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首席理财师刘彦斌,对理财有着一套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理财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刘彦斌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在年仅6岁的儿子刘士嘉身上做起了试验,并且一做就是多年。
养成理财习惯
中国有句老话,叫“望子成龙”,可刘彦斌觉得这句话改成“教子成龙”更合适,特别是理财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因为从小养成的理财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
儿子刘士嘉6岁那年,刘彦斌夫妇带着他去拜访一位朋友,站在朋友家的豪华别墅门前,儿子发出了感叹:“爸爸,我们要是能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那就爽呆了!”
刘彦斌和太太田波相视一笑:儿子有这样的反应太正常了,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向往住进这样的大房子里呀!但同时,刘彦斌也意识到自己的挑战来了——向“财迷”儿子灌输正确理财观念已经刻不容缓。
想到这,刘彦斌转头微笑着问儿子:“嘉嘉,你想住大房子,想有好车,想吃山珍美味吗?”刘士嘉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想!”“那你必须努力挣钱,因为你想要的这些都是用钱买来的。”刘士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刘彦斌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刻苦读书,淡泊名利。这些教育理念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确实是正确的,但在今天看来,有些内容多少显得不合时宜了。因此,刘彦斌的教子理念就有了一些改变,他要求儿子:努力读书,养成理财习惯,适当追逐名利。
到了儿子9岁那年,刘彦斌开始每月14日固定发给他300元零用钱,同时规定零用钱不能预支,钱的用途包括:购买零食、课外书、杂志、游戏机、光盘,请小朋友吃饭,送小朋友礼物等。儿子拥有300元钱的完全支配权,但是每笔支出都必须记账。
也是在这一年,刘彦斌在银行给儿子开了一张卡,把儿子从出生起至今收到的几万元压岁钱存入卡内。他跟儿子约定:以后每年的压岁钱都要存入这张卡;压岁钱只能用于投资,不能用于消费;在儿子年满18岁前,刘彦斌是账户管理人,儿子年满18岁后,由儿子自己管理账户。
每逢周六周日,刘彦斌给别人上课时都会带着儿子,他并不担心儿子太小,听不懂他讲的高深的投资理财课;平时只要一有时间,他也会教儿子如何分析股票。原来,刘彦斌早就盘算好了,等刘士嘉12岁后,就放手让他独立选购股票,让他尽情领略投资的快乐。
在当今社会,完全淡薄名利是不太可能的,名利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生的动力。因为工作的原因,刘彦斌经常接受电视的采访,儿子也常跟他一起参加电视节目。刘彦斌让儿子接受电视采访的目的不是让他出名,而是为了让他从小接触名利,对名利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长大后就不会为名利所困惑了。
学会共享利益
刘彦斌1996年就开始投资股票,并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成功让他变得轻飘飘起来,这最终导致他2002年投资失败,一夜之间负债累累。每每回首这段惨痛的经历,刘彦斌都会反省自己当初在财富面前的冲动和在财富支配上的盲目,他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孩子在成长中会面临各种财富的诱惑,如何才能让儿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不为财富数字所困而迷失方向,继而重蹈自己的覆辙呢? 就在刘彦斌为如何教育儿子正确理财而苦恼时,一个绝好的机会出现在他面前。
2009年3月的一天,刘士嘉兴冲冲地跑到刘彦斌跟前,扬起攥在手里的一包干吃方便面,在刘彦斌眼前晃了晃,神秘兮兮地说:“爸爸,我今天吃到了一张关羽卡,别的小朋友看见了,都羡慕得不得了,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还要花100元来买呢!”刘彦斌觉得很有趣,故作疑惑地问儿子:“那你准备卖给这个小朋友吗?”刘士嘉犹豫了一下,说:“我不想卖,因为这张卡很难得到,别的小朋友都没有。”刘彦斌按照儿子的思路顺水推舟,说:“那你就再等等,别人都没有的东西,在投资领域叫稀缺资源。物以稀为贵,把稀缺资源攥在手里,是促使财富增加的最有效方法。”刘士嘉听了爸爸的话,准备再等一等。
过了一天,刘士嘉又兴冲冲地跑进刘彦斌的房间问:“那个小朋友说他愿意花300元来买,爸爸,你说我能卖吗?”这是儿子遇到的第一笔实物交易,刘彦斌很想知道儿子内心的想法,他很认真地问道:“你现在有啥想法?”刘士嘉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想跟他谈谈。”
第二天,刘士嘉开心地冲进了刘彦斌的房间,说:“爸爸,我准备卖了。那个小朋友愿意出500元呢!你看值不?”看着儿子高兴的样子,刘彦斌知道,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儿子极有可能因眼下的利益而迷失方向,因此变得唯利是图。
想到这,他认真地给儿子分析道:“首先,你花一块钱买了一包干吃方便面,吃出了一张稀有卡片,如果你向爸爸推销这张卡片,爸爸是不愿花钱买的,因为这张卡片对爸爸没有任何价值。而这个小朋友喜欢,是因为这张卡片对他来说有价值,尽管对方愿意出500元,你也应该给他留些余地,给他开一个公平的价格。香港有个富豪李嘉诚曾经说过,如果一宗交易有10%的利润,一定是买卖双方各赚5%,如果买家独占全部利润,就算买卖做成了,也可能会失去这个朋友!”
