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各中小学根据规范陆续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基于对我区47所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的摸底调查,对大部分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对策
目前,随着中小学体质改革的加强,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均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许多学校则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如,政府采购、基础建设、教育专项等等。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家对办学的要求越来越严,如:三限政策、三公经费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等等。原来的内部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局面,各种弊端和漏洞逐渐显露出来,学校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这些日常工作。
一、我区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及问题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2015年由我区教育内部审计中心牵头,对全区47所中小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对象包括:4所重点中学,5所普通高完中,6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学校,2所公办独立幼儿园,25所小学(教管中心),4所区教委直属单位。分别从内部控制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对各个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进行了统计,如表1、表2:
经分析,关于我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非常薄弱。从单位控制来看,大多学校没有建立内控机构和重大经济事项议事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职责大多只建立会计职责、出纳职责,而很少涉及采购员、资产管理员、基建管理员等职责;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只重点关注财务人员轮岗;信息公开只涉及收费标准公开。从业务层面来看,首先,内部控制制度不全面,大多学校建立了财务收支审批、财务管理制度,但在低值易耗品、货币资金、预算和政府采购、基建维修、合同管理等方面控制非常薄弱。其次,内部控制制度适应性差,制度和执行两张皮,如,2014年10月我市规定单位“一把手”不能分管人财物,而大多学校在制度中并未修订。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环境差
1.领导内控意识薄弱
中小学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一直以来,学校的中心工作都是围绕在教育教学方面,所谓一线教学、二线后勤。目前,领导五年一轮换,教育内审中心会对领导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却不涉及内部控制审计,所以领导重视经济行为是否合法合规,而忽视内部控制建设是否健全有效。另外,上级部门对领导的考核,也没能将学校内部控制管理情况纳入其中。再加上内部控制会使管理层的权利受到牵制,导致管理层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倡导内部控制,所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很难推动。
2.关键岗位人员结构不合理
很多学校存在关键岗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员配备不齐全,如:单位仅配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无会计稽核、会计主管;还存在一人多岗,甚至兼职不相容岗位,如:出纳兼采购、库管兼采购。第二,关键岗位人员配备很随意,据统计:我区中小学会计人员共114人,其中63%非会计专业出生,大多为教师转岗,由于专业素养缺乏,会计账目混乱,手续不清。另外学校资产管理员、采购员等很少受到职业道德及业务方面的培训,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患意识较低。所以,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不能得到有效判断和监督,财务信息质量不能真实完整,资产使用不能保证安全有效,舞弊和腐败便可轻易侵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显得苍白无力。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但是很多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却形同虚设。如:建立有预算管理制度,但预算编制往往只会计一人负责,预算执行更是随意,如:固定资产采购严重和采购预算脱节;建立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大多学校资产处于混乱状态,因为资产管理员往往只进行账卡核对,对实物却不盘点,报废清理不及时,账实严重不符;建立有档案管理制度,实际上却是财务、人事自行保管档案;内部控制制度中设立的内部牵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没能得到实施,如:有些学校往往为了方便省事,印鉴由出纳一人保管,包括网银支付管理,都是由出纳一人操作;有的老师甚至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并不支持,如:不遵守财务审批程序,认为领导签字比制度更管用,制度的要求是太原则不灵活的表现,甚至给内部控制扣上“办事难、效率低”的帽子。
(四)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监督和考核
目前,中小学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只有2%的学校成立了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小组,虽一般设立了纪检委员,但主要是监督学校党政、行政管理、绩效分配和职评过程。财政局、审计局作为学校的经济活动的外部监督单位,主要着力于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教育内审中心今年开始关注学校内部控制管理情况,已做了制度摸底调查和分析,对内控的审计和评价还在初步探索期。所以,对内部控制制定、实施、执行程序内外都没能很好加以监督和评价。另外,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其中对内部控制考核不全面,考核面仅包括:经费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基建管理;考核时间仓促,往往只用半天时间完成一个单位考核;考核方法不具体,通过翻阅资料,不能做到过程性考核与评价;并且对内部控制的考核分值只占总分值的12%,考核力度明显不够。
二、我区中小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学校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成立由财务、纪检、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关键部门人员组成的内部控制小组。依据相关法律和规范,结合单位实际经济活动情况,建立具有制约监督、全面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经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会计人员除规范地进行会计核算外,还应参与到经济活动决策中去,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对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及领导审批权限的划分,应该通过行政会或教代会讨论、研究,一经决定,任何人不得变更或越权,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束缚性和权威性。不相容岗位必须相互分离,关键岗位实行3年轮岗,确因人员安排受限等原因不能实现按期轮岗的,须报主管部门备案,并采取专项审计,实现内部牵制和监督。随着单位经济环境的变化,如:财政大平台管理的推行,政府采购网络平台的使用,财政票据改革等;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管理强化,如:预算执行管理、“三公经费”管制、生均公用经费达标等,单位必须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二)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只有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首先,领导要提高风险意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对学校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也是对学校物资、财产的保护。二是,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支持和协作,全体教职工都必须高度重视,将内部控制视为学校管理文化,树立内部控制理念,自觉遵守内部控制规范,任何人不得越权行事。三是,完善人员结构体系,形成人员牵制机制,重视关键岗位人员的配备,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会计人员必须职业道德良好,专业技能过硬;此外,要及时加强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以适应新政策和新形势。
