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点立选题
好论文选题是关键,选题要注意两点。
第一是具体。怎样能找到具体的选题呢?“其实简单,就是扎根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就要思考怎么解决它。这样,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写论文,它会没有效果吗?”扶贫这个话题很火,但是直接引用理论写怎么扶会很水,而具体研究一个案例,内容就会比较充实。
丁中贤基地班的导师是龙岩长汀人,从小对水土流失问题耳濡目染,在他的影响下,丁中贤选择了长汀为研究对象。
第二是热点和代表性。有热点才有关注,有代表性才有推广性。长汀是热点,因为领导人多次关注过;长汀有代表性,它水土治理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县。
“你先去读50篇论文”
写论文常常有了好的选题,但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丁中贤刚开始写论文时就是这样,导师说:“如果觉得无从下手,那么一定是你文章读得太少,你先去读50篇论文再说。”丁中贤便去读了,他发现论文读多了,真的自然就有了想法。但这个读,也不是简单地读,每读完一篇文章,丁中贤都会做笔记:重点是什么,有哪些创新点。这些做完后,其实都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了。
阅读文献还有一点好处,就是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读了大量文献后,丁中贤发现自己的论文句子非常短,非常散,而高质量的论文,一句话都需要至少三行才能说完。他发现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字素养的差距,于是有意识地多学多练,提高了很多。
在第一次长汀调研时,丁中贤访谈了很多村民,但是写论文时却觉得写不进来,村民说得似乎很散很乱。导师又指点:“这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应该跟谁访谈,你要去再多读一些文献,看看别人都采访了哪些对象。”于是丁中贤便又去读文献了。读完后他总结,不能只访谈村民,既然水土流失要治理,治理肯定靠政府,那么相关政府部门人员肯定要访谈,还有涉及到的企业也要访谈。
第二次去长汀,丁中贤增加了政府和企业两类访谈对象,然后分类归纳访谈内容,写作思路就清晰多了。
实地调研收获多
实地调研对写一篇有实质内容的论文至关重要,“只有进行实地调研,你才能真正地发现它的问题。”
实际调研后,他真正理解了长汀水土流失的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长汀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炮火把树木都炸光了。还有地理原因,当地是红土,粘性小,在没树或树少的地方,一下雨水土就难免流失。还有经济原因,当地比较贫穷,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缺乏治理主体。
实地调研收获的鲜活资料是网上搜不到的,丁中贤跟林业局、水保局和国土资源局等多个政府部门进行了访谈,获得了关键信息,如林权应登记面积、发证率,对种植农户的补贴制度,政府每年整理土地的面积和整理成本等。
实地调研最重要的收获是丁中贤找到了这篇论文最大的创新点,即经济新常态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新要求。最初丁中贤设计整体框架时并没有这方面内容,在调研的时候,相关政府人员告诉他,以前他们的水土流失治理资金很多,现在几乎没有了。丁中贤分析认为国家投资缩减是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因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必然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那么环境保护包括水土流失治理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丁中贤提出,在治理主体上,要培育新型治理主体,引导种养大户、专业性公司、农民合作社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在治理方向上,要更加注重“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政府可向社会组织购买林木种养、管护等水利公共服务,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下水土治理的新模式。
通过调研丁中贤明确了长汀经验中可供其他地方学习之处:可复制的制度改革成果,比如严格的封山育林制度、可交易的集体林权交易制度、水土保持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定点挂钩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技术创新成果,比如水土保持的管护机制、以电(煤、沼气)代薪的燃料补贴机制、疏堵结合的开发性治理机制和因地制宜的水保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等。
要有用
福建省水利厅看了丁中贤调研报告认为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新常态下福建省乃至更广泛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有較好的参考价值,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认为该论文在总结长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中提出的封山育林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水土保持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领导定点挂钩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以及水土保持的管护机制、燃料补贴机制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技术组合模式,对于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5年11月,丁中贤参加完“挑战杯”比赛获奖后,在2016年8月看到了《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提到建立完善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制度体系等内容,这和论文中的建议一致。丁中贤笑着说:“还是挺骄傲的。”