听完爸爸的话,刘士嘉眨了眨黑亮的眼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最终,他决定以200元的价格交易那张关羽卡。而那个小朋友以低价购得卡片后,也很高兴。从此,两人成了很要好的伙伴,经常交换玩具。
“爸爸,为什么200元成交后,我们成了好朋友?”刘士嘉很困惑地问。“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利益共享不仅可以收获财富,还可以收获友情。”刘彦斌笑呵呵地说。
后来,刘士嘉经常在报摊上替其他小朋友买卡,而它只收回本金,他的朋友因此越来越多。他很骄傲地对刘彦斌说:“爸爸,他们都非常佩服我选卡片的眼光,虽然我没有靠卡片赚钱,但我积累了选卡片的经验,还收获了友情、快乐!”
看着儿子没有在财富诱惑面前变得冷漠,刘彦斌深感欣慰。
懂得拒绝诱惑
刘彦斌对儿子理财理念的培养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儿子7岁开始,每次去超市前,刘彦斌都会和太太把要买的东西写下来,列出清单,并让儿子拿着清单。进入超市后,他们就按照清单上所列的物品逐项购买,然后问儿子有没有落下该买的东西,而没有列入清单的商品,即使优惠力度再大,一家人都不会购买。刘彦斌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儿子:消费要有计划,要拒绝诱惑。
然而,生活中的诱惑无处不在,其中大多数是陷阱。刘彦斌决定言传身教,让儿子学会抵御诱惑。
2010年的一天,刘彦斌正在客厅看电视,儿子突然从房间里蹿了出来,喊着:“爸爸,我玩游戏中了一万元大奖。”刘彦斌跟儿子走进房间,看见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恭喜您,抽中了一万元大奖”的页面。儿子异常兴奋!为了方便领取奖金,刘彦斌帮儿子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后,网页上却提示要先往对方指定的账户汇入公证费、手续费和税费共计1500元,才能领取奖金。刘彦斌跟儿子说:“这肯定是诈骗。”然而,儿子根本不信,刘彦斌只好说:“咱们打个电话问问吧。”
于是,刘彦斌根据网页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可连续拨了二十多次电话,对方一直占线。儿子不死心,让刘彦斌继续打。刘彦斌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想想,我们中了大奖,应该是对方给我们钱呀,那些费用对方直接从奖金中扣除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我们先垫付呢?如果我们汇过去了,他们却不给我们奖金,怎么办?”儿子听完后不说话了。
晚上太太下班回来,儿子跟她说了中奖的事情。太太说:“妈妈前几天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是骗人的。”儿子这才彻底死了心。
还有一次,刘彦斌跟儿子一起看电视,电视上播了这样一则广告:只要观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入电话,猜出主持人说的谜语,就能得到5000元奖金。刘彦斌猜出谜语后,让儿子去打电话。儿子打了半天,对方一直占线,最后儿子失望地问刘彦斌:“爸,这不会是骗人的吧?”刘彦斌笑着说:“就是骗人的,我就是想试试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
刘彦斌经常把互联网上和报纸上的类似骗局讲给儿子听,让儿子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懂得拒绝诱惑。他跟儿子说:“一件事情如果听起来非常完美,那么十有八九不是真的。”时间长了,再碰到类似的诱惑,儿子都会轻蔑地说一句:“这么好的事情,还是让他自己干吧。”惹得刘彦斌夫妻俩哈哈直乐。
“财迷”儿子对财富有了正确的认识,这让刘彦斌深感欣慰,但他明白,在教育儿子如何理财的问题上,他任重道远。
编辑陈陟 czmochou@163.com
养成理财习惯
中国有句老话,叫“望子成龙”,可刘彦斌觉得这句话改成“教子成龙”更合适,特别是理财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因为从小养成的理财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
儿子刘士嘉6岁那年,刘彦斌夫妇带着他去拜访一位朋友,站在朋友家的豪华别墅门前,儿子发出了感叹:“爸爸,我们要是能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那就爽呆了!”