(三)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内部控制是领导有条不紊治理学校的强有力工具,而不是限制领导权利的绊脚石,领导要带头遵守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集体联签制度,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签字。第二,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实施的过程,通过开展风险、责任宣讲,来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意识;加强关键岗位的再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定期对关键岗位进行评价,并落实定期轮岗制度。第三,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而财务人员又是会计控制的主要执行者,所以财务岗是管理岗而不是服务岗,应重视对财务人员管理能力的培养,赋予其管理的职责和权利,如:设立财务主管,财务主管参与重大经济决策和财务审核。第四、建立内部控制考核机制,内控小组定期抽查,对遵守制度、落实制度较好的职工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予惩罚。
(四)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监督和考核
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推进,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一是,学校要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找出经济活动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学校管理层。二是,财政部门要开展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预算管理方面的监督与考核,以健全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教育内部审计中心要定期对学校内部控制管理做专项检查,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两方面进行评价,对存在的缺陷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学校按期整改。三是,学校要实施激励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管理者和执行者的积极性。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舞弊和错误行为,坚决实施问责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刚性,以及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四是,将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和整改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畴,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增强建设、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力,推动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2]高庆逢.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旬刊,2013(2).
[3]汪晖,李敏浅谈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完善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2).
(作者单位: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
关键词: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对策
目前,随着中小学体质改革的加强,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均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许多学校则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如,政府采购、基础建设、教育专项等等。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家对办学的要求越来越严,如:三限政策、三公经费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等等。原来的内部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局面,各种弊端和漏洞逐渐显露出来,学校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这些日常工作。
一、我区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及问题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2015年由我区教育内部审计中心牵头,对全区47所中小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对象包括:4所重点中学,5所普通高完中,6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学校,2所公办独立幼儿园,25所小学(教管中心),4所区教委直属单位。分别从内部控制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对各个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进行了统计,如表1、表2:
经分析,关于我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非常薄弱。从单位控制来看,大多学校没有建立内控机构和重大经济事项议事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职责大多只建立会计职责、出纳职责,而很少涉及采购员、资产管理员、基建管理员等职责;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只重点关注财务人员轮岗;信息公开只涉及收费标准公开。从业务层面来看,首先,内部控制制度不全面,大多学校建立了财务收支审批、财务管理制度,但在低值易耗品、货币资金、预算和政府采购、基建维修、合同管理等方面控制非常薄弱。其次,内部控制制度适应性差,制度和执行两张皮,如,2014年10月我市规定单位“一把手”不能分管人财物,而大多学校在制度中并未修订。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环境差
1.领导内控意识薄弱
中小学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一直以来,学校的中心工作都是围绕在教育教学方面,所谓一线教学、二线后勤。目前,领导五年一轮换,教育内审中心会对领导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却不涉及内部控制审计,所以领导重视经济行为是否合法合规,而忽视内部控制建设是否健全有效。另外,上级部门对领导的考核,也没能将学校内部控制管理情况纳入其中。再加上内部控制会使管理层的权利受到牵制,导致管理层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倡导内部控制,所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很难推动。
2.关键岗位人员结构不合理
