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的话:高考结束后,在志愿填报上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如何实现心中的梦想?这些问题让家长和考生绞尽脑汁、费尽思量。在今年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省市,能否走出“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的怪圈?能否缓解“第一志愿定命运”的紧张情绪,是家长和考生关心的问题。其实在填报时还有许多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如山东省今年采取注册录取改革,把综合评价信息作为录取的重要的参考依据等,都对高考录取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结合今年的高考政策,我们对2008年高考填报志愿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技巧,给广大考生提出了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政策篇:山东省2008年普通
高考政策新亮点
一、考试
考试时间为全国统考于6月7日至9日进行,6月7日9:00至11:30考语文,15:00至17:00考数学;6月8日9:00至11:30考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5:00至17:00考外语;6月9日9:00至11:00考基本能力测试。
考试科目仍为“3+X+1”,其中文科为语文、数学(文史)、外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基本能力测试;理科为语文、数学(理工农医类)、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基本能力测试。
语文、数学、外语试卷满分各为150分,外语中含听力测试30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试卷满分各为240分,基本能力测试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卷面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高考总分为750分。
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测试六科由山东省自行命题,英语听力和小语种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命题依据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进行。
报考外语和有外语口试要求专业的考生,需参加外语口试。外语口试工作由各市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口试内容与时间由各市自行确定。口试成绩须于7月3日前报送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二、评卷
今年高考阅卷工作在省招生委员会的领导下,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组织管理,由各评卷点负责具体实施。评卷点设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
语文、数学、理科综合和基本能力测试科目实行网上阅卷;外语和文科综合科目的卷1采用机器评阅,卷2采取非网上阅卷,评卷教师实行聘任制。
统分工作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考生的高考成绩于6月25日前以原始分数的形式公布。
三、填报志愿
6月27日至29日,填报提前批、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文理科院校及专业志愿。今年提前批由1个调剂志愿增加为4个。提前批可填报1个本科、1个专科和4个是否服从调剂院校志愿(军事类、公安类、航海类、其他类);本科一、二批可填报1个1志愿、6个平行2志愿院校和2个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其中一个为非中外办学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另一个为中外办学院校是否服从调剂);本科三批可填报1个1志愿、5个平行2志愿院校和1个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每一院校志愿均可填报3个专业和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8月1日、2日,填报专科(高职)一批、二批的文理科院校及专业志愿。专科(高职)一批可填报1个1志愿、6个平行2志愿院校和2个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其中一个为非中外办学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另一个为中外办学院校是否服从调剂);专科(高职)二批可填报1个1志愿、6个平行2志愿院校,专科(高职)二批不设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录取中也不进行调剂录取,每一院校志愿均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四、录取
今年高考录取分六批进行: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高职)一批、专科(高职)二批。
提前批为军事、公安、国防生、航海类本科院校及专业,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本科师范类专业,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本科院校及专业;公安类专科院校及专业;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部委属院校、“211”工程院校和部分省属重点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
本科一批为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部委属重点院校、部分省属重点院校、有七年学制专业的院校或专业;除本科提前批艺术院校以外的本科艺术类专业。本科二批为一般本科普通院校及专业。本科三批为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校等以培养成本收费的本科院校及专业。
专科(高职)一批为所有本科院校的专科(高职)及省部属的普通专科院校;所有高校的艺术类专科专业。专科(高职)二批为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专科(高职),市属普通院校专科(高职),职业技术学院及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专科(高职),民办高校专科(高职)。
按照教育部对高等学校中外办学专业批次安排的要求,今年我省继续将高等学校的中外办学专业与本校的其他专业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有关高等学校应根据往年录取情况和学校实际合理安排该部分的招生计划数量。
我省今年继续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在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高等学校一般应在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参加体检、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等学校自行确定,高等学校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以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
未经教育部批准,高等学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应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限制其参加统考外语语种。对肢体残疾、生活能够自理、能完成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高等学校不能
仅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五、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报考高等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高等学校应优先录取。
六、补录
根据教育部规定,常规录取工作结束以后,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层次招生不再进行补录或换录。由于我省专科(高职)二批不设服从志愿,专科(高职)二批的部分院校如生源不足,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重新公布生源不足的学校名单和计划缺额情况,由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招生办公室重新填报征求志愿,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办理录取手续。
