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时钟的“怪”孩子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tt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还记得那是当天的最后一节课,也是一节自习课,班里似乎一切正常。为培养学生自觉性,我们班的自习课都交给值日班干管理,有情况才向我汇报。正批改作业时,班干部匆匆跑过来投诉说:“老师,小杜不断拿东西去打墙上的时钟,很吵,我说了多次他都不听。”“好吧,你先回去,我会去处理的。”听了班干部的投诉,尽管倍觉奇怪,但我还是按惯例,先对之进行冷处理,因为小杜是个“刺头”,随意处理只恐引起更大麻烦。
  说小杜是“刺头”,并非他成绩不好经常打架闹事;相反,他成绩中上,人缘也不错,在班里还有几个“铁哥们”。但小杜有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总仗着自己成绩不差,在同学中有一定影响力,老喜欢与老师顶嘴,强调“个性”,不遵守纪律,且常以“不拘小节”为由替自己辩护。对他,如果不抓住“犯罪”证据,他是不会服气的。
  想到这点,我不动声色,悄悄地来到课室旁,透过窗户观察小杜。果不其然,小杜趁班干部低头写作业时,用不同的物品去打墙上的挂钟,并发出“当当”的响声,最后,他干脆直接用一本作业本砸向时钟,时钟应声而落,而此时,小杜大步流星赶到,一手接住了将要掉落地下的时钟,并准备挂回去。看到这一幕,我知道该出场了。于是,我在窗外装作漫不经心地喊了声:“小杜,来我办公室一下。”
  来到办公室后,小杜没作声,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见他像刺猬一样已做好防备,我知道以硬碰硬是没有用了。于是我心生一计,说:
  “小杜,你猜我找你什么事?”
  “不知道。”小杜装作无辜地回答。
  “我想请你帮忙。本来我想去班里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结果却让我发现了一个参加趣味运动会的好人选,你能代表班级参加吗?”
  “为什么是我?”他有点好奇地问。
  “因为我发现你反应能力非常好啊,班里的时钟一掉下来你就能接住,老师相信无论你参加哪个项目都一定能取胜。”
  听到我话里有话的委婉的批评,小杜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老师,你别开玩笑了,你是知道的,时钟是我弄下来的。”
  看到他自己提起了话头,我趁机问:“那你可以告诉老师为什么要‘钉’时钟吗?”
  “老师,我说了你会相信吗?”
  “会相信。”
  “我想让时间走快一点。”
  我莫名其妙地看着小杜。
  “是这样的,今晚,我约了小学同学打篮球,我想早点做完作业。但英语科代表坚持说要在放学前十分钟才能把作业写在黑板上,她说英语老师要求同学们要先复习才能做作业。我催了很多次她都不写,我就想办法想把时钟撞得走快一点。”
  原来如此,我心中长舒了一口气,说:
  “哦,是这样的。那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她还是不理我。”小杜有点生气。
  “知道为什么吗?”
  “她知道是我在弄那个时钟。”
  “问题没解决,还导致了其他问题,这你发现了吗?”
  小杜思考了一下,慢慢说:“我被班干点名批评了,有同学在笑我,我还差点弄坏了时钟,还被老师您叫到了办公室。”
  “你很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那么多不良的后果。重视友谊的同时不忘学业,这是好的。可惜你把好事干成了坏事,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选择最好的,比如:你可以跟我沟通,或者跟英语老师沟通。”
  “是的。”
  “好吧,你回去请英语科代表过来,我让她提前告诉你作业,你今晚就可以去打球了。但是,你要答应老师,必须先复习再做作业。可以吗?”
