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份农民》,也是一只为当下农民探路的“青鳥”,只不过,它探索的不是爱情路,而是持续发展路。
《股份农民》
朱东 张越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版
定价:38.00元
经朋友推荐,近读《股份农民》一书,颇有感触。说实话,初看书名,稍觉土气,并不太在意。当下农村题材,虽接触不甚众,也偶有涉猎,总体印象,如红袄村姑,朴素有余,魅力不足,难生雅趣,因此臆断此书也不过尔尔,故初捧此书,只是浅读,一目十行。然一路读来,观感渐变,遂改深读,细研慢读。
《股份农民》保持了农村题材朴素之质,但无苍凉沉郁之气,亦无故作轻松之态。全书架构深浅结合,语言庄谐有度,文字明快简洁,读之不时会有会心一笑,一改对当下农村题材文学作品的印象。
当下谍战、宫斗、官争等文学和影视作品喧嚣热闹,眼花缭乱,《股份农民》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显得不算太显眼,却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接地气的作品之一。
接地气,不只是题材因素(也不是所有的农村题材作品都接地气),主要是其创作姿态,以及作品本身的思想性。这也许得益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和出生于农村的原因,作者对底层农民有最直接的体察和最真切的感受,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目光与农民平视,将自己的思想与农民平等交流,所以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气息,透着南方热土的芳醇气韵,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亦折射着科学的光芒。
作品地域特色浓厚,客家语境,南方风情。开篇以“大学酒”画面展开,客家农村的独特文化符号,水烟筒、阿斗、仙婆、风水(算命)先生等,如冬天玻璃上的凌霄花,无须雕琢,天然隐现,令人印象深刻。
作品中人物性格刻画刀工古朴,却几刀成形,粗拙却不粗糙,富有特色。外表阴冷却内心火热的“梁大仙”,偷奸耍滑又假装斯文的“包缺德”,耳根浅软却又古板倔强的大哥包家富,强悍疯狂却又良心未泯的二哥包家武,热情直爽却又内心脆弱的大嫂,表情无情却又慈祥有加的村支书冯宝坤,真诚善良却多疑脆弱的晓苇,厚颜无赖却又悲催可怜的“拐脚九”,好色无赖又义气哥们的庞三,善良却又“嘴贱”的高佬,幽默却又容易受伤的肥仔,争强好斗却又容易受气的冯振华等等,一个个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如同周遭之人,似曾相识,却又不甚熟悉。令人好奇,不易放下。
作品故事生动却不繁杂,内容丰富却不累赘,架构复杂却不重叠。包家文股份乡村事业、包家武的六合彩事业和梁大仙的传奇经历,三大主线脉络清晰,却又互相交缠,互相影响,如水墨山水,相映成趣。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的探索精神。也许是得益于作者新闻记者深厚的洞察力,《股份农民》与同类作品对社会问题只破不立不同,本书没有哀怨喟叹,也不作空表悲天悯人之态,而是直面问题,直击当下农村社会的深层矛盾,深析当下三农问题之症结所在,一句一言,每矢中的。虽是文学作品,却具学术价值,书中三农问题思考之专业和深度,不下农经专家之见解,读罢,叫人难免掩卷长思。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清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俗称的“分田到户”。此制度之实施,彻底地解放了生产力,将农民从大集体、大锅饭脱离而出,生产积极性有了巨大的提高,为解决十亿农民温饱生计,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产力的发展,此种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的局限也逐步凸现。土地稀少,过于分散,只能形成小农经济,小打小闹,虽解了果腹之忧,却无法扩大经营,形成大产业,无法解囊中羞涩之困。种地不赚钱,致使农村出现劳动力潮水涌至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农村开始出现空心化现象,大片土地弃荒,致使国家粮食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问题还不啻于此。农村空心化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治安问题恶化,封建迷信思想沉渣泛起,黄赌毒黑等丑恶现象和落后思想卷土重来……
在如此背景之下,农村何去?农业何往?农民何走?