七、新生入学
根据《山东省公安厅关于我省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录取本省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通知》(鲁公发[2007]289号),自2008年起,我省普通高校录取的本省新生,入学后一律不再办理户口迁移;被外省普通高校录取的我省考生,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和居民身份证到有关部门办理户籍迁移、党团关系等材料,携带中学(人事)档案,按高等学校规定的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不能按时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应向高等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方可延期报到。
八、今年高考素质教育是重点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下发《关于落实我省素质教育政策、做好普通高校招生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市、各高校招生考试机构必须在高考命题中突出素质教育的内容。
据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工作人员介绍,素质教育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培养与选拔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基础上的,各市、各高校招生考试机构必须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在高考命题中,将突出素质教育的内容,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将改进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和做法;对目前正在推进的高校自主招生、自主命题考试等政策和举措将不断加以完善,使招生工作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今年,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山东省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多项招生录取工作改革:一是积极探索多元化录取模式,在已有的自主招生、保送生招生、艺术特长招生等录取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注册录取改革试点;二是改进和完善向院校提供综合评价信息的方式,将综合评价信息内容和原电子档案内容结合好,以方便高校在录取时使用;三是继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学校录取中的作用,在投档比例以内的考生,招生院校在确定录取名单时应把综合评价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各高校可在录取过程中根据综合评价信息和考生成绩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考生。
技巧篇:志愿填报机会与风险
编辑的话:高校招生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可以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传统招生方式中“高分考生落榜”、“院校生源断档”及“大小年”等非正常情况。但同时应该看到,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也伴随着潜在风险和负面效应,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一、改革志愿填报方式
高考事关民生,事关民主和公平。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进程异常复杂艰难,在旧体制框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在具体运作层面上通过调整方式、改善方法、改良技术,从而使公民能有更多机会、更加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也使高校能够更有效率、更加多元自主地选拔优秀或有潜质的学生,其变革意义尤为现实而重大。
高考之所以被认可和接受,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它是目前情况下“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但是,鱼与熊掌往往不可兼得,这种“大一统”(大规模集中统一)考试制度在维持公平原则的同时,有可能在效率上有所缺失。在招生环节,为了实际操作上的经济、可行,则需要较多地考虑效率原则。多年来,实际上是出于简便运作管理、便于高校录取的考虑,高考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工作沿袭了“分数线内第一志愿优先”的运作模式,结果造成“分数在志愿面前不平等”的尴尬局面。
传统的招生录取模式,院校录取工作不仅分为提前录取、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不同批次,而且每批次的志愿还要分出“不平行”的层次。虽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填写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但是,各高校在进行相应批次录取时,按照招生计划划定各自的分数线,采取的却是“第一志愿优先”的原则,只有在第一志愿没有招满的情况下,才考虑招录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这样,如果某考生没有被其所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录取,虽然在理论上还有机会参与非第一志愿院校竞争,但实际上被录取的几率很小。因为当他按批次投档到非第一志愿院校时,往往这些院校都已按照其第一志愿投档分数线招生满额,该考生十有八九要落选。换言之,在考生所填报的系列志愿中,真正有决定意义的是第一志愿,所谓第二、第三志愿往往都成了摆设。于是,大量考生时常因第一志愿填报不当而“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
近几年,山东、湖南、江苏、浙江、河南等省曾先后针对传统高考招生录取方式进行了一系列试点改革。其中,设置平行志愿的办法,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得到家长及各方面的认同。教育部在200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高考要推广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分段公开征集志愿等录取方式,进一步提高考生和高校满意度。但由于各省、市、区情况不同,是否实行平行志愿由各地自行决定。目前,云南、广西、江西、广东、海南等省区明确表示暂不实行,其他地区尚无定论。
二、投档方式趋于科学
所谓平行志愿,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平行填报若干个志愿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其最具实质性的规则调整,就是改变过去的“志愿优先”原则,重新确立“分数优先”原则。招生录取时,将按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按序逐个检索和满足考生所填报的系列志愿,录完了高分录低分,第一志愿额满逐次检索第二、第三志愿,如此类推、循序渐进。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各省、区、市情况不同,“平行志愿”具体操作模式也有一些差别,归纳起来大致有完全模式和混合模式两种基本类型。
“完全模式”即每个批次中的每个志愿都是平行志愿。这是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操作模式。
“混合模式”即部分批次中有平行志愿,但第一志愿不是平行志愿,或者在第三、四志愿中设置一些平行志愿,以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
显然,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更加维护了考生的利益,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和被录取机会,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高分考生,使他们因1分之差而遭遇“滑铁卢”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只要自我定位适当、志愿搭配合理,高分考生可以更轻松、更自主地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与专业。这使家长及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松口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原来“第一志愿定命运”的博弈情绪。