刘彦斌和太太田波相视一笑:儿子有这样的反应太正常了,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向往住进这样的大房子里呀!但同时,刘彦斌也意识到自己的挑战来了——向“财迷”儿子灌输正确理财观念已经刻不容缓。
想到这,刘彦斌转头微笑着问儿子:“嘉嘉,你想住大房子,想有好车,想吃山珍美味吗?”刘士嘉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想!”“那你必须努力挣钱,因为你想要的这些都是用钱买来的。”刘士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刘彦斌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刻苦读书,淡泊名利。这些教育理念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确实是正确的,但在今天看来,有些内容多少显得不合时宜了。因此,刘彦斌的教子理念就有了一些改变,他要求儿子:努力读书,养成理财习惯,适当追逐名利。
到了儿子9岁那年,刘彦斌开始每月14日固定发给他300元零用钱,同时规定零用钱不能预支,钱的用途包括:购买零食、课外书、杂志、游戏机、光盘,请小朋友吃饭,送小朋友礼物等。儿子拥有300元钱的完全支配权,但是每笔支出都必须记账。
也是在这一年,刘彦斌在银行给儿子开了一张卡,把儿子从出生起至今收到的几万元压岁钱存入卡内。他跟儿子约定:以后每年的压岁钱都要存入这张卡;压岁钱只能用于投资,不能用于消费;在儿子年满18岁前,刘彦斌是账户管理人,儿子年满18岁后,由儿子自己管理账户。
每逢周六周日,刘彦斌给别人上课时都会带着儿子,他并不担心儿子太小,听不懂他讲的高深的投资理财课;平时只要一有时间,他也会教儿子如何分析股票。原来,刘彦斌早就盘算好了,等刘士嘉12岁后,就放手让他独立选购股票,让他尽情领略投资的快乐。
在当今社会,完全淡薄名利是不太可能的,名利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生的动力。因为工作的原因,刘彦斌经常接受电视的采访,儿子也常跟他一起参加电视节目。刘彦斌让儿子接受电视采访的目的不是让他出名,而是为了让他从小接触名利,对名利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长大后就不会为名利所困惑了。
学会共享利益
刘彦斌1996年就开始投资股票,并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成功让他变得轻飘飘起来,这最终导致他2002年投资失败,一夜之间负债累累。每每回首这段惨痛的经历,刘彦斌都会反省自己当初在财富面前的冲动和在财富支配上的盲目,他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孩子在成长中会面临各种财富的诱惑,如何才能让儿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不为财富数字所困而迷失方向,继而重蹈自己的覆辙呢? 就在刘彦斌为如何教育儿子正确理财而苦恼时,一个绝好的机会出现在他面前。
2009年3月的一天,刘士嘉兴冲冲地跑到刘彦斌跟前,扬起攥在手里的一包干吃方便面,在刘彦斌眼前晃了晃,神秘兮兮地说:“爸爸,我今天吃到了一张关羽卡,别的小朋友看见了,都羡慕得不得了,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还要花100元来买呢!”刘彦斌觉得很有趣,故作疑惑地问儿子:“那你准备卖给这个小朋友吗?”刘士嘉犹豫了一下,说:“我不想卖,因为这张卡很难得到,别的小朋友都没有。”刘彦斌按照儿子的思路顺水推舟,说:“那你就再等等,别人都没有的东西,在投资领域叫稀缺资源。物以稀为贵,把稀缺资源攥在手里,是促使财富增加的最有效方法。”刘士嘉听了爸爸的话,准备再等一等。
过了一天,刘士嘉又兴冲冲地跑进刘彦斌的房间问:“那个小朋友说他愿意花300元来买,爸爸,你说我能卖吗?”这是儿子遇到的第一笔实物交易,刘彦斌很想知道儿子内心的想法,他很认真地问道:“你现在有啥想法?”刘士嘉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想跟他谈谈。”
第二天,刘士嘉开心地冲进了刘彦斌的房间,说:“爸爸,我准备卖了。那个小朋友愿意出500元呢!你看值不?”看着儿子高兴的样子,刘彦斌知道,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儿子极有可能因眼下的利益而迷失方向,因此变得唯利是图。
想到这,他认真地给儿子分析道:“首先,你花一块钱买了一包干吃方便面,吃出了一张稀有卡片,如果你向爸爸推销这张卡片,爸爸是不愿花钱买的,因为这张卡片对爸爸没有任何价值。而这个小朋友喜欢,是因为这张卡片对他来说有价值,尽管对方愿意出500元,你也应该给他留些余地,给他开一个公平的价格。香港有个富豪李嘉诚曾经说过,如果一宗交易有10%的利润,一定是买卖双方各赚5%,如果买家独占全部利润,就算买卖做成了,也可能会失去这个朋友!”
