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適用话题】神秘 区别 藏与露
假如非要遮住一部分脸,亚洲人更偏爱口罩,欧洲人则离不开墨镜,这是为什么呢?
扬长避短的口罩障眼法
日本某档综艺节目曾在街头做过随机采访,在100名女性中,只有45人愿意在摄像机前摘下口罩。这些女生不是对自己的颜值有信心,就是为自己化了全妆而窃喜。
相比欧洲人的长相,亚洲人的非立体式五官确实不占优势,别有特色的塌鼻子、香肠嘴、国字脸都是拉低颜值的利器,但这些不是致命减分项,亚洲人颜值的致命bug是齿列不齐。所以,口罩又是“净颜神器”。
观察者的美颜脑补
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位王子,在花丛中看到一双美丽的眼睛,并深深爱上了这双眼睛的主人。后来这双眼睛的主人真的站在王子面前时,王子反而认不出来了。
日本学者在摘口罩实验的节目里提到,人们这种自动为别人的眉眼脑补下半张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完形心理”。当人们看到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时,会自动为这双眼睛补充上与之相配的坚挺鼻子和美丽的嘴唇。但人类真实的五官搭配特别“随机”,期待中的下半张脸通常不是按你的剧本长的。口罩给这类人群一线生机。
当然驾驭口罩也是有门槛的:1.脸不能溢出口罩;2.眉眼搭配要协调。由于欧美人齿列不齐的人口比例比亚洲人少,再加上他们对牙齿格外重视,从小就有矫正牙齿的习惯,配上普遍偏高的鼻子,戴口罩也遮住了人家的优点。
提升吸引力的墨镜
如同亚洲人发现戴口罩有“美容”功效一样,欧洲人也发现了自己适合戴墨镜的秘密。
首先,无论墨镜、眼睛,都只对“小脸星人”友好。欧洲的高加索人种碰巧就是小脸星人。法国一项研究中显示,在面部比例相同的情况下,中国人的脸相对更宽,头也更大。
脸小就很幸福了,高加索人种的面部轮廓又很立体,眉骨鼻梁很高,使他们深邃的眼睛总藏在阴影下,他们自己也对深邃眼眶十分满意,阴影还遮挡了高加索人眼周的细纹、斑点,毕竟他们也是不太抗老的人种。
人类的吸引力不只来自外观,如果一个人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真诚、智慧,也会拥有强大的吸引力,但这种眼神恐怕比美貌都难得,此时戴上墨镜,就能一秒隐藏平凡的眼神,并增添几分神秘感。
当然,高加索人戴墨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紫外线伤害眼睛,在保护眼睛的同时获得“美颜”效果,也算一举两得了。
(夕梦若林摘自微信公众号“壹读”)
【素材任意门】据12世纪金朝刘祁所著的《归潜志》记载,当时的官员也会戴“墨镜”——用“烟晶”(黄灰色或褐色水晶)制成,不是为了遮挡刺眼的阳光,而是在听取供词时,不让别人看他的反应。
(特约教师 宋协栋)
假如非要遮住一部分脸,亚洲人更偏爱口罩,欧洲人则离不开墨镜,这是为什么呢?
扬长避短的口罩障眼法
日本某档综艺节目曾在街头做过随机采访,在100名女性中,只有45人愿意在摄像机前摘下口罩。这些女生不是对自己的颜值有信心,就是为自己化了全妆而窃喜。
相比欧洲人的长相,亚洲人的非立体式五官确实不占优势,别有特色的塌鼻子、香肠嘴、国字脸都是拉低颜值的利器,但这些不是致命减分项,亚洲人颜值的致命bug是齿列不齐。所以,口罩又是“净颜神器”。
观察者的美颜脑补
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位王子,在花丛中看到一双美丽的眼睛,并深深爱上了这双眼睛的主人。后来这双眼睛的主人真的站在王子面前时,王子反而认不出来了。
日本学者在摘口罩实验的节目里提到,人们这种自动为别人的眉眼脑补下半张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完形心理”。当人们看到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时,会自动为这双眼睛补充上与之相配的坚挺鼻子和美丽的嘴唇。但人类真实的五官搭配特别“随机”,期待中的下半张脸通常不是按你的剧本长的。口罩给这类人群一线生机。
当然驾驭口罩也是有门槛的:1.脸不能溢出口罩;2.眉眼搭配要协调。由于欧美人齿列不齐的人口比例比亚洲人少,再加上他们对牙齿格外重视,从小就有矫正牙齿的习惯,配上普遍偏高的鼻子,戴口罩也遮住了人家的优点。
提升吸引力的墨镜
如同亚洲人发现戴口罩有“美容”功效一样,欧洲人也发现了自己适合戴墨镜的秘密。
首先,无论墨镜、眼睛,都只对“小脸星人”友好。欧洲的高加索人种碰巧就是小脸星人。法国一项研究中显示,在面部比例相同的情况下,中国人的脸相对更宽,头也更大。
脸小就很幸福了,高加索人种的面部轮廓又很立体,眉骨鼻梁很高,使他们深邃的眼睛总藏在阴影下,他们自己也对深邃眼眶十分满意,阴影还遮挡了高加索人眼周的细纹、斑点,毕竟他们也是不太抗老的人种。
人类的吸引力不只来自外观,如果一个人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真诚、智慧,也会拥有强大的吸引力,但这种眼神恐怕比美貌都难得,此时戴上墨镜,就能一秒隐藏平凡的眼神,并增添几分神秘感。
当然,高加索人戴墨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紫外线伤害眼睛,在保护眼睛的同时获得“美颜”效果,也算一举两得了。
(夕梦若林摘自微信公众号“壹读”)
【素材任意门】据12世纪金朝刘祁所著的《归潜志》记载,当时的官员也会戴“墨镜”——用“烟晶”(黄灰色或褐色水晶)制成,不是为了遮挡刺眼的阳光,而是在听取供词时,不让别人看他的反应。
(特约教师 宋协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