在传统招生规则下,投档录取的不确定性,不仅给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带来很大风险,也给很多高校招生工作带来麻烦:一方面使一些高分考生落榜复读,另一方面使一些高校招生形成“大小年”周期性波动的情况。推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考生与高校双方选择的确定性提高,考生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志愿大大增加,上述异常现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
三、充分认识志愿填报风险
家长和考生应该注意,平行志愿只是投档录取方式的改变,其本身不可能化解填报高考志愿的固有风险,而且还带来了一些新的潜在风险。
归纳起来,考生填报平行志愿时仍然要面临三种风险:一是投档退档风险,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只要院校调档比例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必然有相应比例数量的考生自然落榜;二是志愿填报风险,若考生在填报时没有客观审视自身实力,填报志愿偏高或没有梯度等,也可能高分落榜;三是专业调剂风险,若考生在各校专业填报上不愿意调剂志愿,这样也将面临被退档。
因此,平行志愿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规避一些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一系列其他风险。填报方式的改变使平时成绩不佳,但高考发挥很好者,也可以大胆地“跳起来摘桃子”,与那些平时及模拟考试成绩较好者竞争。也就是说,对于平时成绩不好而高考发挥很好的同学,平行志愿方式可以增加其进入好学校的机会;而对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平行志愿方式不一定帮助他们进入更好的学校。换句话说,平行志愿方式可以减少高分落榜的风险,但对于成绩中上等的考生来说则没有什么明显好处。由于选择名牌高校的填报风险降低了,更多考生会选择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来试一试,这样,对于平时成绩较好但临场发挥一般的考生来说,在竞争名牌大学时,平行志愿招生办法降低了他们的被录取几率,可能使他们陷于不利境地。可见,平行志愿方式对于那些居于中高分数段的考生来说不应盲目乐观。
此外,实行平行志愿方式存在“信息成本”问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由于没有太多历史数据参照,其操作难度和风险加大。在没有实施平行志愿方式时,考生填报志愿一般依据自己在省、区、市考生中的排名,以及拟填报高校过去年份的录取分数线,但在实施平行志愿方式的头一年,后者失去了参照价值,考生填报志愿时可能会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再加上投档被退档、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以及身体条件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及填报的志愿高校和专业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等原因,这都会使高考志愿填报更加复杂和困难,面临诸多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要有清醒认识。
四、志愿填报与人生规划结合
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客观评估自身实力,有条不紊地锁定目标志愿。在搜集信息时,不要相信道听途说,应通过可靠途径充分了解有关招生政策,吃透吃准相关招生细则。同时,结合历次考试情况准确评估考生自身实力和位次,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兴趣,圈定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大致范围。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了解报考学校的招生政策、专业录取规定以及操作办法等,慎重填报每一个平行志愿。
首先,对于平行志愿填报来说,以排名为依据进行评估的基本套路未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全年级中的排名,或者根据自己在模拟考试中成绩的位次,来推算在全省、区、市考生中的名次,并了解往年相同水平学生报考学校的情况,适当估计其他考生的选择倾向,最后确定自己重点考虑的批次和学校,进一步结合各校招生计划来填报平行志愿。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对高校录取排名情况的把握。可以将报考学校及其以上层次学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加起来,再适当考虑随机、退档变动人数,在理论上估算出一个大致的高校排名位次。
其次,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依然要注意适当拉开档次,要立足自身的学习实力并兼顾个人爱好,切忌跟风、扎堆、赶潮流。要注意平行志愿其实并不是完全平行的,依然有先后次序、轻重缓急之分。可以根据历年录取分数线情况、学术声誉与影响力等情况,把同一批次的院校分为高、中、低不同区段,同时兼顾自身实力属于哪个区段,使所填的平行志愿学校跟自身水平相吻合,适当拉开梯度层次,并注意留有“保底”学校。在专业志愿的填报中,不要一味追逐热门专业,应考虑将专业志愿适当分布、合理搭配。在高校志愿与专业志愿之间要权衡利弊,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要看考生自身偏好,如果偏好学校就要服从专业调剂,另外,还要注意不同专业录取时对相关单科成绩的特殊要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特别提醒中学生报考大学要有长远眼光,走出为上大学而考大学的狭小视野,将报考志愿与自己的人生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要知道,时代不同了,现在上大学的意义与父辈们那时完全不一样了。趁着实行平行志愿方式的大好时机,年轻一代要在主观上彻底摆脱片面的名牌大学情结,勇敢地突破父母为自己包办和设计的局限,将志愿填报更多地建立在自己人生志趣和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将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选择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走向相投的专业志愿方面。这样,进入高校后可以有更明确的目标,未来毕业就业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今后长远的人生道路也将会越走越宽广。
知识链接
什么是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的录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各批次、各科类的批次录取分数线都会不同,科类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等,文史类和理工类又分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确定考生录取资格、执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院校一般只能录取所在批次线上的考生,只有投档总分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可能被投档到高校,由高校选择录取。
录取中采用何种志愿投档方式?
志愿投档方式一般常用的有两种,即排序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和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目前绝大部分省、市、区第一志愿都采用排序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
什么是排序志愿投档录取方式?
排序志愿,即是录取投档时,省级招办按考生所报志愿学校排队,有几所学校就排几队。当考生成绩无法上第一志愿高校时,就看第二志愿高校的第一志愿报考情况,如果不足,再接收第二志愿,依次类推。排序志愿强调的是志愿优先的原则,有利于宏观掌握高校的上线生源情况。
什么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
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什么是投档、调档、提档?
当考生的招投总分(高考总分与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达到某科类某批次录取控制线以后,省、市、区招办依据考生的招投总分向各招生院校按一定的比例投档,此过程院校则称之为调档或提档,依据的也是考生的招投总分。
什么是院校调档分数线?
