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任国学院导师一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其实,从《吴宓日记》中的记载来看,在推荐陈寅恪到清华国学院任导师问题上,吴宓起了决定性作用。
决定筹建清华国学院之后,校长曹云祥听取了胡适的建议,实行宋、元导师制,并邀请胡适任导师,但胡适推辞了,向曹云祥推荐了梁启超、王国维以及章太炎。章太炎坚辞不就,身为国学院筹备处主任的吴宓就向曹云祥推荐了当时还在柏林留学的陈寅恪。
从现有资料看,曹云祥没有立即答应,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历问题。赵元任和李济都是哈佛大学博士,陈寅恪虽然放洋十多年,却没有拿硕士或博士学位;二是名气问题。梁启超和王国维虽然没有博士学位,但在中国学术界早已声名远播,而陈寅恪还名不见经传,“教授的教授”、“司马光以后最伟大的史学家”这些都是后来才得到的声誉。
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吴宓又向梁启超推荐了陈寅恪,梁启超便亲自找到曹云祥,再次推荐陈寅恪。过程是,梁启超向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曹云祥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启超说:“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云祥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启超说:“也没有著作。”曹云祥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一听就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经这样一说,曹云祥感觉到了陈寅恪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答应请他任导师。
曹云祥同意了以后,1925年2月16日,吴宓便以校长曹云祥的名义发了一封电报给远在柏林的陈寅恪,请他到清华国学院就任导师。犹豫了一番,陈寅恪同意就聘,但不能马上到学校来。
陈寅恪提出种种困难,吴宓便和曹云祥说,请曹云祥帮助解决。其实主要是钱的问题,陈寅恪不但需要回国的旅费,他买了大量的书也需要钱。曹云祥最终同意先给陈寅恪预支几千元薪水,陈寅恪这才于12月18日由马赛起程,第二年7月8日到达清华园就任,成为著名的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
决定筹建清华国学院之后,校长曹云祥听取了胡适的建议,实行宋、元导师制,并邀请胡适任导师,但胡适推辞了,向曹云祥推荐了梁启超、王国维以及章太炎。章太炎坚辞不就,身为国学院筹备处主任的吴宓就向曹云祥推荐了当时还在柏林留学的陈寅恪。
从现有资料看,曹云祥没有立即答应,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历问题。赵元任和李济都是哈佛大学博士,陈寅恪虽然放洋十多年,却没有拿硕士或博士学位;二是名气问题。梁启超和王国维虽然没有博士学位,但在中国学术界早已声名远播,而陈寅恪还名不见经传,“教授的教授”、“司马光以后最伟大的史学家”这些都是后来才得到的声誉。
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吴宓又向梁启超推荐了陈寅恪,梁启超便亲自找到曹云祥,再次推荐陈寅恪。过程是,梁启超向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曹云祥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启超说:“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云祥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启超说:“也没有著作。”曹云祥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一听就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经这样一说,曹云祥感觉到了陈寅恪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答应请他任导师。
曹云祥同意了以后,1925年2月16日,吴宓便以校长曹云祥的名义发了一封电报给远在柏林的陈寅恪,请他到清华国学院就任导师。犹豫了一番,陈寅恪同意就聘,但不能马上到学校来。
陈寅恪提出种种困难,吴宓便和曹云祥说,请曹云祥帮助解决。其实主要是钱的问题,陈寅恪不但需要回国的旅费,他买了大量的书也需要钱。曹云祥最终同意先给陈寅恪预支几千元薪水,陈寅恪这才于12月18日由马赛起程,第二年7月8日到达清华园就任,成为著名的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