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
我是一名新妈咪,在生宝宝的时候产程比较长。我听说产程长很容易造成子宫脱垂,请问是这样吗?我产后该如何预防子宫脱垂呢?
答:
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伤害都很大。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是造成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此外,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产后习惯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
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重要病因。产程愈长,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愈高,第一次分娩时所造成的损伤更是关键。因此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防止产伤,是预防子宫脱垂的最重要环节。
预防产后子宫脱垂要做好以下两种保健措施:
1.做好产褥期保健。
产妇从胎盘娩出后至生殖器官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一般需6~8周,这段恢复过程称为产褥期。产褥期中,女性的生理变化较大,该期若未引起重视,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认真做好产褥期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做好哺乳期保健。
哺乳期间卵巢功能下降。尤其产后长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长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增加腹压或体姿用力等外因条件,均可诱发子宫脱垂。哺乳期在1年以内者,子宫脱垂患者不到9%,而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子宫脱垂患者达到90%以上。这说明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另外发现,女性在哺乳期承受腹压后,子宫位置下降较非哺乳期明显,因此,切实做好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
我是一名新妈咪,在生宝宝的时候产程比较长。我听说产程长很容易造成子宫脱垂,请问是这样吗?我产后该如何预防子宫脱垂呢?
答:
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伤害都很大。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是造成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此外,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产后习惯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
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重要病因。产程愈长,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愈高,第一次分娩时所造成的损伤更是关键。因此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防止产伤,是预防子宫脱垂的最重要环节。
预防产后子宫脱垂要做好以下两种保健措施:
1.做好产褥期保健。
产妇从胎盘娩出后至生殖器官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一般需6~8周,这段恢复过程称为产褥期。产褥期中,女性的生理变化较大,该期若未引起重视,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认真做好产褥期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做好哺乳期保健。
哺乳期间卵巢功能下降。尤其产后长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长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增加腹压或体姿用力等外因条件,均可诱发子宫脱垂。哺乳期在1年以内者,子宫脱垂患者不到9%,而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子宫脱垂患者达到90%以上。这说明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另外发现,女性在哺乳期承受腹压后,子宫位置下降较非哺乳期明显,因此,切实做好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