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为了解决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解除农民对落实节育措施,子女养育和养老等问题的顾虑,把保险引入计划生育工作,是控制人口的有效途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的新内容。本文就如何认识保险在人口控制中的意义、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以下看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为了解决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解除农民对落实节育措施,子女养育和养老等问题的顾虑,把保险引入计划生育工作,是控制人口的有效途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的新内容。本文就如何认识保险在人口控制中的意义、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以下看法。
其他文献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学发展已经经历了十几个春秋。在这十几年的曲折发展中,中国的人口学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辉煌成就,凝聚着中国人口学家的心血和劳动,同时,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援助尤其是外国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对中国人口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罗依博士(Dr.krishna Roy)就是这样一位为中国人口学事业呕心沥血的专家。她凭借辛勤的劳动,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正>对你们给予我的荣誉,我感到不胜荣幸。我简直不能相信眼前正在发生的这一切——就象一个梦想——一个变为现实的梦想。如果几个月前有人告诉我,我将从这所驰名国际、声望赫赫的重点大学获得如此殊荣,我只会不相信地一笑了之。这是一座造就了众多世界著名学者的殿堂,一方培育了无数哲学家、思想家、作家、教师、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和政治领导者的圣土,能够成为这样一所大学的名誉教授,我感到无比幸运,同时觉得当之有愧。尽管我自惭并不具有何等的才能来匹配你们所慷慨授予我的这份荣誉,我仍深怀感激,中国人民大学产生过最富创
<正>1994—11—10~14,“全国新形势下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四川省重庆市红楼宾馆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杂志编辑部和《中国人口报》理论部联合发起和共同举办的。来自北京、天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19个省市区的120余位代表会聚山城,共商国策。并有50余篇内容丰富的交流材料提交了本次研讨会。留美博士、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副主任顾宝昌研究员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作
路遇研究员是本刊的热心读者和作者,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和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他给本刊来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很好的建议。我们很受启发,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他的来信全文刊登如下。根据信中的建议,今后本刊将不定期地开辟:读者、作者、编者”栏目,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和作者与我们交流,关心本刊的发展,并为编辑部的工作提出好的建议。
<正>在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经贸部、国家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口学培训中心于1994—12—19~29举办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讲习班。此讲习班邀请美国米德罗伯利学院的David E.Horlacher教授主讲。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人口研究、经济研究的新兴问题和热点问题,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开罗世界人口大会后为越来越多的政府与学者接受。David E.Horlacher教授在联合国人口司人口与发展部工作几十年,是联合国绝大多数关于“可持续发展”文件的主要起草人和有关会议
<正> 一、关于人口专家委员会的工作 国家计生委的人口专家委员会,是1988年7月在人口专家咨询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的。两年来,我们坚持每年暑期召开一次人口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还围绕制定“八五”人口计划和十年规划设想,制定控制人口的对策等几项主要任务,召开了多次专题讨论会和咨询会。有十三位专家承担了国家计生委提出的六个研究课题,一些专家还参加了制定“八五”人口
<正> 1990年夏季人口专家研讨会的第二项议题是进行关于人口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对90年代人口学研究展望的讨论。讨论的目的一是如何使人口科学工作更好地为控制人口增长服务,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服务;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人口学会和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在协调、推动人口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抛砖引玉,便于大家讨论。
<正> 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人口数量多、素质低。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将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在大力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必须重视人口素质的研究。本文试就身体素质与环境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正> 近几年来,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缘的萧山市农村,从外省及本省边远县流入了大批前来求偶落户的女青年(简称外来女),到1990年3月底止,已达7884人,目前还在继续增加。 1989年7月,该市对外来女作了一次普查,对其状况有了基本的多侧面的了解。在
<正> 改革十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虽然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对此问题的研究还不能说已很充分。有鉴于此,笔者拟就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转移中城乡就业的统筹等问题进一步谈些看法。 一、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国内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专家和学者几乎人人暗含的立论基础,在国外发展经济学中也并不鲜为人知。这样立论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有失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