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大变形巷道等强支护方法与试验应用

来源 :煤炭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q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持软岩大变形巷道顶板稳定,引入了可适应围岩大变形的加长锚杆,提出了长短锚杆等强支护方法,杜绝了锚杆与锚索在大变形环境下力学性能不匹配的弊端,同时使用相似模拟实验及现场实测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选用加长锚杆支护巷道后,巷道顶板完整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变形量大大减小,并作为一个整体向下运动,破坏显著减小,破坏区处于锚杆锚固范围内;而普通锚杆支护巷道肩部裂隙发育,顶板发生了垮落,支护完全失效,等强支护巷道顶板岩层始终保持稳定,由此表明采用长短锚杆等强支护方法有助于控制顶板变形,提升巷道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为弥补回采造成的巷道帮部缺失,结合某煤矿运输顺槽围岩地质条件实施柔模充填沿空留巷技术,使巷道内原有支护与柔模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承担采动引起的围岩应力,作为下一个工作面的回采巷道.通过连续观测工作面回采期间初期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支架载荷等数据,总结得到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特征: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25 m,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11 m;来压期间支架平均压力43.7 MPa左右,动载系数1.61;工作面正常推进时支架载荷平均为27.2 MPa,周期来压时支架载荷在39.9~49.8 MPa,平均值为44.
为解决深井高地温条件下近距离煤层开采易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燃的问题,基于近距离煤层,分析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煤自燃危险区域,提出了“两道、两线、一断层”作为工作面防火的重点;结合近距离煤层的特点,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采取11501顶抽巷“劈头浇”的方式灌浆、注液态C02(N2),运输、轨道顺槽灌浆等综合预防性防火措施.结果 表明:以11501顶抽巷防灭火钻孔灌浆、注液态C02(N2)为主,运输、轨道顺槽灌浆为辅的综合防火技术措施是有效的.通过在朱集西煤矿的现场应用,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顺利回采.
黄白茨煤矿属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工作面重复采动容易在相邻采空区间形成漏风通道,021005工作面回采初期上覆采空区发生自燃,从采空区漏风通道、采空区遗煤、漏风供氧时间等方面分析了工作面自然发火原因,初步确定了采空区着火点位置,采用封闭工作面注液氮成功控制了火区发展.
为解决传统端头及顺槽超前支护采用人工架设单体抬棚钢梁和切顶密集支柱支护存在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等问题,设计了一套横式端头液压支架与若干横式超前液压支架组合成列的支护工艺装置及方法.详细介绍了支架架型结构、技术参数及工艺特点.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设计的支架架型结构合理,推移支护协调灵活,支护效果安全可靠,满足综采工作面端头及超前机械化、自动化支护需求.
针对王村煤业3-5#煤层自然发火严重、井下人工采空区气体球胆取样,地面实验室化验效率低、误差大、实时性差的问题,以王村煤业3-5#层北盘区8106为试验工作面,提出了应用基于TDLAS的KJ428型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CO,C2H2,C2H4进行标志性气体观测的方案,从而达到自然发火准确预测预报的目的 .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准确掌握回采期间采空区气体情况,有效防止了遗煤自然发火情况的出现,保证了工作面设备、人员安全.该系统具有运行可靠、数据采集准确、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同时也为公司其他工作面的防火监
针对当前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系统存在自主适应工作面地质变化条件能力差、无法根据工作面生产条件变化实现精准调控生产工序过程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工作面地质与环境的精准控制模型的综放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系统,并对其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和研究分析,该系统能够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平台实现工作面“三机一架”设备的姿态感知、协同作业及精准控制,最终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安全高效开采的目的 .通过在耿村煤矿13200综放工作面得成功应用,结果表明,该智能化开采系统给矿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综放工作面智能
针对传统的煤矸石检测方式成本较高、识别准确率较低、适用性较差等不足,经分析实际检测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AlexNet网络的煤矸石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工业相机来采集传送带上煤矸石图像,利用直方图均衡化和二阶微分线性算子来加强图像对比度与锐化效果,并使用高斯滤波来抑制图像噪声,进而获取更具辨识度的图像,最终运用AlexNet网络实现煤矸石的识别与定位.结果 表明,该系统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5.90%,准确率较高,且实现过程较为简单,适用性良好.
针对深部煤矿瓦斯突出高维、非线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RS-PSO-ELM的深部煤与瓦斯突出安全评价模型.首先通过粗糙集(RS)进行指标降维处理,其次运用PSO优化ELM的初始权重和阈值,构建出一种能够运用于深部煤矿瓦斯突出评价系统的PSO-ELM模型.数据拟合显示,标准PSO模型识别准确率80%,而PSO-ELM模型识别准确率可达90%,提升了10个百分点,能够显著改善深部煤与瓦斯突出探测精度,这为科学评价深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促进深部煤矿安全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了解决某露天矿配套附属建筑地基下沉的安全隐患问题,研究分析了在既有建筑物条件下处理大面积填土桩基沉降的方法.通过为期1/2 a的沉降监测,表明了注浆加固在消除填土负摩阻力治理基础沉降方面的适用性.
针对松软煤层复合顶板切顶留巷工程问题,分析了留巷控制难点,阐明了帮-顶协同控制机理,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双向承载功能的“顶板槽钢-锚索桁架支护系统”、“实体煤帮槽钢-锚索桁架支护系统”与“矸石帮切顶锚索+单体柱+U型钢柱+金属网控制系统”的双桁架联合控制方法,设计确定了切顶爆破参数,孔间距0.4 m,且爆破孔和空孔间隔布置更利于顶板稳定,现场试验了7m左右的切顶孔时矸石帮成形好且易于松软煤层复合顶板的控制.工程实测表明,切顶留巷控制效果良好,最大两帮变形量为220 mm左右,满足巷道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