听完爸爸的话,刘士嘉眨了眨黑亮的眼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最终,他决定以200元的价格交易那张关羽卡。而那个小朋友以低价购得卡片后,也很高兴。从此,两人成了很要好的伙伴,经常交换玩具。
“爸爸,为什么200元成交后,我们成了好朋友?”刘士嘉很困惑地问。“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利益共享不仅可以收获财富,还可以收获友情。”刘彦斌笑呵呵地说。
后来,刘士嘉经常在报摊上替其他小朋友买卡,而它只收回本金,他的朋友因此越来越多。他很骄傲地对刘彦斌说:“爸爸,他们都非常佩服我选卡片的眼光,虽然我没有靠卡片赚钱,但我积累了选卡片的经验,还收获了友情、快乐!”
看着儿子没有在财富诱惑面前变得冷漠,刘彦斌深感欣慰。
懂得拒绝诱惑
刘彦斌对儿子理财理念的培养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儿子7岁开始,每次去超市前,刘彦斌都会和太太把要买的东西写下来,列出清单,并让儿子拿着清单。进入超市后,他们就按照清单上所列的物品逐项购买,然后问儿子有没有落下该买的东西,而没有列入清单的商品,即使优惠力度再大,一家人都不会购买。刘彦斌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儿子:消费要有计划,要拒绝诱惑。
然而,生活中的诱惑无处不在,其中大多数是陷阱。刘彦斌决定言传身教,让儿子学会抵御诱惑。
2010年的一天,刘彦斌正在客厅看电视,儿子突然从房间里蹿了出来,喊着:“爸爸,我玩游戏中了一万元大奖。”刘彦斌跟儿子走进房间,看见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恭喜您,抽中了一万元大奖”的页面。儿子异常兴奋!为了方便领取奖金,刘彦斌帮儿子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后,网页上却提示要先往对方指定的账户汇入公证费、手续费和税费共计1500元,才能领取奖金。刘彦斌跟儿子说:“这肯定是诈骗。”然而,儿子根本不信,刘彦斌只好说:“咱们打个电话问问吧。”
于是,刘彦斌根据网页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可连续拨了二十多次电话,对方一直占线。儿子不死心,让刘彦斌继续打。刘彦斌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想想,我们中了大奖,应该是对方给我们钱呀,那些费用对方直接从奖金中扣除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我们先垫付呢?如果我们汇过去了,他们却不给我们奖金,怎么办?”儿子听完后不说话了。
晚上太太下班回来,儿子跟她说了中奖的事情。太太说:“妈妈前几天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是骗人的。”儿子这才彻底死了心。
还有一次,刘彦斌跟儿子一起看电视,电视上播了这样一则广告:只要观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入电话,猜出主持人说的谜语,就能得到5000元奖金。刘彦斌猜出谜语后,让儿子去打电话。儿子打了半天,对方一直占线,最后儿子失望地问刘彦斌:“爸,这不会是骗人的吧?”刘彦斌笑着说:“就是骗人的,我就是想试试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
刘彦斌经常把互联网上和报纸上的类似骗局讲给儿子听,让儿子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懂得拒绝诱惑。他跟儿子说:“一件事情如果听起来非常完美,那么十有八九不是真的。”时间长了,再碰到类似的诱惑,儿子都会轻蔑地说一句:“这么好的事情,还是让他自己干吧。”惹得刘彦斌夫妻俩哈哈直乐。
“财迷”儿子对财富有了正确的认识,这让刘彦斌深感欣慰,但他明白,在教育儿子如何理财的问题上,他任重道远。
编辑陈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