也什么都不让碰、不让玩,别人是不是也会不高兴啊?所以对待朋友要友好。”也可以利用绘本、动画片中的事例、人物行为来教育孩子。还可以把他们的矛盾编成故事,加上智慧的处置和友好的结尾,暗示正确的做法。
若孩子不停地告状,说明他们的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独立性还有待发展。最好的对策就是:每当孩子告状的时候,都要问他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更好呢?”把问题抛给他,让他去思考,去面对。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遇到问题,除了发泄情绪,还要学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告状,期待别人的帮助。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己面对问题,并及时肯定他做出的努力,对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自信的人是不会经常告状的。另外,父母经常谈论别人的长处,引导孩子多关注别人的优点,向别人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一直在认真地模仿和认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