院校调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
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省级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档案,按招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调档线。通常情况下,调档线往往高于批次线,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调档线等于批次线。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关键取决于招投总分是否达到了调档线。
专业篇:选专业要适合自己的发展
编辑的话:据了解,随着这几年人才需求的新走向,一些以前的老专业、冷门专业正重新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专业人士为学生推荐了一些“老树发新芽”的专业,同时提醒考生:选专业要适合自己的发展。
一、老专业新情况
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朝一些看似轻松、热门、有前景的专业挤,其实,近年来一些老的专业逐渐发出“新芽”,一些冷的专业也开始重新“升温”。
(一)管理类专业。很多大学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如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但前几年随着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的“饱和”,以及其他新兴专业的迅速崛起,管理类专业出现了相对“不景气”的情况。随着近年来人才培养与需求的供应关系变化,以及各学科的相互交叉融合,如今企业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技巧的专门人才,而且需要一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全才”,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逐渐凸显出来,同时,工程管理、体育管理等交叉学科将特别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
(二)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在国家出台政策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和研究的形势下,各所高校也开始从减少或者稳定招生人数逐渐又增加招生。基础学科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很多高校基础学科都在向应用型发展,但国际上基础学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研究的原创性、发掘性以及开拓性却相对薄弱,越来越要求更多能致力于研究型的学生。不过这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在实验室或研究所工作,这就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耐心和定力。
(三)部分工科专业。近年来有很多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工科专业,认为工科学生就像工人一样累。其实网上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给很多学生造成了错误的引导,致使很多学生都往“热门专业”奔,而一些传统的,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工科专业却一直“冷门”。随着我国对高科技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一些传统的工科专业如化工、设备制造等专业也将“冷火重温”。
(四)设计、规划专业。随着各学科的融合,原来一些由专业组合产生的专业也逐渐成熟,并且受到重视。如同济大学的建筑、城市规划专业一直就比较突出,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将设计与历史、艺术结合起来,新设置的历史建筑保护、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正在逐渐显示其优越性。在专业融合频繁的同时,专业的细化深入也是“老树发新芽”的表现,如专业新闻、专业翻译等将比传统新闻与传统外语专业胜出一筹。
二、专业报考指南
高考专业填报是人生职业定位的基础,在专业选择上切忌盲目跟风,一定要“量体裁衣”,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实力与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在选择之前多与家人、老师交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清楚专业。有学生在填报专业时连化学和化工专业两个学科都区分不清楚,其实这两个学科一个属于理科,一个属于工科,但很多学生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一些名字看似相近的专业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在选择时不仅需要详细了解,还需要与自己的性格对照起来,不能抱着“我大概能学好”或者“只要我努力就能学好”的心态。每个学生都应该充分挖掘自己性格中的长处,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二)专业与理想结合。很多学生从小在心中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或信念,但是到了填志愿时往往又会觉得自己的理想太远太虚,而盲目选择一些“钱”景好的专业。文科学生可能对理想与专业结合的把握程度较大,想做老师就选择师范专业,想当记者就选择新闻专业等等;但理科学生往往很难把握,很多学生对许多专业都不熟悉。因而,最好先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职业,该职业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再对专业做详细了解,看是否适合自己。
(三)专业与学校结合。近几年,英语、新闻、动画、播音与主持等前几年的热门专业至今仍然是众多学生的理想追求,越来越多的学校陆续开设这些专业。很多学生在选择上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想报考以此类专业著称的“老牌”学校,但可能分数不够,该如何选择其他学校?如某学生的成绩可能上不了复旦新闻系,但很想选择新闻专业,这样的学生可考虑学校的综合情况,如上海财大的新闻可能偏向财经类,同济大学的新闻偏向科技文化类,上外的新闻偏向英语新闻类,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做出选择。在选择时,学生还应该考虑该学校是否有支持新兴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如新兴的动画专业,设置这类专业的学校起码要有设计类专业为基础。
(四)专业与需求结合。学生的专业选择还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要,很多学生会选择一些“坐办公室”的轻松工作,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前,每个学生都应做好心理准备,不是选择了“坐办公室”的专业以后就能从事这样的工作。学生甚至可以选择一些在别人看来“脏”、“累”的专业,从实践中磨练、成长。积累了全面的能力和知识,才能在毕业后成为就业市场的“抢手货”。
温馨提醒——不同的专业看学校
高等学校的优势专业与新增专业孰优孰劣,学生能否学有所成,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如何?一是要看该校专业建设本身的实力,如师资配备、教科研水平、实验教学设备等;二是要看教学管理的水平,该专业在同类院校所处的位次等。近些年有些高校为了学校规模的扩大,盲目开设新专业,不注重专业本身实力的建设,招聘一两个学科带头人和几名博士、硕士就将新专业上马,导致教学水平上不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从另一方面讲,高校招聘时,应多考虑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和专业实力,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其中毕竟有一个专业自身的信誉问题。这就同买东西一样,品牌的效应在消费者心里还是占相当大的分量的。所以,学生在填报专业时,一是要遵循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喜欢,再好的专业读起来也会很费劲。同时还要看社会需求,要选择与社会发展接轨、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责任编辑:张令伟)
