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唤醒未充分实施的“沉睡专利”,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根据《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内有效专利实施率为55.4%,仍有大量专利没有得到充分实施,研发投入损失、公共资源浪费现象不容忽视。
而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引进专利、与发明人合作等方式解决技术难题、升级技术水平的意愿,但普遍表示难以高效获得专利。
有评论指出,此次两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十分必要且及时,通知旨在提升专利利用率,进而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起到有效支撑。
供需不对称
没有被及时有效利用的科技专利,就只代表一张专利证书。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旦时机错过,专利就可能被淘汰,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根据2018年发布的《高校专利转化现状调查研究》,高校专利真正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不足5%,“沉睡专利”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解读通知时,分析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沉睡专利”的原因:一是专利信息利用程度低,专利导航分析不足,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形成的专利与市场脱节,难以与企业专利技术需求高效匹配。二是专利交易对法律、技术、商务谈判等方面的市场化运营服务依赖性强,需要相对较长的撮合交易、跟踪服务和技术消化过程。
事实上,在大量专利“沉睡”的同时,一些想要引进专利的企业却苦于渠道匮乏。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引进专利、升级技术水平的意愿,但难以高效获得专利。中小企业出于保密需要,即使存在专利需求,一般也不愿通过公开渠道发布,更愿自行检索寻求合适的专利。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快捷高效寻求专利以及与专利权人、发明团队对接的渠道,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
一方面,大量专利被束之高阁未被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引进专利的企业却苦于渠道匮乏,唤醒“沉睡专利”成为社会各界的期盼。
如何为两者牵线搭桥,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华丽转变,这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的智慧。有业内人士表示,专利的转化运用,需要有效的市场满足专利创造者与技术需求者的合作意愿,需要知识产权相关制度的保障与激励,也需要灵活的合作机制应对转化中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在为专利转化做努力。2014年起,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启动了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开展了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培育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引导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以及支持重点城市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等工作。2020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等运营次数达到40.5万次,创新主体专利转移转化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通知要求,专项计划以省为单位开展实施,有关省份需要聚焦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高等院校,依托相关产业集聚的城市或产业园区,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拓宽专利技术供给渠道,推进专利供需精准对接,提高中小企业专利实施能力。
转化和提升
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不乏“真金白银”。其中明确,2021年上半年启动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择优确定若干工作基础较好、实施方案扎实可行的省份,先给予0.5亿元启动资金,并根据2022年绩效评价结果确定补拨或扣回0.5亿元资金。对2022年、2023年奖补地区,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在评价排名靠前、符合支持范围的省份中选择,并给予1亿元奖补资金。
除了真金白银,如何提升专利质量,为企业创新起到有效支撑呢?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乃科认为,当前,需要对全国已有专利的价值进行摸底,全面掌握发明专利的质量,深入了解高价值发明专利的情况,从而更为有效地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用得上、管用、好用、能够广泛用的专利技术才能真正创新,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仅统计专利数量,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一个科技创新水平。
在陈乃科看来,需要建立企业“科创属性档案”,以评估情况作为重要分析指标,清晰地体现各企业的科技创新特点、优势和不足,提升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对其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支撑,通过发明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为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数据支撑,解决科技企业的融资痛点。
不仅如此,陈乃科指出,要引导地方和相关产业持续跟踪发明专利转化为科技成果的情况,将专利评估数据趋势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决策参考依据,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引领促进作用。此外,还要及时梳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尚未转化的发明专利价值,激发广大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切实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攻关,促使企业与高校合作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把专利價值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科技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最关键的指标就是科技专利的发明量及转换应用量。只有完善专利服务平台,维护发明者权益,唤醒“沉睡专利”,才能更好地激发发明者创造热情,为企业找到核心竞争力,最终变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应用和便利。