对此,国内经济界、学术界多年一直上下求索,百家争鸣,却莫衷一是。文学界亦有探索,然作品多只反映现实,文人心态,悲悯有余,思辨不足,只道有疾,不道如何去疾。
《股份农民》打破了此中苑囿,敢于实施,勇于思辨。它通过主人公包家文将个体经营改造成股份公司,让撂荒土地进行合理流转和集中,统一经营,既让农民变成股东分红利,又可使之成工人领工资,这一“异想天开”的做法,如同一块试验田,不仅为阅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感受,更为当下社会提供了一个解决三农困局的参考蓝本。
文学的意义,在于文字,在于架构,在于故事,在于人文,在于思想,在于精神,更在于此。
“蓬山此去无多远,青鳥殷勤为探看。”《股份农民》,也是一只为当下农民探路的“青鳥”,只不过,它探索的不是爱情路,而是持续发展路。
《股份农民》
朱东 张越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版
定价:38.00元
经朋友推荐,近读《股份农民》一书,颇有感触。说实话,初看书名,稍觉土气,并不太在意。当下农村题材,虽接触不甚众,也偶有涉猎,总体印象,如红袄村姑,朴素有余,魅力不足,难生雅趣,因此臆断此书也不过尔尔,故初捧此书,只是浅读,一目十行。然一路读来,观感渐变,遂改深读,细研慢读。
《股份农民》保持了农村题材朴素之质,但无苍凉沉郁之气,亦无故作轻松之态。全书架构深浅结合,语言庄谐有度,文字明快简洁,读之不时会有会心一笑,一改对当下农村题材文学作品的印象。
当下谍战、宫斗、官争等文学和影视作品喧嚣热闹,眼花缭乱,《股份农民》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显得不算太显眼,却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接地气的作品之一。
接地气,不只是题材因素(也不是所有的农村题材作品都接地气),主要是其创作姿态,以及作品本身的思想性。这也许得益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和出生于农村的原因,作者对底层农民有最直接的体察和最真切的感受,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目光与农民平视,将自己的思想与农民平等交流,所以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气息,透着南方热土的芳醇气韵,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亦折射着科学的光芒。
作品地域特色浓厚,客家语境,南方风情。开篇以“大学酒”画面展开,客家农村的独特文化符号,水烟筒、阿斗、仙婆、风水(算命)先生等,如冬天玻璃上的凌霄花,无须雕琢,天然隐现,令人印象深刻。
作品中人物性格刻画刀工古朴,却几刀成形,粗拙却不粗糙,富有特色。外表阴冷却内心火热的“梁大仙”,偷奸耍滑又假装斯文的“包缺德”,耳根浅软却又古板倔强的大哥包家富,强悍疯狂却又良心未泯的二哥包家武,热情直爽却又内心脆弱的大嫂,表情无情却又慈祥有加的村支书冯宝坤,真诚善良却多疑脆弱的晓苇,厚颜无赖却又悲催可怜的“拐脚九”,好色无赖又义气哥们的庞三,善良却又“嘴贱”的高佬,幽默却又容易受伤的肥仔,争强好斗却又容易受气的冯振华等等,一个个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如同周遭之人,似曾相识,却又不甚熟悉。令人好奇,不易放下。
作品故事生动却不繁杂,内容丰富却不累赘,架构复杂却不重叠。包家文股份乡村事业、包家武的六合彩事业和梁大仙的传奇经历,三大主线脉络清晰,却又互相交缠,互相影响,如水墨山水,相映成趣。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的探索精神。也许是得益于作者新闻记者深厚的洞察力,《股份农民》与同类作品对社会问题只破不立不同,本书没有哀怨喟叹,也不作空表悲天悯人之态,而是直面问题,直击当下农村社会的深层矛盾,深析当下三农问题之症结所在,一句一言,每矢中的。虽是文学作品,却具学术价值,书中三农问题思考之专业和深度,不下农经专家之见解,读罢,叫人难免掩卷长思。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清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俗称的“分田到户”。此制度之实施,彻底地解放了生产力,将农民从大集体、大锅饭脱离而出,生产积极性有了巨大的提高,为解决十亿农民温饱生计,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产力的发展,此种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的局限也逐步凸现。土地稀少,过于分散,只能形成小农经济,小打小闹,虽解了果腹之忧,却无法扩大经营,形成大产业,无法解囊中羞涩之困。种地不赚钱,致使农村出现劳动力潮水涌至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农村开始出现空心化现象,大片土地弃荒,致使国家粮食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问题还不啻于此。农村空心化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治安问题恶化,封建迷信思想沉渣泛起,黄赌毒黑等丑恶现象和落后思想卷土重来……
在如此背景之下,农村何去?农业何往?农民何走?
对此,国内经济界、学术界多年一直上下求索,百家争鸣,却莫衷一是。文学界亦有探索,然作品多只反映现实,文人心态,悲悯有余,思辨不足,只道有疾,不道如何去疾。
《股份农民》打破了此中苑囿,敢于实施,勇于思辨。它通过主人公包家文将个体经营改造成股份公司,让撂荒土地进行合理流转和集中,统一经营,既让农民变成股东分红利,又可使之成工人领工资,这一“异想天开”的做法,如同一块试验田,不仅为阅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感受,更为当下社会提供了一个解决三农困局的参考蓝本。
文学的意义,在于文字,在于架构,在于故事,在于人文,在于思想,在于精神,更在于此。
“蓬山此去无多远,青鳥殷勤为探看。”《股份农民》,也是一只为当下农民探路的“青鳥”,只不过,它探索的不是爱情路,而是持续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