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企业规模的壮大与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加,建立以内部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决策经营监督机制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与降低风险的主要手段。结合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经验,本文对现阶段建筑企业及项目审计监督的现状与改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企业;审计;改进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 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还不健全
建筑企业大都属于资金密集型与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规模一般较大,项目分散且周期较长,分支机构存在着多种组织模式,如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等,从而使得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在内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太完善或者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建筑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机构(部门)对企业经营行为、工程施工项目造价、进度、关键物料、款项结算等方面进行的审计行为。我国虽然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规定,但执行力度较弱,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具体到每个建筑企业,由于项目数量较多与内审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目前较多地忙于审计具体事务却未能花更多的力气到制度建设上来,从而还没有制定和执行很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明细性规范文件。
2 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导致审计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
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单件性,施工生产受现场工艺、自然条件等的影响,决定了其生产周期长,经营行为复杂。而建筑企业的现场审计工作时间往往有限。审计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与会计资料,得到准确客观的审计结论,必须得到被审计单位(项目)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但在工作中,往往被审计单位(项目)由于主客观原因,消极对待内部审计,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收集的资料或者不完整,或者审计人员不得不从事大量的原始资料整理工作,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也可能忽略审计线索,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3 审计机构与人员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由于建筑企业规模及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各个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的设立方式也千差万别。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员工,其工资福利、职位等受本企业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的顾虑。当在工程项目审计中发现了项目存在内控不严、违规经营或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的事项时,内部审计人员就无法保证起码的独立性。
4 审计技术力量有待加强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强,但有些兼职工程技术审计人员甚至未接受过正式的审计培训。近年来,建筑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务不断拓宽,施工项目增多,工作量与人员的配备不相适应,任务多,时间紧,人员少,审计人员一直以财务人员为主,故审计模式仍以财务审计为主,工作方式仍显单一,满足不了企业多元化、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建筑企业对内部审计没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许多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迫于政府压力或是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因此积极性不够,存在抵触情绪,表现在机构随意撤并、精简,人员东拼西凑。这就使许多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极不稳定,力量单薄,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简化审计程序,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工作底稿不完善,反映不出建筑项目的成本信息、工作轨迹和问题的来龙去脉,审计证据收集不够充分,对重大问题难以查深查透,该进行审计复核的不复核,该做审计调查和审计询问记录的不做,加大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质量。
2 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存在差距
随着工程项目审计由偏重效益核实向风险防范方面的转变,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与内容发生了较大转变,同时也给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从目前大多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掌握一般财务审计知识居多,而熟悉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的专业人员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单一,整体上应对复杂项目审计的能力相对较弱,影响了审计人员查找审计线索的能力,不利于审计人员提升项目审计质量。
3 建筑项目的特殊性对审计人员的风险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项目的生产存在着总分包、专业分包等模式,生产存在着总体性与协作性。为了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要求,从而建筑企业相比其他经济主体存在更多更复杂的风险,但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企业风险的揭示,如财务风险、劳务用工安全、联营挂靠风险、分包经营风险、税收风险等等在审计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从而没有体现风险导向基础上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性作用。
4 现行审计技术手段与方法落后
建筑企业的审计对象是建筑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通过财务会计、经济、工程技术资料等进行反映,其中主要是财会资料。在当前财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电算化、信息化技术的形势下,内部审计却往往仍旧停留在手工阶段。即使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作,也仅仅是进行一些资料保存、数据复核、文档发送等功能,在技术方面并没有专业的审计系统、审计软件进行审计辅助工作。
三、当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改进的对策
1 企业管理层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其权威性