很多学校存在关键岗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员配备不齐全,如:单位仅配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无会计稽核、会计主管;还存在一人多岗,甚至兼职不相容岗位,如:出纳兼采购、库管兼采购。第二,关键岗位人员配备很随意,据统计:我区中小学会计人员共114人,其中63%非会计专业出生,大多为教师转岗,由于专业素养缺乏,会计账目混乱,手续不清。另外学校资产管理员、采购员等很少受到职业道德及业务方面的培训,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患意识较低。所以,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不能得到有效判断和监督,财务信息质量不能真实完整,资产使用不能保证安全有效,舞弊和腐败便可轻易侵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显得苍白无力。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但是很多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却形同虚设。如:建立有预算管理制度,但预算编制往往只会计一人负责,预算执行更是随意,如:固定资产采购严重和采购预算脱节;建立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大多学校资产处于混乱状态,因为资产管理员往往只进行账卡核对,对实物却不盘点,报废清理不及时,账实严重不符;建立有档案管理制度,实际上却是财务、人事自行保管档案;内部控制制度中设立的内部牵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没能得到实施,如:有些学校往往为了方便省事,印鉴由出纳一人保管,包括网银支付管理,都是由出纳一人操作;有的老师甚至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并不支持,如:不遵守财务审批程序,认为领导签字比制度更管用,制度的要求是太原则不灵活的表现,甚至给内部控制扣上“办事难、效率低”的帽子。
(四)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监督和考核
目前,中小学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只有2%的学校成立了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小组,虽一般设立了纪检委员,但主要是监督学校党政、行政管理、绩效分配和职评过程。财政局、审计局作为学校的经济活动的外部监督单位,主要着力于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教育内审中心今年开始关注学校内部控制管理情况,已做了制度摸底调查和分析,对内控的审计和评价还在初步探索期。所以,对内部控制制定、实施、执行程序内外都没能很好加以监督和评价。另外,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其中对内部控制考核不全面,考核面仅包括:经费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基建管理;考核时间仓促,往往只用半天时间完成一个单位考核;考核方法不具体,通过翻阅资料,不能做到过程性考核与评价;并且对内部控制的考核分值只占总分值的12%,考核力度明显不够。
二、我区中小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学校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成立由财务、纪检、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关键部门人员组成的内部控制小组。依据相关法律和规范,结合单位实际经济活动情况,建立具有制约监督、全面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经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会计人员除规范地进行会计核算外,还应参与到经济活动决策中去,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对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及领导审批权限的划分,应该通过行政会或教代会讨论、研究,一经决定,任何人不得变更或越权,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束缚性和权威性。不相容岗位必须相互分离,关键岗位实行3年轮岗,确因人员安排受限等原因不能实现按期轮岗的,须报主管部门备案,并采取专项审计,实现内部牵制和监督。随着单位经济环境的变化,如:财政大平台管理的推行,政府采购网络平台的使用,财政票据改革等;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管理强化,如:预算执行管理、“三公经费”管制、生均公用经费达标等,单位必须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二)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只有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首先,领导要提高风险意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对学校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也是对学校物资、财产的保护。二是,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支持和协作,全体教职工都必须高度重视,将内部控制视为学校管理文化,树立内部控制理念,自觉遵守内部控制规范,任何人不得越权行事。三是,完善人员结构体系,形成人员牵制机制,重视关键岗位人员的配备,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会计人员必须职业道德良好,专业技能过硬;此外,要及时加强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以适应新政策和新形势。
(三)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内部控制是领导有条不紊治理学校的强有力工具,而不是限制领导权利的绊脚石,领导要带头遵守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集体联签制度,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签字。第二,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实施的过程,通过开展风险、责任宣讲,来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意识;加强关键岗位的再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定期对关键岗位进行评价,并落实定期轮岗制度。第三,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而财务人员又是会计控制的主要执行者,所以财务岗是管理岗而不是服务岗,应重视对财务人员管理能力的培养,赋予其管理的职责和权利,如:设立财务主管,财务主管参与重大经济决策和财务审核。第四、建立内部控制考核机制,内控小组定期抽查,对遵守制度、落实制度较好的职工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予惩罚。
(四)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监督和考核
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推进,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一是,学校要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找出经济活动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学校管理层。二是,财政部门要开展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预算管理方面的监督与考核,以健全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教育内部审计中心要定期对学校内部控制管理做专项检查,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两方面进行评价,对存在的缺陷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学校按期整改。三是,学校要实施激励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管理者和执行者的积极性。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舞弊和错误行为,坚决实施问责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刚性,以及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四是,将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和整改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畴,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增强建设、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力,推动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2]高庆逢.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旬刊,2013(2).
[3]汪晖,李敏浅谈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完善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2).
(作者单位: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