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平安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没有平安就没有和谐。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和改进社会安全管理,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推进平安江苏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一、江苏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形势
江苏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措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趋于好转的态势。2002年至2007年,在全省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我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已经保持了六年“双下降”,年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4.57%和7.26%。2007年全省发生各类事故27263起,死亡6644人,同比分别下降36.04%和12.79%,为降幅最大的一年。亿元GDP死亡率、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四项相对指标全部控制在国家考核指标范围之内。
当前,江苏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和经济国际化提升的发展阶段。由于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具有明显的赶超型特点,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在江苏集中出现,使现阶段成为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高发、易发的时期。特别是江苏人口密度大,境内道路、河湖密布,人流、车流、物流密集,工矿商贸企业面广量大,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同时从全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和事故发生的分布情况看,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比如江苏化工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共有12346家化工生产企业,且小而多、广而散。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河流两边、环湖周边,发生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群众转移等重大社会问题。全省34对矿井年产2800多万吨煤炭,多数矿井采深接近或超过1000米,生产条件复杂,直接从事煤炭开采的作业人员3万多人,煤矿面临瓦斯、煤尘、水患、火灾、冲击地压等方面的威胁,属于高危行业。
二、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阶段性特征
目前,江苏省安全生产的阶段性特征,除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阶段性特征外,也有其特殊性。一是社会化特征。当今,复杂开放的安全生产系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安全生产范畴,经济实力、文化、教育、宗教、公民意识、社会道德准则等,都与安全生产密不可分。二是继发性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空前所未有的程度。如果生产安全事故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环境污染、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三是区域性特征。目前江苏三大区域(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在此种情况下,一些地方盲目发展,形成了化工、建筑等高危行业集中区,使生产事故的预防、应急、控制等呈现出区域性。四是隐匿性特征。我们对一些新增生产领域的危险、危害,尚缺乏明确和科学的认识,加之安全生产监察技术发展方面的缺陷,使得对一些新的隐患难以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监察。
江苏省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主要矛盾,除带有安全生产自身的阶段性特征外,也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重要影响。一是安全生产理念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的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但从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如:建设项目“未批先建”,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条件给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安全管理松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二三违”现象还较严重等等。三是一些高危行业重要岗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以化工行业为例,据江苏省安监局调研,危险作业岗位的操作人员绝大多数不具备化工专业知识。全省中小化工企业中危险作业岗位的操作人员,80%以上是省内外的农民工和临时工。连最基本的化工学校中专文凭都不具备。让不懂基本知识的人来操作生产最危险的环节,本身就是巨大的隐患。2001年以来江苏省发生的8起重特大化工生产事故中,有6起是由于盲目蛮干造成的,占事故总起数的75%。
三、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省情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注重源头治理,构建“制度、监管、科技和文化”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安康幸福,实现社会安定和谐。
制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体系。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上,一是要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配合省人大开展立法调研,着手修订《江苏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办法》。二是建立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主要是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许可执行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制度等。三是对煤矿、危化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四个行业,在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江苏安全质量标准体系。要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方面的制度建设。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监控、从业人员培训、应急救援、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夯实基础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监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针对现阶段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全生产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要求,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加强安全监管:一是严格行政许可,提高安全准入门槛。将行政许可与安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评估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尚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不予审批发证。二是全面推行监管监察制度化。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三定”(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职责,分行业规范检查督查制度,完善危化品、煤矿、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企业制度化监管监察。三是开展联合执法。充分发挥综合监管职能,完善安委会成员单位例会制度、信息调度制度,形成资源共享、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活动,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重大隐患。四是加大事故查处力度。健全完善事故调查处理制度,规范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行为,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吸取事故教训。研究事故规律,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应用现代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一是认真落实“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加快全省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建设,督促各市县政府按规划完成各项投资建设。二是建立健全省级安全专家组成和专家库,充分发挥其在重、特大事故调查、隐患评估和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联合高等院校,组织对安全生产领域重大的工程技术、管理问题开展科研和攻关,并列入省级科技重大项目攻关计划。四是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促进安全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保障水平。五是促进保险业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结合,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要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一是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周和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安全社区”、“安全诚信企业”等创建活动,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建设“平安社区”、“平安乡鎮”、“平安企业”、“平安校园”等基层建设中。三是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安全生产有关信息,引导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工作。完善与主流媒体沟通协调制度,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在相关媒体上建立安全生产隐患举报专栏,提高群众参与度。