  “可以,我已经复习了。谢谢老师,谢谢老师!”小杜开心地忙点头称谢。
  后来,小杜积极参加了趣味运动会,带领同学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反思】
  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回过头去想想,我很庆幸当时没有选择错误的方式去解决这次小风波。很难想象,如果我当时抓住小杜的“小辫子”不放,说他故意破坏公物,然后在班里公开批评,那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我想,那样我和小杜沟通的大门也许将永远关闭,乃至彻底毁我们之间的情谊。仔细想来,这件小风波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一、沟通需要肯定
  根据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沟通有效性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可领会性要求,即选择可领会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者之间能相互理解;真实性要求,即提供一个真实陈述的意向;真诚性要求,即真诚表达意向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的话语;正确性要求,即选择一种本身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能够接受。
  很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注意到真实性、真诚性,却忽略了可领会性和正确性。比如我们往往会苦口婆心地说:“老师这样是为你好。”但学生却只感觉到你是在难为他。原因是我们没有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在沟通的时候先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接受两者间的谈话。
  人总是倾向于肯定自己,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是因为获得自尊与自信的需要,是人类的天性,无论是三岁小孩,还是耄耋老人,都如此。因此,当我们与正处青春期的学生沟通时,如果一开始就从他们的缺点或过错谈起,他们肯定会有很强的防备和厌恶心理。这时我们不妨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即使孩子犯了很大错,也从积极方面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此先扬后抑,犯错的学生往往能平心静气地接受并配合沟通。
  二、沟通需要信任
  吉登斯的信任理论认为,信任最初源于人类个体的“本体性安全”,是对他人或系统之可依赖性所持有的信心;信任也是新式的社会团结之本源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那就是渴望被别人信任,被重视,被看得起。所以,相互信任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交流很关键的一个原则。
  如在上述案例中,假如笔者一开始就不信任学生,把学生定义为坏孩子,故意捣蛋,不给其辩解机会,那么两者之间沟通的大门就永远不会打开。我们要相信学生每一次犯错都是有原因的,无论这些原因我们能不能接受,都应该先给其表达的机会,只有相信他们的出发点是对的,相信他们的理由是合理的,才能打开彼此沟通的大门。如果学生犯错是合理的,我们可避免一次误会;如果学生犯错是不合理的,我们可谆谆教导。毕竟,学生的成长难免磕磕碰碰,教师不能以“完人”的标准苛求他们。
  三、沟通需要商量
  沟通需要商量,这符合心理学当中的PAC理论。PAC理论是加拿大心理学家柏恩于1964年提出。柏恩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即由“父母”心态、“成人”心态、“儿童”心态构成。在英语中,父母写成Parent,成人写成Adult,儿童写成Child,所以三种心态分别取各个单词的首位字母,简写为P心态、A心态和C心态,整个理论也简称为PAC理论。P心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是指命令对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即以命令的心态发出信息; A心态以客观和理智为标志,是指以商量方式,使对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即以理智的心态发出信息;C心态以无知和冲动为标志,是指毫无道理地使对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而且“事实”部分也是缺乏依据。C心态总是让接受者忍无可忍,最终使沟通失败。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师生间谈话失败或不融洽,主要是因为教师常常用P或C心态去指引甚至指责学生。在P心态教师心目中,学生永远是孩子,在说话沟通时表达出一种不容置疑,不能反对的语气,这种方式难免使学生不服气,且即使学生不反对、不辩驳,对问题的解决也毫无意义。而用C心态去沟通的教师就更难堪,由于情绪冲动,往往在没有全面了解事实时就妄下定论,对学生横加指责,学生往往会认为老师很不负责,有意刁难自己,导致个别极端的学生与教师对骂。
  可见,班主任应尽量保持A心态,用平等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引导犯错学生调适心态,理智对待,最终解决问题,培育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温馨班级氛围。
  (者单位:广州广雅实验学校 广东广州 510176)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针对库尔勒新43泉SD-3A型自动测氡仪脱气装置水路容易堵塞和工作过程中气路内水蒸气形成的冷凝水等影响。2016年5月6日更换了新的自然吸气鼓泡脱气装置,观测结果表明:新装置脱
广州市荔湾区南激小学位于广州市区西南部,现有10个教学班。23位教师,336名学生;是一所办学规模较小,办学基础比较薄弱,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偏远城中村小学。近年来,学校秉持“生命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人,包括学生和教师,永远都是发展的主体。学校发展必须"目中有人",力求实现学校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机结合。而一旦实现了这种结合,学校必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本身作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身不存在天然的鸿沟或界限,二者的真诚对话与融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务实、创新、开放和批
班主任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其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手段在于“言传身教”。笔者曾撰文提出,班主任批评语言要做到“谨言”“和言”“实言”“要言”的统一。其实,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无论是面向个体的沟通,还是面向群体的交流,班主任都要注意“言传”的适切性和有效性,让语言真正成为有效沟通的桥梁。为此,班主任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做一个舌尖上的舞者。  作为一个舞者,其最高的境界在于通过丰
文章以陕西经济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经济绩效的低下和其资源和科技水平的优势的现状分析,对经济学中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指出人力资本、
【案例描述】  这天上课时,我发现小名调了座位,从前边第二排调到了倒数第二排。见他眼圈发红,满脸委屈,我问其缘由,他说:“原来的二组同学,都说我和小然好。小董想和我换位,我就答应了,来到了这里。”说着眼圈又红了。  我问小名:“你喜欢小然吗?”他摇头。  我又问小然:“你喜欢小名吗? ”她也摇头。  其实,两个孩子都很可爱,都值得喜欢。他们原来在一个组里,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建立了很深的友谊。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