政策篇:山东省2008年普通
高考政策新亮点
一、考试
考试时间为全国统考于6月7日至9日进行,6月7日9:00至11:30考语文,15:00至17:00考数学;6月8日9:00至11:30考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5:00至17:00考外语;6月9日9:00至11:00考基本能力测试。
考试科目仍为“3+X+1”,其中文科为语文、数学(文史)、外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基本能力测试;理科为语文、数学(理工农医类)、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基本能力测试。
语文、数学、外语试卷满分各为150分,外语中含听力测试30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试卷满分各为240分,基本能力测试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卷面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高考总分为750分。
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测试六科由山东省自行命题,英语听力和小语种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命题依据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进行。
报考外语和有外语口试要求专业的考生,需参加外语口试。外语口试工作由各市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口试内容与时间由各市自行确定。口试成绩须于7月3日前报送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二、评卷
今年高考阅卷工作在省招生委员会的领导下,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组织管理,由各评卷点负责具体实施。评卷点设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
语文、数学、理科综合和基本能力测试科目实行网上阅卷;外语和文科综合科目的卷1采用机器评阅,卷2采取非网上阅卷,评卷教师实行聘任制。
统分工作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考生的高考成绩于6月25日前以原始分数的形式公布。
三、填报志愿
6月27日至29日,填报提前批、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文理科院校及专业志愿。今年提前批由1个调剂志愿增加为4个。提前批可填报1个本科、1个专科和4个是否服从调剂院校志愿(军事类、公安类、航海类、其他类);本科一、二批可填报1个1志愿、6个平行2志愿院校和2个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其中一个为非中外办学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另一个为中外办学院校是否服从调剂);本科三批可填报1个1志愿、5个平行2志愿院校和1个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每一院校志愿均可填报3个专业和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8月1日、2日,填报专科(高职)一批、二批的文理科院校及专业志愿。专科(高职)一批可填报1个1志愿、6个平行2志愿院校和2个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其中一个为非中外办学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另一个为中外办学院校是否服从调剂);专科(高职)二批可填报1个1志愿、6个平行2志愿院校,专科(高职)二批不设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录取中也不进行调剂录取,每一院校志愿均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四、录取
今年高考录取分六批进行: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高职)一批、专科(高职)二批。
提前批为军事、公安、国防生、航海类本科院校及专业,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本科师范类专业,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本科院校及专业;公安类专科院校及专业;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部委属院校、“211”工程院校和部分省属重点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
本科一批为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部委属重点院校、部分省属重点院校、有七年学制专业的院校或专业;除本科提前批艺术院校以外的本科艺术类专业。本科二批为一般本科普通院校及专业。本科三批为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校等以培养成本收费的本科院校及专业。
专科(高职)一批为所有本科院校的专科(高职)及省部属的普通专科院校;所有高校的艺术类专科专业。专科(高职)二批为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专科(高职),市属普通院校专科(高职),职业技术学院及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专科(高职),民办高校专科(高职)。
按照教育部对高等学校中外办学专业批次安排的要求,今年我省继续将高等学校的中外办学专业与本校的其他专业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有关高等学校应根据往年录取情况和学校实际合理安排该部分的招生计划数量。
我省今年继续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在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高等学校一般应在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参加体检、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等学校自行确定,高等学校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以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
未经教育部批准,高等学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应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限制其参加统考外语语种。对肢体残疾、生活能够自理、能完成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高等学校不能
仅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五、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报考高等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高等学校应优先录取。
六、补录
根据教育部规定,常规录取工作结束以后,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层次招生不再进行补录或换录。由于我省专科(高职)二批不设服从志愿,专科(高职)二批的部分院校如生源不足,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重新公布生源不足的学校名单和计划缺额情况,由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招生办公室重新填报征求志愿,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办理录取手续。
七、新生入学
根据《山东省公安厅关于我省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录取本省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通知》(鲁公发[2007]289号),自2008年起,我省普通高校录取的本省新生,入学后一律不再办理户口迁移;被外省普通高校录取的我省考生,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和居民身份证到有关部门办理户籍迁移、党团关系等材料,携带中学(人事)档案,按高等学校规定的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不能按时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应向高等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方可延期报到。