内部审计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与客观,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树立从内部审计工作中获取防范潜在风险、改进管理水平、合理分配资源的观念。在内部审计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足以支持其完成审计任务。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企业经营和管理人员应限期做出反馈。这就在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层面保证了内审部门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性。
2 加强审计人员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
一是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工程项目经验。工程项目审计内容多,施工、经营环境复杂,如果内部审计人员有着较为丰富的现场施工、经营、管理经验,长期从事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就可以在搜集一定量的审计证据的同时,判定项目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漏洞,项目经营管理是否合规。二是审计人员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在新形势下,建设项目的投资审计不仅是单纯的造价和财务收支审计,还涉及到工程设计、造价前期的控制阶段、工程管理等都将成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三是在具体工作中,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结合工程项目部实际情况,审深审透。对重点工程项目审计要从施工组织、施工合同、物资设备采购、成本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督核查。如对于一个项目,要考虑合同、工程款收入、成本支出、货币资金、账表等逐一核对找出关键点。
3 改进审计思路与方法,发挥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要围绕健全内部控制、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目标。努力把审计关注点由过去单一的查错纠弊,向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益转变。以合同为例,包括施工合同、材料合同、设备采购合同、征地拆迁、青苗补偿有关协议等均能以成本项目、现金支出匹配;货币资金检查银行资金走向,逐笔核对银行支付对象与财务支付对象是否一致,与合同是否一致,并特别关注大额资金使用情况;成本支出要按成本五大要素解剖及工料分析入手。
(2)将审计监督贯穿项目建设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在切入时点上,从传统的“事后”审计型,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跟踪,如对于重大项目的审计资料就应当搜集:监理单位资料,如监理月报、监理日志等;工程验收资料(原始记录);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均能够与最终项目成本完全对应,如有变更,均应有监理工程师及本企业项目部负责人签署的意见。
4 通过内部审计揭示项目风险与管理缺陷
内部审计要充分贯彻和体现风险导向审计思路。从被审单位的大环境与内部条件对财务行为、经济行为进行合理性判定,以得到更加准确合理的审计结论,减少审计风险。要参与企业风险的评价和分析,要对投资、生产进行事前的可行性研究,供制定可行性建议书或编制投标文件时综合参考。工程项目内部审计要跳出单纯“查错防弊”的传统工作思路,要把审计工作的重点扩展到改进管理、优化成本、控制风险上来。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概算执行情况的同步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帮助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为以后的竣工决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使问题在初始阶段得到发现和及时处理。
四、结论
如何有效地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切实提高工程项目审计质量,既是建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也是内部审计部门日常工作的重心。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要以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材料采购、造价结算、进度控制等重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抓住重点开展审计。通过审计,发现工程项目的不足与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督促项目部及时纠正、整改,重点关注审计结果,力求实效,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企业;审计;改进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 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还不健全
建筑企业大都属于资金密集型与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规模一般较大,项目分散且周期较长,分支机构存在着多种组织模式,如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等,从而使得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在内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太完善或者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建筑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机构(部门)对企业经营行为、工程施工项目造价、进度、关键物料、款项结算等方面进行的审计行为。我国虽然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规定,但执行力度较弱,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具体到每个建筑企业,由于项目数量较多与内审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目前较多地忙于审计具体事务却未能花更多的力气到制度建设上来,从而还没有制定和执行很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明细性规范文件。
2 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导致审计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
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单件性,施工生产受现场工艺、自然条件等的影响,决定了其生产周期长,经营行为复杂。而建筑企业的现场审计工作时间往往有限。审计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与会计资料,得到准确客观的审计结论,必须得到被审计单位(项目)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但在工作中,往往被审计单位(项目)由于主客观原因,消极对待内部审计,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收集的资料或者不完整,或者审计人员不得不从事大量的原始资料整理工作,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也可能忽略审计线索,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3 审计机构与人员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由于建筑企业规模及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各个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的设立方式也千差万别。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员工,其工资福利、职位等受本企业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的顾虑。当在工程项目审计中发现了项目存在内控不严、违规经营或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的事项时,内部审计人员就无法保证起码的独立性。
