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审美;感受;鉴赏;表现;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那么音乐课怎么培养学生的审美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一、一切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感受音乐开始
例如:在課堂欣赏管弦乐《热巴舞曲》的时候,首先介绍作品背景,然后给学生欣赏与西藏有关的音乐视频创设情景,再分主题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氛围,鼓励想象,最后学生完整欣赏使他们能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感受,在美的愉悦的轻松的氛围中去感受音乐,使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从形象到抽象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走进音乐。这一能力的培养之所以是音乐审美教育过程的开始,那是因为:首先,学生的审美感受是在感知音乐美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反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再者,感知音乐美是认识音乐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基础,是获得美感愉悦的源泉,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以及对应的创造才能,都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对比、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
在音乐鉴赏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审美情趣是理解和评价音乐现象的审美特点的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学生就美与丑、趋于高尚、排斥庸俗的思想武器。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必须以音乐为本体。我们强调以音乐本体为主的欣赏,强调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欣赏,教师不要对作品作过多的主观评定。研究揭示:不要指望听懂音乐,或许你能“听懂”音乐。这就要求我们多从音乐语言是如何表现的来入手。音乐欣赏中的主要感受方式是“听”,音乐原本是很美的,有些作品的意境甚至是深邃的,文学语言只能表其大意,不能表明音乐的全部。音乐是听的艺术,需要用心智去细听,多听是求得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我们只让学生听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听才能帮助理解。在课堂上歌曲教唱的过程中,范唱范听必不可少,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和知晓影响音乐情感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表象的力度、速度、音色,深一层的旋律、结构、织体、和声等等,这一些都是与音乐情绪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懂得了这些,教唱歌曲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就是能力培养。在平时的欣赏课中学生除了多听、静听外,还必须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等。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地提高个体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审美情趣和审美力有很大的提高,审美教育达到较高的层次目标。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点来看,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这为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带来益处。这种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音乐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歌唱教学还是演奏教学或是乐曲欣赏,都必须让学生热衷于全身心的参与,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与学生的心智完全配套。如:“青春舞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鼓励学生给教师范唱打节奏,引导学生尝试对歌曲进行改变,包括节奏的改变,演唱形式的改变,演唱角色的分工等;让学生分组表演后,进行生生点评师生点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用一切高科技手段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点拨,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创新成份,并能导致新事物产生的。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想象力、创造性。音乐中的创作,它的最低层次就是即兴创造一个音响进行表现。任何人都可进入这个创作状态,而这个状态正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国外一些国家的音乐教育中,创作教学已不是新奇事件。如: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的节奏接龙、节奏问答,及被誉为主动性、创造性音乐教育的德国奥尔夫教学法等,是一种以启发人的想象力与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为目标的音乐教育。我们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创作教学,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心理素质。创作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造环境、条件和创作方法,及鼓励求新求异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胆识。一切创造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或技术成果基础上的,音乐创作也不例外,因此,深化学生对已学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运用,强化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在各个不同的音乐教学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感受;鉴赏;表现;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那么音乐课怎么培养学生的审美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一、一切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感受音乐开始
例如:在課堂欣赏管弦乐《热巴舞曲》的时候,首先介绍作品背景,然后给学生欣赏与西藏有关的音乐视频创设情景,再分主题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氛围,鼓励想象,最后学生完整欣赏使他们能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感受,在美的愉悦的轻松的氛围中去感受音乐,使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从形象到抽象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走进音乐。这一能力的培养之所以是音乐审美教育过程的开始,那是因为:首先,学生的审美感受是在感知音乐美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反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再者,感知音乐美是认识音乐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基础,是获得美感愉悦的源泉,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以及对应的创造才能,都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对比、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
在音乐鉴赏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审美情趣是理解和评价音乐现象的审美特点的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学生就美与丑、趋于高尚、排斥庸俗的思想武器。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必须以音乐为本体。我们强调以音乐本体为主的欣赏,强调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欣赏,教师不要对作品作过多的主观评定。研究揭示:不要指望听懂音乐,或许你能“听懂”音乐。这就要求我们多从音乐语言是如何表现的来入手。音乐欣赏中的主要感受方式是“听”,音乐原本是很美的,有些作品的意境甚至是深邃的,文学语言只能表其大意,不能表明音乐的全部。音乐是听的艺术,需要用心智去细听,多听是求得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我们只让学生听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听才能帮助理解。在课堂上歌曲教唱的过程中,范唱范听必不可少,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和知晓影响音乐情感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表象的力度、速度、音色,深一层的旋律、结构、织体、和声等等,这一些都是与音乐情绪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懂得了这些,教唱歌曲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就是能力培养。在平时的欣赏课中学生除了多听、静听外,还必须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等。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地提高个体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审美情趣和审美力有很大的提高,审美教育达到较高的层次目标。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点来看,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这为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带来益处。这种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音乐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歌唱教学还是演奏教学或是乐曲欣赏,都必须让学生热衷于全身心的参与,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与学生的心智完全配套。如:“青春舞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鼓励学生给教师范唱打节奏,引导学生尝试对歌曲进行改变,包括节奏的改变,演唱形式的改变,演唱角色的分工等;让学生分组表演后,进行生生点评师生点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用一切高科技手段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点拨,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创新成份,并能导致新事物产生的。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想象力、创造性。音乐中的创作,它的最低层次就是即兴创造一个音响进行表现。任何人都可进入这个创作状态,而这个状态正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国外一些国家的音乐教育中,创作教学已不是新奇事件。如: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的节奏接龙、节奏问答,及被誉为主动性、创造性音乐教育的德国奥尔夫教学法等,是一种以启发人的想象力与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为目标的音乐教育。我们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创作教学,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心理素质。创作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造环境、条件和创作方法,及鼓励求新求异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胆识。一切创造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或技术成果基础上的,音乐创作也不例外,因此,深化学生对已学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运用,强化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在各个不同的音乐教学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