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表演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录音分析研究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来源 :音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表演研究近三十年在西方音乐学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此学科,以录音的分析研究为主,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音乐学界的关注。然而,随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此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一些问题、缺陷与不足。本文对表演研究的近况,尤其是在英语国家关于录音分析研究的前沿发展,做出批判性的综述与分析,剖视三个主要研究视角:表演之间的关系、表演与乐谱的关系、表演与情感的关系,并根据每个视角近年比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献,对其——做出陈述与归纳,辨析各种表演分析研究方法与视角的优势与短板,介绍最新的或未来的研究如何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从而促进新领域的研究,以期推进中国音乐表演研究学科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音乐学院科研与教学系列丛书”之一。 研究的范围为巴托克的弦乐重奏类作品,即44首小提琴二重奏与6部弦乐四重奏,旨在通过研究其复调音乐语言典型而集中的作品,从而达到全面深入地剖析巴托克复调音乐创作技法与创作思维的目的。
作为揭示后调性音乐理论基本原理的经典教程和工具书,《后调性理论导论》不仅介绍了20世纪早期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等创作的作品,还分析了贝里奥、布列兹、凯奇、卡特、克拉姆、格拉斯、利盖蒂和斯托克豪森等创作的当代作品。
期刊
目次一汉长安城内的市场二汉长安城周边市场三汉魏洛阳城的市场两汉是都城规划发展的重要时期,设计时开始有意地把东周以来诸国都城中不甚固定的市场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新的考古发现为了解这一时期市场布局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辨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两汉时期的都城布局。
目次一绪言二中国境内出土的下颌托三中国内地出土下颌托的三种类型四西方出土下颌托及其与中国境内出土下颌托的关系五中国境内出土下颌托的发展与演变六中国境内出土下颌托的性质七余论一绪言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下颌托共约百件,分布在全国多个地区,以纺织品和金属为主,流传时间甚长,从公元前十七世纪一直延续至明代。
大河口墓地位于翼城县城以东约六千米处大河口村北的台地上(图一),2007年5月被盗时发现,同年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临汾市文物局和翼城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工作断断续续进行到2016年12月,将整个墓地墓葬全部发掘完毕,共发掘西周墓葬二千二百余座(图版壹)。现将2007-2008年发掘的M1报道如下。
>双元村东周墓地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距成都市中心约27公里(图一)。墓地西临成绵高速公路约2公里,南距毗河约5.5公里,北距101省道约3公里,墓地四周分布少许废弃的民房、厂房。地表为现代农田,地势平坦,与四周公路、乡道基本持平。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4′16″,北纬30°51′35″,海拔433米。
目次一发现情况二涂层分析三性质与工艺四锡衣意义五锡衣与仿铜陶礼器一发现情况在殷墟文化四期晚段,随葬品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仿铜陶礼器,其形态、纹饰、组合均与铜礼器相同或极近。这类器物基本都是酒器或食器,有鼎、簋、■、觚、爵、尊、觯、卣、■、 、■共十一种[1]。殷墟西区[2]、大司空村[3]、苗圃北地[4]、四盘磨[5]、小屯西二区[6]、八里庄东[7]、梅园庄南地[8]、郭家庄[9]、刘家庄南地[10]等地点都有出土。
目次一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二新石器时代中期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初期四总结与讨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着多样的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人群。自有人类以来的数百万年间,人类自身及其文化、社会总体呈现"进化"的趋势。但在世界不同地区,社会进化的速率和表现方式是不一致的。就中国而言,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及发展传统,而这些几乎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
目次一历史文献所载辽祖陵概况二辽祖陵遗址考古工作概况三辽祖陵陵区的遗存构成四辽祖陵陵园形制和布局五辽祖陵陵寝制度的初步认识六余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和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一样,是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特有产物,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从秦王朝开始,中国历代皇帝都精心营建独立的陵域,不断完善独立陵园制[1],并各自形成不同王朝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