八、今年高考素质教育是重点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下发《关于落实我省素质教育政策、做好普通高校招生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市、各高校招生考试机构必须在高考命题中突出素质教育的内容。
据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工作人员介绍,素质教育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培养与选拔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基础上的,各市、各高校招生考试机构必须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在高考命题中,将突出素质教育的内容,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将改进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和做法;对目前正在推进的高校自主招生、自主命题考试等政策和举措将不断加以完善,使招生工作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今年,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山东省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多项招生录取工作改革:一是积极探索多元化录取模式,在已有的自主招生、保送生招生、艺术特长招生等录取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注册录取改革试点;二是改进和完善向院校提供综合评价信息的方式,将综合评价信息内容和原电子档案内容结合好,以方便高校在录取时使用;三是继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学校录取中的作用,在投档比例以内的考生,招生院校在确定录取名单时应把综合评价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各高校可在录取过程中根据综合评价信息和考生成绩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考生。
技巧篇:志愿填报机会与风险
编辑的话:高校招生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可以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传统招生方式中“高分考生落榜”、“院校生源断档”及“大小年”等非正常情况。但同时应该看到,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也伴随着潜在风险和负面效应,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一、改革志愿填报方式
高考事关民生,事关民主和公平。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进程异常复杂艰难,在旧体制框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在具体运作层面上通过调整方式、改善方法、改良技术,从而使公民能有更多机会、更加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也使高校能够更有效率、更加多元自主地选拔优秀或有潜质的学生,其变革意义尤为现实而重大。
高考之所以被认可和接受,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它是目前情况下“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但是,鱼与熊掌往往不可兼得,这种“大一统”(大规模集中统一)考试制度在维持公平原则的同时,有可能在效率上有所缺失。在招生环节,为了实际操作上的经济、可行,则需要较多地考虑效率原则。多年来,实际上是出于简便运作管理、便于高校录取的考虑,高考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工作沿袭了“分数线内第一志愿优先”的运作模式,结果造成“分数在志愿面前不平等”的尴尬局面。
传统的招生录取模式,院校录取工作不仅分为提前录取、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不同批次,而且每批次的志愿还要分出“不平行”的层次。虽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填写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但是,各高校在进行相应批次录取时,按照招生计划划定各自的分数线,采取的却是“第一志愿优先”的原则,只有在第一志愿没有招满的情况下,才考虑招录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这样,如果某考生没有被其所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录取,虽然在理论上还有机会参与非第一志愿院校竞争,但实际上被录取的几率很小。因为当他按批次投档到非第一志愿院校时,往往这些院校都已按照其第一志愿投档分数线招生满额,该考生十有八九要落选。换言之,在考生所填报的系列志愿中,真正有决定意义的是第一志愿,所谓第二、第三志愿往往都成了摆设。于是,大量考生时常因第一志愿填报不当而“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
近几年,山东、湖南、江苏、浙江、河南等省曾先后针对传统高考招生录取方式进行了一系列试点改革。其中,设置平行志愿的办法,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得到家长及各方面的认同。教育部在200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高考要推广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分段公开征集志愿等录取方式,进一步提高考生和高校满意度。但由于各省、市、区情况不同,是否实行平行志愿由各地自行决定。目前,云南、广西、江西、广东、海南等省区明确表示暂不实行,其他地区尚无定论。
二、投档方式趋于科学
所谓平行志愿,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平行填报若干个志愿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其最具实质性的规则调整,就是改变过去的“志愿优先”原则,重新确立“分数优先”原则。招生录取时,将按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按序逐个检索和满足考生所填报的系列志愿,录完了高分录低分,第一志愿额满逐次检索第二、第三志愿,如此类推、循序渐进。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各省、区、市情况不同,“平行志愿”具体操作模式也有一些差别,归纳起来大致有完全模式和混合模式两种基本类型。
“完全模式”即每个批次中的每个志愿都是平行志愿。这是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操作模式。
“混合模式”即部分批次中有平行志愿,但第一志愿不是平行志愿,或者在第三、四志愿中设置一些平行志愿,以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
显然,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更加维护了考生的利益,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和被录取机会,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高分考生,使他们因1分之差而遭遇“滑铁卢”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只要自我定位适当、志愿搭配合理,高分考生可以更轻松、更自主地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与专业。这使家长及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松口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原来“第一志愿定命运”的博弈情绪。