4 审计技术力量有待加强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强,但有些兼职工程技术审计人员甚至未接受过正式的审计培训。近年来,建筑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务不断拓宽,施工项目增多,工作量与人员的配备不相适应,任务多,时间紧,人员少,审计人员一直以财务人员为主,故审计模式仍以财务审计为主,工作方式仍显单一,满足不了企业多元化、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建筑企业对内部审计没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许多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迫于政府压力或是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因此积极性不够,存在抵触情绪,表现在机构随意撤并、精简,人员东拼西凑。这就使许多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极不稳定,力量单薄,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简化审计程序,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工作底稿不完善,反映不出建筑项目的成本信息、工作轨迹和问题的来龙去脉,审计证据收集不够充分,对重大问题难以查深查透,该进行审计复核的不复核,该做审计调查和审计询问记录的不做,加大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质量。
2 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存在差距
随着工程项目审计由偏重效益核实向风险防范方面的转变,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与内容发生了较大转变,同时也给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从目前大多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掌握一般财务审计知识居多,而熟悉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的专业人员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单一,整体上应对复杂项目审计的能力相对较弱,影响了审计人员查找审计线索的能力,不利于审计人员提升项目审计质量。
3 建筑项目的特殊性对审计人员的风险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项目的生产存在着总分包、专业分包等模式,生产存在着总体性与协作性。为了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要求,从而建筑企业相比其他经济主体存在更多更复杂的风险,但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企业风险的揭示,如财务风险、劳务用工安全、联营挂靠风险、分包经营风险、税收风险等等在审计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从而没有体现风险导向基础上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性作用。
4 现行审计技术手段与方法落后
建筑企业的审计对象是建筑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通过财务会计、经济、工程技术资料等进行反映,其中主要是财会资料。在当前财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电算化、信息化技术的形势下,内部审计却往往仍旧停留在手工阶段。即使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作,也仅仅是进行一些资料保存、数据复核、文档发送等功能,在技术方面并没有专业的审计系统、审计软件进行审计辅助工作。
三、当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改进的对策
1 企业管理层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其权威性
内部审计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与客观,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树立从内部审计工作中获取防范潜在风险、改进管理水平、合理分配资源的观念。在内部审计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足以支持其完成审计任务。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企业经营和管理人员应限期做出反馈。这就在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层面保证了内审部门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性。
2 加强审计人员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
一是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工程项目经验。工程项目审计内容多,施工、经营环境复杂,如果内部审计人员有着较为丰富的现场施工、经营、管理经验,长期从事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就可以在搜集一定量的审计证据的同时,判定项目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漏洞,项目经营管理是否合规。二是审计人员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在新形势下,建设项目的投资审计不仅是单纯的造价和财务收支审计,还涉及到工程设计、造价前期的控制阶段、工程管理等都将成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三是在具体工作中,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结合工程项目部实际情况,审深审透。对重点工程项目审计要从施工组织、施工合同、物资设备采购、成本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督核查。如对于一个项目,要考虑合同、工程款收入、成本支出、货币资金、账表等逐一核对找出关键点。
3 改进审计思路与方法,发挥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要围绕健全内部控制、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目标。努力把审计关注点由过去单一的查错纠弊,向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益转变。以合同为例,包括施工合同、材料合同、设备采购合同、征地拆迁、青苗补偿有关协议等均能以成本项目、现金支出匹配;货币资金检查银行资金走向,逐笔核对银行支付对象与财务支付对象是否一致,与合同是否一致,并特别关注大额资金使用情况;成本支出要按成本五大要素解剖及工料分析入手。
(2)将审计监督贯穿项目建设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在切入时点上,从传统的“事后”审计型,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跟踪,如对于重大项目的审计资料就应当搜集:监理单位资料,如监理月报、监理日志等;工程验收资料(原始记录);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均能够与最终项目成本完全对应,如有变更,均应有监理工程师及本企业项目部负责人签署的意见。
4 通过内部审计揭示项目风险与管理缺陷
内部审计要充分贯彻和体现风险导向审计思路。从被审单位的大环境与内部条件对财务行为、经济行为进行合理性判定,以得到更加准确合理的审计结论,减少审计风险。要参与企业风险的评价和分析,要对投资、生产进行事前的可行性研究,供制定可行性建议书或编制投标文件时综合参考。工程项目内部审计要跳出单纯“查错防弊”的传统工作思路,要把审计工作的重点扩展到改进管理、优化成本、控制风险上来。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概算执行情况的同步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帮助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为以后的竣工决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使问题在初始阶段得到发现和及时处理。
四、结论
如何有效地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切实提高工程项目审计质量,既是建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也是内部审计部门日常工作的重心。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要以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材料采购、造价结算、进度控制等重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抓住重点开展审计。通过审计,发现工程项目的不足与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督促项目部及时纠正、整改,重点关注审计结果,力求实效,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