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方法:通过分析探讨中药与西药合用时所发生的物理、化学、药理变化,阐明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
结果:中西药既有合理的相互作用,能增强疗效;也有不合理的相互作用,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其毒性反应。
结论:临床医师在合用中西药物治疗疾病时,应对其相互作用充分了解,并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应用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82-01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DI)是指药物受合用,或先后使用的其他药物、内源性化学物质等影响,使药物作用或药效发生变化的现象。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中药(单味、复方制剂、中成药或汤剂)与西药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中药、西药或两者)作用与药效的变化。中西药物合用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相互作用。因此,探讨中西药的相互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对于临床医师具有重要意义。
1中西药物合理的相互作用
1.1协同作用。中西药合理配伍,可产生协同作用,药效增强,不良反应及毒性减轻。青霉素与痰热清注射液合用时,痰热清中所含的金银花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作用。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联用中药及其制剂可使病情好转加快,除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外,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研究表明,双黄连口服液与诺氟沙星合用。对儿童急性菌痢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12%[1]。鱼腥草和青霉素注射液配伍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原因是鱼腥草具有抗菌、抗过敏和平喘作用,对于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促进外周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增强杀伤细胞的活力。
1.2六味地黄丸对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症有治疗作用,其主要效应为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以达扶正祛邪的作用;维生素C能提高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能够阻断抑制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作用。因此,维生素C与滋阴补肾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合用,在防治食管癌方面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分消症散结之功能改善微循环状态,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症等作用,米非司酮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基础药物,两者配伍酮瘤体缩小45.98%。单用米非司酮缩小35.78%[3]。表明联合治疗较单纯用抗孕激素治疗效果可更好。
2中西药物不合理的相互作用
2.1拮抗作用。若中药与西药配伍不当,可产生拮抗作用,药效降低或无效,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大黄、虎杖、石榴皮及其中药制剂感冒宁、舒痔丸等含有大量鞣质,与含金属离子的化疗药物配伍,可在胃肠道产生沉淀、变性,使药效降低。临床上急性胃肠炎服用藿香正气水,因恶心、呕吐频繁加服胃复安。胃复安具有拟胆碱作用,经胃肠平滑肌肌间胆碱能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上的M受体而促进胃肠运动。藿香正气水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兔离体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胃排空具有促进作用,对胃泌索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两药合用,可产生药理性拈抗作用,使胃复安疗效降低。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五味子、山茱萸不能与磺胺药如复方新诺明同服。因有机酸所致的酸性环境能使乙酸化后的磺胺溶解度大大降低,易在肾小管中析出,形成结晶,损伤肾小管及尿道上皮细胞,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
2.2影响药物的吸收。形成络合物或复合物,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与含钙、镁、铝及铁等二、三价金属离子中药如代赭石、石决明、龙骨、牛黄解毒丸、明目上清丸等同服,易形成不溶性络合物。使吸收减少,血药浓度下降,并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煅炭的中药如血余炭、蒲黄炭、地榆炭等,在炮制过程中可生成大量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使煅炭中药在胃肠道中产生强大的吸附作用,能吸附蛋白质、维生素、生物碱、激素、抗生素等,所以各种酶制剂、维生素及抗生素不宜与之联用。含有酸的中药如山楂丸不能与含有钙、钾、镁等金属离子的西药如糖酸钙、氯化钾、硫酸镁合用,因能生成相应的盐,不利于吸收,影响疗效。
2.3产生毒副反应。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含有雄黄,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类西药同服,因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在胃液中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硫化砷氧化而增加毒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烟肼不宜与含麻黄的中藥制剂小儿咳喘灵合用。
3中西药物相互合用的对策
3.1中药作用机制。中医学认为,每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特性,或偏于寒、或偏于热、或升或降、或燥或润。利用这些不同的特性,来补偏救弊,以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恢复生理平衡,而达治疗目的。然而,中药组分多且化学成分结构复杂中药庞大的混合物处方,造成了有效成分的不确定性;同时造成临床治疗的多靶点性。药物成分的多而杂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3.2西药的特点。西药是以西医理论为指导的,以分析手段探询发病机制、了解病情、指导诊治用药,并致力于消除致病因子或抑制器官异常功能,或补充匮乏物质。其指导思想、投药操作、乃至实际效果,都是单向性、对抗性的。由于西药成分都是通过化学或者生物合成,成分比较单一,因此用药针对性强,作用明确,起效快捷,但是局限性和不良反应也较大。
3.3中西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中西药物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合用变得复杂,因此,临床医师必须了解中西药物之间的相同或差异之处,才能合理联用,扬长避短,发挥中药的协同作用,避免发生药源性疾病[4]。中西药的合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增加中药有益的配伍,避免有害配伍;改变西药途径,如分开服用或注射,分开时间给药,可克服直接的物理或化学结合和大多数影响药物吸收的配伍。总之,应加强中西药合并用药的监督,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蔡黎生.口服诺氟沙星联合双黄连治疗急性菌痢30例叨.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6):419
[2]郭晓渊,阮宇鹏.鱼腥草合青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4):2366—2367
[3]朱聿君.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1l-4312
[4]卢训丛.中西药联用的基本原则[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937