好论文选题是关键,选题要注意两点。
第一是具体。怎样能找到具体的选题呢?“其实简单,就是扎根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就要思考怎么解决它。这样,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写论文,它会没有效果吗?”扶贫这个话题很火,但是直接引用理论写怎么扶会很水,而具体研究一个案例,内容就会比较充实。
丁中贤基地班的导师是龙岩长汀人,从小对水土流失问题耳濡目染,在他的影响下,丁中贤选择了长汀为研究对象。
第二是热点和代表性。有热点才有关注,有代表性才有推广性。长汀是热点,因为领导人多次关注过;长汀有代表性,它水土治理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县。
“你先去读50篇论文”
写论文常常有了好的选题,但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丁中贤刚开始写论文时就是这样,导师说:“如果觉得无从下手,那么一定是你文章读得太少,你先去读50篇论文再说。”丁中贤便去读了,他发现论文读多了,真的自然就有了想法。但这个读,也不是简单地读,每读完一篇文章,丁中贤都会做笔记:重点是什么,有哪些创新点。这些做完后,其实都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了。
阅读文献还有一点好处,就是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读了大量文献后,丁中贤发现自己的论文句子非常短,非常散,而高质量的论文,一句话都需要至少三行才能说完。他发现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字素养的差距,于是有意识地多学多练,提高了很多。
在第一次长汀调研时,丁中贤访谈了很多村民,但是写论文时却觉得写不进来,村民说得似乎很散很乱。导师又指点:“这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应该跟谁访谈,你要去再多读一些文献,看看别人都采访了哪些对象。”于是丁中贤便又去读文献了。读完后他总结,不能只访谈村民,既然水土流失要治理,治理肯定靠政府,那么相关政府部门人员肯定要访谈,还有涉及到的企业也要访谈。
第二次去长汀,丁中贤增加了政府和企业两类访谈对象,然后分类归纳访谈内容,写作思路就清晰多了。
实地调研收获多
实地调研对写一篇有实质内容的论文至关重要,“只有进行实地调研,你才能真正地发现它的问题。”
实际调研后,他真正理解了长汀水土流失的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长汀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炮火把树木都炸光了。还有地理原因,当地是红土,粘性小,在没树或树少的地方,一下雨水土就难免流失。还有经济原因,当地比较贫穷,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缺乏治理主体。
实地调研收获的鲜活资料是网上搜不到的,丁中贤跟林业局、水保局和国土资源局等多个政府部门进行了访谈,获得了关键信息,如林权应登记面积、发证率,对种植农户的补贴制度,政府每年整理土地的面积和整理成本等。
实地调研最重要的收获是丁中贤找到了这篇论文最大的创新点,即经济新常态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新要求。最初丁中贤设计整体框架时并没有这方面内容,在调研的时候,相关政府人员告诉他,以前他们的水土流失治理资金很多,现在几乎没有了。丁中贤分析认为国家投资缩减是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因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必然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那么环境保护包括水土流失治理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丁中贤提出,在治理主体上,要培育新型治理主体,引导种养大户、专业性公司、农民合作社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在治理方向上,要更加注重“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政府可向社会组织购买林木种养、管护等水利公共服务,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下水土治理的新模式。
通过调研丁中贤明确了长汀经验中可供其他地方学习之处:可复制的制度改革成果,比如严格的封山育林制度、可交易的集体林权交易制度、水土保持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定点挂钩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技术创新成果,比如水土保持的管护机制、以电(煤、沼气)代薪的燃料补贴机制、疏堵结合的开发性治理机制和因地制宜的水保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等。
要有用
福建省水利厅看了丁中贤调研报告认为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新常态下福建省乃至更广泛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有較好的参考价值,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认为该论文在总结长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中提出的封山育林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水土保持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领导定点挂钩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以及水土保持的管护机制、燃料补贴机制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技术组合模式,对于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5年11月,丁中贤参加完“挑战杯”比赛获奖后,在2016年8月看到了《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提到建立完善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制度体系等内容,这和论文中的建议一致。丁中贤笑着说:“还是挺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