在传统招生规则下,投档录取的不确定性,不仅给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带来很大风险,也给很多高校招生工作带来麻烦:一方面使一些高分考生落榜复读,另一方面使一些高校招生形成“大小年”周期性波动的情况。推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考生与高校双方选择的确定性提高,考生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志愿大大增加,上述异常现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
三、充分认识志愿填报风险
家长和考生应该注意,平行志愿只是投档录取方式的改变,其本身不可能化解填报高考志愿的固有风险,而且还带来了一些新的潜在风险。
归纳起来,考生填报平行志愿时仍然要面临三种风险:一是投档退档风险,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只要院校调档比例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必然有相应比例数量的考生自然落榜;二是志愿填报风险,若考生在填报时没有客观审视自身实力,填报志愿偏高或没有梯度等,也可能高分落榜;三是专业调剂风险,若考生在各校专业填报上不愿意调剂志愿,这样也将面临被退档。
因此,平行志愿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规避一些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一系列其他风险。填报方式的改变使平时成绩不佳,但高考发挥很好者,也可以大胆地“跳起来摘桃子”,与那些平时及模拟考试成绩较好者竞争。也就是说,对于平时成绩不好而高考发挥很好的同学,平行志愿方式可以增加其进入好学校的机会;而对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平行志愿方式不一定帮助他们进入更好的学校。换句话说,平行志愿方式可以减少高分落榜的风险,但对于成绩中上等的考生来说则没有什么明显好处。由于选择名牌高校的填报风险降低了,更多考生会选择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来试一试,这样,对于平时成绩较好但临场发挥一般的考生来说,在竞争名牌大学时,平行志愿招生办法降低了他们的被录取几率,可能使他们陷于不利境地。可见,平行志愿方式对于那些居于中高分数段的考生来说不应盲目乐观。
此外,实行平行志愿方式存在“信息成本”问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由于没有太多历史数据参照,其操作难度和风险加大。在没有实施平行志愿方式时,考生填报志愿一般依据自己在省、区、市考生中的排名,以及拟填报高校过去年份的录取分数线,但在实施平行志愿方式的头一年,后者失去了参照价值,考生填报志愿时可能会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再加上投档被退档、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以及身体条件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及填报的志愿高校和专业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等原因,这都会使高考志愿填报更加复杂和困难,面临诸多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要有清醒认识。
四、志愿填报与人生规划结合
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客观评估自身实力,有条不紊地锁定目标志愿。在搜集信息时,不要相信道听途说,应通过可靠途径充分了解有关招生政策,吃透吃准相关招生细则。同时,结合历次考试情况准确评估考生自身实力和位次,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兴趣,圈定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大致范围。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了解报考学校的招生政策、专业录取规定以及操作办法等,慎重填报每一个平行志愿。
首先,对于平行志愿填报来说,以排名为依据进行评估的基本套路未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全年级中的排名,或者根据自己在模拟考试中成绩的位次,来推算在全省、区、市考生中的名次,并了解往年相同水平学生报考学校的情况,适当估计其他考生的选择倾向,最后确定自己重点考虑的批次和学校,进一步结合各校招生计划来填报平行志愿。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对高校录取排名情况的把握。可以将报考学校及其以上层次学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加起来,再适当考虑随机、退档变动人数,在理论上估算出一个大致的高校排名位次。
其次,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依然要注意适当拉开档次,要立足自身的学习实力并兼顾个人爱好,切忌跟风、扎堆、赶潮流。要注意平行志愿其实并不是完全平行的,依然有先后次序、轻重缓急之分。可以根据历年录取分数线情况、学术声誉与影响力等情况,把同一批次的院校分为高、中、低不同区段,同时兼顾自身实力属于哪个区段,使所填的平行志愿学校跟自身水平相吻合,适当拉开梯度层次,并注意留有“保底”学校。在专业志愿的填报中,不要一味追逐热门专业,应考虑将专业志愿适当分布、合理搭配。在高校志愿与专业志愿之间要权衡利弊,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要看考生自身偏好,如果偏好学校就要服从专业调剂,另外,还要注意不同专业录取时对相关单科成绩的特殊要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特别提醒中学生报考大学要有长远眼光,走出为上大学而考大学的狭小视野,将报考志愿与自己的人生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要知道,时代不同了,现在上大学的意义与父辈们那时完全不一样了。趁着实行平行志愿方式的大好时机,年轻一代要在主观上彻底摆脱片面的名牌大学情结,勇敢地突破父母为自己包办和设计的局限,将志愿填报更多地建立在自己人生志趣和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将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选择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走向相投的专业志愿方面。这样,进入高校后可以有更明确的目标,未来毕业就业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今后长远的人生道路也将会越走越宽广。
知识链接
什么是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的录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各批次、各科类的批次录取分数线都会不同,科类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等,文史类和理工类又分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确定考生录取资格、执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院校一般只能录取所在批次线上的考生,只有投档总分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可能被投档到高校,由高校选择录取。
录取中采用何种志愿投档方式?
志愿投档方式一般常用的有两种,即排序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和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目前绝大部分省、市、区第一志愿都采用排序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
什么是排序志愿投档录取方式?
排序志愿,即是录取投档时,省级招办按考生所报志愿学校排队,有几所学校就排几队。当考生成绩无法上第一志愿高校时,就看第二志愿高校的第一志愿报考情况,如果不足,再接收第二志愿,依次类推。排序志愿强调的是志愿优先的原则,有利于宏观掌握高校的上线生源情况。
什么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
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什么是投档、调档、提档?
当考生的招投总分(高考总分与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达到某科类某批次录取控制线以后,省、市、区招办依据考生的招投总分向各招生院校按一定的比例投档,此过程院校则称之为调档或提档,依据的也是考生的招投总分。
什么是院校调档分数线?