方法:通过分析探讨中药与西药合用时所发生的物理、化学、药理变化,阐明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
结果:中西药既有合理的相互作用,能增强疗效;也有不合理的相互作用,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其毒性反应。
结论:临床医师在合用中西药物治疗疾病时,应对其相互作用充分了解,并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应用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82-01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DI)是指药物受合用,或先后使用的其他药物、内源性化学物质等影响,使药物作用或药效发生变化的现象。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中药(单味、复方制剂、中成药或汤剂)与西药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中药、西药或两者)作用与药效的变化。中西药物合用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相互作用。因此,探讨中西药的相互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对于临床医师具有重要意义。
1中西药物合理的相互作用
1.1协同作用。中西药合理配伍,可产生协同作用,药效增强,不良反应及毒性减轻。青霉素与痰热清注射液合用时,痰热清中所含的金银花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作用。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联用中药及其制剂可使病情好转加快,除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外,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研究表明,双黄连口服液与诺氟沙星合用。对儿童急性菌痢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12%[1]。鱼腥草和青霉素注射液配伍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原因是鱼腥草具有抗菌、抗过敏和平喘作用,对于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促进外周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增强杀伤细胞的活力。
1.2六味地黄丸对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症有治疗作用,其主要效应为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以达扶正祛邪的作用;维生素C能提高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能够阻断抑制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作用。因此,维生素C与滋阴补肾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合用,在防治食管癌方面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分消症散结之功能改善微循环状态,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症等作用,米非司酮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基础药物,两者配伍酮瘤体缩小45.98%。单用米非司酮缩小35.78%[3]。表明联合治疗较单纯用抗孕激素治疗效果可更好。
2中西药物不合理的相互作用
2.1拮抗作用。若中药与西药配伍不当,可产生拮抗作用,药效降低或无效,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大黄、虎杖、石榴皮及其中药制剂感冒宁、舒痔丸等含有大量鞣质,与含金属离子的化疗药物配伍,可在胃肠道产生沉淀、变性,使药效降低。临床上急性胃肠炎服用藿香正气水,因恶心、呕吐频繁加服胃复安。胃复安具有拟胆碱作用,经胃肠平滑肌肌间胆碱能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上的M受体而促进胃肠运动。藿香正气水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兔离体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胃排空具有促进作用,对胃泌索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两药合用,可产生药理性拈抗作用,使胃复安疗效降低。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五味子、山茱萸不能与磺胺药如复方新诺明同服。因有机酸所致的酸性环境能使乙酸化后的磺胺溶解度大大降低,易在肾小管中析出,形成结晶,损伤肾小管及尿道上皮细胞,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
2.2影响药物的吸收。形成络合物或复合物,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与含钙、镁、铝及铁等二、三价金属离子中药如代赭石、石决明、龙骨、牛黄解毒丸、明目上清丸等同服,易形成不溶性络合物。使吸收减少,血药浓度下降,并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煅炭的中药如血余炭、蒲黄炭、地榆炭等,在炮制过程中可生成大量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使煅炭中药在胃肠道中产生强大的吸附作用,能吸附蛋白质、维生素、生物碱、激素、抗生素等,所以各种酶制剂、维生素及抗生素不宜与之联用。含有酸的中药如山楂丸不能与含有钙、钾、镁等金属离子的西药如糖酸钙、氯化钾、硫酸镁合用,因能生成相应的盐,不利于吸收,影响疗效。
2.3产生毒副反应。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含有雄黄,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类西药同服,因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在胃液中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硫化砷氧化而增加毒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烟肼不宜与含麻黄的中藥制剂小儿咳喘灵合用。
3中西药物相互合用的对策
3.1中药作用机制。中医学认为,每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特性,或偏于寒、或偏于热、或升或降、或燥或润。利用这些不同的特性,来补偏救弊,以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恢复生理平衡,而达治疗目的。然而,中药组分多且化学成分结构复杂中药庞大的混合物处方,造成了有效成分的不确定性;同时造成临床治疗的多靶点性。药物成分的多而杂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3.2西药的特点。西药是以西医理论为指导的,以分析手段探询发病机制、了解病情、指导诊治用药,并致力于消除致病因子或抑制器官异常功能,或补充匮乏物质。其指导思想、投药操作、乃至实际效果,都是单向性、对抗性的。由于西药成分都是通过化学或者生物合成,成分比较单一,因此用药针对性强,作用明确,起效快捷,但是局限性和不良反应也较大。
3.3中西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中西药物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合用变得复杂,因此,临床医师必须了解中西药物之间的相同或差异之处,才能合理联用,扬长避短,发挥中药的协同作用,避免发生药源性疾病[4]。中西药的合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增加中药有益的配伍,避免有害配伍;改变西药途径,如分开服用或注射,分开时间给药,可克服直接的物理或化学结合和大多数影响药物吸收的配伍。总之,应加强中西药合并用药的监督,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蔡黎生.口服诺氟沙星联合双黄连治疗急性菌痢30例叨.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6):419
[2]郭晓渊,阮宇鹏.鱼腥草合青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4):2366—2367
[3]朱聿君.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1l-4312
[4]卢训丛.中西药联用的基本原则[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