责任编辑:李克海
一、江苏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形势
江苏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措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趋于好转的态势。2002年至2007年,在全省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我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已经保持了六年“双下降”,年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4.57%和7.26%。2007年全省发生各类事故27263起,死亡6644人,同比分别下降36.04%和12.79%,为降幅最大的一年。亿元GDP死亡率、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四项相对指标全部控制在国家考核指标范围之内。
当前,江苏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和经济国际化提升的发展阶段。由于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具有明显的赶超型特点,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在江苏集中出现,使现阶段成为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高发、易发的时期。特别是江苏人口密度大,境内道路、河湖密布,人流、车流、物流密集,工矿商贸企业面广量大,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同时从全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和事故发生的分布情况看,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比如江苏化工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共有12346家化工生产企业,且小而多、广而散。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河流两边、环湖周边,发生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群众转移等重大社会问题。全省34对矿井年产2800多万吨煤炭,多数矿井采深接近或超过1000米,生产条件复杂,直接从事煤炭开采的作业人员3万多人,煤矿面临瓦斯、煤尘、水患、火灾、冲击地压等方面的威胁,属于高危行业。
二、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阶段性特征
目前,江苏省安全生产的阶段性特征,除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阶段性特征外,也有其特殊性。一是社会化特征。当今,复杂开放的安全生产系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安全生产范畴,经济实力、文化、教育、宗教、公民意识、社会道德准则等,都与安全生产密不可分。二是继发性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空前所未有的程度。如果生产安全事故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环境污染、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三是区域性特征。目前江苏三大区域(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在此种情况下,一些地方盲目发展,形成了化工、建筑等高危行业集中区,使生产事故的预防、应急、控制等呈现出区域性。四是隐匿性特征。我们对一些新增生产领域的危险、危害,尚缺乏明确和科学的认识,加之安全生产监察技术发展方面的缺陷,使得对一些新的隐患难以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监察。
江苏省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主要矛盾,除带有安全生产自身的阶段性特征外,也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重要影响。一是安全生产理念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的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但从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如:建设项目“未批先建”,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条件给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安全管理松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二三违”现象还较严重等等。三是一些高危行业重要岗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以化工行业为例,据江苏省安监局调研,危险作业岗位的操作人员绝大多数不具备化工专业知识。全省中小化工企业中危险作业岗位的操作人员,80%以上是省内外的农民工和临时工。连最基本的化工学校中专文凭都不具备。让不懂基本知识的人来操作生产最危险的环节,本身就是巨大的隐患。2001年以来江苏省发生的8起重特大化工生产事故中,有6起是由于盲目蛮干造成的,占事故总起数的75%。
三、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省情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注重源头治理,构建“制度、监管、科技和文化”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安康幸福,实现社会安定和谐。
制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体系。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上,一是要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配合省人大开展立法调研,着手修订《江苏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办法》。二是建立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主要是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许可执行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制度等。三是对煤矿、危化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四个行业,在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江苏安全质量标准体系。要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方面的制度建设。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监控、从业人员培训、应急救援、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夯实基础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监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针对现阶段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全生产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要求,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加强安全监管:一是严格行政许可,提高安全准入门槛。将行政许可与安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评估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尚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不予审批发证。二是全面推行监管监察制度化。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三定”(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职责,分行业规范检查督查制度,完善危化品、煤矿、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企业制度化监管监察。三是开展联合执法。充分发挥综合监管职能,完善安委会成员单位例会制度、信息调度制度,形成资源共享、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活动,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重大隐患。四是加大事故查处力度。健全完善事故调查处理制度,规范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行为,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吸取事故教训。研究事故规律,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应用现代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一是认真落实“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加快全省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建设,督促各市县政府按规划完成各项投资建设。二是建立健全省级安全专家组成和专家库,充分发挥其在重、特大事故调查、隐患评估和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联合高等院校,组织对安全生产领域重大的工程技术、管理问题开展科研和攻关,并列入省级科技重大项目攻关计划。四是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促进安全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保障水平。五是促进保险业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结合,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要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一是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周和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安全社区”、“安全诚信企业”等创建活动,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建设“平安社区”、“平安乡鎮”、“平安企业”、“平安校园”等基层建设中。三是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安全生产有关信息,引导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工作。完善与主流媒体沟通协调制度,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在相关媒体上建立安全生产隐患举报专栏,提高群众参与度。
责任编辑:李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