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东溪地区龙马溪组裂缝分布预测及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

来源 :煤田地质与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z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页岩气的商业性开发证实成熟页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川东南地区是我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先导区.裂缝发育情况是页岩气保存和开发部署的关键因素,对于构造环境复杂特殊的盆缘地区,在加大页岩裂缝研究难度的同时,也给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页岩气勘探作为我国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裂缝评价体系.以川东南东溪地区为例,基于三轴岩石力学实验结果,首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进行应力场模拟,而后利用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模型构建和模拟结果的反复试算,以获取东溪地区最大、最小主应力和应力差分布图,最后运用莫尔–库伦准则计算岩体破裂系数预测裂缝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发育情况主要分为4个级别,其中,Ⅰ级裂缝呈条带状分布在东西两侧断裂附近,Ⅱ级裂缝在Ⅰ级裂缝周围发育,而Ⅲ级裂缝分布在北部背斜核部和西部背斜翼部;优选页岩气埋深、距剥蚀区距离、距齐岳山断裂距离、断裂作用、应力差及压力系数等10个保存条件参数,采用组合权重法确定保存条件参数权重,其中一级参数权重分别为埋深(0.2)、距剥蚀区距离(0.1)、距齐岳山断裂距离(0.1)、断裂作用(0.25)、应力差(0.15)、压力系数(0.2),以此建立相对完善的页岩气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优选出2类页岩气勘探目标有利区,其中A类、B类有利区分别分布在研究区南部背斜核部及翼部和中部宽缓褶皱两翼.研究成果为川东南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清《荥泽大工纪功碑》刻于同治八年(1869年),原立于郑州市北郊花园路口西铁牛大王庙旁,今已亡佚.据1999年版《郑州市文物志》记载,该碑原高1.75米,宽0.64米,正面四周雕有花纹图案,碑额篆书“荥泽大工纪功之碑”八字.碑文楷书,工整俊秀,18行,行68字,千余字均清晰可认,断裂处缺20字.《黄河金石录》《中州百县水碑文献》《郑州古代碑刻》《清代河南碑刻资料》等亦收录有该碑文,但在断句、释字上互有抵牾.今以影印光绪十年刊本《心白日斋集》为蓝本,参考以上诸书,将碑文重新厘释、句读,并对所涉史实作一考证.
期刊
在宣纸发源地安徽泾县小岭,长期流传着一种说法:被尊封为民国宣纸状元的曹廷柱曾到江西传授宣纸制造法,一度获得成功,后由于各种原因又停产.其具体情况,一直未详.戴家璋等著《中国造纸技术简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年)中说:“抗战时期,曹廷柱以其古稀之年,还受聘于江西赣州遂川县盆袒乡造纸厂,传授宣纸制造法,开江西造宣纸之先河.”更加详细的情况,语焉未详.不过,小岭曹氏族人口碑相传与研究专著提及的给我们留下了调查这一情况的宝贵线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