院校调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
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省级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档案,按招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调档线。通常情况下,调档线往往高于批次线,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调档线等于批次线。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关键取决于招投总分是否达到了调档线。
专业篇:选专业要适合自己的发展
编辑的话:据了解,随着这几年人才需求的新走向,一些以前的老专业、冷门专业正重新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专业人士为学生推荐了一些“老树发新芽”的专业,同时提醒考生:选专业要适合自己的发展。
一、老专业新情况
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朝一些看似轻松、热门、有前景的专业挤,其实,近年来一些老的专业逐渐发出“新芽”,一些冷的专业也开始重新“升温”。
(一)管理类专业。很多大学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如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但前几年随着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的“饱和”,以及其他新兴专业的迅速崛起,管理类专业出现了相对“不景气”的情况。随着近年来人才培养与需求的供应关系变化,以及各学科的相互交叉融合,如今企业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技巧的专门人才,而且需要一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全才”,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逐渐凸显出来,同时,工程管理、体育管理等交叉学科将特别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
(二)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在国家出台政策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和研究的形势下,各所高校也开始从减少或者稳定招生人数逐渐又增加招生。基础学科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很多高校基础学科都在向应用型发展,但国际上基础学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研究的原创性、发掘性以及开拓性却相对薄弱,越来越要求更多能致力于研究型的学生。不过这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在实验室或研究所工作,这就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耐心和定力。
(三)部分工科专业。近年来有很多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工科专业,认为工科学生就像工人一样累。其实网上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给很多学生造成了错误的引导,致使很多学生都往“热门专业”奔,而一些传统的,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工科专业却一直“冷门”。随着我国对高科技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一些传统的工科专业如化工、设备制造等专业也将“冷火重温”。
(四)设计、规划专业。随着各学科的融合,原来一些由专业组合产生的专业也逐渐成熟,并且受到重视。如同济大学的建筑、城市规划专业一直就比较突出,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将设计与历史、艺术结合起来,新设置的历史建筑保护、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正在逐渐显示其优越性。在专业融合频繁的同时,专业的细化深入也是“老树发新芽”的表现,如专业新闻、专业翻译等将比传统新闻与传统外语专业胜出一筹。
二、专业报考指南
高考专业填报是人生职业定位的基础,在专业选择上切忌盲目跟风,一定要“量体裁衣”,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实力与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在选择之前多与家人、老师交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清楚专业。有学生在填报专业时连化学和化工专业两个学科都区分不清楚,其实这两个学科一个属于理科,一个属于工科,但很多学生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一些名字看似相近的专业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在选择时不仅需要详细了解,还需要与自己的性格对照起来,不能抱着“我大概能学好”或者“只要我努力就能学好”的心态。每个学生都应该充分挖掘自己性格中的长处,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二)专业与理想结合。很多学生从小在心中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或信念,但是到了填志愿时往往又会觉得自己的理想太远太虚,而盲目选择一些“钱”景好的专业。文科学生可能对理想与专业结合的把握程度较大,想做老师就选择师范专业,想当记者就选择新闻专业等等;但理科学生往往很难把握,很多学生对许多专业都不熟悉。因而,最好先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职业,该职业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再对专业做详细了解,看是否适合自己。
(三)专业与学校结合。近几年,英语、新闻、动画、播音与主持等前几年的热门专业至今仍然是众多学生的理想追求,越来越多的学校陆续开设这些专业。很多学生在选择上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想报考以此类专业著称的“老牌”学校,但可能分数不够,该如何选择其他学校?如某学生的成绩可能上不了复旦新闻系,但很想选择新闻专业,这样的学生可考虑学校的综合情况,如上海财大的新闻可能偏向财经类,同济大学的新闻偏向科技文化类,上外的新闻偏向英语新闻类,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做出选择。在选择时,学生还应该考虑该学校是否有支持新兴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如新兴的动画专业,设置这类专业的学校起码要有设计类专业为基础。
(四)专业与需求结合。学生的专业选择还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要,很多学生会选择一些“坐办公室”的轻松工作,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前,每个学生都应做好心理准备,不是选择了“坐办公室”的专业以后就能从事这样的工作。学生甚至可以选择一些在别人看来“脏”、“累”的专业,从实践中磨练、成长。积累了全面的能力和知识,才能在毕业后成为就业市场的“抢手货”。
温馨提醒——不同的专业看学校
高等学校的优势专业与新增专业孰优孰劣,学生能否学有所成,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如何?一是要看该校专业建设本身的实力,如师资配备、教科研水平、实验教学设备等;二是要看教学管理的水平,该专业在同类院校所处的位次等。近些年有些高校为了学校规模的扩大,盲目开设新专业,不注重专业本身实力的建设,招聘一两个学科带头人和几名博士、硕士就将新专业上马,导致教学水平上不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从另一方面讲,高校招聘时,应多考虑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和专业实力,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其中毕竟有一个专业自身的信誉问题。这就同买东西一样,品牌的效应在消费者心里还是占相当大的分量的。所以,学生在填报专业时,一是要遵循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喜欢,再好的专业读起来也会很费劲。同时还要看社会需求,要选择与社会发展接轨、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责任编辑:张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