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历经漫长的时代更替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见证,是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息息相关,它为德育提供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审视德育教育一成不变、保守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而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把其文化内涵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探究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创新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模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审视;德育教育
一、研究现状
(一)国家的发展需要重视传统文化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更重视利用和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把传统文化融到德育教育中,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与弘扬了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食粮。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与推行者,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宣扬者。继承、发扬和创新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的发展根植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很难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传统文化能让人类恢复理智、回归自然,我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传统文化的道德评判和理性判断结合起来,有利于个人审视自己的行文,实现道德的升华。孔子相信人性向善:“天生德于予”。向善是仁爱的基础,仁爱是向善的体现。同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亿万民众的精神寄托,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而传承下来的精髓。
(二)传统文化的复兴为德育教育借鉴传统文化资源提供了契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開传统文化的复兴,近十年来,我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没有传统文化的提升,就无法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凝练、积沉,经历了数朝代的洗礼与风霜。它是对物质、精神层面不断的融合与升华,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提高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它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鲜明标志,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传统文化在复兴的道路上必然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做为重要的文化宝藏,也为我们发掘德育教育模式提供了文化背景。
(三)当前技工院校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
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了学生知行分离,技工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以理论课为基础,实践相对薄弱,很少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统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的灌输,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无法运用到社会实际环境中。尽管学生掌握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没有转化为感情、态度、信念,更没有落实到行为举止上,造成认知和情感的分离。认知与情感的分离,使得技工院校德育教学工作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而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情感、信念的内化。
(四)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创造性导致吸引力缺失
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老师上课依旧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课堂教学状态静止、呆板、缺少活力,课堂上学生和老师很难形成互动的氛围,长期下去会造成恶性循环。这种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最终影响德育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把传统文化融进德育教学过程中,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传统文化对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内涵作用
我们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文化中不断总结出智慧结晶、创造能力和精神形态,中华民族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风霜,凝结和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尤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对文化的要求与健康素养也在不断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需求和科学知识的认知越来越高,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和其产生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断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有效融合、高度契合,不断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德育素质。
(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文化内涵
德育教育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标准,提高人的政治觉悟为目标,最终把思想转化成行为。德育教育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德育教育的文化性,然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文化性经常被忽视。人们看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与璀璨,却未能把德育教育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整合起来,传统文化对德育教育内在的激励作用还不够。因此,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应用到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中,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文化内涵的提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远、浩博璀璨,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沉淀,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创造出来的智慧,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不断的发掘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教育文化资源,将其与当代德育教育现状结合,对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育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技工院校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德育教育对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至关重要,道德品质伴随着人生发展。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是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里素质、增进其自身的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理想、信念的教育 ,而理想信念又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此之谓大丈夫。人要有理想信念、有坚强的意志力,坚定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孔子的“中庸之为德也”,是说做人做事要不偏不倚,折中调和,否则就会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因此,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传统文化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精神指南,是评判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技工院校的青年学生正是价值观的形成与纠正时期,代表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时期价值观的养成非常重要。技工院校应努力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价值取向。养成核心价值观,必须结合国家的发展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科学的汲取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脉脉相通,核心价值观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借鉴了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优秀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有利于从思想与行动两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明确学生的共同价值取向、统一学生的思想、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洪恩.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解炎.中国传统善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路径探析[J].文化学刊,2018
[3]张淑蘅.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视域下当代高校德育平台构建研究[J].求知导刊,2017(34)
(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 黑龙江安达 151400)
关键词:传统文化;审视;德育教育
一、研究现状
(一)国家的发展需要重视传统文化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更重视利用和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把传统文化融到德育教育中,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与弘扬了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食粮。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与推行者,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宣扬者。继承、发扬和创新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的发展根植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很难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传统文化能让人类恢复理智、回归自然,我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传统文化的道德评判和理性判断结合起来,有利于个人审视自己的行文,实现道德的升华。孔子相信人性向善:“天生德于予”。向善是仁爱的基础,仁爱是向善的体现。同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亿万民众的精神寄托,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而传承下来的精髓。
(二)传统文化的复兴为德育教育借鉴传统文化资源提供了契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開传统文化的复兴,近十年来,我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没有传统文化的提升,就无法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凝练、积沉,经历了数朝代的洗礼与风霜。它是对物质、精神层面不断的融合与升华,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提高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它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鲜明标志,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传统文化在复兴的道路上必然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做为重要的文化宝藏,也为我们发掘德育教育模式提供了文化背景。
(三)当前技工院校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
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了学生知行分离,技工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以理论课为基础,实践相对薄弱,很少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统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的灌输,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无法运用到社会实际环境中。尽管学生掌握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没有转化为感情、态度、信念,更没有落实到行为举止上,造成认知和情感的分离。认知与情感的分离,使得技工院校德育教学工作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而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情感、信念的内化。
(四)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创造性导致吸引力缺失
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老师上课依旧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课堂教学状态静止、呆板、缺少活力,课堂上学生和老师很难形成互动的氛围,长期下去会造成恶性循环。这种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最终影响德育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把传统文化融进德育教学过程中,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传统文化对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内涵作用
我们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文化中不断总结出智慧结晶、创造能力和精神形态,中华民族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风霜,凝结和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尤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对文化的要求与健康素养也在不断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需求和科学知识的认知越来越高,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和其产生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断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有效融合、高度契合,不断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德育素质。
(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文化内涵
德育教育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标准,提高人的政治觉悟为目标,最终把思想转化成行为。德育教育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德育教育的文化性,然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文化性经常被忽视。人们看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与璀璨,却未能把德育教育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整合起来,传统文化对德育教育内在的激励作用还不够。因此,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应用到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中,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文化内涵的提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远、浩博璀璨,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沉淀,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创造出来的智慧,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不断的发掘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教育文化资源,将其与当代德育教育现状结合,对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育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技工院校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德育教育对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至关重要,道德品质伴随着人生发展。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是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里素质、增进其自身的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理想、信念的教育 ,而理想信念又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此之谓大丈夫。人要有理想信念、有坚强的意志力,坚定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孔子的“中庸之为德也”,是说做人做事要不偏不倚,折中调和,否则就会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因此,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传统文化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精神指南,是评判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技工院校的青年学生正是价值观的形成与纠正时期,代表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时期价值观的养成非常重要。技工院校应努力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价值取向。养成核心价值观,必须结合国家的发展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科学的汲取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脉脉相通,核心价值观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借鉴了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优秀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有利于从思想与行动两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明确学生的共同价值取向、统一学生的思想、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洪恩.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解炎.中国传统善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路径探析[J].文化学刊,2018
[3]张淑蘅.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视域下当代高校德育平台构建研究[J].求知导刊,2017(34)
(安达市高级技工学校 黑龙江安达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