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剂量意外全身照射或腹部局部放疗均可导致肠型放射病的发生[1].此类病例常因严重腹泻和继发感染而死亡,因此,控制肠源性感染已成为治疗肠型放射病的常规措施之一[2]。
【机 构】
: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蛋白质组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剂量意外全身照射或腹部局部放疗均可导致肠型放射病的发生[1].此类病例常因严重腹泻和继发感染而死亡,因此,控制肠源性感染已成为治疗肠型放射病的常规措施之一[2]。
其他文献
管电流(毫安值)是影响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主要扫描参数.自动毫安技术利用定位扫描所获得的X射线衰减信息,在扫描过程中自动调整不同部位和层面的管电流值,既保证了系列CT图像的质量及其一致性,又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辐射剂量.是常用的CT剂量与质量自动优化技术.它一般设置了几种不同的剂量模式,以供不同需要时选择使用.笔者尝试对自动毫安技术不同剂量模式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常规CT检查中的合理应用。
研究中子对机体的损伤情况,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笔者利用中子对BALB/c小鼠进行了不同剂量的照射,并于照射后不同时间进行了血细胞分析.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实验用鼠暴露于3 GHz微波时,其体重与全身平均比吸收率以及电磁能量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 首先基于鼠核磁共振三维解剖图像,建立了包含45种生物组织的鼠电磁模型,再通过改变模型的单元尺寸来改变模型的大小与体重,得到长度9~24 cm,相应体重16~334 g共16个鼠电磁模型;然后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3 GHz微波照射下各个鼠模型体内的感生电场分布,进而得到鼠模型吸收的电磁能量与比吸收率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60Co γ射线照射建立原代分离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模型,以流式
在临床实践中,颅面部的器官如鼻窦、眼眶和颞骨等部位的CT扫描日趋广泛.随着多排CT的迅速发展,探测器宽度加大、层厚变薄,与传统CT相比,影响辐射剂量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在鼻窦、眼眶和颞骨的扫描中,头部是对射线最敏感的器官,眼晶状体均会接受辐射,尤其是鼻窦和颞骨的扫描,眼晶状体会直接接受额外的辐射,而没有任何的诊断需要。
为了解河南省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认知水平,探讨提高防护知识水平、增强防护意识的方法,笔者对参加2007年省直医疗卫生机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
笔者将福建省福州市1996年至2000年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结果做一总结,报道如下。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较多[1,2],且已取得了公认的结果,但是有关低剂量眼眶CT扫描临床应用的研究较少.眼眶CT由于其良好的分辨率、定位准确、价格较便宜等优点,已成为眼科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辅助检查。
2009年12月3—5日,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举行。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华
食管自颈部到上胸段与表皮的距离差异很大,病人仰卧时,颈段食管距颈前表皮的距离最近,约3~4 cm,进入胸腔以后,随椎体弯曲渐向背侧靠近,与前胸部皮肤之间的距离加大,可达9~10 cm,而且食管壁后缘到脊髓前缘的距离也在变化,颈段平均约2 cm,胸上段平均约2.75 c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